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走进科学探究 课件(共22张PPT 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4 走进科学探究 课件(共22张PPT 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
第4课时
走进科学探究
1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能总结出科学探究的步骤。
2
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能具体描述实验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蜡烛带来爱情的甜蜜与浪漫,也有用石蜡给水果保鲜等。
你有没有留意过蜡烛在燃烧前后的现象呢?
反应前:
观察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固、液)、气味等。
反应时:
观察反应条件(加热、点燃等);观察现象(发光、发热、生成沉淀或气体等)。
反应后:
观察有几种物质生成,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观察实验的方法
·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及火焰分层情况
·探究蜡烛火焰温度分布情况
·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观察蜡烛的色态味
·探究蜡烛的硬度、密度、溶解性
·观察与探究蜡烛熄灭后的有关情况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物理性质:白色圆柱状固体,有轻微的气味
,质软
,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实验探究(点燃前):蜡烛的物理性质
用小刀切
放入水中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燃着时):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及火焰分层情况
蜡烛安静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
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焰心最暗。
固态石蜡变成液态;
外焰
焰心
内焰
为什么有时会看到蜡烛燃烧时冒黑烟呢?
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
液体小液滴
哪个是烟哪个是雾呢?烟和雾有什么区别呢?


固体小颗粒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燃着时):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探究蜡烛火焰温度分布情况
处于蜡烛火焰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结论: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的温度最高。
外焰与氧气充分接触,能够燃烧充分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燃着时):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
·探究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烧杯内壁有水雾
有水生成
有二氧化碳生成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石蜡 + 氧气
蜡烛燃烧文字表达式:
在蜡烛上方分别罩上干燥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熄灭后):蜡烛熄灭后的有关情况
有白烟从烛芯飘出
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结论:蜡烛燃烧时融化为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蜡烛熄灭时,石蜡蒸汽遇冷转变为固体小颗粒,生成白烟。
结论:
白烟具有可燃性
探究步骤 对现象描述
点燃前
燃烧时
熄灭后
白色、固体、轻微气味、质地软、浮在水面、不溶于水
发出黄色火焰、放热、受热熔化;火焰分三层、火焰上方小木棍的外面部分最先变黑;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
冒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顺着白烟重新被点燃
实验记录表格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描述实验现象时,不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实验结论:
实验反思
例如:石蜡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
关注物质的性质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例如:受热时石蜡熔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发光、放热的现象,有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等化学变化。
关注物质的变化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反思
实验反思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或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
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提出
问题
猜想
与假设
设计
方案
进行
实验
收集
证据
解释
与结论
反思
评价
表达
与交流
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
D.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详解】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有黑烟(不完全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不正确;
C、石蜡燃烧能生成水,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
D、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具有可燃性,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故选项实验现象叙述正确。故选B。
B
2.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主要成分石蜡)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
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这一现象说明石蜡的熔点较低
B.要使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汽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B
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图①比较蜡烛与水的密度
B.图②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图③验证蜡烛焰心气体是氧气
D.图④验证产物有水
【详解】
A、蜡烛浮在水面,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小,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取出火柴梗,处在外焰部分的炭化最明显,说明外焰温度最高,处在焰心部分炭化最不明显,说明焰心温度降低,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将玻璃管置于焰心,可以从蜡烛火焰中引起一缕“白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上口处,“白烟”被点燃,说明蜡烛焰心气体是石蜡蒸汽,不是氧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反应生成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
C
4.某化学小组按照图示步骤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实验I中c处最先变黑;②实验II中若用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③实验II中可能会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被熏黑;④实验III中,若用燃着的火柴接近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产生;⑤实验IV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烛芯点燃;⑥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②③⑥
D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观察实验的方法
关注物质的性质
关注物质的变化
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点燃前
燃烧时
熄灭后
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
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课题2
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
第4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