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以我心,换你成长——初中生生涯教育案例一 引言青少年时期是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也是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从而进行生涯探索与规划的关键阶段。然而由于现在的学生学业压力大,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集中花在学业上,较少会注重行为习惯、生活技能的培养。这导致很多学生的发展是不全面的。随着经济、社会与教育的加速发展,我们迎来了新高考改革,学校生涯规划教育也应运而生。但是就目前学校生涯教育现状来看,大多数仅仅局限于职业生涯教育,着重引导学生选科、选专业、找工作,较少涉及到对学生人生中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教育和指导。而真正的生涯教育应是以人为本,着眼于个人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工作的能力。本案例基于生涯教育相关理论与知识,结合学生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一堂量身打造的生涯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一个爱整洁的人,培养学生“学会生活”的能力。二 案例发生情况我是初二年级X班的生涯老师,定期给该班学生上生涯规划课和做延时服务。本学期开学以来,我每次进这个班,都给我一种脏乱差的感觉。第一次做延时服务,讲桌上全是练习册,混乱摆放,我压根没地儿放东西;第二次,椅子竟然不见了,桌上随意摆放着颜料笔,笔盖散落各地;第三次,我一进教室,映入眼帘的是横倒的椅子,满是粉笔灰的桌子,上面还有脚印……尽管在这之前我曾找过几位同学,跟他们沟通过这件事,但好像并没有效果。我非常冒火,真不理解这些孩子为什么全然不顾老师的感受,把我当空气!我感觉我的愤怒快要压过我的理智了,真想冲到讲台前面,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教育。一直这样下去怎么行!学习固然重要,培养良好的生活文明习惯、做一个爱整洁的人也很重要。三 指导发展过程3.1 搬开阻碍教育的石头——情绪我仔细想了想,此刻我心中充满了愤怒,现在去教育,我根本表达不清楚我的想法和期待,反而可能因为语气不当激起学生的抵抗情绪。最后不仅达不到效果,还破坏了我们的关系。而关系一旦疏离了,教育也就遥不可及了。所以此刻,我最需要的是先处理我的情绪。于是,我找到我们生涯备课组的老师,跟他们沟通这件事。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倾诉本身就可以有效地缓和情绪,幸运的话还能使人收获启发和顿悟。我们同组的老师也是一个互助的支持性团体,通常我们遇到困扰的问题,都会相互交流,相互鼓励与支持,共同商量更好的解决办法。我跟他们详细讲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包括我的感受和想法。我说我特别生气,因为在这个班我有种不受尊重和被针对的感觉。其中一位老师提出不同的想法:“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本来就没收拾,跟尊不尊重你并无关联?”我幡然醒悟:“有道理啊,我怎么没想到!”原来的想法被松动后,我顿时就没那么愤怒了。这可以用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进行解释:影响我们情绪的直接原因很多时候不是某个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观念、看法。因此,改变想法可以有效改善我们的情绪。情绪缓解后,我也不冲动了,思路更清晰了,这件事我决定缓一缓,待到明天的生涯课再去处理。3.2 因材施教,一堂量身打造的生涯课到了生涯课的时候,毫不意外,我注意到这个班讲桌仍是乱的,粉笔盒是空的,只剩几个零碎的粉笔头散落在桌上。不同的是,这次我格外淡定。这时候,学生满怀期待地问我今天上什么,我说“今天呀,是我特意为你们量身打造的一节生涯课!”他们都很激动和欢喜。首先,我客观、具体地描述了最近在他们班上课所看到的现象。紧接着,问他们:“你们猜猜看,我当时可能是什么感受?”有学生说我应该会很生气,我坦诚地告诉他们:“是的,我其实非常生气,因为这不止一两次。我感觉自己被忽视了,在这个班没有存在感和归属感,也自然而然觉得你们不喜欢我。”这时候有的学生频频摇头。我继续说:“对于这个现象的原因我产生了一些猜想:(1)你们对我不满,不尊重我;(2)你们对经常坐在这个位置的其他人不满;(3)没收拾是一种常态;(4)营造这种混乱的感觉,恰巧说明你们也比较抗拒这个班级或者班上的人;(5)其他原因。我也不清楚究竟为何。这样吧,你们匿名投票,每个人选择最认同的三个原因进行投票。然后我们再来统计结果,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能够真实地表态,而且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重视,学生们很兴奋,也非常愿意进行投票,很快就收集到全班同学的票数。接下来,先由组长统计组内每种原因的总票数,然后汇总,我再在全班范围内公开统计总票数。结果发现:的确是大部分同学(80%以上)选择了第三个原因(没收拾是一种常态),还有几位选择了第四个原因(抗拒班级或班上的人)和其他原因(有些同学喜欢在教室嬉戏打闹,弄脏、弄乱了桌椅不收拾)。当我把结果呈现给学生看,他们陷入了思考。思考片刻,我请几位同学分享了他们的感受。有的说“的确,我们班同学都太没收拾了,教室经常脏乱差。”显然他们此刻已经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我说“是的,学习固然很重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这会很影响别人对你们的态度和看法。就拿老师来说,老师一进教室,看到讲桌、黑板干净整洁,他的心情就很舒畅,心情一好,思维也更流畅和灵活,讲课的过程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火花,也会给你们分享更多精彩的内容。反之,老师的状态也就没那么流畅,课堂的效果也会一定程度受到影响,最后也就成了你们的损失呀!”除此之外,我也提醒他们注意看,班上也有同学是比较抗拒这个班级或者班上的人的,那是不是咱们班的氛围或者风气还不够好?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去营造良好的班风和氛围,让同学和老师都喜欢上咱们班。至于具体的怎么去改变教室环境,我没有刻意去跟学生讨论。3.3 及时强化,巩固效果后来,每次进这个班上课,一旦发现他们清洁卫生做得好的时候,我都会及时点出来,在部分同学或者全班范围进行表扬。不好的地方我都避而不谈。我留意到当学生们受到表扬的时候,他们的眼里闪着光芒,仿佛在告诉我:“我们的努力,老师你看到了,真好!”他们也就更愿意坚持做出改变,收获成长。四 指导结果成效4.1拉进师生距离,促进师生情谊经过这次与学生的深入交流与互动后,学生和我的关系不仅没有僵化,反而越来越好。他们遇到我最常问的问题是:“老师,下一次课是什么时候呀?我们会上什么内容呢?您一定要来我们班哦!”平时他们也更愿意跟我分享他们学习生活中的趣事或烦恼,我也很愿意倾听,长此以往,我们的情谊也更深厚。4.2 班级氛围更和谐后面来这个班上课,我明显感觉这个班级氛围不一样了:纪律变好了,上课更积极、活跃了,会关照到老师、同学的感受了,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和睦了,大家在这个班也过得更开心了。也许是在共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变得更团结了,每个人都自觉承担起维护班级形象和荣誉的责任。4.3 学生整洁意识增强,自觉搞好班级卫生自从那次生涯课后,我就发现学生们慢慢地发生了改变。比如刚开始见我进教室,有同学赶紧冲过来收拾讲桌,搬走练习册,我很欣慰。后来,不用我提醒,桌上基本没有其他杂物。最近一次来这个班上课,我惊喜地发现:讲桌上不再堆有练习册,桌椅、教学用具整齐摆放;粉笔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几乎全新的粉笔盒;桌上、黑板都擦得很干净,课堂公约整齐书写……若不是亲眼见证他们的变化,我都会怀疑我是不是走错班了。我相信,未来不用谁来督促,他们自会做一个爱整洁的人,也会共同创建一个温暖、和谐的班集体。“然而由于现在的学生学业压力大,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集中花在学业上,较少会注重行为习惯、生活技能的培养。这导致很多学生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在不少老师讲的故事中,都谈到过这个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业压力大,老师的压力大,其实,学校的压力也大。但是,我在想,这些压力能够成为减弱思想品德教育、良好道德行为养成,教师师德建设意识不足的借口吗?答案显然是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谁也避免不了。客观地讲,压力并不可怕,它或许是一种推动力,压力虽然可能给我们带来困难,但绝不能成为我们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借口,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学生的学业压力固然重,那也只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一部分,书本的学习并非学生学习的全部,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技能。教育功能的完整性告诉我们,教育的目标指向的是学生的全部身心,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更要注重培养人的高尚品德与健全人格。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他的品德、修养、生活技能等全方位的素质。因此,各类学校不能因为追求高分、追求升学率,就忽视了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更不能因为追求高分而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当然,从社会的现实来看,这样的状态一时半会是不会得到很好纠正的,只能依靠师生的自我调节了,一边迎接压力,一边 协调好自身的情绪,希望能够顺利成长与发展。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对于每一位老师来说,大家要明白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学,更是要关注立德树人。每一位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把良好的师德师风带入课堂,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让学生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要特别注意不要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传达给学生,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职责。对于学校来说,它应该是一个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学校应该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也能得到身心的放松和锻炼,学校要特别注意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帮助学生释放一些压力。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总的说来,学校教育不能因为压力而放弃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相反,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我们的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里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品德、有能力的优秀人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