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课件 (共34张PPT)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课件 (共34张PPT) 高中化学 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二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第1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
1.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和主要步骤。
2.了解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原理及操作,掌握蒸馏、萃取
和重结晶实验的基本技能(重点)。
3.能结合实际情况应用蒸馏、萃取和重结晶的方法进行有机物
的分离、提纯(难点)。
[学习目标]
从天然有机物中提取有机物成分,首先得到的是含有机物的粗品,鉴定和研究未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必须得到有机物的纯品。
如何得到纯品?
蒸馏 萃取 重结晶
新课导入
2. 分离、提纯的区别与原则
1.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
分离、提纯
确定分子式
确定实验式
确定分子结构
(1)区别:
分离是把混合物分成几种纯净物;
提纯是除去杂质,杂质不用进行恢复。
(2)原则:
“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新课导入
实验视频: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
思考:提纯乙醇我们收集哪个温度的馏分?
收集77—79℃的馏分
一、蒸馏
1. 原理
利用沸点差异,将有机物以蒸气的形式蒸出,然后冷凝得到产品。
2. 适用对象及条件
互溶的液态有机物;热稳定性较高;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大于30 ℃)。
3. 实验装置及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
温度计
蒸馏烧瓶
(直形)冷凝管
尾接管(牛角管)
锥形瓶
一、蒸馏
(2)注意事项
要垫陶土网,瓶内液体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
温度计水银球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防止液体暴沸
冷凝水下口流入,上口流出
先通冷凝水再加热蒸馏烧瓶
一、蒸馏
1.正误判断
(1)利于蒸馏法分离液态有机物时,温度计可以插入液面以下
(2)直接蒸馏含水10%的酒精可得到无水乙醇
(3)蒸馏完毕,应该先关冷凝水再撤酒精灯
(4)在蒸馏实验中,已经开始加热,发现忘记加沸石应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补加
×
×
×

一、蒸馏
思考交流
2.当互溶的两种液态有机物中各组分的沸点相差较小时如何处理?如除去
正丙醇中的甲酸(已知沸点:正丙醇97 ℃,甲酸101 ℃)。
最好将混合物“预处理”,一般先将其中的一种物质转化为不挥发的盐类化合物,再进行蒸馏。除去正丙醇中的甲酸,可先加生石灰,将甲酸转化为甲酸钙再蒸馏。
一、蒸馏
思考交流
3.(1)如图是一套蒸馏装置图,图中存在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出CCl4(沸点为76.8 ℃)中含有的CH3CH2OCH2CH3 (沸点为45 ℃),应控制的适宜温度为______。
温度计位置错误、
冷凝管进出水方向不对、没有加碎瓷片
45 ℃
一、蒸馏
思考交流
如何提取碘水中的碘?用到的实验仪器有哪些?
实验原理是什么?如何选取萃取剂?
(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碘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于在水中溶解度)
二、萃取
1. 原理
(1)液-液萃取:利用待分离组分在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将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2)固-液萃取:用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待分离组分的过程。
2. 萃取剂及其选择条件
(1)常用的萃取剂:乙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
(2)萃取剂的选择条件
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与原溶液中的成分不反应;
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二、萃取
3. 装置及操作
(1)装置
(2)操作步骤: 检漏→装液→振荡→静置→分液
分液漏斗
烧杯
(3)注意:
①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小孔;
注意漏斗下端管口尖嘴部分紧靠烧杯内壁。
②下层从下口放出,上层从上口倒出。
③分液用来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二、萃取
1.采用浸取方法可从花生中得到食用花生油,应选用的浸取剂为
A.正己烷  B.苯  C.蒸馏水  D.甲醇

2.探究用环己烯粗品精制环己烯的方法。
已知实验室制取环己烯的化学原理:
+H2O
(1)除去环己烯粗品中的杂质,需先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主要目的是什么?
除去环己烯中的酸性杂质和部分环己醇
(2)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后,振荡、静置,环己烯在上层还是下层?
(3)静置后如何操作?该操作用到的主要仪器是什么?
上层
将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环己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分液漏斗、烧杯
二、萃取
思考交流
1. 原理
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将杂质除去
粗苯甲酸
苯甲酸
2. 溶剂选择的条件
(1)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或很大;
(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较大,能够进行冷却结晶。
苯甲酸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溶解度不同——提纯原理
三、重结晶
3. 实验探究: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
(1)实验流程及装置
加热溶解
趁热过滤
冷却结晶
三、重结晶
三、重结晶
(2)问题讨论
①加热作用是什么? 趁热过滤的目的是什么?
②多次用到了玻璃棒,分别作用?
③如何检验氯化钠已被除净?
增大苯甲酸的溶解度,使其充分溶解。防止苯甲酸提前结晶析出。
溶解→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洗涤→引流。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一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若无沉淀产生,则氯化钠被除净。
结晶与重结晶的比较
结晶 重结晶
含义 物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 晶体溶于溶剂,重新结晶析出
操作 冷却结晶法: 热饱和溶液慢慢冷却析出晶体, 适用S随T变化大的,如KNO3。 蒸发结晶法: 把溶液蒸发至大量晶体析出, 适用于S随T变化不大的,如NaCl 先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后再
冷却结晶,如提纯苯甲酸
目的 获得晶体 提纯或分离物质
特别提醒
三、重结晶
色谱法
色谱法是当样品随着流动相经过固定相时,因样品中不同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不同而实现分离。目前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氧化铝等。
知识拓展
三、重结晶
1.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中结晶的一些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提取NaCl和KNO3晶体常采用不同的结晶方式是因为它们的溶解度不同
B.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滤液放置冷却可以结晶出纯净的苯甲酸晶体
C.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粗苯甲酸加热溶解后,还要加少量NaOH溶液
D.在苯甲酸重结晶实验中,待粗苯甲酸完全溶解后,要冷却到常温才过滤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
不宜过低,防止杂质析出
加少量蒸馏水
趁热过滤
三、重结晶
思考交流
2.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提纯物质,将分离、提纯方法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萃取 B.重结晶 C.分液 D.蒸馏 E.过滤 F.洗气
(1)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____。
C
(2)分离四氯化碳 (沸点为76.75 ℃)和甲苯(沸点为110.6 ℃)的混合物:____。
D
(3)提取碘水中的碘:____。
A
(4)除去混在乙烷中的乙烯:____。
F
三、重结晶
思考交流
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
(1)过滤:不溶性的固体和液体。
(2)蒸馏: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
(3)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
(4)重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混合物。
(5)蒸发:提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溶质。
(6)萃取:利用溶解性差异提取溶液中的溶质。
归纳总结
三、重结晶
1.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分离方法 原理
A 分离溶于水中的碘 乙醇萃取 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
B 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 加入NaOH溶液后过滤 Fe3+转化为Fe(OH)3沉淀
C 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 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
D 除去丁醇中的乙醚 蒸馏 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

萃取剂与水互溶
两者均与NaOH反应,应选氨水
两者在不同T下S差别很大
自我测试
2.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某实验小组拟提取青蒿素。
查阅资料:青蒿素为无色针状晶体,熔点
为156~157 ℃,易溶于丙酮、氯仿和乙
醚,在水中几乎不溶。实验室用乙醚提取青蒿素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在操作Ⅰ前要对青蒿进行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增大青蒿与乙醚的接触面积,
提高浸取率
(2)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
蒸馏
(3)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__。
重结晶
自我测试
本节内容结束
答案
1.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
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分子结构。
2.分离、提纯的区别与原则
(1)区别:分离是把混合物分成几种纯净物;提纯是除去杂质,杂质不用进行恢复。
(2)原则:①“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物)。
③“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易分离)。④“易复原”(被提纯物易复原)。
有机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有蒸馏、萃取和重结晶等。
目标一 答案
1.原理:利用沸点差异,将有机物以蒸气的形式蒸出,然后冷凝得到产品。
2.适用对象及条件:
(1)用于分离提纯互溶的液态有机物;
(2)被提纯的有机物的热稳定性较高;
(3)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一般相差须大于30 ℃)。
3.蒸馏的实验装置及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
在横线上写出相应仪器的名称
温度计
蒸馏烧瓶
(直形)冷凝管
尾接管(牛角管)
锥形瓶
目标一 答案
(2)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底部要垫陶土网,烧瓶内液体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
②温度计水银球位置: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③加碎瓷片(或沸石)的目的:防止液体暴沸;
④冷凝管中水的流向:下口流入,上口流出;
⑤先通冷凝水再加热蒸馏烧瓶。
目标一 答案
目标二 答案
1.原理
(1)液-液萃取:利用待分离组分在两种不互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将其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2)固-液萃取:用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待分离组分的过程。
2.萃取剂及其选择条件
(1)萃取用的溶剂称为萃取剂,常用的萃取剂有乙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
(2)萃取剂的选择条件
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
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③萃取剂与原溶液中的成分不反应。
3.装置及操作
(1)装置(写出相应仪器的名称)
分液漏斗
烧杯
目标二 答案
(2)操作步骤:检漏→装液→振荡→静置→分液。
(3)注意:①分液时,先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注意漏斗下端管口尖嘴部分紧靠烧杯内壁。
②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③将萃取后的两层液体分开的操作,称为分液。分液也可以单独进行,用来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
目标三 答案
1.原理:利用被提纯物质与杂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将杂质除去。
2.溶剂选择的条件
(1)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或很大;
(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能够进行冷却结晶。
3.实验探究: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
(2)问题讨论
①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操作步骤?
提示 原理:苯甲酸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溶解度不同。主要操作步骤: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②溶解粗苯甲酸时加热的作用是什么?趁热过滤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加热是为了增大苯甲酸的溶解度,使苯甲酸充分溶解。趁热过滤是为了防止苯甲酸提前结晶析出。
目标三 答案
3.实验探究:重结晶法提纯苯甲酸
(2)问题讨论
③实验操作中多次用到了玻璃棒,分别起到了哪些作用?
提示 溶解时搅拌,加快溶解速率;过滤、洗涤时引流。
目标三 答案
④如何检验提纯后的苯甲酸中氯化钠已被除净?
提示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于一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若无沉淀产生,则氯化钠被除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