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探究学案】浙教版科学八上 1.1-1.2 水的初步知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型探究学案】浙教版科学八上 1.1-1.2 水的初步知识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2节 水的初步知识
一、核心素养关键任务
【核心概念1】 水的循环
阅读教材 P3 结合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 、 、 和 中。
(2)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通过水循环和各环节联系在一起,如图:①   , ②   ,
③   ,④   ,⑤   ,⑥   ,⑧   ,⑨   。
目前,人类修建水库主要是改造上述水循环中的⑤   环节。
(3)水循环分为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① 内循环:湖泊水蒸发、冰川 成大气水,植物 成大气水,水蒸气通过 回到
陆地上;
② 内循环:海洋水 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降水回到海洋;
③ 循环:海洋水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 到内陆,内陆的大气水通过降水回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下渗到地下,陆地水通过 和地下径流回到海洋。
(4)水循环的成因:水的物理性质,即 (内因); (外因)
(5)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 得到补充和更新。使地球上的
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6)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更新最快— ,更新最慢— 。
【探究实践1】 水的电解和水分子的构成
1.水的电解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对照右图完成下列任务。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 水,接通直流电。
(2)仔细观察 :水的颜色、状态为 ,两个电极上出现了 ,
两支玻璃管内液面 ,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 ___。
(3)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该气体是 ;所在的玻璃管与电源 相
连。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到 _。该气体是 ;所在的玻璃管与电源 相连。
实验结论:水 +
2.水分子的构成
(1)从微观上来看,水是由 构成。氧气由 构成,氢气由 构成。
(2)思考:水分子是如何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呢?
科学研究表明,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 构成。每个水分子含有 和 。
每个氢分子含有 ,每个氧分子含有 。因此,每两个水分子电解后分解生成了4个氢原子和二个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 个氢分子和 个氧分子。
电解水的微观模型如下图所示:
(3)科学推理:水分子由 构成的,因此可以说水是由 组成的。
二、核心素养落实任务
(一)基础性作业
1.如图表示水循环中的海陆间循环,其中丙、丁分别表示陆地水和海洋水,
则环节①表示的是( )
A.水汽输送 B.径流
C.蒸发、蒸腾 D.降水
2.从太空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
3.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
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4.2022年超强台风“轩岚诺”北上经过浙江省东部海域,为全省大部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台风雨”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下渗 C.水汽输送和降水 D.蒸发
5.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讨论“水”的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话题如下
(1)上图表示自然界的水循环。其中①表示   ;
(2)水循环的动力除了地球的吸引力外还有   。
(3)“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状况有所改善,据图回答。“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    (填序号) 。
6.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由氢和氧组成
B.图中a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可以燃烧
C.a试管内气体与b试管内收集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可以加快水分解的速率
7.小科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水电解实验。小科在电解器的a、b两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a、b两管内的液面如图所示。请回答。
(1)若玻璃管a内产生约10毫升气体时,理论上玻璃管b内产生约    毫升气体。
(2)小科用点燃的火柴接近 a 玻璃管上方的尖嘴,慢慢打开活塞,可观察到    。
(3)通过本实验得出水是由    组成。
8.如图是水电解时的微观粒子模型,由该图可知(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水分子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分子
9.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过程,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二)拓展性作业
10.某科研团队利用碳基吸收体(吸光性强)设计生产的一款人工增雨器,海水可通过海水通道到达碳基吸收体,如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
(1)顶端设计成像蘑菇一样的伞状结构,是为了    。
(2)若在现实中大量投入使用该装置,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环节施加影响。
1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下列资料是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紧缺型 人均水量/[立方米/(人·年)]
轻度缺水 1700~3000
中度缺水 1000~1700
重度缺水 500~1000
极度缺水 <500
(1)上述资料显示,浙江省属于   缺水城市。
(2)“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保护好各引水渠中的水源,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在引水渠岸边堆放垃圾 ②向引水渠中排放工业废水
③在引水渠两岸植树 ④向引水渠中倾倒生活污水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例如水龙头滴水、跑水的问题。如果一个水龙头按每秒钟滴2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 mL来计算,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是多少升
12.如图所示,图甲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乙为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像,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I管生成气体A时,b应接电源的__________极。
(2)用明火靠近气体A,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说明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填“可燃性”或“助燃性”)。
(3)检验气体B的实验操作和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根据该气体的__________ (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来检验的。
1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能收集到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的试管是__________ (填字母)。
(2)请在图乙中用 “○”“●”表示反应后的生成物。
四、整理任务(1.错题原因分析、解决方法;2.存在的疑点及对策......)
在本课时内容讲解分析之后,根据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整理。
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2节 水的初步知识
一、核心素养关键任务
【核心概念1】 水的循环
阅读教材 P3 结合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 海洋 、 陆地 、 大气 和 生物休 中。
(2)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通过水循环和各环节联系在一起,如图:① 水汽输送 , ② 降水 ,
③ 蒸发 ,④ 降水 ,⑤ 地表径流 ,⑥ 蒸腾 ,⑧ 下渗 ,⑨ 地下径流 。
目前,人类修建水库主要是改造上述水循环中的⑤ 地表径流 环节。
(3)水循环分为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① 陆地 内循环:湖泊水蒸发、冰川 升华 成大气水,植物 蒸腾 成大气水,水蒸气通过 降水 回到
陆地上;
② 海上 内循环:海洋水 蒸发 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降水回到海洋;
③ 海陆间 循环:海洋水蒸发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 水汽输送 到内陆,内陆的大气水通过降水回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下渗到地下,陆地水通过 地表径流 和地下径流回到海洋。
(4)水循环的成因:水的物理性质,即 水的三态变化 (内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外因)
(5)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 淡水资源 得到补充和更新。使地球上的 水,大气,岩石,生物 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6)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更新最快— 大气水 ,更新最慢— 冰川 。
【探究实践1】 水的电解和水分子的构成
1.水的电解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对照右图完成下列任务。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 注满 水,接通直流电。
(2)仔细观察 :水的颜色、状态为 无色、液态 ,两个电极上出现了 气泡 ,
两支玻璃管内液面 下降 ,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1:2___。
(3)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该气体是 氢气 ;所在的玻璃管与电源 负极 相
连。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到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该气体是 氧气 ;所在的玻璃管与电源 负极 相连。
实验结论:水 氢气 + 氧气
2.水分子的构成
(1)从微观上来看,水是由 水分子 构成。氧气由 氧分子 构成,氢气由 氢分子 构成。
(2)思考:水分子是如何变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呢?
科学研究表明,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 原子 构成。每个水分子含有 两个氢原子 和一个氧原子 。
每个氢分子含有 两个氢原子 ,每个氧分子含有 两个氧原子 。因此,每两个水分子电解后分解生成了4个氢原子和二个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生成 2 个氢分子和 1 个氧分子。
电解水的微观模型如下图所示:
(3)科学推理:水分子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的,因此可以说水是由 氢和氧 组成的。
二、核心素养落实任务
(一)基础性作业
1.如图表示水循环中的海陆间循环,其中丙、丁分别表示陆地水和海洋水,
则环节①表示的是( )
A.水汽输送 B.径流
C.蒸发、蒸腾 D.降水
【答案】A
【解析】海陆间循环是最大的水循环,水循环的途径有降水,蒸发,植物蒸腾,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所以①是水汽输送,把海洋上空的水汽运输到陆地上空;A正确;
2.从太空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
【答案】 B
【解析】地球上的水占地球总面积的71%;水资源中最多的水是海洋水,占97.53%;
3.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
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答案】 D
【解析】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淡水资源有限;虽然亚洲的水资源最多,但是因为亚洲的人口众多,所以人均拥有的数量是最少的。
4.2022年超强台风“轩岚诺”北上经过浙江省东部海域,为全省大部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台风雨”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下渗 C.水汽输送和降水 D.蒸发
【答案】 C
【解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台风雨体现了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和降水;
5.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讨论“水”的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话题如下
(1)上图表示自然界的水循环。其中①表示   ;
(2)水循环的动力除了地球的吸引力外还有   。
(3)“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状况有所改善,据图回答。“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    (填序号) 。
【答案】 (1)水汽输送(2)太阳辐射(3)⑤
【解析】水循环的成因有太阳辐射、地心引力,“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⑤水汽输送。
6.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由氢和氧组成
B.图中a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可以燃烧
C.a试管内气体与b试管内收集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D.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可以加快水分解的速率
【答案】C
【解析】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
B、图中a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可以燃烧,故选项正确。
C、a试管内气体与b试管内收集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8,故选项不正确。
D、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可以加快水分解的速率,故选项正确。
7.小科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水电解实验。小科在电解器的a、b两玻璃管里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a、b两管内的液面如图所示。请回答。
(1)若玻璃管a内产生约10毫升气体时,理论上玻璃管b内产生约    毫升气体。
(2)小科用点燃的火柴接近 a 玻璃管上方的尖嘴,慢慢打开活塞,可观察到    。
(3)通过本实验得出水是由    组成。
【答案】(1)5。(2)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3)氢和氧。
【解析】
(1)若玻璃管a内产生约10毫升气体时,理论上玻璃管b内产生约5毫升气体。
(2)小科用点燃的火柴接近 a 玻璃管上方的尖嘴,慢慢打开活塞,可观察到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3)通过本实验得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
8.如图是水电解时的微观粒子模型,由该图可知(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水分子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分子
【答案】D
【解析】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说法错误;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B说法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中不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故C说法错误;
D、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氢分子和氧分子,是新的分子,故D说法正确。
9.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过程,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答案】 A
【解析】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水分子先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
(二)拓展性作业
10.某科研团队利用碳基吸收体(吸光性强)设计生产的一款人工增雨器,海水可通过海水通道到达碳基吸收体,如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
(1)顶端设计成像蘑菇一样的伞状结构,是为了    。
(2)若在现实中大量投入使用该装置,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环节施加影响。
【答案】(1)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2)蒸发
【解析】(1)顶端设计成像蘑菇一样的伞状结构,是为了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
(2)若在现实中大量投入使用该装置,主要是对水循环的蒸发环节施加影响。
11.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下列资料是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紧缺型 人均水量/[立方米/(人·年)]
轻度缺水 1700~3000
中度缺水 1000~1700
重度缺水 500~1000
极度缺水 <500
(1)上述资料显示,浙江省属于   缺水城市。
(2)“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保护好各引水渠中的水源,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在引水渠岸边堆放垃圾 ②向引水渠中排放工业废水
③在引水渠两岸植树 ④向引水渠中倾倒生活污水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例如水龙头滴水、跑水的问题。如果一个水龙头按每秒钟滴2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 mL来计算,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是多少升
【答案】(1)轻度(2)①②④
(3)解: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为 =8640 mL=8.64 L。
答: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是8.64 L。
【解析】(1)浙江省人均水量为2000立方米/(人·年),根据表示数据可知,浙江省属于轻度缺水城市。
(2)①在引水渠岸边堆放垃圾 ,污染环境,不正确。
②向引水渠中排放工业废水,污染环境,不正确。
③在引水渠两岸植树 ,正确。
④向引水渠中倾倒生活污水,污染环境,不正确。
故做法中不正确的是①②④。
(3)如果一个水龙头按每秒钟滴2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 mL来计算,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
=8640 mL=8.64 L。
答: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是8.64 L。
12.如图所示,图甲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乙为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像,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I管生成气体A时,b应接电源的__________极。
(2)用明火靠近气体A,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说明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填“可燃性”或“助燃性”)。
(3)检验气体B的实验操作和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根据该气体的__________ (填“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来检验的。
【答案】(1)负 (2)气体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 可燃性 (3)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该气体,若木条复燃,气体B是氧气化学性质
【解析】(1)由题意知,Ⅰ管产生气体A、Ⅱ管产生气体B,从图乙可以看出反应后产生气体A比气体B多,因此气体A是氢气,b接电源负极。(2)气体A是氢气,具有可燃性,I管口用明火靠近后,产生的现象是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3)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这是根据其化学性质来检验的。
1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像回答问题。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能收集到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的试管是__________ (填字母)。
(2)请在图乙中用 “○”“●”表示反应后的生成物。
【答案】(1)B (2)如图所示
【解析】(1)试管A中气体体积约为试管B中气体体积的两倍,可判断A、B两试管中气体体积比为2∶1, 分别为氢气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每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四、整理任务(1.错题原因分析、解决方法;2.存在的疑点及对策......)
在本课时内容讲解分析之后,根据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整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