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教案
一、教材分析
2024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六周年,四十六年的成就证明了一个道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回首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发展和完善的?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怎样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理论?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这些问题,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初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但对其创立、发展和完善的具体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缺乏深入理解。同时,高一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本课程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三、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涵和作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优越性。
科学精神:
辩证地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和成就,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问题。
培养理性思考能力,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不断前进但充满挑战的过程。
法治意识: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树立法治观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
公共参与:
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理论创新。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清晰、准确地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点。
合作探究法: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相关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活动设计:播放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主题。
教师引导:提问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讲授新课
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
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通过案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过程。
内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分析其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数据分析、图表展示等方式,直观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
内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善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下的完善和发展。
分析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影响和贡献。
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环节三: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对我国的意义”展开讨论。
分享交流: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进行交流。
环节四:随堂练习
练习题:设计几道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反馈讲解: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环节五:拓展延伸
介绍相关知识:介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的拓展知识,如“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合作等。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思考如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环节六:课堂总结
回顾知识点: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内容。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内容布置适量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重点知识: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主题:“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
(1)邓小平理论
①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②回答的问题及作用:
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主要内容: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回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制定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时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②回答的问题及作用:
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
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③主要内容: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④三个代表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科学发展观:
①时间:十六大以来
②回答的问题及作用:
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课题,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时间:十八大以来
②回答的问题及作用:
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③主要内容: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价值: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来源: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内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三)四个自信
(1)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3)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七、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本节课采用自我探究的方式,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以问题为导向,指引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但本节课理论性较强,应更生动有趣,避免枯燥。
八、练习
1.1个小时能干什么 在1978年中国能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4100多万元,到2017年增至9亿元,2023年跃升为138亿元。1小时里的中国变迁,折射一个东方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以上据说明改革开放()
①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②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③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④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伟大道路、创造伟大事业、取得伟大成就,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 )
①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实践创新引领理论创新
③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观察世界,汲取世界文明成果
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某校以“探索中国民主革命发展历程”为题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某生以时间轴的形式绘制了思维导图,展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重要节点(如下图)。结合下图,下列选项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中国民主革命
②确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③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④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世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有着500多年的历史。在世界社会主义遇到严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使社会主义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巨大成功说明( )
①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②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③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
④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今世界上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市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这说明改革开放( )
①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③应坚持守正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④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时讲话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新中国成立73年来,从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擘画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路线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1)新时代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哪些内容?
(2)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们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
参考答案:
1.C
【详解】②④:在1978年中国能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4100多万元,2023年跃升为138亿元,这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②④符合题意。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不符合题意。
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B
【详解】①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①④正确;
②③:这两个选项与题目设问无关,②③排除。
故本题选B。
3.B
【详解】①③:历史告诉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中国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我国通过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故②排除。
④: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故④排除。
故本题选B。
4.A
【详解】①②:中国共产党人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使社会主义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巨大成功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①②符合题意。
③:该选项说法正确但未指出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的密切关系,与材料主旨不符,③不符合题意。
④: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但各国国情不同,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当今世界上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④错误。
故本题选A。
5.C
【详解】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说明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应坚持守正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③符合题意。
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6. (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持续推动中国进步和发展,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⑥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详解】(1)本题为简答题,考生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是为什么类,从必要性和重要性、它们之间的联系等等角度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带来经济巨变。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关键词②:新中国成立73年来,从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统揽“四个伟大”,擘画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路线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文化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久伟大实践及对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