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主线,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通过历史与现实对照,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阶段性变化,从而理解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主要问题的根本着力点;通过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变与不变,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出发,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明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学习,使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到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学生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思维方法,能够理性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成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的阶段特征,理解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将政治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公共参与: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学会运用政治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时事政治素养。鼓励学生勇于做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丰富内涵和重大历史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新时代的主要矛盾的“变”与基本国情“不变”关系;新时代如何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什么吗?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展示材料:展示一些我国在新时代取得的发展成就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新时代的成就和特点。(二)新课讲授基本概念与内涵讲解定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特征和影响。图表辅助: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新时代的内涵和特征。背景与意义详细介绍: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和重要性,强调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关键地位。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典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案例进行分析,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实践成果实例讲解: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时代的实际意义和指导作用。讨论互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新时代的理念解决实际问题。(三)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新时代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主题可包括新时代的挑战、机遇、个人使命等。代表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四)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新时代的基本概念、内涵、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强调意义:再次强调新时代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作用,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提升其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主干知识归纳:1.新时代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2.新时代的内涵:①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⑤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3.新时代的意义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4.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5.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正确认识及要求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②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6.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7.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8.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1.原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的进行下去。2.要求:①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②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我们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广袤国土上继续书写十四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置紧贴学科核心素养,课堂主题设置鲜明,学习任务明确。本节课共设置三个议学活动,环节一之定位新时代,让学生在自身生活中认识到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增强政治认同。环节二之把握新时代,让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新时代变与不变的关系。环节三之建功新时代,让学生产生参与时代的意识,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使命感。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积极反馈课堂生成,整节课的学习使得学生从知识获得最终达到了情感价值观的升华。但是课堂一开始也出现个别同学未准备充分的情况,未能快速进入设置的议题情境中,整节课的时间把控也有些前松后紧,在后续教学中会引以为鉴,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六、练习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考量。奋进新时代,我们要( )①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②把改革作为新时代的中心工作③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④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奇迹,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下列对辉煌篇章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④进入新时代——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一百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①意味着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新的生机活力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发展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物质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已经到来。然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面对这些“已变”和“未变”,我们要( )①顺应“已变”,更好推动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②顺应“已变”,坚持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③立足“未变”,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④立足“未变”,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快与慢,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风景。在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 是生命”;在上海浦东,“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高歌猛进的时代,也逐渐多了 “慢”的思考与追求。当高铁试验列车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全国还保留了 81对“慢火车”,偏远山区逢站必停,几十年票价不变……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角落都要触达,每个方面 都要考虑——曾经特定领域的“快”,如今变成了齐头并进的“慢”。“国之重器”港珠澳大桥,为中华白海豚“让道”,停工一等就是四个多小时;雄安城市建设重视保护历史文化,坚持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因此“快”是一种生存策略,等不得,也慢不得。“慢”在于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可能,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知识,分析我国由“快”转“慢”的客观原因。参考答案:1.A【详解】①③:奋进新时代,我们要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①③符合题意。②: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错误。④:奋进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从根本上变革社会主义制度,④错误。故本题选A。2.A【详解】①: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①正确。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正确。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③排除。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④排除。故本题选A。3.B【详解】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①正确。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②说法错误。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③说法错误。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④正确。故本题选B。4.C【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不意味着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该说法不符合现实,①错误;②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生机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②③正确;④: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④错误。故本题选C。5.C【详解】①:顺应“已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推动人类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①说法正确。②:我国并不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说法错误。③④:立足“未变”,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从特定领域的“快 ”,变成齐头并进的“慢 ”,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要求分析我国由“快”转“慢”的客观原因。解答时,需要调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知识,获取材料信息,多角度结合知识要点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快”是一种生存策略,等不得,也慢不得。“慢”在于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可能,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我国从特定领域的“快 ”,变成齐头并进的“慢 ”→可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