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5.3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课件(1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5.3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课件(15张PPT)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化学 沪教版(全国)(2024)
九年级上册
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3节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能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说明其对自然界和人类生产生活的
影响。
2.能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
及其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3.能初步形成资源回收、保护环境的意识,践行节能减排、绿色低
碳的生活方式。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典例1 “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循环。下列对于
碳、氧循环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C
A.变化观:碳、氧循环能体现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质量不变
C.微粒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
对稳定
2.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
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久未开启的菜窖和深井中二氧化碳
含量可能较高,人在进入之前要检测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避免损
害健康。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通风换气。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 分数 对人体的影响
气闷、头晕、心悸
气喘、头痛、眩晕
以上 神志不清,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3.温室效应
为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同学
们要树立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
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直
接或间接减少碳排放,为节能减
排作出贡献。
典例2 我国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目标是通过植树造林、
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C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上下班出行
C.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解析]
A项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B、D项均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都利于实现碳中和。
C项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利
于实现碳中和。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