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乡之情)。古代诗歌四首9.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对接训练的气氛。一、l.jie dan song se gui yan10.诗人听说友人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和teng ya恋恋不舍之情。2.B11.C【解析】杨花的意思是柳絮。【解析】C项表达的是朋友惜别之情。3.(1)若出其中若出其里12.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2)随君直到夜郎西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3)风正一帆悬交融、浑然一体。(4)断肠人在天涯二、13.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情异常深厚,4.(1)曹操东汉军事家诗人《蒿为友人被贬而伤心、震动之情。里行》《龟虽寿》《短歌行》【解析】该题考查体会古诗词情感的(2)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能力。答题时,可以结合相关诗句和夜郎西写作背景从两点入手:一是浓厚的友(3)王湾唐代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情,二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同旧年身受。(4)马致远东篱千里思绪14.明写天寒,暗写心寒5.观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解析】该题考查概括能力。答题时,6.思想内容:这四句写出了大海的广阔可以结合写作背景进行概括,“暗风”浩大,体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带来的是天气的寒冷,但对友人同样天下的雄心壮志)。表现手法:借景抒被贬,诗人表达的是内心的震动。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15.B(答对其中一点即可)【解析】B项与本曲描写的都是秋天7.两岸才显得宽阔帆才有悬空的态势的景色。8.示例一:诗人想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16.迟暮萧瑟明朗绚丽家书,表达了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中考对接示例二: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一、D家信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乡愁(思【解析】D项中“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115文言文全解精练的向往”的说法错误。答案为D。二、1.设问对家乡、亲人的思念6.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2.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古方/而不离古方。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7.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地表现了自然理趣。(分析合理即可)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三、1.C则替君主担忧。【解析】“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世说新语》二则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对接训练肠断的触发物。一、1.ning cha ni zun zhou xu fu2.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yifǒu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2.(1)高兴的样子(2)不久,一会儿的暮色中踽踽独行。(3)舍弃离开(4)拉回头看四、1.A3.(1)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解析】“集”的意思应该是停歇。(2)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2.C(3)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解析】C项中“其”表示反问语气,意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大门。为“难道”,其他三项中“其”都是代词。4.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3.C5.(1)回头看(2)以…为耻(或“认【解析】C项中“实写”一词错误,表现为…是耻辱”)(3)用来…的方诗人博大胸怀的是虚写大海的句子。法(手段等)(4)用袖子装4.D6.蠢笨得如同蚂蚁一样聚集在一起(或【解析】本文倡导的是无论身在何方,都像蚂蚁一样骚动紊乱地聚集在一起),要关心天下百姓的儒家人世之人生看见东西就上前去争抢态度。7.都抓住了对方身上存在的问题或5.D弱点。【解析】A项,刘羽冲并没有成为军事8.①【甲】文主张讲“诚信”和“礼仪”;和水利专家;B项,他并没有怀疑,而是②【乙】文主张治军要强素质,整军纪,完全信书,不加消化;C项,刘羽冲的经倡导节制利欲,从军为国为民。历恰恰证明了一味死读书不但不能开二、9.(1)派,使(2)才(3)害怕,担心发智力,相反会更加愚蠢的道理。故(4)讲信用,守信116诫子书诫子书作者简介诸葛亮(181一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诸葛亮出身于经学世家,他以管仲、乐毅自励,专注治国用兵之道,人称“卧龙”。建安十二年,诸葛亮归依刘备,此后为蜀汉刘氏集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建兴十二年(234),他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他的著名作品有《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等。作品简介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可谓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诫子书”即告诫儿子的家书,这是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儿子的。在这封著名的家书中,诸葛亮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其中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舐犊情深,更有圣贤的切切教海,感人肺腑。65文言文全解精练中心思想作者围绕一个“静”字劝勉儿子要淡泊、立志、惜时,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愿望。写作特点1.层层论述,条理清晰。文章首先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论点,然后从正面强调学须“静”,再从反面强调“躁”则失去理性,最后告诫儿子要惜时成才。文章层层紧扣,语言简洁,充分阐明了人生修养的过程。2.丰富的修辞手法。诸葛亮的散文语言很具生动性、形象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注重语言的锤炼。如将骈句和散句结合起来,运用对偶、对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等。文言文注释及评析名师点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品德高尚的人的品行,是用宁静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一词多义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屏除以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的目的。前者的目的)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非淡泊无以明志(“无以”连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无从明确用,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可译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为“用来”。和前面的“非”构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成双重否定)》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无从达到远大的目标。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6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文言文全解精炼】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 5《诫子书》(共10页,pdf版).pdf 【文言文全解精炼】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全册参考答案(共8页,pdf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