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元素第1课时 元素1能说出元素的概念,认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2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及在生物细胞中的含量分子原子离子构成构成构成氧气、氢气、氨等铁、汞、金刚石等硫酸铜、氯化钠等分裂构成得失电子失得电子 组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构成小明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有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那这些基本粒子才是组成物质的元素。小芳认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是容易变的,而原子是不变的,并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所以原子才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元素。请提出你的观点。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呢?原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碳12在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时,国际上统一使用碳-12原子作为标准,666768碳13碳14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12原子质量×112碳元素原子名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中子数氢1(氕 ) 1 1 0氢2(氘 ) 1 1 1氢3(氚 ) 1 1 2表格中同一类型的原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氢元素中子数不变质子数电子数11111110改变电子数质子数不变钠元素失去1个电子NaNa+原子名称 质子数 核电荷数 中子数氢1(氕 ) 1 1 0氢2(氘 ) 1 1 1氢3(氚 ) 1 1 2碳12 6 6 6碳13 6 6 7碳14 6 6 8元素是“一类原子”——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的不同原子氢元素碳元素失去1个电子NaNa+钠元素质子数电子数11111110元素元素原子和元素的关系:如果把原子当成一个人那么,元素就是这个人所属的一个家族(姓氏)元素是个大的集体;一种元素内有许多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原子是该集体内的某个个体,即原子与元素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概念: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①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核内的质子数;②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是否为同种元素?Ne H2O NH3 O O2-质子数 10 10 10 8 8电子数 10 10 10 8 10氖原子水分子氨分子氧原子氧离子这三种粒子质子数都为10,但不是同种元素OHH质子数=1×2+8=10质子数=1×3+7=10HNHH氧元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元素元素概念: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如: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H2O高锰酸钾KMnO4如:高锰酸钾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1. 宏观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氧气、氢气、水等铁、汞、金刚石等硫酸铜、氯化钠等构成组成元素分子离子原子构成构成2. 微观上,物质有的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是由原子构成的,也有的是由离子构成的。宏观—元素—组成1 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微观—原子—构成元素和原子的比较元素与原子等微观粒子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 元素 原子概念区别使用 范围联系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也讲个数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用来描述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和分子的构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元素和原子是总体和个体的关系: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元素则是原子的一个归类“集体”。观察下列化学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分子、原子和元素是否发生变化?由上述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变。过氧化氢H2O2水 + 氧气H2OO2二氧化硫SO2点燃硫 + 氧气SO2二氧化锰化学变化中元素、原子的变化氧气(O2)二氧化硫(SO2)水(H2O)二氧化碳(CO2)过氧化氢(H2O2)一百多种元素组成了世界万物如氧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地壳中含量前五位的元素氧、硅、铝、铁、钙记忆口诀:养闺女贴心补钙元素的分布记忆口诀:氧探亲生物细胞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氧、碳、氢生物细胞中元素分布元素的分布空气里含量前两位海水中含量前两位氮、氧空气氧、氢海水元素的分布元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汉字特点:带“钅”旁,“金”和“汞”例外稀有气体元素:带“石”旁 固态非金属带“气”旁 气态非金属带“氵”旁 液态非金属氦、氖、氩、氪、氙元素的分类1.生活中常见的“加铁酱油”、“富硒大米”、“高钙奶粉”等物质中的“铁”、“硒”、“钙”指的是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答案】B2.重氢可应用于光导纤维制备。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A.质子数 B.中子数 C.体积 D.相对原子质量【答案】A【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符合题意;B、同种元素,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C-12、C-14,不符合题意;C、重氢和氢都属于氢元素,是因为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与体积无关,不符合题意;D、同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相同,如C-12、C-14,不符合题意。3.“元素”是化学学科核心概念,化学家创建化学“元素”概念最主要的目的是A.解释物理变化 B.表示物质组成C.预测微观结构 D.进行化学实验【答案】B【详解】元素属于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化学家创建化学“元素”概念最主要的目的是表示物质组成。4.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固体由分子构成B.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C.氯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D.反应中Cl生成 ,证明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答案】B【详解】A、氯化钠固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A错误;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1,由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可知,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1,所以在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故B正确;C、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7,由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可知,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7,所以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C错误;D、Cl、 Cl-的质子数均为17,都属于氯元素 ,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故D错误。元素的定义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氧、硅、铝、铁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分类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氧、碳、氢空气里含量前两位:氮、氧海水中含量前四位的:氧、氢、氯、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课题3元素第1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