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温度——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专项训练1.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 )A.10 ℃ B.20 ℃ C.28 ℃ D.40 ℃2.如图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A. B. C. D.3.两支经过消毒后没有把水银甩下去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 ℃,分别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8 ℃和39.5 ℃的两个病人的体温,则最后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A.36.8 ℃、39.5 ℃ B.39.5 ℃、39.5 ℃ C.38 ℃、39.5 ℃ D.38 ℃、38 ℃4.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37℃与39℃的就诊者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A.37℃和39℃ B.37℃和38.5℃ C.37℃和37℃ D.38.5℃和39℃5.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液体的_________,下图中体温计的温度_________℃。6.如图所示,小明将两只手指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一段时间后,再一起浸入同一杯温水中并作出判断。你认为他的判断是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验证他的判断是否正确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7.(1)如图1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选填“液体”或“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将该装置放在室内观察到液柱向左移动,说明温度在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2)如图2是一种干湿泡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浸入蒸馏水中,称为湿泡温度计。如果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23℃,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3℃,原因是_________。(3)如图3所示的百叶箱,百叶箱涂成白色是为了更好地_________(选填“吸收”或“反射”)太阳光。该箱内的温度计是可以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所以你认为该温度计和_________(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相似。8.同学们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______和______;(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9.如图是家里的太阳能淋浴器。小明在淋浴的过程中发现,站着与坐着淋浴时淋到头顶上水温不一样!(1)你猜想站着淋浴时的水温比坐着淋浴时的要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2)为了验证你的猜想,你需要选用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需要测量出________进行比较来验证猜想。10.项目学习小组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温度计。将一个空玻璃瓶A和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B通过软木塞相连,瓶口密封,B管下端插入水槽中,并使管内水面高于管外水面。他们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的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温度/℃ 17 19 21 23 25 27h/cm 30.0 24.9 19.9 15.0 10.0 5.0(1)请你根据上述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绘制出水柱的高度h随温度变化的图像;(2)若要提高此温度计的精确度,应该选用更_______(选填“粗”或“细”)的玻璃管。11.利用低温箱和温度传感器探究不同温度的水降温的快慢,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并自动记录水温,如图甲所示。(1)实验时,在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_______相同、初温不同的水。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浸没水中测量水温时,应注意探头不要_______;(2)将三杯水同时放入-30 ℃的低温箱中冷却,箱内的风扇可使箱内气流稳定循环,使得三杯水受冷环境_______;(3)同时用三个温度传感器分别监测三杯水的温度,并获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分析图象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温高的水降温_______(填“快”或“慢”);水在凝固过程中,_______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为提高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实验时应在每杯水中放入多个探头,对杯子中不同的_______水进行测量。12.小明和妈妈去超市购物,买了容积相同的两个牌子的暖水壶,他想知道哪个保温效果好。请你添加适当器材并设计实验,帮他解决上述问题。(1)添加的器材:________;(2)实验步骤:________;(3)实验结论:________。13.科学研究表明,宇宙中存在着温度的下限:。以这个下限为起点的温度叫做热力学温度,用T表示,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是:。(1)如图所示,关于“冰人”和“火人”有没有说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人”在说谎 B.“火人”在说谎C.“冰人”和“火人”都在说谎 D.“冰人”和“火人”都没有说谎(2)月球上的夜里温度大约是,那么用热力学温度表示应该是_________K。14.如下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_____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将此装置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____;(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4)实验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的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_______________。15.有四支温度计,测量范围分别是:A.~110 ℃ B.35~42 ℃ C.~50 ℃ D.0~50 ℃(1)若要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应选_______。(2)若要测量市区的气温应选_______。(3)某同学准备用温度计来测量某液体的温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A.选择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C.让玻璃泡跟液体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F.整理器材。将这些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16.某校学生进行了“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式学习,请完成下列问题:任务一:收集与温度计有关的资料,了解温度计发展历程、原理及使用方法。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伽利略发明的。他的第一支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现在的温度计是以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现象为设计依据,有液体温度计、气体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等多种温度计供我们选择,但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资料卡:在一定的范围内,水和空气的体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水的温度升高1 ℃时,其体积大约会增加0.00021倍。当空气的温度升高1 ℃时,其体积大约会增加0.00367倍。(1)如图甲A所示是项目小组同学在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读数时的情景,读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若此时温度计如图甲B所示,则所测温度为______℃。任务二: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温度计。【支架搭建】实验室里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是利用了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作的。考虑到环保与安全,同学们决定把水银改成红墨水或空气。【产品制作】小明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容积为120 mL的带塞子的透明玻璃瓶A、内径为2 mm的透明吸管B、内径为5 mm的透明吸管C以及打孔器等工具制作了简易液体温度计。(2)自制温度计时,先将玻璃瓶内______(选填“装满”或“不装满”)红墨水,再用插有吸管的塞子塞住瓶口,然后需要在吸管上标上刻度。请利用0 ℃的冰水混合物、50 ℃的恒温温水、记号笔和刻度尺,简要叙述如何在吸管上标上均匀刻度,要求分度值为1 ℃:__________________。【产品改进】(3)小明选择吸管C和其他材料制作如图丙所示的温度计,发现吸管上的刻度太过密集。请你选择现有的材料进行改进,并说明理由。【产品交流和评价】(4)如图丁,是小华仿制的一款伽利略温度计。一个充满空气的玻璃瓶用细玻璃管连接后插在装有红墨水的容器中,细玻璃管中的红色液面清晰可见。请对比丙、丁两款产品,选择一款评价其优缺点。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游泳的水温过低可能会引起人体抽筋现象。一般成人室内游泳池的水温在26~28 ℃,故C符合题意。2.答案:B解析:图A、图C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容器底,图D温度计没有放入被测液体中,故图A、C、D都错误;图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故图B正确。故选:B。3.答案:C解析:体温计的狭道使直玻璃管内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中,因此测38 ℃及38 ℃以下的病人体温时示数仍为38 ℃;测39.5 ℃的病人体温时示数为39.5 ℃;由此可知,C选项正确。4.答案:D解析:由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温度计的示数是38.5℃: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有甩直接用来测量人的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体温低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5.答案:热胀冷缩;37.8解析: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图示的体温计,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因此体温计的示数应该是37.8℃。6.答案:错误;用温度计测量解析:小明将两只手指分别浸入热水和冷水中,一段时间后,再一起浸入同一杯温水中,从热水中拿出的手指感觉温水是凉的,从冷水中拿出的手指感觉温水是热的,同一杯水,温度相同,只是人的感觉不同,所以小明的判断是错误的;要想准确判断水的温度需要用温度计测量。7.答案:(1)气体;升高;(2)低于;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3)反射;体温计解析:(1)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原理进行工作的。液柱向左移动,说明瓶内气体膨胀,体积增大,温度在升高。(2)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23℃,表示当时的气温是23℃;由于湿布上的水分蒸发吸热,因此湿泡温度计的示数比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低。(3)白色不透明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所以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反射太阳光。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可知,为了记录一天中的最高温度值,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的液柱要停留在最高温度值,所以它和体温计的结构是相似的,液柱只能上升,不能自主下降。8.答案:(1)量程;分度值;(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解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为了防止温度计损坏,不能测量高于温度计量程的温度,所以在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为了方便读数,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分度值。(2)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部,且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错误有①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②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9.答案:(1)高;见解析;(2)温度计;热水下落到不同高度时的水温解析:(1)热水下落时会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下落的高度越大,用时越长,温度降低得越多。所以猜想站着淋浴时的水温比坐着淋浴时的要高。(2)为了验证此猜想,需要选用的测量器材是温度计,需要测量出热水下落到不同高度时的水温进行比较来验证猜想。10.答案:(1)(2)细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描点连线得到图像如下(2)该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玻璃瓶中气体遇热膨胀时,会使玻璃管中的水下降,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内径越细,下降的高度越多,越灵敏。11.答案:(1)质量;接触杯底或接触杯壁(2)相同(3)快;放出(4)位置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在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质量相同和初温不同的水,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浸没水中,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2)为了使水受冷环境相同,需要将三杯水同时放入-30 ℃的低温箱中冷却,箱内的风扇可使箱内气流稳定循环。(3)由图乙可知,水从80 ℃降低到0 ℃,大约需要,水从40 ℃降低到0 ℃,大约需要,水从30 ℃降低到0 ℃,大约需要,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温高的水降温快。降到0 ℃后保持不变,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4)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在每杯水中放入多个探头,对杯子中不同的位置的水进行测量。12.答案:(1)两支相同的温度计、热水(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1)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暖水壶中热水的温度变化,因此添加的器材:两支相同的温度计、热水。(2)实验步骤:①同时向A牌暖水壶和B牌暖水壶中加满初温相同的热水,并盖好壶盖;②过段时间后,同时测出A牌暖水壶中水的末温和B牌暖水壶中水的末温;③比较两个保温壶中水的末温和。(3)若,说明A牌暖水壶保温效果好;若,说明B牌暖水壶保温效果好;若,说明两个牌子的暖水壶保温效果相同。13.答案:(1)A(2)90.15解析:(1)宇宙中存在着温度的下限:,所以物体的温度不能降低至,“冰人”在说谎。故选A。(2)因为,所以对应的热力学温度为。14.答案:(1)热胀冷缩(2)左(3)0(4)换更细的玻璃管解析:(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向左推动液柱;(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把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等液柱稳定后,液柱处的刻度应标;(4)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应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或换用容积更大的瓶子。15.答案:(1)A(2)C(3)BACEDF解析:(1)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左右,因此要选取量程为的A温度计;(2)市区的最低气温在左右,最高气温在35 ℃左右,因此要选取量程为~50 ℃的C温度计;(3)用温度计测量某液体的温度时,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并选择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让玻璃泡跟液体充分接触后再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最后取出温度计并整理器材。16.答案:(1)视线没有与液柱的液面相平;读数时不应将温度计拿出液体;-4(2)(3)(4)见解析解析:(1)图甲A读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视线没有与液柱的液面相平;②读数时不应将温度计拿出液体。由图甲B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 ℃,读数为-4 ℃。(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在自制温度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在瓶里装满红墨水,这样热胀冷缩现象比较明显。先将自制温度计放入0 ℃的冰水混合物中,待示数稳定后,在液面所在位置标出温度,再将自制温度计放入50 ℃的恒温温水中,重复上述操作,标出,用刻度尺量出和的距离,根据温度差,均匀等分出1 ℃,并标上刻度。(3)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可知,温度变化会引起体积变化,内径小的吸管的液面变化明显,内径大的吸管的液面变化不明显。实验中,刻度过于密集,说明吸管的内径较大,需要选择内径较小的吸管,故选择内径更小的吸管B进行改进。(4)观察丙、丁的结构,可发现丙的结构简单,丁的结构复杂,故可知丙操作容易;根据资料卡可知,当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水的体积增加量小于气体的体积增加量,故可知丁的灵敏度高于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