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传播 第一节 走进中医 课件+教案(2分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医文化传播 第一节 走进中医 课件+教案(2分打包)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承岐黄薪火 扬中医文化
承岐黄薪火 扬中医文化
----- 信中医 爱中医 用中医
先锋小学校
目录
中医药小故事
中医的由来及发展史
中医小知识
我身边的中草药
有趣的药食同源
爱上中医药
第一节 走进中医
中医学的发展史
我们经常说中医传承,祖国中医的文化瑰宝有多么的神奇,那大家知道中医的发展史吗,今天就带着各位小神医,一起了解中医的发展史,让大家平时利用中医获得健康的同时,了解我们中医疗法的传承,了解祖国文化的恢弘。
中医文化
中医学:
古代的医家通过观察、记录、整理、将不同的病症进行分类,并将中药、经络、穴位组合应用于治疗中,形成了中药学。
中医学发展史
01 原始社会:中医药起源
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就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人们发现食用了某些动、植物后具有减轻或消除病痛的功效,这就是认识中药的起源。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人们在烘火取暖时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逐渐形成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劳作时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初步形成了原始医学。
神农就是炎帝,相传炎帝为了解决子民常误食毒草,不治而亡的问题,决心亲尝百草,鉴别药毒,确定药性。这期间也多次中毒,幸亏有茶解毒。经过不断尝试,他发明了药草疗疾,这就是中药的重要起源。黄帝时代,中医理论逐渐形成。
02 先秦时期:中医理论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中医理论的奠基人,被后人誉为“医祖”。
秦汉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问世。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提出“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念,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03 医学理论初具规模
二、秦汉时期:理论体系的形成
秦汉时期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中医历史上犹如泰山北斗的典籍——《黄帝内经》问世。这部著作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了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严谨完备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同时,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也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该著作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瘟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04 明朝医学空前繁荣
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这是我国药学史上最为辉煌的一部巨著,后来被译成日、朝、拉丁、英、法、德等多国文字,广泛传播于世界各地。《本草纲目》之外,明朝对于中医学有较大贡献的,还有吴有性著《温疫论》,创“戾气”致病学说。这是17世纪在传染病病因学上的卓越创见,它为清代祖国医学在温病领域里的开拓崛起,起到了先导作用。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高水平的医学全书,其中享有盛名而至今仍为医家推崇的则数张介宾《景岳全书》为最。
05 中西医进一步发展
清朝时期,祖国医学的最大成就,是形成了与伤寒学说相羽翼而又有相对独立性的新理论——温病学说,从而丰富了祖国医学对于外感热病治疗的手段和经验。其时叶天士著《温热论》,薛生白著《湿热条辨》,吴鞠通著《温病条辨》,王孟英著《温热经纬》。
民国以来,随着西洋医学的源源输入,自清代形成的中西医汇通思潮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时出现的衷中参西,为中西医互相取长补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使中西医汇通的思想和学术内容,作为中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逐渐渗透到中医各科临床、教学和书刊中,成为现代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先行。
认识一个穴位
后溪穴:仰掌握拳,手掌尺侧,在小指掌指关节(第5掌指关节)后,有一皮肤皱襞突起,其尖端(掌指横纹头掌背交界线或称赤白肉际处)即为此穴。
生活中的中医养生:
秋季“三不吃”
01 不吃寒凉之物
02 不吃辛辣之物
03 不吃油腻之物
秋季“四不做”
01 不洗冷水澡
02 不做剧烈运动
03 不做熬夜之人
04 不要忧心过度
悠 悠 中 药 香
秋之薄荷
薄荷
【性味】性凉,味辛。
【归经】入肺、肝经。【功效】疏风散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注意事项】
阴虚阳亢、血燥及体虚多汗者忌服(另:薄荷忌鳖肉)。孕妇不宜过大食用,又因薄荷有克制乳汁排泄的作用,哺乳中的妇女也不宜多用。
【药食同源】
01薄荷凉茶
鲜薄荷叶 3 克、太子参 6 克、绿茶 3 克、生姜 1 片,入茶壶内,沸水冲泡片刻即可饮用。
具有清暑解热、调理脾胃、防止过饮伤阴耗气的功效。可防治老人夏季感冒。
02薄荷粥
鲜薄荷50克,粳米100克,姜丝少许。将所有食材洗净,薄荷叶切丝,粳米浸泡30分钟后开大火煮沸后关小火,将米熬烂成粥状再加入薄荷、姜丝,待粥滚后关火,放入少许盐调味即可。
具有疏风清热、利咽喉的功效。适用于夏季风热外感引起的头痛发热、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及麻疹初起等症状。
03 薄荷银花饮
鲜薄荷50克,金银花20克,芦根30克。将所有食材洗净,金银花、芦根加500毫升清水,煮15分钟,薄荷(含有挥发油)最后下,再继续煮沸3分钟,放入冰糖即可,趁热喝效果佳。
具有清热解毒、利咽凉血的功效。适用于夏季暑热上火之初起、热感伤风、咽痛发热、目赤头晕等症状。
【药食同源】
04 薄荷连翘茶
连翘15克,鲜薄荷50克。将所有食材洗净,连翘加500毫升清水,煮15分钟,薄荷(含有挥发油)最后下,再继续煮沸3分钟,放入冰糖即可,可当茶饮也可漱口。
具有清热疏风、解毒凉血的功效。适用于风热上攻、口舌生疮、牙龈肿痛、腮肿热痛、舌红口渴等症状。
05 薄荷绿豆汤 薄荷5克,薏仁30克,绿豆60克,白糖1-2匙。薏仁绿豆洗净,用水泡3小时备用。锅中倒入800毫升水,加薏仁绿豆以中火煮开,改小火熬煮半小时,加薄荷、白糖,继续煮5—10分钟,盛入碗中即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特别适宜长青春痘的人饮用。
承岐黄薪火 扬中医文化
谢谢大家第一节 走进中医
教学目标:1.了解中医的发展史,感受中医文化的渊源流长,理解中医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永无止境的探索;
认识后溪穴;
认识中草药薄荷,简单了解薄荷的功效及在生活中的使用方法。
药食同源:薄荷的应用
教学过程:
小故事引入,让学生感受中医的神奇。
了解中医的发展过程
中医的由来;
2.中医的发展过程:远古时期,先秦,秦汉,明代,清朝
穴位认识:后溪穴
后溪穴的位置
后溪穴的作用
后溪穴练习方式
四、生活中的中医养生:秋季“三不吃,四不做”,结合白露节气了解养生知识(9月7日)
五.认识一味中草药:薄荷种植方法,观形状,功效及用途
最近天气越来越炎热 ,很多人会感到头晕、口渴、胃口不好、咽喉不适等症状。这时候,有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 ,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这些不适,还能提神醒脑,预防感冒,那就是薄荷。
薄荷是一种常见的香草,有着清凉的香气和辛凉的味道。薄荷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薄荷醇和薄荷酮,临床药理分析研究表明,薄荷有具有抗病毒、抗菌、镇痛止痒、利胆的作用,少量服用还可以兴奋中枢神经,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作用。
<薄荷>
【性味】性凉,味辛。
【归经】入肺、肝经。
【功效】疏风散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等。
【用法用量】煎服,一次常用量 3 ~ 6 克。薄荷含挥发油,在药膳、保健食品制作时,薄荷不宜长时间煎煮。
【注意事项】
阴虚阳亢、血燥及体虚多汗者忌服(另:薄荷忌鳖肉)。孕妇不宜过大食用,又因薄荷有克制乳汁排泄的作用,哺乳中的妇女也不宜多用。
【药食同源】
说到吃,那基本人人都对薄荷很熟悉了。特别是在夏天,用到薄荷的甜点、饮料、硬菜比比皆是。充分利用这一蔬菜,既能增加营养,又可减少疾病,对人体起到医疗保健作用。
01薄荷凉茶02薄荷粥03 薄荷银花饮04 薄荷连翘茶05 薄荷绿豆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