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八上期末复习专题4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一、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表现:植物感受刺激后,其形态、生理和行为发生相应的改变。)2、植物体上的某些器官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茎:向光性、向触性、向热性;根:向地性、向水性、向化(肥)性。3、向光性:植物体在单向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向光性。4、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地性。茎(或芽)和根的向地性不同,茎会背着重力方向向上生长(称为负向地性)。5、含羞草属于防御行为,捕蝇草和捕虫花属于捕食行为。6、意义:使植物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有利于生存。定 义 意 义向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感性运动 植物体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引起的局部运动7、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8、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植物的生长;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③促进果实的发育, 防止落花落果④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缺点)。应用于:防治杂草。9、植物茎具有向光性是由于:在单侧光照射下,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茎生长得快,所以弯向光源生长。10、其他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知识点二、 人体的激素调节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的化学作用的微量物质。功能:对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血液中的葡萄糖叫做血糖。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1)人体内血糖含量在神经系统和胰岛素的调节作用下。(2)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3)胰岛素的功能:调节糖代谢,既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元,储存在肝脏内(肝糖元),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4)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①胰岛素分泌不足,形成糖尿病。治疗:注射胰岛素。②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5)比较侏儒症和呆小症:相同点:患者都是从幼年患病且身材都矮小。不同点:①作用的激素不同,前者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后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②智力差异:前者智力正常,后者智力低下。腺体 激素 作用 分泌情况 疾病 具体症状脑垂体(大脑下部) 生长激素 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分泌不足 患侏儒症 发育迟缓,身材异常矮小,但智力正常幼年时分泌过多 巨人症 人体各部位过度生长,四肢长度更为突出,巨人的寿命往往不长成年人分泌过多 肢端肥大症 手大,脚大,指粗,鼻高等甲状腺(颈部) 甲状腺激素 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时分泌不足 呆小症 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成年时分泌不足 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成年时分泌过多 甲亢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肾上腺(肾部) 肾上腺素 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胰岛(胰脏) 胰岛素 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 胰岛素分泌过多 低血糖症胰岛素分泌不足 糖尿病女:卵巢男:睾丸 雌性激素雄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知识点三、 神经调节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2、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3、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快速而短暂;而体液调节缓慢而持久。人们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这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4、神经元细胞体:含有细胞核(代谢和营养中心)突起 树突:呈树枝状分布(多而短,接受刺激,把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一条长而分枝少(一根,外面包着髓鞘,把神经冲动 传离细胞体)(1)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功能的细胞叫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5、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6、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担信息的传导,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1)脑神经:由脑部发出,总共12对,其主要功能是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2)脊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通向身体的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共有31对。其主要功能是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7、中枢神经系统(1)脑和脊髓通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接收处理各种信息,并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3)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骨骼的保护,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椎的椎管内。大脑:调节机体活动最高级中枢脑干: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和血液循环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8、脑的结构和功能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1)大脑。A.大脑特别发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人的思维器官。B.大脑的结构分左、右两个半球,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C.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裂和回,使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沟和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D.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2)小脑。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3)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9、脊髓的结构和功能(1)脊髓是脑干的延续,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形成许多神经中枢。(2)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低级部分,主要有传导和反射两个方面的功能。(3)脊髓中的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这些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到大脑的控制。10、反射(1)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规律性应答的反应叫反射。(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 。(3)反射活动包括对信息的接受、传导、处理。(4)产生反射的过程。(5)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它由五个部分组成。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知识点四、 动物的行为和体温调节1、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它的特点:①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②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③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④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受遗传的控制,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⑤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低级的反射活动2、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它的特点:①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②是通过学习训练而形成的;③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④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具有适应意义的活动。3、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获得方式 先天的,与生俱来 后天学习获得决定因素 由遗传决定 由环境决定参与中枢 由大脑皮层下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意义 对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 适应环境举例 飞蛾扑火 人读报纸4、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遗传的行为。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反射弧比较固定。5、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 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的重要功能。需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并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后天性反射。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对个体生存有重要生理作用。 扩大机体的反应范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适应于复杂的生存环境。永久固定、简单。 暂时、易变、易消退。由脑干、脊髓控制。 由大脑控制。例如:吸奶反射,眨眼反射。 例如:谈虎色变。6、鸟类、哺乳类,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都有保持体温相对恒定,因此这几种动物叫恒温动物。(1)人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不是一个固定值。(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3)测量体温的部位:直肠(36.9~37.9)、口腔(36.7~37.7)、腋窝(36.0~37.4),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7、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1)产热:A.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B.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C.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2)散热:A.散热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两种方式。B.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8、在高温湿润环境中,当人体产热多,而散热困难,会出现中暑现象。表现:体温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严重时危及生命。9、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同时,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了保温或降温的所采取的措施,如增减衣服等,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重点题型精炼题型一、植物应激性与激素1.如图所示,把一盆小麦幼苗放到不透光的硬纸盒里,盒壁上穿一个直径为 1 厘米的小孔,并将纸盒的小孔对着光,几天后观察小麦幼苗的生长方向。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实验设计中缺少对照组B.实验目的是研究小麦的向光性C.选用小麦幼苗是因为幼嫩植株对光感应较快D.实验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会导致植物向光一侧生长素增多2.某同学探究植物的根对水的反应的实验装置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阳光B.实验中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C.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茎和叶的生长状况D.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3.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1)从图中可知生长素的作用是 浓度促进生长;(2)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最弱的是 。4.图甲所示为捕蝇草,在叶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捕虫夹上有感觉毛,其基部有感觉细胞。如图乙所示,昆虫闯人时会推动感觉毛并压迫基部的感觉细胞,感觉细胞便会发出一股微弱电流,捕虫夹内侧的细胞受到电流刺激,其液泡会快速失水收缩,使捕虫夹向内弯,闭合后夹住闯人的昆虫。(1)捕蝇草捕捉昆虫的反应属于植物的 (选填”向性”或”感性”)运动。(2)捕虫夹捕虫时弯曲的原因 (填“不同”或”相同”)于植物向光弯曲生长。5.人们很早就发现植物具有向光性,而生长素的发现至今不到百年。许多科学家先用胚芽鞘对此进行过实验研究。如图所示是三位科学家所做的部分实验。(1)达尔文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 有关。(2)拜尔的实验中,推测几天后胚芽鞘将 (选填“向左弯曲”“向右弯曲”或“直立”)生长。(3)在拜尔实验的基础上,温特实验的猜想是: 。(4)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 。6.某校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生长素、赤霉素及赤霉素和生长素一起作用对豌豆茎伸长的影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研究。实验步骤:①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两组。②将两组豌豆茎段分别放入两个标号为A、B的培养皿中(培养液的成分见右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③每隔12小时,测量茎段长度一次。48小时后计算茎段伸长的平均值。实验结果见右图曲线。根据以上实验回答:(1)实验中要计算茎段伸长的平均值的目的是 (2)请完善上述实验,写出你补充的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应补充的实验:第一步:再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幼苗,从豌豆幼苗的同一部位切取等长的茎段若干段,平均分成两组。第二步:将这两组茎段分别放入C、D培养皿中, 第三步:用同样方法测量并计算茎段伸长的平均值。若观察到B培养皿中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长度比A、C、D培养皿中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长度都长,C、D培养皿中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长度比A培养皿中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长度长。则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7.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觉得好奇,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了,还是单侧光将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了。图中A、B、C、D均为琼脂块。a、b、c、d为去掉尖端的且长度相等的胚芽鞘。(1)其中一小组成员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现象是甲实验中的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乙实验中的植物直立生长,从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另一小组成员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将经过甲图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上(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4个胚芽鞘的生长长度情况,胚芽鞘的长度分别用a、b、c、d来表示。①当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a=b=d>c,说明 ;②当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a、b、c、d从大到小排序),说明是另一种情况。题型二、动物激素8.如图所示为人体局部器官的示意图,能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平衡的器官是( )A.甲 B.乙 C.丙 D.丁9.下图表示3小时内小明同学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小明同学在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B.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C.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血糖含量升高引起的D.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胰岛素含量减少引起的10.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是因为它能分泌生长激素B.当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甲状腺因此而萎缩C.“望梅止渴”、“红灯停,绿灯行”等生命活动是后天性反射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人体代谢增强,对环境适应性也增强11.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整体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图为正常人与糖尿病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图。(1)图甲中进食后血糖含量上升是由于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 经吸收进入血液中。(2)如图乙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3)为使降糖效果更佳,医生往往建议糖尿病人在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请结合图甲分析医生建议的理由是: 。12.胰岛素对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步骤 甲鼠 乙鼠a 将完全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b 定时喂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1)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够严谨,请指出 ;(2)步骤 a 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_________;A.为了降低神经系统的影响B.防止小白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干扰试验C.让两鼠重新发育胰岛,参照统一D.破坏胰岛让两鼠处于休眠状态,实验更准确(3)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3.为研究花生根茎水煮液(简称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是否具有降糖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①选取大小一致、正常状态的小鼠3只,分成Ⅰ、Ⅱ、Ⅲ三组。②如图1,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破坏胰岛;③向Ⅲ组小鼠注射适量用生理盐水配制的花生根茎水煮液,Ⅰ、Ⅱ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量每组小鼠的血糖含量相对值。(1)本实验存在的明显不足是: ;(2)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破坏胰岛,目的是减少 的分泌;(3)研究人员完善实验后,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如图2所示。分析图2可得到的结论是: 14.已知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能促进子宫发育。研究人员为探究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影响卵巢和子宫的发育,用一批幼鼠做了如下实验:组别 处理措施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卵巢平均质量/mg 相同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子宫平均质量/mg1 不作处理 68 2162 A 36 933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雌性激素 37 2194 切除垂体,同时定期注射适量促性腺激素 66 218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组时应将 的雌性幼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2)表中第1组是本实验的 。(填“对照组”或“实验组”)(3)表中A处的处理方法是 。(4)第3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题型三、神经调节15.以下有关生命活动调节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喝醉酒的人往往语无伦次,是因为酒精麻醉了小脑B.用针刺手,手会迅速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C.人体在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此时人体产热量远高于散热量D.激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少,因此对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不大16.如图是缩手反射的结构示意图,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缩手反射结构中的①能接受②传来的神经冲动并作出反应B.缩手反射中若某人结构④受损,用针刺图中⑤,手会缩回C.当手被针刺到后,人会先感觉到痛然后再缩手D.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⑥,感觉到痛与③有关17.韦恩图可在不同的事物间建立逻辑关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韦恩图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两种行为的共同点。下列可表示阴影部分内容的是( )A.与生俱来的行为 B.后天获得的行为C.有利于动物生存 D.由遗传物质决定18.“渐冻症”(ASL),是一种运动神经元(负责将大脑和脊髓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活动的神经元)疾病,患病者会出现肌肉无力、萎缩等症状。(1)运动神经元是由 和突起构成。(2)ASL患者因长期不能运动,导致肌肉萎缩,发生萎缩的结构是 (填序号)。(3)医生用小锤叩击渐冻症患者膝盖下方的韧带时,他____。A.有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 B.没感觉,发生膝跳反射C.有感觉,发生膝跳反射 D.没感觉,不发生膝跳反射(4)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渐冻症”这一疾病,开展了一项“冰桶挑战赛”慈善活动。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身体会做出一系列的反应,皮肤毛细血管 (选填“收缩”或“舒张”),血流减少。19. 2023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举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赛前训练时,某队员不小心碰到同伴而迅速缩手,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用序号表示)。(2)开赛时,运动员听见哨声就立即发球,这种反射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中的 (填序号)。(3)比赛结束后,冠军队获得热烈的掌声,队员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流下激动的泪花,这是神经调节和 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20.在学校科技节模型设计比赛中,”未来发明家”团队展示了他们的一个设计作品,如图所示:“缩手反射模型”简要说明:①两块轻质铝材用轴承连接,既牢固又灵活;②”气动人工肌肉”通人高压空气可实现收缩;③触碰感应装置后,控制系统能控制相应气动人工肌肉的收缩和舒张。(1)该设计图中,轻质铝材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 ,感应装置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当触碰感应装置后,控制系统控制气动人工肌肉 (填字母)收缩,另一个气动人工肌肉舒张,这样就完成了缩手反射。(2)科创老师给予了该团队高度肯定,他认为该模型有智能化假肢的雏形。只是智能化假肢的结构更复杂,并且其控制系统需与人体的 连接,这样人体就能控制智能化假肢完成各种动作。21.新交规中的“酒驾禁令”已让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从宣传警示语变成了绝大多数人自发遵守的内心约束。但仍有少数人对此置若罔闻,因酒驾或醉驾造成很严重的人生悲剧。如图甲是人眼的结构示意图,乙是人脑的组成示意图,丙是反射弧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外界光线→ →视网膜(填结构名称),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在图乙中的 (填图中序号)。(2)司机看到红灯亮时会踩刹车,这属于 反射,是通过图丙中的部分结构完成的,能把神经中枢产生的刺激传给效应器的是 (填图中序号)。(3)某人因酒驾造成腰椎部受伤,致使下肢瘫痪,肢体不能运动,大小便失禁,这是因为脊髓的 功能丧失。(4)酒驾的司机在遇到警察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的反应,这是因为体内 分泌量明显增加的缘故。题型四、动物行为22.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动物园里的海狮表演顶球 B.刚出生的小猪就会吃奶C.鸡听到主人叫唤后赶过来抢食 D.马戏团里的黑猩猩表演堆叠木箱摘香蕉23.“孔雀开屏求爱”、“斑马为食互斗”、“刺猬缩团自卫”、“蜜蜂分工筑巢”分别属于动物的( )A.繁殖行为、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B.繁殖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社群行为C.防御行为、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社群行为D.防御行为、觅食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24.对下表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动物种类 甲 乙 丙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30 64 6A.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 B.丙的学习能力最强C.动物的行为与遗传物质无关 D.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25.传说当年西楚霸王项羽行军至乌江,天色已晚,只见岸边沙滩上有几个蚂蚁围成的大字“霸王死于此”。项羽心想:这是天意。遂大喊一声:“天绝我也!”即拔剑自刎。原来是刘邦手下的军师用蜜糖写的几个大字,招来了许多蚂蚁,项羽不知是计,中计身亡。(1)蚂蚁能够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大字,这与蚂蚁的食性有关,你知道蚂蚁的食性吗?请写出: 。蚂蚁的这种行为从功能上看属于 行为,从获得的途径看属于 行为,是生来就会的,受 控制。(2)蚂蚁之间靠 传递信息。当一只工蚁发现食物时,会与其他蚂蚁碰撞触角来进行信息交流,招呼同伴一起把食物搬回蚁穴,这种行为从功能上看属于 行为。26.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随着“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弥河又见野鸭归来,鹊巢星罗棋布,喜鹊的叫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材料二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的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接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1)材料一中列举了两种生物的不同行为,从行为的功能看,其中喜鹊的叫声是 行为;从动物获得途径看,应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2)材料二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 的作用,由 获得的行为。27.酒后驾车是交通安全的巨大隐患,小乐欲通过“测定反应速度”实验来证明饮酒对神经系统会造成影响,从而明确良好的生理状况对安全出行的重要意义。【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两人做好准备(刻度尺0刻度端朝下),测试者突然松开直尺,被试者仅用拇指和食指将直尺夹住,记录被试者手指夹住处的刻度值。被试者分别在:①不饮酒,②饮300毫升啤酒,③饮1000毫升啤酒的三种状态下,分别各测试三次,测试数据如表所示。 ① ② ③第一次( m) 24.4 32.2 48.7第二次( m) 25.5 33.2 53.0第三次( m) 25.1 35.0 51.3【实验分析】(1)实验过程中,被试者在三种状态下都重复测试三次,其目的是 。(2)本实验通过比较 ,可初步得出饮酒会影响人的反应速度,且饮酒越多,人的反应速度越慢的结论。(3)小乐还可通过 等方法来改进实验,增强实验的说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酒驾的危害。(4)【科学解释】“测定反应速度”的反射弧为:眼→视神经→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脊神经→手指肌肉收缩。饮酒后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机能下降,从而使动作失去协调和准确性。题型五、体温调节28.在某地举行的山地越野比赛中,因遭遇极端天气,有运动员因患”低温症”而使身体受到严重伤害。”低温症”是人体由于产热减少,散热增加,而导致体温低于35℃的疾病。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依靠皮肤,不需要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作用B.在极端天气下,运动员由于产热小于散热而患”低温症”C.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D.人体是一个统一的生命体,体温恒定是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29.2023年的春季,全国甲流大爆发。甲型流感病毒为常见的流感病毒,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B.发高烧时,可通过减少衣服来增加热量散失C.发高烧时,体温持续保持39℃是因为产热大于散热D.体温调节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进行的30.小曙因感冒在家安静休息,他每隔一段时间对自己的体温进行了测量,其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曙服用了退烧药)。对此,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小曙在家安静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B.小曙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大于散热C.小曙在11:00~13:00间,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D.小曙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31.环境温度稳定在25℃,在t1时环境温度从25℃骤降到10℃并稳定一段时间,记录人体散热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t1到t2时,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体温与环境温度相差增大造成C.t2以后,由于体温调节,散热量减少D.t3以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32.如图甲为某人发烧过程体温变化大致曲线图,T0为人体正常体温;图乙为不同温度下皮肤血管口径示意图。(1)在体温处于①阶段时,人体产热、散热的关系是 。(2)人体体温可通过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图乙中表示高温环境下皮肤血管口径示意图的是 。33.月亮鱼(如图甲)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全身恒温”的鱼类。研究团队通过监测绘制了月亮鱼体温随水温变化情况(如图乙)。月亮鱼在水中胸鳍会持续快速摆动,解剖发现其胸鳍基部有发达的肌肉,周身覆盖着厚达1厘米的脂肪层。(1)月亮鱼为恒温动物,则可推测月亮鱼的产热 散热。(“>”、“<”或“=”)(2)根据图乙,判断月亮鱼属于恒温动物的证据是 。(3)在低温环境下,哪些结构有利于月亮鱼保持恒定的体温。例举一点结构 。34.“调定点学说”是解释机体维持体温稳定的一种学说,如图1:类似于恒温器的原理,人体调定点一般为37℃,当体温偏离调定点(37℃) 时,机体会通过相应的调节机制使其恢复至调定点附近。但当身体出现异常后,调定点也可发生改变。(1)发烧有时也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当病原体入侵入体后,体温调定点会 (选填 “升高”、“不变”或“降低”),从而便体温升高、更好的清除病原体。(2)发热分为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其中高温持续阶段人体的产热 散热(选填“>”、“=”或“<”)。(3)如图2为体温上升期和高温持续期两个阶段的曲线图,在发热初期,随着体温的逐渐升高,患者反而会感觉“浑身发冷”,请结合图像初用调定点学说解释体温升高及浑身发冷的原因: 。题型六、感觉的形成35.生活经验表明,当人处于极度疲劳或生病时,对食物的味觉没有健康时敏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食之无味”。这主要是由于( )A.人的味觉器官暂时失去了感觉功能B.人的味觉细胞收集到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中C.生病或疲劳影响了味觉细胞对食物的敏感性D.人产生了味觉疲劳36.下列关于嗅觉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嗅觉是在有味道的气体进入鼻腔时形成的B.嗅觉是在嗅神经传递冲动的过程中形成的C.嗅觉是在嗅黏膜上的嗅细胞受刺激时形成的D.嗅觉是在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时形成的37.在观察蜗牛有哪些感觉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恰当的是( )A.是否有听力:在正在爬行的蜗牛前方5厘米处,用力鼓掌B.是否有触觉:用你的铅笔头分别轻触蜗牛的触角、足和壳等部位C.是否有嗅觉:用棉花蘸一点米醋,放在蜗牛前3厘米处D.是否有视觉:让蜗牛在灯光下爬行3分钟后,用书本遮在它的上面,使它的一半身体处于阴影中38.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共同维持着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的人进入一定海拔高度的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但一段时间后会有所好转,在这段时间内人体发生了一些变化。(1)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 (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再通过 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2)同时,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 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 ,减少散热。39.葱包烩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种传统名点,其制作方法是将油条和小葱裹在面饼内,在铁锅上压烤或油炸至春饼脆黄,配上甜面酱和辣酱。(1)制作油条的面粉是由小麦种子的 加工而成的。(2)制作完成的葱包烩十分美味,形成味觉的部位在 。(3)从盘子的各个方向均能看见盘里的食物,是因为光在葱包烩的表面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40.温州杨梅据有史记载已有5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其果形美观,果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口,风味较佳。(1)右图甲是杨梅的一种营养繁殖方式为 ,为了获得杨梅果实,其中 (填字母)必须是杨梅品种,该种培养方式与种子培养相比优点是 。(2)六月,杨梅园的杨梅结果了,小丽走入自家的杨梅园,看到满树红彤彤的杨梅,闻到满园的香味,他随手摘了一棵杨梅软软的,放入嘴巴真是又酸又甜。请你说说小丽在这个过程中用了 (请写出至少二种)感觉器官。请结合图乙描述杨梅香味形成的过程。 (3)小丽家今年的杨梅收获颇好,但是杨梅容易腐烂,除了低温保存以外,还能通过 方法延长杨梅保存时间。41.味蕾中存在着一种甜味感受器, 能感受糖的刺激。但科学家发现原本偏爱甜食的小鼠,被完全破坏该甜味感受器后、仍然喜欢吃某种甜食。这是为什么呢?分析该甜食的组成,发现除葡萄糖外还含有钠盐。已知,单独的钠盐溶液不会引起神经系统对甜味刺激的反应科学家选取一定数量的小鼠,完全破坏该甜味感受器后进行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Ⅰ 实验Ⅱ组别 擦拭小鼠舌头的溶液 对甜味刺激的反应 将小鼠置于提供水、X、含钠盐的葡萄糖溶液的环境中,统计发现小鼠更偏爱含钠盐的葡萄糖溶液,对水和X无明显偏爱。第一组 含的盐的葡萄糖溶液 反应明显第二组 X 反应微弱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物质中,可作为实验用钠盐的是 。A.Na B.Na2O C.NaOH D.NaCl(2)表格中的“X”是 溶液。(3)科学家进行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答案1.D【解析】A. 实验设计中缺少对照组 ,正确;B. 实验目的是研究小麦的向光性 ,正确;C.选用小麦幼苗是因为幼嫩植株对光感应较快,正确;D.实验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会导致植物背光一侧生长素增多,错误;故答案为:D.2.B【解析】实验中只有一株幼苗,不能探究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幼苗的左边是干土,右边是湿土,变量就是水的含量不同,根表现出的是向水性,B符合题意。故选:B3.(1)低(2)茎【解析】(1) 从图中可知生长素的作用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会抑制生长;(2) 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最弱的是茎;4.(1)感性(2)不同【解析】(1)植物能感受机械刺激并产生运动,这种运动叫做感性运动。捕蝇草捕捉昆虫的反应属于植物的感性运动。(2)捕虫夹捕虫时弯曲的原因是捕虫夹内侧的细胞受到感觉毛基部的感觉细胞发出的电流刺激,液泡快速失水收缩:植物向光弯曲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因此捕虫夹捕虫时弯曲的原因不同于植物向光弯曲生长。5.(1)胚芽鞘尖端(2)向左弯曲(3)胚芽鞘的尖端,可以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4)取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同样的已切取胚芽鞘尖端的一侧进行实验。【解析】(1)达尔文进行的实验中,实验A和实验B的区别是B去掉了胚芽鞘尖端,A中没有去掉胚芽鞘尖端,结果只有实验A中的胚芽鞘发生了向光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向光一侧弯曲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2)拜耳的两个实验中,实验C与实验D的区别是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的位置不一样,实验C中尖端放在左侧,结果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实验D中尖端放在右侧,则可以推测胚芽鞘会向左弯曲生长。(3)根据拜耳的实验结果,温特又进一步进行了实验设计,他将切掉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一段时间,然后切去一小块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结果出现了与拜耳的实验结果一致的现象,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了能使胚芽鞘生长的某种物质,因此可推测胚芽鞘的尖端,可以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4) 温特的实验还不够严密,因为他没有办法确定到底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还是琼脂块本身就能够促进胚芽鞘的生长,所以他还需要补充一个实验,具体操作是:取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同样的已切取胚芽鞘尖端的一侧进行实验。6.(1)减小误差(2)在C培养皿中放入与B培养皿中(等量)等浓度的生长素,在D培养皿中放入与B培养皿中(等量)等浓度赤霉素,与A、B一起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赤霉素能促进豌豆茎节间的伸长,生长素也可以促进茎的伸长,赤霉素与生长素一起作用促进茎的伸长的效果更加明显【解析】(1) 实验中要计算茎段伸长的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误差;(2) 在C培养皿中放入与B培养皿中(等量)等浓度的生长素,在D培养皿中放入与B培养皿中(等量)等浓度赤霉素,与A、B一起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从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赤霉素能促进豌豆茎节间的伸长,生长素也可以促进茎的伸长,赤霉素与生长素一起作用促进茎的伸长的效果更加明显;7.(1)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了(2)单侧光将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了;d>a=b>c【解析】(1) 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了,使得背光侧生长的比向光侧块;所以会出现甲和乙的现象;(2) ①当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a=b=d>c,说明单侧光将向光侧的生长素分解了;②当胚芽鞘的长度关系是d>a=b>c,说明是另一种情况单侧光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了。8.D【解析】图中甲为肝脏,能分泌胆汁。乙为小肠。丙为胃。丁为胰腺,上有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9.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进食前0.5小时内血糖含量低于90毫克/100毫升,A正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主要是小肠吸收了葡萄糖,B正确。胰岛素能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进食后胰岛素含量增加是由血糖含量升高引起的,C正确。第1.5小时以后血糖含量下降是由于胰岛素含量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D错误。故选D。10.C【解析】A.垂体是内分泌腺之王,能分泌多种激素;B. 当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甲状腺因此而肿大;C.该行为为后天学习形成的反射;D.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人体代谢增强 。故答案为:C11.(1)葡萄糖(2)效应器(3)进食1小时后糖尿病人血糖处于下降趋势,运动增加人体呼吸作用,加快血糖消耗【解析】(1)淀粉在小肠中被最终消化为葡萄糖;(2)由图乙可知,神经冲动由感受器产生,经传入神经传递到神经中枢(脑),最终通过传出神经传递到胰岛,胰岛作出反应分泌胰岛素,所以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3)由图甲可知,进食后1小时时,血糖浓度达到最高,此时运动可以增加血糖的消耗,所以这时运动最佳。12.(1)小鼠数量太少,实验有偶然性(2)B(3)口服胰岛素不能治疗糖尿病【解析】(1)实验设计中,有一处不够严谨,小鼠数量太少,实验有偶然性。(2)当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后,胰岛也就不起作用了,不能分泌胰岛素,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胰岛素作用的干扰。(3)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说明乙鼠可能患有糖尿病,甲鼠注射胰岛素后小鼠体内的血糖浓度迅速降低.由此得出结论: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口服胰岛素不起作用。13.(1)小鼠数量少,存在偶然性(2)胰岛素(3)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具有降糖效果【解析】(1) 本实验存在的明显不足是: 小鼠数量少,存在偶然性 ;(2) 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破坏胰岛,目的是减少胰岛素的分泌;(3)从图2中可以得出: 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具有降糖效果;14.(1)健康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合理即可)(2)对照组(3)切除垂体,同时注射等量(或适量)生理盐水(4)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性激素促进了子宫发育。【解析】(1)本实验是探究促性腺激素对子宫和卵巢的发育的影响,所以选择的幼鼠的基本体况特征应尽量相近,答案为:健康的生长发育状况和个体大小相近(2)对照组不作处理,所以答案为:对照组(3)因为实验组3、4都切除垂体,又同时注射适量激素,根据对照实验中的单一变量原则,所以答案为:切除垂体,同时注射等量(或适量)生理盐水(4)第4组与第1组、第2组比较,可知道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卵巢和子宫的发育;第3组与第2组比较,多了雌性激素促进子宫发育。所以第3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切除垂体后,促性腺激素减少,导致卵巢不能正常发育,而定期注射的雌性激素促进了子宫发育。15.B【解析】A、人喝醉了酒,说话语无伦次,说明酒精麻醉了大脑皮层中的语言中枢,A不符合题意;B、用针刺手,手会迅速缩回,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因为脊髓在完成简单反射的同时,会将冲动传到大脑,使人产生感觉,B符合题意;C、人体在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量增加,此时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不符合题意;D、激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少,因此对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作用很大,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6.A【解析】A. 缩手反射结构中的①效应器能接受②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并作出反,A正确;B. 缩手反射中若某人结构④受损,用针刺图中⑤,手不会缩回,B错误;C. 当手被针刺到后,人会先缩手,在感觉到痛,所以C错误;D. 缩手反射是低级反射,所以它的神经中枢在③脊髓,感觉到痛与⑥有关,D错误;故答案为:A17.C【解析】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其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后天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有利于动物生存。18.1)细胞体(2)E(3)A(4)收缩【解析】(1)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2)肌肉在反射弧中属于效应器。由图中神经结的位置可以判断B是传入神经,进而可以判断E是效应器。(3)由题渐冻症患者的效应器不能正常工作,但反射弧的其他结构正常,所以能将信息传给大脑,有感觉,但不能做出反应,即不发生膝跳反射。(4)毛细血管收缩导致管径变小,使血流量减少。19.(1)①③⑤④②(2)条件反射;⑧(3)激素【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效应器、③传入神经、④传出神经、⑤神经中枢。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所以无意中手指突然碰到同伴的硬质首饰,立即缩回手,这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①→③→⑤→④→②;(2)复杂反射是高级的反射活动,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听到哨声后立即发球,此反射应属于复杂反射,是由⑧大脑皮层的参与完成的;(3)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因此,当情绪激动,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时,这是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20.(1)骨;感受器;A(2)大脑【解析】(1)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由图可知,该设计图中,轻质铝材相当于运动系统中的骨,感应装置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当触碰感应装置后,控制系统控制气动人工肌肉A(肱二头肌)收缩,另一个气动人工肌肉(肱三头肌)舒张,这样就完成了缩手反射。(2) 智能化假肢的结构更复杂,并且其控制系统需与人体的大脑(神经系统)连接,这样人体就能控制智能化假肢完成各种动作。21.(1)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Ⅰ(2)条件;④(3)传导(4)肾上腺素【解析】(1)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外界光线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视觉的部位是在图乙中的 Ⅰ 大脑皮层。(2)司机看到红灯亮会踩刹车,是人后天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复杂的条件反射,是通过图丙中的部分结构完成的,能把神经中枢产生的刺激传给效应器的是④传出神经。(3)脊髓是脑与躯干之间信息传递的通道。腰椎部受损,脊髓传导功能丧失,由脑部发出的信息将无法到达下肢,就会致使下肢瘫痪,肢体不能运动,大小便失禁。(4)酒驾的司机遇到警察时会因紧张而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因为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而促使肾上腺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22.B【解析】A. 海狮表演顶球是需要后天训练才能掌握的,并非生来就有的,所以不属于先天性行为,A错误B. 刚出生的小猪就会吃奶,说明吃奶是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B正确C. 鸡听到主人叫唤后赶过来抢食,是在长期喂养的过程中掌握的行为,非生来就有是,不属于先天性行为,C错误D. 黑猩猩表演是需要后天训练才能掌握的,并非生来就有的,所以不属于先天性行为,D错误23.B【解析】“孔雀开屏求爱”属于繁殖行为;“斑马为食互斗”属于攻击行为;“刺猬缩团自卫”属于防御行为;“蜜蜂分工筑巢”属于社群行为;故答案为:B.24.C【解析】A动物在取食物之间进行了多次的训练,需要大脑的记忆,是后天的学习行为;B图表格中丙完成得取食次数最少,说明学习能力强,大脑皮层更加发达;C动物的行为是通过后天得学习得到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基础下,通过环境作用而获得;D动物等级越高,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故答案为:C。25.(1)喜吃甜食;取食;先天性;遗传物质(2)气味;社会【解析】(1)蚂蚁能够按照人的设计围成大字,是因为蚂蚁喜欢甜食,蚂蚁的这种行为从功能上看属于取食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是生来就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控制。(2)蚂蚁之间靠气味传递信息。当一只工蚁发现食物时,会与其他蚂蚁碰撞触角来进行信息交流,招呼同伴一起把食物搬回蚁穴,这种行为从功能上看属于社会行为。26.(1)繁殖;先天性;遗传物质(2)学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经验和学习【解析】(1)材料一中喜鹊叫是想表现出求偶的行为,也是动物为了繁殖的行为;这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2)材料二中,野马通过训练在水坑饮水的行为,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重复训练达到了饮水的能力,是后天学习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物质影响的基础下,在环境因素的影响,通过学习和生活的经验而获得的行为为后天学习能力。27.(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小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合理即可)(2)三种状态下,被试者手指夹住处刻度值的平均值(3)测试对象(或饮酒量或测试次数等,合理即可)(4)脊髓【解析】(1)每种状态都三次测试是为了避免实验现象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2)由表格可知,实验中测量了多次被试者手指夹住处的刻度值,每种状态下都有三组数据,所以是通过比较三种状态下的被试者手指夹住处刻度值的平均值来比较反应嘟嘟的快慢;(3)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可以增加实验对象的人数及测试的次数等,测量出更多的数据来比较;(4)脊神经由脊髓控制的;28.A【解析】A.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如骨骼肌的战栗、立毛肌的收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也有体液调节,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代谢增强等,A错误。B.在极端天气下,运动员由于产热小于散热而患”低温症”,B正确;C. 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 ,C正确;D.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生命体,体温恒定是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 ,D正确;故选A。29.C【解析】A.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A正确B. 发高烧时,人体需要降温,可通过较少衣服来增加散热,B正确C. 体温持续保持39℃,说明体温恒定了,因此是产热等于散热,C错误D. 体温调节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因此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调节下进行的,D正确故答案为:C30.B【解析】A. 小曙在家安静休息时,体内产热的器官主要是内脏 ,A正确;B. 在15:00测定体温后小曙服用了退烧药 ,体温不断地下降,所以小曙在服用了退烧药后的四个小时内,体内的产热小于散热,B错误;C. 小曙在11:00~13:00间,温度保持恒定,说明其体内的产热与散热保持相对平衡,C正确;D. 小曙的体温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正确; 故答案为:B.31.D【解析】A.外界温度变化时,正常人体温不变,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人体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会加速皮肤热量散失,并且温差越大,热量散失越多。C.温度降低后,由于人体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人体散热量减少,以维持体温。D.t3后当体温稳定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故答案为:D32.(1)产热大于散热(2)c【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① 中人体的体温呈现上升趋势,所以产热大于散热;(2)高温环境下,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皮肤散热增加,所以c符合;33.(1)=(2)在水中的温度不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改变(3)月亮鱼周身覆盖着厚达1厘米的脂肪层,脂肪层有保温作用【解析】(1)月亮鱼为恒温动物,则可推测月亮鱼的产热=散热;(2)根据图乙,判断月亮鱼属于恒温动物的证据是在水中的温度不会随着水温的变化而改变;(3)月亮鱼周身覆盖着厚达1厘米的脂肪层,脂肪层有保温作用,有利于维持恒定的体温;34.(1)升高(2)等于(3)当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升高后,由于机体虽然处于正常温度,但由于体温低于调定点,因此发热初期会出现全身发冷,从而出现打寒战。寒战过后,机体产热增加,使体温向调定点靠拢,最终出现发烧症状。【解析】(1)发烧有时也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一种疾病,当病原体入侵入体后,体温调定点会升高,从而便体温升高、更好的清除病原体。(2)发热分为三个阶段,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其中高温持续阶段人体的产热等于散热。(3)在发热初期,随着体温的逐渐升高,患者反而会感觉“浑身发冷”,原因:当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升高后,由于机体虽然处于正常温度,但由于体温低于调定点,因此发热初期会出现全身发冷,从而出现打寒战。寒战过后,机体产热增加,使体温向调定点靠拢,最终出现发烧症状。35.C【解析】上了年纪的人,及极度疲劳或生病的人,味觉细胞对味觉的敏感性下降,因此会食之无味。故答案为:C36.D【解析】鼻腔内的嗅觉感受器里的一些“嗅细胞”受到某些挥发性物质的刺激就会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嗅神经传入大脑皮层而引起嗅觉。故选D37.A【解析】A.应以鼓掌和不鼓掌作为对照试验进行判断;B.铅笔轻触后观察蜗牛的体态变化和运动情况即可;C.若有嗅觉,蜗牛会出现移动;D.前后利用是否有光照作为对照,可以判断其是否有视觉。故答案为:A38.(1)脑干;传出神经(2)肾上腺素;收缩【解析】(1)脑干中有控制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的中枢,小脑控制人的身体平衡和动作协调,大脑是人语言的控制中枢;所以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下降,体内的化学感受器接受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一条完整的反射弧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所以在通过传出神经使呼吸肌运动加强,使得氧分压回升。(2)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素能够扩张通往心脏和和肌肉的血管,体温调节时,为了抵御寒冷,经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所以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得心跳加快,以更快的速度输送氧气。同时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39.(1)胚乳(2)大脑皮层(3)漫反射【解析】(1)小麦的单子叶植物,有胚乳,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中,因此制作油条的面粉是由小麦种子的胚乳加工而成的(2)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故形成味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3)之所以能看见盘里的食物是由于食物反射了光,反射的光传播的人的眼睛里形成视觉,因此从盘子的各个方向均能看见盘里的食物说明发生了漫反射40.(1)嫁接;A;繁殖速度快,保持亲本优良性状(2)眼睛、皮肤、舌头、鼻(任写2种即可);杨梅的香味刺激鼻腔的嗅觉细胞,将产生的信息经嗅神经传递到大脑中的嗅觉神经中枢,在此产生嗅觉。(3)晒干、真空保存等【解析】(1)图中将A枝条接到另一植物B的茎上,这种营养繁殖属于嫁接。其中A是接穗,B是砧木,要获得杨梅果实,A必须是杨梅品种。这种繁殖方式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且繁殖速度快。(2)看到——眼,闻到——鼻、软——皮肤、酸甜——舌;感觉行程的过程: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形成感觉。(3)要延长杨梅保存的时间,可以设法减弱杨梅的呼吸作用,即通过降低温度、减少氧气(真空)、减少水分等途径。41.(1)D(2)葡萄糖溶液(3)味蕾中还存在林外一中感受器,接受葡萄糖和钠盐的共同刺激【解析】(1)AB、Na、Na2O 与水反应会生成NaOH,具有腐蚀性;故AB错误;C、NaOH具有腐蚀性,不可以使用;故C错误;D、NaCl是食盐,可以直接食用;故D正确;(2)实验过程中要形成对照,第一组使用的是含盐的葡萄糖溶液,所以第二组使用的是葡萄糖溶液;(3)单独的钠盐溶液不会引起神经系统对甜味的刺激,而实验中同时用了钠盐和葡萄糖两种物质,所以该实验是基于味蕾中存在另外一种感受器,可以接受葡萄糖和钠盐的共同刺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