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第2课时火山和地震(苏教版)五年级上01教学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课堂总结06作业布置教学目标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的重要特征、破坏能力和成因。0102通过观察、比较和阅读,学会描述火山喷发、地震的主要表现和危害。03设计模拟火山喷发、地震实验,意识到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科学观念04通过阅读与研讨,初步了解科学避震的基本方法。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新知导入地球表面有哪五种基本形态?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不同的地形是怎么形成的?探究新知火山喷发与危害你去过中国的长白山天池火山、日本的富士山吗?长白山天池富士山探究新知火山喷发与危害公元1199~1201年,天池火山大喷发是全球近2000年来最大的一次喷发事件,当时喷出的火山灰降落到远至日本海及日本北部。探究新知火山喷发与危害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最后一次喷发是在1707年,此后休眠至今。但地质学家仍然把它列入活火山之类。探究新知火山喷发与危害火山喷发的场景是什么样的?探究新知火山喷发与危害火山喷发的场景是什么样的?红色岩浆从火山口喷溅而出岩浆溢出逐渐冷却大量的火山灰、火山气体从火山口冒出,弥漫空中探究新知火山喷发与危害火山喷发后又是什么样的?树木被岩浆摧毁村庄被火山灰覆盖探究新知火山喷发与危害火山物质中含有丰富的硫磺,可以使原本贫瘠的土地变肥沃。越南“最脏”的温泉:温泉里水是从火山上运下来的纯天然火山泥,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有美白皮肤的功效,让皮肤变得更加细腻光滑。探究新知火山喷发与危害陆地上和海洋里都有火山。火山的喷发是怎么形成的?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探究新知火山喷发与危害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掩埋城市和乡村,污染空气,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哪些现象能预示着火山的喷发?探究新知模拟火山喷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锥形瓶、番茄酱、带玻璃管的软木塞、陶泥、黏土准备材料探究新知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方法(1)在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番茄酱,用带玻璃管的软木塞塞紧瓶口。(2)用陶泥裹住锥形瓶模拟山体,在玻璃管上放一小块超轻黏土。(3)把锥形瓶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探究新知模拟火山喷发 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1)玻璃管上的轻黏土被顶起来(2)番茄酱开始溢出,有气体冒出(4)周边陶泥松动探究新知模拟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之下,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从而造成火山喷发。实验结论探究新知地震形成与危害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在地球上从未间断。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探究新知地震形成与危害地震是怎么一回事?探究新知地震形成与危害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这就是地震。探究新知地震形成与危害地震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房屋倒塌公路毁坏铁路变形引发海啸冲毁港口探究新知地震形成与危害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探究新知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形成实验材料多层海绵木片厚泡沫板探究新知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形成实验方法(1)挤压多层海绵,观察“岩层”褶皱的产生。(2)掰断木片,体验“岩层”断裂的感觉。(3)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观察“地球板块”的错动、抬升。探究新知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形成多层海绵从中间向上隆起,产生了褶皱木片断裂,产生震动,发出断裂声,两手有震感泡沫板产生错动,一块在下托起另一块实验现象探究新知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形成通过模拟实验,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岩石层因过度挤压会形成褶皱,承受不了作用力时便会发生断裂、错动与抬升,从而导致地震。探究新知科学避震逃生方法90% 的地震是由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所引发的构造地震。地下深处岩石在破裂、错动时就把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引起房摇地动。地震的能量大小用震级来表示,对地表的破坏程度用烈度来表示。知识卡探究新知科学避震逃生方法探究新知科学避震逃生方法发生破坏性地震时,从地面开始震动到房屋倒塌,一般仅有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采取正确逃生措施的最佳时机。你知道吗?探究新知科学避震逃生方法震来莫慌张,就近藏一藏。厨房有危险,厕所把身藏。就近三角地,护头要牢记。高楼遇地震,电梯不能乘。楼梯要通畅,沿墙安全撤。阳台不能站,顶层可上房。切忌胡乱跑,目标是广场。阅读“地震逃生口诀”,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科学避震?探究新知科学避震逃生方法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安全地点,可称为避震空间。厨房和厕所都可能形成三角空间,但厨房东西多,危险大。墙角是三角地是室内避难的最佳场所。避难时一定要蹲下,双手护头。探究新知科学避震逃生方法地震发生时,乘坐电梯容易被困在电梯中;地震容易使阳台断裂塌陷,因此乘坐电梯逃生和站在阳台上呼救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顺着楼梯,沿着墙边跑,有序跑到广场,远离建筑物。探究新知科学避震逃生方法如果在教室里发生地震该怎么办?迅速趴到桌子底下,在老师指挥下有序逃生探究新知科学避震逃生方法报警电话:110求助电话:1191.发生地震时,正确的做法是( )A.立即乘坐电梯,跑到空旷的地方B.站在阳台上,大声向路人求救C.保持冷静,如在室内护好头部选择三角地方躲避2.火山和地震的相同点是( )A. 释放地球内部力量 B.开始地表有热气冒出 C.可以预报课堂练习选择题CA3.在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时(如图所示) 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 )A.模拟太阳光的长期照射B.模拟地球内部的能量C.蒸发土豆泥表面的水分4.下列与地震有关的描述有误的是( )A.海底地震会引起海啸B. 在高楼地震时可以站在阳台上大声呼救C.地震有三种成因:岩层褶皱、岩层断裂和地球板块的错动抬升课堂练习选择题BB1.大地震会使房屋倒塌,道路毁坏。( )2. 地震和火山都是可怕的自然灾害,它们只会给人类带来害处。( )3. 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土豆泥出现裂缝、冒烟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4. 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家中,可以躲在厨房和厕所里。( )5. 红色岩浆会慢慢冷却变成岩石。( )课堂练习判断题√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重要特征、破坏能力和成因,知道如何科学避震逃生,珍爱生命。作业布置比较火山和地震的异同点。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火山和地震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意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火山与地震这两种地质灾害的重要特征、破坏能力,借助模型理解、建构火山喷发与地震形成过程,学习避灾基本知识,树立维护生命安全的意识,增强自护自救能力。学习本课,还能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内部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以现象为线索、以自然规律为前提的研究意识。 本课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火山喷发现象,借助图片和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用生活语言描述火山喷发前后现象,再通过阅读课文学习运用科学语言描述火山喷发的现象和危害。第二部分是模拟火山喷发,建立火山的结构模型和工作模型,模拟火山喷发现象,帮助学生意识到火山喷发物质和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第三部分是认识地震的危害和成因,通过精炼的文字和富有冲击力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地震对人们生产与生活造成的严重破坏——房屋倒塌、公路毁坏、铁路变形、海啸冲毁港口等。第四部分是模拟地壳运动和地震的形成,借助三个模拟实验探究褶皱形成、岩层断裂和岩层错动等与地震相关的地壳运动,观察并体验能量积聚及释放时会产生震动。第五部分是认识科学避震方法,借助阅读资料卡、诵读避震口诀和海报,初步了解科学避震的基本方法。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火山喷发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和认识,可能知道地球的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但对火山喷发现象及其影响缺乏完整认识。五年级学生对科学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知识面也比较广阔,对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也比较感兴趣,比较喜欢动手操作实验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的重要特征、破坏能力和成因。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和阅读,学会描述火山喷发、地震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探究实践:设计模拟火山喷发、地震实验,意识到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态度责任:通过阅读与研讨,初步了解科学避震的基本方法。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的重要特征、破坏能力和成因。 难点: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交流并阅读火山喷发前后现象,认识火山喷发的危害 了解火山喷发重要特征、破坏能力能基本能不能模拟火山喷发,形成喷发物质和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意识会做模拟实验,认识火山喷发的成因能基本能不能阅读课文,初步认识地震的危害和成因了解地震特征、危害和成因能基本能不能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的形成,认识地震成因设计模拟实验解释地震成因能基本能不能阅读地震逃生口诀和资料卡,学会避震自救的方法掌握科学逃生方法,珍爱生命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复习导入,揭示主题教师活动1 1.地球表面有哪五种基本形态? 2.不同的地形是怎么形成的?学生活动1 山地、盆地、高原、平原和丘陵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新旧知识衔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环节二:火山喷发与危害教师活动2 1.你去过中国的长白山天池火山、日本的富士山吗? 公元1199~1201年,天池火山大喷发是全球近2000年来最大的一次喷发事件,当时喷出的火山灰降落到远至日本海及日本北部。 富士山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最后一次喷发是在1707年,此后休眠至今。但地质学家仍然把它列入活火山之类。 2.火山喷发的场景是什么样的?播放视频。 展示教材图片,讲解: (1)红色岩浆从火山口喷溅而出 (2)岩浆溢出逐渐冷却 (3)大量的火山灰、火山气体从火山口冒出,弥漫空中 3.火山喷发后又是什么样的?出示教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4.教师讲解火山物质的益处:火山物质中含有丰富的硫磺,可以使原本贫瘠的土地变肥沃。越南有一个“最脏”的温泉:温泉里水是从火山上运下来的纯天然火山泥,含有大量的矿物质,有美白皮肤的功效,让皮肤变得更加细腻光滑。 5.陆地上和海洋里都有火山。火山的喷发是怎么形成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资料。 6.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掩埋城市和乡村,污染空气,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哪些现象能预示着火山的喷发?(播放视频)学生活动2 回答 观察火山喷发真实场景 回答:(1)树木被岩浆摧毁 (2)村庄被火山灰覆盖 回答: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 学生观看视频交流。活动意图说明:组织学生交流火山喷发过程、喷发后现象,能调动他们的前概念和学习主动性,帮助他们梳理火山喷发过程、喷发后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和可能的益处。环节三:模拟火山喷发教师活动3 1.出示材料 三脚架、酒精灯、火柴、锥形瓶、番茄酱、带玻璃管的软木塞、陶泥、黏土 2.重点讲解实验方法 (1)在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番茄酱,用带玻璃管的软木塞塞紧瓶口。 (2)用陶泥裹住锥形瓶模拟山体,在玻璃管上放一小块超轻黏土。 (3)把锥形瓶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3.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4.通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3 学生认识实验材料 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回答:(1)玻璃管上的轻黏土被顶起来 (2)番茄酱开始溢出,有气体冒出 (3)周边陶泥松动 回答:火山喷发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之下,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从而造成火山喷发。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学生能进一步认识火山基本构造,深化对火山喷发过程和现象的认识。环节四:地震形成与危害 教师活动4 1.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一种形式,在地球上从未间断。比如著名的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地震是怎么一回事?(播放视频) 讲解: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这就是地震。 2.地震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 出示教材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地震危害。 列举事例,认识地震对生命财产的危害: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学生活动4 观看视频,了解地震的形成 列举地震危害:房屋倒塌、公路毁坏、铁路变形、引发海啸冲毁港口等 活动意图说明: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地震的基本认识。环节五: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形成教师活动5 1.出示实验材料 多层海绵、木片和厚泡沫板 2.讲解实验方法 (1)挤压多层海绵,观察“岩层”褶皱的产生。 (2)掰断木片,体验“岩层”断裂的感觉。 (3)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观察“地球板块”的错动、抬升。 3.指导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填写实验现象。 教师PPT展示最终结果: 4.通过模拟实验,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学生活动5 小组内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填写实验现象并交流 回答:岩石层因过度挤压会形成褶皱,承受不了作用力时便会发生断裂、错动与抬升,从而导致地震。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模拟活动能有效帮助学生体验引起岩层形变、断裂和错动的原因,形象又直观。环节六:科学避震逃生方法教师活动6 1.出示知识卡片 90% 的地震是由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所引发的构造地震。地下深处岩石在破裂、错动时就把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引起房摇地动。地震的能量大小用震级来表示,对地表的破坏程度用烈度来表示。 2.出示地震等级图表。 3.你知道吗?发生破坏性地震时,从地面开始震动到房屋倒塌,一般仅有几秒到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时间也是采取正确逃生措施的最佳时机。引导学生阅读“地震逃生口诀”,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科学避震? 震来莫慌张,就近藏一藏。 厨房有危险,厕所把身藏。 就近三角地,护头要牢记。 高楼遇地震,电梯不能乘。 楼梯要通畅,沿墙安全撤。 阳台不能站,顶层可上房。 切忌胡乱跑,目标是广场。 教师重点讲解: (1)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安全地点,可称为避震空间。厨房和厕所都可能形成三角空间,但厨房东西多,危险大。墙角是三角地是室内避难的最佳场所。避难时一定要蹲下,双手护头。 (2)地震发生时,乘坐电梯容易被困在电梯中;地震容易使阳台断裂塌陷,因此乘坐电梯逃生和站在阳台上呼救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顺着楼梯,沿着墙边跑,有序跑到广场,远离建筑物。 (3)如果在教室里发生地震该怎么办? (4)记住两个特殊电话: 报警电话:110 求助电话:119学生活动6 阅读知识卡片 阅读图表 阅读口诀交流 回答:迅速趴到桌子底下,在老师指挥下有序逃生活动意图说明:让学生很快熟悉正确避震逃生的方法,避免错误的做法,学会保护自己。7.板书设计 火山和地震 火山 地球内部运动 地震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选择题 1.发生地震时,正确的做法是( ) A.立即乘坐电梯,跑到空旷的地方 B.站在阳台上,大声向路人求救 C.保持冷静,如在室内护好头部选择三角地方躲避 2.火山和地震的相同点是( ) A. 释放地球内部力量 B.开始地表有热气冒出 C.可以预报 3.在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时(如图所示) 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 ) A.模拟太阳光的长期照射 B.模拟地球内部的能量 C.蒸发土豆泥表面的水分 4.下列与地震有关的描述有误的是( ) A.海底地震会引起海啸 B. 在高楼地震时可以站在阳台上大声呼救 C.地震有三种成因:岩层褶皱、岩层断裂和地球板块的错动抬升 二、判断题 1.大地震会使房屋倒塌,道路毁坏。( ) 2.地震和火山都是可怕的自然灾害,它们只会给人类带来害处。( ) 3.在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土豆泥出现裂缝、冒烟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 4.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家中,可以躲在厨房和厕所里。( ) 5.红色岩浆会慢慢冷却变成岩石。( ) 【参考答案】 一、1.C 2.A 3.B 4.B 二、(1)√ (2) (3)√ (4)√ (5)√9.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力量和危害,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科学避震。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思维的拓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他们能够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单元基本信息单元主题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地球系统 二、学习内容 10.2水循环 ②知道水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0.4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 ④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构成,了解化石的形成及科学价值;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 三、学业要求 1.知道水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知道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能解释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3.了解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4.能通过制作实物模型,模拟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5.能在好奇心驱使下,表现出对未知现象的探究兴趣。 6.具有用证据支持观点的意识。单元课时设计 4课时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主题名称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本单元主要以学生的探索入手,从地表的探秘和一系列的模拟活动,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的形式和形成的原因,以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物质组成。学生将设计制作地形模型来表现地形特征,将从多个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借助模拟实验进一步感受地震、火山喷发、板块运动和岩石自然破碎的发展模式,初步了解他们的成因,将感受地震和火山的巨大危害,了解地震和火山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破坏,能够有效地学习科学避震的一些基本方法。在认识地球内部岩浆活动,板块运动以及风化侵蚀沉积作用的基础上,将地球内外因素综合起来认识岩石的三大成因。本单元内容趣味性强可操作性强,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观察、实验、阅读、交流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 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地球系统”高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侧重认识地球的构造和地壳变化原因,由《地球的表面》《火山和地震》《地球的内部》《地表雕刻师》四课组成,按照从结果到原因、先现象后本质、由具体到宏观的逻辑顺序展开,从观察描述地形、认识地质灾难延伸到理解导致地貌改变的内部和外部原因,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第一课《地球的表面》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地球表面五种常见地形的特征,运用身边材料制作模型,表征两种地形。第二课《火山和地震》聚焦两种极具破坏力的地质灾害。学生将通过阅读和交流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现象、发展过程与危害,借助模拟实验初步了解火山与地震的成因,学习避震逃生的基本常识。第三课《地球的内部》则指向地球内部构造和地壳运动,先向学生介绍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与认识结果,再通过模拟实验和阅读资料初步认识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运动而导致地表持续变迁。第四课《地表雕刻师》将帮助学生发现缓慢改变地球表面的外部力量,如风、流水、温度变化等,并综合地球内部因素的作用揭示岩石三大成因,渗透岩石循环的观念。主题学情分析 基础知识:学生在一年级下册《石头与泥土》学习中已经了解到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二年级上册《用力以后》也有一定的知识补充,在四年级相关单元学生已经知道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 能力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五年级学生对事物的探究更加细致有序。但是对于知识点的具体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生活经验:小学生对诸如温泉、火山喷发、地震、地表变迁等不同寻常的地质现象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正确地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地质灾害和做到相应的防护措施,但是对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过程、岩石风化方式、岩石成因的认识是片面的、模糊的。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3.说出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4.了解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影响,知道抗震防灾基本常识。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实验、阅读、交流等活动,能使用科学语言描述地表陆地形态、地球内部圈层以及岩石成因。 探究实践: 1.设计制作地形模型来表现地形特征。 2.用模拟实验解释地震、火山喷发的成因是地壳运动。 3.举例说明水、温度、风等自然力量会塑造地表形态。 态度责任: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表现出对未知现象的探究兴趣;具有用证据支持观点的意识。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视频导入,揭示主题 播放太空看地球视频,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地球探究欲望,同时也了解学生对地表的已有认知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任务2 名称:认识地球表面特点 先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政区地球仪、地形地球仪,感受地势高低和地表起伏,对地球表面有一个宏观认识;再借助阅读活动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的陆地地形,熟悉地形名称,借助示意图建立起这些地形的表象。 设计意图: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地球地形的多样性。任务3 名称:描述地形特点 出示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图片,帮助学生感受真实地形的样貌。从地势高低和地面起伏大小方面引导学生来描述它们各自的特点。同时拓展更多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认识海沟、岛屿、高原等地形特点。 设计意图:意在帮助学生掌握描述各种地形主要特点的科学语言,形成识别各种地形的背景知识。任务4 名称:制作地形立体模型 借助实验视频对学生进行详细地指导,预留充足时间给学生设计制作立体地形模型。尽量各组不要重复,尽可能多地呈现不同类型的地形。 设计意图:旨在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地貌特点,学会使用常见材料表征地形特征。第2课时 任务5 名称:复习导入,揭示主题 复习地表形态,引导学生对各种地形成因思考,进而导入课堂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新旧知识衔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任务6 名称:火山喷发与危害 出示图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梳理火山喷发过程,交流火山喷发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交流火山喷发过程、喷发后现象,能调动他们的前概念和学习主动性,帮助他们梳理火山喷发过程、喷发后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和可能的益处。任务7 名称:模拟火山喷发 借助土豆泥和番茄酱模拟火山喷发,观察火山喷发的过程和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学生能进一步认识火山基本构造,深化对火山喷发过程和现象的认识。任务8 名称:地震形成与危害 综合运用视频、照片和语言文字等素材,实现多感官认识地震危害。 设计意图: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地震的基本认识。任务9 名称: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形成 用挤压多层海绵、掰断木片、用力挤压紧挨在一起的泡沫板等方法,模拟“地层”褶皱, “岩层”断裂, “地球板块”的错动和抬升。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活动能有效帮助学生体验引起岩层形变、断裂和错动的原因,形象又直观。任务10 名称:科学避震逃生方法 引导学生在读懂口诀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挖掘文字背后的道理。补充避震、逃生与自救的视频,进一步呈现和解读正确的避震、逃生措施,与口诀相呼应。引导学生辨析一些避震和逃生行为是否科学合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很快熟悉正确避震逃生的方法,避免错误的做法,学会保护自己。第3课时 任务11 名称:故事导入,揭示主题 讲述苏联、美国、中国挖地球的经历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增加神秘感,激发求知欲望,知道人们对地球的探索脚步从没有停止。任务12 名称:猜测地球内部 出示火山喷发和地震图片,引发学生考形成的原因,直奔地球内部运动。 设计意图:此活动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为下一步了解科学研究成果设置悬念。任务13 名称: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 通过阅读资料“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内部的主要方法和成果,以及科学家对地球内部圈层运动模式作出的猜测。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阅读,认识到人们对于地球内部的猜想和探索从未停止过。任务14 名称: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 用泡沫块和液体的运动,模拟地壳运动时板块之间或靠近或远离或挤压或抬升的现象。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地壳运动的能量来自地壳下方处于对流运动状态的岩浆的意识。任务15 名称: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化 先欣赏喜马拉雅山脉雄伟壮观的景色和巍峨的气势;再介绍古生物学家发现这一带生物化石的种类、生活环境和生活年代,引导学生作出推测——这一带原来是汪洋大海;然后出示科学家的研究结论来证实学生所作推测;最后引导学生试着运用地壳运动学说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海陆变化。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喜马拉雅山脉的化石推测这一带过去的样子,能让他们知道海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局部地区会发生转换。让学生观察地球大陆逐渐分离的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知道全球性大陆漂移,能促进学生应用上面所学到的地壳运动知识来解释海陆变换、大陆漂移现象。第4课时 任务16 名称:解释现象,导入主题 出示来自地球外部力量造成的地表现象的图片,列举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试图让学生用生活经验去解释,总结并比较改变地表的因素。 设计意图:从图片、现象入手,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知道改变地表力量的因素,能比较两种力量造成地表变化的异同点。任务17 名称:探究外部自然力量作用 设计模拟实验,探究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风对地貌的影响;分析典型的地表缓慢变化现象,将模拟实验现象在自然界中还原,识别改变地表形态的主要因素,解释其工作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和研讨活动,进一步理解温度、风等改变地形地貌的过程和方式,提升概念水平、分析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任务18 名称:模拟变质岩成因,初步认识三类岩石 提供图片、视频、模拟实验等不同途径等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识别、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设计意图:学习这部分内容,能促进学生将本单元学习内容结构化,为今后进一步系统学习打下基础。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评价内容 第1课时:地球的表面 1.摸两种地球仪,初步认识地表表现形式、陆地形态。 2.观察地形图片,学会描述地形的地势和起伏特征。 3.制作立体地形模型,学会用常见材料表征地形特征。 第2课时:火山和地震 1.交流并阅读火山喷发前后现象,认识火山喷发的危害。 2.模拟火山喷发,形成喷发物质和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意识。 3.阅读课文,初步认识地震的危害和成因。 4.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的形成,认识地震成因。 5.阅读地震逃生口诀和资料卡,学会避震自救的方法。 第3课时:地球的内部 1.阅读资料,认识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以及地球内部各圈层的运动。 2.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进一步理解地壳运动的模式。 3.推测喜马拉雅山的过去,认识地表2亿年以来的变化趋势。 第4课时:地表雕刻师 1.阅读图文,初步认识一些地球外部力量会改变地表形态。 2.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风对地表的影响,认识温度、风、水等外部力量会改变地表形态。 3.阅读资料,模拟变质岩的形成,综合内外因素认识岩石三大成因。评价指标 第1课时:地球的表面 1知道地表有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五种地形。(科学观念) 2.能整体描述地表特征,能识别常见的陆地地形;能细致观察各种地形,学会描述地形主要特征。(科学思维) 3.能制作立体地形模型,学会运用常见材料表现地形特征。(探究实践) 4. 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态度责任) 第2课时:火山和地震 1.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的重要特征、破坏能力和成因。(科学观念) 2.通过观察、比较和阅读,学会描述火山喷发、地震的主要表现和 危害。(科学思维) 3.设计模拟火山喷发、地震实验,意识到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探究实践) 4.通过阅读与研讨,初步了解科学避震的基本方法。(态度责任) 第3课时:地球的内部 1.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科学观念) 2.通过阅读、模拟实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模式,能解释地壳缓慢移动的原因和结果。(科学思维) 3.设计模拟实验,推测、解释地壳运动的原因和表现;借助研讨与交流,认识海陆变迁、大陆漂移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探究实践) 4.体会探究地球乐趣及在科学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义。(态度责任) 第4课时:地表雕刻师 1.能举例说明水、风等力量在地表演变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科学观念) 2.通过模拟外部自然力量改变地表的过程,大致说明作用方式和结果。(科学思维) 3.能从模拟实验中学习、理解作用方式,说明三类岩石成因。(探究实践) 4.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态度责任)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五、单元作业设计一、选一选,将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 1.在一个星期二的下午,同学们正在上课。突然感觉到了震动,连屋顶的灯也在不停地摇晃着,这可能是发生了( )。 A.地震 B.火灾 C.洪水 2.都说人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在大自然里“水滴石穿”主要是( )的作用形成的。 A.搬运 B.风 C.流水 3.发生地震时,正确的做法是( )。 A.立即乘坐电梯,跑到空旷的地方 B.站在阳台上,大声向路人求救 C.保持冷静,如在室内护好头部,选择三角地方躲避 4.下列现象由火山喷发引起的是( )。 A.房屋倒塌 B.水坝开裂 C.海啸 5. 地势低、起伏较小、地面平坦、视野开阔属于( ) A.丘陵 B.平原 C.盆地 6.研究地表变迁的重要证据是( ) A.地层中的化石 B.猜测 C.做实验 7.在变质岩形成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 ) A.地表温度、风、水等的作用 B.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作用 C.地球重力的作用 8.( )常会造成地面隆起、陷落或出现裂缝,还会导致河流移位等。 A.火山喷发 B.地震 C.海啸 9.下列表述中属于盆地地形特点的是( ) A.坡度陡,沟谷幽深 B.地势低,地面平坦,起伏较小,视野开阔 C.周围地势高,中间地势低 10. 科学家把地球内部按由外到内的顺序,分成了( )三个不同的圈层。 A.地核、地幔、地壳 B.地壳、地幔、地核 C.地壳、地核、地幔 【参考答案】 1.A 2.C 3. C 4.C 5.B 6.A 7.B 8.A 9.C 10.B二、辨一辨,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实验时,泡沫块模拟地球板块。( ) 2.科学家根据地形地貌等现象,能推测出地球内部的情况。( ) 3.人类钻探地球深度已达12千米,穿过地壳,到达了地幔。( ) 4.观察地球大陆板块示意图,发现今天的地球和两亿年前完全相同。( ) 5.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是陆地的五种基本形态。( ) 6.岩石女王头像主要是地表受到温度的影响造成的。( ) 7.板块碰撞和板块分离均为板块的运动。( ) 8.沙漠中沙丘形成的原因是风的搬运作用。( ) 9.海底不会发生地震。( ) 10.海底的地形和地球表面的地形不一样,它是平整的。( ) 【参考答案】 1. √ 2. 3. 4. 5. √ 6. 7. √ 8. √ 9. 10. 三、连一连,将下列地形地貌与导致其形成的自然力量连起来。 雪山脚下斗状洼地 风 沙漠戈壁 河流 南海石柱 冰川 黄河两岸不断变宽 海浪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请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解答。 2.都说不能拿鸡蛋去碰石头,这说明石头是坚硬无比的,可为什么一些巨大的岩石最后会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 【参考答案】 1.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掩埋城市和乡村、污染空气,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地震也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使房屋倒塌、道路毁坏,严重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海底地震还会引发海啸。 2.风化侵蚀造成的。 五、实验题 如图是某校科学兴趣小组模拟火山喷发的装置。 1.锥形瓶和陶泥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番茄酱,番茄酱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软木塞上插入玻璃管,玻璃管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锥形瓶放到三脚架上,点燃酒精灯,此时,酒精灯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哪些实验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写出三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山体 2.岩浆 3.火山通道 4.地球内部巨大的能量 5.(1)玻璃管上面的超轻黏土被顶起来 (2)有白气冒出来 (3)瓶内番茄酱产生气泡并上升六、单元教学结构图常见地形 地球外部力量 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地球内部运动 火山地震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实施后填写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大单元整体教学】3.10《火山和地震》课时教案.docx 【大单元整体教学】3.10《火山和地震》课时课件.pptx 【大单元整体教学】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整体设计.docx 地震是怎么形成.mp4 火山喷发前兆.mp4 记录下的火山喷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