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学生将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增强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坚定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2. 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理性地看待社会历史现象,形成科学的历史认识。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弘扬科学精神。3. 法治意识通过学习阶级斗争与革命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4. 公共参与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阶级和国家的产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意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和原因。教学难点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必然性分析。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是如何一步步从原始社会演进到阶级社会的?提出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2. 讲授新课(一)原始社会的解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介绍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特点。解体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的私有化、阶级分化的加剧。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和特点。(二)阶级社会的演进奴隶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社会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迈入文明时代: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封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社会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三)阶级斗争与革命介绍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分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其意义。(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强调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主干知识讲解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①人们共同劳动,②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③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④平均分配劳动产品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B、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时候,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4、奴隶制社会生产关系特点: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5.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②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③资本家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①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②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9.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的原因?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③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④资本主义终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提出自己的见解。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通过本系列微课的教学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就是帮助学生从小打好底色,对他们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方法教育,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对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进程有一定的认知,但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及相互关系还缺乏了解,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分析认识还缺乏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因此,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在理论逻辑中完成教学设计的任务和要求。六、练习1.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我们坚定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资本论》的深刻揭示,说明( )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顽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始终,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④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漫长但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苏州草鞋山遗址的文化堆积层厚度达11米,考古专家将其分为10个文化地层。该遗址跨越多个年代的文化层次,出土遗迹、遗物丰富,被业内专家誉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遗址中发现了木构建筑遗迹,精美的琮、壁、串饰等玉器,陶鼎、罐、壶等陶器,石刀、钺、斧等石器,还有炭化粳籼稻谷、农用器具等。从出土的玉器、陶器和石器可以判断出草鞋山遗址:( )①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②已进入文明时代③展现了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轨迹④已出现阶级分化,土地私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4年5月7日,英国火车司机联盟因待遇问题等开始新一轮的罢工行动。近年来,西方国家似乎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混乱。从英国到美国,再到德国和法国,罢工、游行内讧无处不在,仿佛一场场狂风暴雨正在袭来。由此可见知( )A.工人罢工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基本特征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其一切矛盾的总根源C.资本主义社会隐蔽的剥削方式越来越暴露无遗D.工人罢工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4.由于提高工资和增加轮班津贴的谈判陷入僵局,2024年6月,德国某工会发起警告性罢工。与此同时,在法国,代表码头工人和港口其他工人的工会已经进行了多次24小时罢工和4小时停工,以抗议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养老金改革。材料中的罢工( )①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②其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③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经济斗争④能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的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东北45公里处的五营乡邵店村东侧,距今7800—4800年,研究人员在此发现了一批碳化植物种子,经鉴定,属禾本科的黍,其与国际上时代最早的希腊出土的标本年代相当,确认了我国西北是黍的原产地之一。由此可推断,当时该遗址的中国先民( )①处于新石器时代②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③受生产力水平所限不得不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④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类社会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几个前后相继的历史时代,即石器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分别属于不同的历史时代,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属于石器时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属于农业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属于工业时代,现代社会属于信息时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从公有制母系氏族社会出发,经过私有制和公有制并存的父系氏族社会而发展到私有制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然后经过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现代社会而发展到未来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1)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分析,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2)结合上述材料,思考并回答为什么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是人类文明的跨越和历史的进步”?参考答案:1.D【详解】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①错误。②: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顽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在但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符合题意。③: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资本论》的深刻揭示,说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始终,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③正确。④:《资本论》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我们坚定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资本论》的深刻揭示,说明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漫长但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④正确。故本题选D。2.A【详解】①③:遗址中发现了木构建筑遗迹,精美的琮、壁、串饰等玉器,陶鼎、罐、壶等陶器,石刀、钺、斧等石器,还有炭化粳籼稻谷、农用器具等。从出土的玉器、陶器和石器可以判断出草鞋山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展现了人类早期历史发展的轨迹,①③正确。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②排除。④:材料信息显示是新石器时代,还未出现阶级分化,土地私有,④排除。故本题选A。3.B【详解】A: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而且是相对过剩,A错误。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从英国到美国,再到德国和法国,罢工、游行内讧无处不在,仿佛一场场狂风暴雨正在袭来,由此可知体现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说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其一切矛盾的总根源,B正确。C:资本主义社会隐蔽的剥削方式并未暴露无遗,并且材料强调的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尖锐,本质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个根源,C排除。D:资本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D错误。故本题选B。4.B【详解】①③:2024年6月,德国某工会发起警告性罢工。法国,代表码头工人和港口其他工人的工会已经进行了多次24小时罢工和4小时停工,是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和法定养老金而反对资产阶级的经济斗争,其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①③正确。②: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联合反抗,其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②排除。④:罢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的地位,④排除。故本题选B。5.A【详解】①③:根据材料中大地湾遗址距今7800—4800年,研究人员在此发现了一批碳化植物种子,经鉴定,属禾本科的黍等信息,可知当时该遗址的中国先民处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在原始社会,受生产力水平所限人们不得不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①③入选。②:“黍的原产地”表明原始农业出现,当时的中国先民不再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②不选。④:在奴隶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不选。故本题选A。6. (1)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归氏族成员共同所有,属于公有制;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封建社会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是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原始社会属于生产资料原始公有制,后三种社会则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原始社会与后三种社会在生产关系上的根本区别。(2)一种社会形态取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都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因此说是人类文明的跨越。【详解】(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阐释说明类试题,依据设问指向,从分析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入手,指出其根本区别即可。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从公有制母系氏族社会出发,经过私有制和公有制并存的父系氏族社会而发展到私有制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然后经过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现代社会而发展到未来公有制共产主义社会→可联系教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知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人类社会, 要求调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前一社会被后一社会取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人类社会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生产力的发展表现为几个前后相继的历史时代,即石器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各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分别属于不同的历史时代,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属于石器时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属于农业时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属于工业时代,现代社会属于信息时代→可联系教材判断社会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知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