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试题评析及教学启示第6讲-有机无机小流程(选择题)课件(共9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高考试题评析及教学启示第6讲-有机无机小流程(选择题)课件(共97张PPT)

资源简介

(共97张PPT)
第6讲
有机无机小流程(选择题)
2024高考化学试题评析及教学启示
命题特点
PART01
01
有机题以有机小流程的方式考查热度在稳步上升。
有机小流程试题数目对比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19年 江苏卷 所有原子共平面 手性碳原子 与KMnO4反应 (酚、碳碳双键) 反应类型判断
2020年 江苏卷 与定量NaOH反应(羧基、酯基) 酯化反应 (反应类型) 与KMnO4反应 (酚、碳碳双键) 手性碳原子
2021年 江苏卷 手性碳原子 碳原子共平面 消去反应 (反应类型、羟基) 水解反应
(卤素原子、酯基)
2021年 北京卷 流程中试剂 顺反异构体 核磁共振氢谱组峰 反应类型判断
(缩聚反应)
历年高考真题中有机小流程试题考点分析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22年 山东卷 顺反异构体 手性碳原子 同分异构体、羟基 等效氢原子
2022年 江苏卷 π键 手性碳原子 物理性质 (溶解度) 与KMnO4反应(碳碳双键、羟基、醛基)
2022年 湖南卷 苯的物理性质 同系物 与NaHCO3反应 (羧基) 碳原子共平面
2022年 全国2卷 芳香族 同分异构体 碳原子共平面 同系物 反应类型判断
历年高考真题中有机小流程试题考点分析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23年 新课标卷 是否可降解 (酯基) 手性碳原子 产物判断 (缩聚反应) 反应类型判断
2023年 辽宁卷 反应类型判断 与NaOH反应 (酚、碳卤键) 核磁共振氢谱 冠醚性质
2023年 浙江卷 碳原子共平面 产物判断 (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卤代烃) 链节判断
(加聚反应)
2023年 全国乙 反应类型判断 有机合成 方法判断 碳原子共平面 有机物命名
(酯)
历年高考真题中有机小流程试题考点分析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24年 全国甲卷 反应条件判断 (聚酯类降解) 有机物命名 (酯) 同分异构体 产物判断
(加聚反应)
2024年 新课标卷 同系物判断 产物判断(缩聚) 产物判断 (缩聚反应) 产物判断 (缩聚反应) 是否可降解
(聚硫酸酯)
2024年 浙江1月卷 条件判断 (卤代烃水解) 水溶性判断 (乙二醇) 反应物判断 (酯化反应) 官能团判断
2024年 浙江6月卷 同分异构体 催化剂对 速率的影响 反应机理的分析 反应类型判断
(缩聚反应)
2024年 江苏卷 共平面问题 反应消耗反应物量的分析(与H2的加成) 反应能否发生 (与Br2发生加成) 反应能否发生
(与酸性KMnO4)
2024年 甘肃卷 同系物判断 产物判断 (类比流程图信息) 反应能否发生 (与NaHCO3的反应) 官能团的判断
(酰胺基团)
2024年 北京卷 反应物量的分析 (陌生产物) 产物判断 (聚酯的水解) 判断能否通过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是否可降解
(加聚产物)
试题情境新颖,题型稳定,命题多考查基础知识,考点源于教材,又略高于教材,情境的选择多以有机高分子及药物的合成为主,内容贴合实际生产、生活,体现有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价值,展示学科魅力,体现学科价值。
1.试题情境内容呈现
试题 试题情境
2024年全国甲卷 聚乳酸的回收利用
2024年新课标卷 合成聚硫酸酯
2024年浙江1月卷 制隐形眼睛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2024年浙江6月卷 丙烯制丙二醇及聚碳酸亚丙酯
2024年江苏卷 药物中间体的合成
2024年甘肃卷 曲美托嗪的合成
2024年北京卷 利用CO2制备聚碳酸酯的合成
2.能力考查趋势
由于试题题干内容多以图像信息为主,以文字信息为辅,主要评价学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与分析能力,和对应知识的辨析能力。这类试题中图像内容分析需要学生可以构建出图像分析模型,形成分析结构化工具,将信息内容的分析以结构化方式来进行。考查学生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将陌生信息、隐含信息进行关联,分析流程中的相关物质,并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设问形式和内容有较多相似之处。考点相对稳定:仍然考查主干知识。突出对有机基础的考查。侧重考查的核心知识点主要包括:官能团性质、反应物及产物的判断、原子共面、手形碳原子、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数目分析。
对比近两年全国和地方省市的真题和新课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要求可以发现,有机选择题考查重点可以分为两大类:
3.知识内容的考查
对单个物质的考查
对某一反应的考查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24年 全国甲卷 有机物命名 (酯) 同分异构体
2024年 新课标卷 同系物判断
2024年 浙江1月卷 水溶性判断 (乙二醇) 官能团判断
2024年 浙江6月卷 同分异构体
2024年 江苏卷 共平面问题 反应能否发生 (与Br2发生加成) 反应能否发生
(与酸性KMnO4)
2024年 甘肃卷 同系物判断 反应能否发生 (与NaHCO3的反应) 官能团的判断
(酰胺基团)
2024年 北京卷 判断能否通过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24年 全国甲卷 有机物命名 (酯) 同分异构体
2024年 新课标卷 同系物判断
2024年 浙江1月卷 水溶性判断 (乙二醇) 官能团判断
2024年 浙江6月卷 同分异构体
2024年 江苏卷 共平面问题 反应能否发生 (与Br2发生加成) 反应能否发生
(与酸性KMnO4)
2024年 甘肃卷 同系物判断 反应能否发生 (与NaHCO3的反应) 官能团的判断
(酰胺基团)
2024年 北京卷 判断能否通过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24年 全国甲卷 有机物命名 (酯) 同分异构体
2024年 新课标卷 同系物判断
2024年 浙江1月卷 水溶性判断 (乙二醇) 官能团判断
2024年 浙江6月卷 同分异构体
2024年 江苏卷 共平面问题 反应能否发生 (与Br2发生加成) 反应能否发生
(与酸性KMnO4)
2024年 甘肃卷 同系物判断 反应能否发生 (与NaHCO3的反应) 官能团的判断
(酰胺基团)
2024年 北京卷 判断能否通过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24年 全国甲卷 是否可降解 (聚酯类) 产物判断
(加聚反应)
2024年 新课标卷 产物判断 (缩聚反应) 产物判断 (缩聚反应) 产物判断 (缩聚反应) 是否可降解
(聚硫酸酯)
2024年 浙江1月卷 条件判断 (卤代烃水解) 反应物判断 (酯化反应)
2024年 浙江6月卷 催化剂对 速率的影响 反应机理 的分析 反应类型判断
(缩聚反应)
2024年 江苏卷 反应消耗反应物量的分析(与H2的加成)
2024年 甘肃卷 产物判断 (类比流程图信息)
2024年 北京卷 反应物量的分析 (陌生产物) 产物判断 (聚酯的水解) 是否可降解
(加聚产物)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24年 全国甲卷 是否可降解 (聚酯类) 产物判断
(加聚反应)
2024年 新课标卷 产物判断 (缩聚反应) 产物判断 (缩聚反应) 产物判断 (缩聚反应) 是否可降解
(聚硫酸酯)
2024年 浙江1月卷 条件判断 (卤代烃水解) 反应物判断 (酯化反应)
2024年 浙江6月卷 催化剂对 速率的影响 反应机理 的分析 反应类型判断
(缩聚反应)
2024年 江苏卷 反应消耗反应物量的分析(与H2的加成)
2024年 甘肃卷 产物判断 (类比流程图信息)
2024年 北京卷 反应物量的分析 (陌生产物) 产物判断 (聚酯的水解) 是否可降解
(加聚产物)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24年 全国甲卷 是否可降解 (聚酯类) 产物判断
(加聚反应)
2024年 新课标卷 产物判断 (缩聚反应) 产物判断 (缩聚反应) 产物判断 (缩聚反应) 是否可降解
(聚硫酸酯)
2024年 浙江1月卷 条件判断 (卤代烃水解) 反应物判断 (酯化反应)
2024年 浙江6月卷 催化剂对 速率的影响 反应机理 的分析 反应类型判断
(缩聚反应)
2024年 江苏卷 反应消耗反应物量的分析(与H2的加成)
2024年 甘肃卷 产物判断 (类比流程图信息)
2024年 北京卷 反应物量的分析 (陌生产物) 产物判断 (聚酯的水解) 是否可降解
(加聚产物)
对单个物质的考查
对某一反应的考查
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有机物的命名、分子空间构型的判断
官能团的判断
根据官能团判断有机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高聚物的降解及讲解条件的考查
反应条件的考查
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分析
其他(反应类型判断、反应机理分析,反应物量的关系等)
考点数目对比
官能团及其性质、反应物及产物的推断、反应类型判断、共线共面问题、手性碳、同分异构体为常考考点。
考点 2019~2023年 考查次数 2024年 考查次数 总数
官能团及性质 6 10 16
反应物质的推断 3 8 11
反应类型 8 1 9
共平面问题 7 1 8
手性碳 7 0 7
同分异构体 5 2 7
同系物 2 2 4
物理性质 2 1 3
核磁共振峰 2 0 2
有机物命名 1 1 2
等效氢 1 0 1
红外光谱 1 0 1
π键 1 0 1
链节判断 1 0 1
冠醚性质 1 0 1
反应机理分析 0 1 1
2024年重点考查了官能团及性质、反应物及产物的判断两类考点。
有机小流程选择题在平稳中寻找突破,稳定中尝试创新。尝试与有机合成及物质结构融合,综合性、难度均有所增强,关注知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价值。官能团、有机反应等考查考生能否通过建立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研究模型,根据官能团、化学键及反应类型探究有机物性质及其变化,是否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体现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考查。
4.命题趋势在稳定中求创新
经典重现
PART02
02
【2024全国甲卷,3】我国化学工作者开发了一种回收利用聚乳酸(PLA)高分子材料的方法,其转化路线如下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PLA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降解反应
B. MP的化学名称是丙酸甲酯
C. MP的同分异构体中含羧基的有3种
D. MMA可加聚生成高分子
聚乳酸含有酯基,酯基可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C-C-C
COOH

C-C-C
COOH

【2024全国新课标卷,7】一种点击化学方法合成聚硫酸酯(W)的路线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双酚A是苯酚的同系物,可与甲醛发生聚合反应
同系物:结构相似(具有相同种类和数目的官能团,具有相同的不饱和度)
【苏教版教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双酚A是苯酚的同系物,可与甲醛发生聚合反应
【2024全国新课标卷,7】一种点击化学方法合成聚硫酸酯(W)的路线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催化聚合也可生成W
【2024全国新课标卷,7】一种点击化学方法合成聚硫酸酯(W)的路线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生成W的反应③为缩聚反应,同时生成
【2024全国新课标卷,7】一种点击化学方法合成聚硫酸酯(W)的路线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在碱性条件下,W比聚苯乙烯更难降解
聚酯类高分子
酯基易水解,易降解
聚苯乙烯分子中无酯基,不易降解
【2024年1月浙江卷,11】制造隐形眼镜的功能高分子材料Q的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试剂a为NaOH乙醇溶液 B.Y易溶于水
C.Z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D.M分子中有3种官能团
NaOH水溶液
乙二醇有两个羟基,易溶于水
碳碳双键、酯基、羟基
【2024年6月浙江卷,12】丙烯可发生如下转化(反应条件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产物M有2种且互为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B. H+可提高Y→Z转化的反应速率
【2024年6月浙江卷,12】丙烯可发生如下转化(反应条件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Y→Z过程中,a处碳氧键比b处更易断裂
1
2
3
1
2
3
【2024年6月浙江卷,12】丙烯可发生如下转化(反应条件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Y→P是缩聚反应,该工艺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
1
2
3
1
2
3
聚碳酸亚丙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B. 1 mol Y最多能与1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2024江苏卷,9】化合物Z是一种药物的重要中间体,部分合成路线如下: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Z不能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
D. Y、Z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024江苏卷,9】化合物Z是一种药物的重要中间体,部分合成路线如下:
两分子中的碳碳双键及Z中的羟基均能被酸性KMnO4氧化
【2024甘肃卷,8】曲美托嗪是一种抗焦虑药,合成路线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合物I和Ⅱ互为同系物
B. 苯酚和(CH3O)2SO2在条件①下反应得到苯甲醚
同系物:结构相似(具有相同种类和数目的官能团,具有相同的不饱和度)
【2024甘肃卷,8】曲美托嗪是一种抗焦虑药,合成路线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化合物Ⅱ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D. 曲美托嗪分子中含有酰胺基团
【2024北京卷,11】CO2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利用CO2为原料可以合成新型可降解高分子P,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反应①中无其他产物生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O2与X的化学计量比为1:2
1
2
3
4




1
3
4




2
【2024北京卷,11】CO2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利用CO2为原料可以合成新型可降解高分子P,其合成路线如下。
B. P完全水解得到的产物的分子式和Y的分子式相同
2个O,Ω=4
3个O,Ω=3
【2024北京卷,11】CO2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利用CO2为原料可以合成新型可降解高分子P,其合成路线如下。
C. P可以利用碳碳双键进一步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D. Y通过碳碳双键的加聚反应生成的高分子难以降解
模型建构
PART03
03
基础原料
辅助原料
副产物
中间体
目标化合物
中间体
辅助原料
辅助原料
副产物
有机合成过程示意图
构建思维模型,兼顾方法模型
A1
B1
N1

A2
B2
N2

M

X
骨架的构建
官能团的转化(引入、消除)
官能团的转化(引入、消除)
有机合成的一般思路示意图
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
构建碳骨架 引入官能团
构建思维模型,兼顾方法模型
高考试题中有机选择题常以某物质为载体,考查其官能团或特殊基团的物化性质。具有多官能团有机物的性质,取决于含有哪些官能团,具有这些官能团表现的多重性,而且有些官能团性质会交叉,以上问题可通过以下思维模型进行突破。
确定多官能团有机物性质的三步骤
构建思维模型,兼顾方法模型
炔烃
烯烃
烷烃
卤代烃


羧酸


芳香烃
加成
加成
还原
取代
水解
氧化
氧化
消去
加成
取代
水解
酯化
取代

取代
取代
消去
加成
构建思维模型,兼顾方法模型
各类有机物的相互转化
构建思维模型,兼顾方法模型
1.未知物的判断
(1)圈出前后两种物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反应条件可能给予的暗示;
(3)结合其他所给已知条件(如分子式、不饱和度、性质等)和切割模型推断;
(4)试写该物质的结构简式,最后用所有已知信息(如分子式是否正确等)验证;
2.副产物的判断
(1)按“流程中未知物”方法判断;
(2)注意的是:在物质旧键断裂的过程中,断键的部位可能不同,这样也是副产物生成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分析流程的每一步时,要适当留意。
流程中未知物和副产物的判断
教学启示
PART04
04
高考引领教学,教学衔接高考
近年高考试题中有机化学选择题在情景素材呈现方式上不断变化,以有机合成流程为情景素材为近几年的新变化。这种命题形式具备的情境更加多元,试题命制更注重创设陌生的情境,设问更有利于全面考查学好有机化学应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考生建立多角度认识有机反应的能力,处理新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应变能力。
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能力的基础,有机化学主题内容的能力培养是建立在对有机物性质、有机物研究方法之上,平时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注重核心知识,如反应类型、反应试剂及条件、反应现象等,此外也可从官能团、化学键的角度认识有机反应;同时,复习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陌生反应、合成路线情境素材下的有机推断能力,能应用已知和陌生情境推断有机化合物性质,利用新学习的性质合成陌生有机化合物。
命题特点
PART01
01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22年 河北卷 Br2与NaOH的反应 物质分离 (硫的物理性质) 碳酸锂和氢溴酸反应方程式 电子守恒
元素守恒
2022年 福建卷 金属与酸反应 除杂目的 Cr元素在流程中 的存在形式 “滤渣2”的
主要成分
2022年 湖南卷 仪器的选择(陶瓷成分SiO2与HF的反应) 喷淋法可提高 吸收效率 合成槽中 产物判断 循环利用
2022年 山东卷 流程中产物判断 增大O2压强可促进金属离子浸出 调pH范围 的确定 工序中反应
条件的控制
历年高考真题中无机小流程试题考点分析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23年 山东卷 各步反应类型 (是否为氧还反应) 流程中产物 的判断 循环利用 工序中反应
条件的控制
2023年 辽宁卷 流程中产物 的判断 流程中产物 的判断 Cr元素在流程中的存在形式 氧化还原中
反应物性质的判断
2023年 湖南卷 流程中产物的判断 水解应用 KSP相关计算 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水处理的判断
2023年 湖北卷 制备粗硅的 反应方程式 1molSi含 Si-Si键的数目 原料气的处理 粗硅精制过程中
熵变的判断
历年高考真题中无机小流程试题考点分析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24年 浙江1月卷 反应产物的判断 分液的具体操作 试剂的选择(I-和 IO3-归中时的酸) 粗I2采用
升华法提纯
2024年 东三省卷 综合分析 试剂的用量 H2O2酸性条件浸铜的方程式书写 脱氯反应方程式 的书写 电解法冶炼Zn电极的判断
2024年 湖南卷 铁质溶液反应时试剂添加顺序 调pH试剂的选择 Na2HPO4酸碱性判断 “干燥”工序条件选择(信息获取)
2024年 甘肃卷 金属还原性 强弱判断 电子守恒分析反应物数量关系 反应方程式 正误判断 产物分析
(信息获取)
2024年 北京卷 方程式正误判断 条件对速率和 平衡的影响 反应产物的判断 尾气的吸收
2024年 广东卷 重结晶各步骤的意义
2024年 贵州卷 转化步骤产物 的判断 从溶液到晶体 的系列操作 氧化还原反应 的判断 洗涤液的选择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24年 浙江1月卷 反应产物的判断 分液的具体操作 试剂的选择(I-和 IO3-归中时的酸) 粗I2采用
升华法提纯
2024年 东三省卷 综合分析 试剂的用量 H2O2酸性条件浸铜的方程式书写 脱氯反应方程式 的书写 电解法冶炼Zn电极的判断
2024年 湖南卷 铁质溶液反应时试剂添加顺序 调pH试剂的选择 Na2HPO4酸碱性判断 “干燥”工序条件选择(信息获取)
2024年 甘肃卷 金属还原性 强弱判断 电子守恒分析反应物数量关系 反应方程式 正误判断 产物分析
(信息获取)
2024年 北京卷 方程式正误判断 条件对速率和 平衡的影响 反应产物的判断 尾气的吸收
2024年 广东卷 重结晶各步骤的意义
2024年 贵州卷 转化步骤产物 的判断 从溶液到晶体 的系列操作 氧化还原反应 的判断 洗涤液的选择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24年 浙江1月卷 反应产物的判断 分液的具体操作 试剂的选择(I-和 IO3-归中时的酸) 粗I2采用
升华法提纯
2024年 东三省卷 综合分析 试剂的用量 H2O2酸性条件浸铜的方程式书写 脱氯反应方程式 的书写 电解法冶炼Zn电极的判断
2024年 湖南卷 铁质溶液反应时试剂添加顺序 调pH试剂的选择 Na2HPO4酸碱性判断 “干燥”工序条件选择(信息获取)
2024年 甘肃卷 金属还原性 强弱判断 电子守恒分析反应物数量关系 反应方程式 正误判断 产物分析
(信息获取)
2024年 北京卷 方程式正误判断 条件对速率和 平衡的影响 反应产物的判断 尾气的吸收
2024年 广东卷 重结晶各步骤的意义
2024年 贵州卷 转化步骤产物 的判断 从溶液到晶体 的系列操作 氧化还原反应 的判断 洗涤液的选择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24年 浙江1月卷 反应产物的判断 分液的具体操作 试剂的选择(I-和 IO3-归中时的酸) 粗I2采用
升华法提纯
2024年 东三省卷 综合分析 试剂的用量 H2O2酸性条件浸铜的方程式书写 脱氯反应方程式 的书写 电解法冶炼Zn电极的判断
2024年 湖南卷 铁质溶液反应时试剂添加顺序 调pH试剂的选择 Na2HPO4酸碱性判断 “干燥”工序条件选择(信息获取)
2024年 甘肃卷 金属还原性 强弱判断 电子守恒分析反应物数量关系 反应方程式 正误判断 产物分析
(信息获取)
2024年 北京卷 方程式正误判断 条件对速率和 平衡的影响 反应产物的判断 尾气的吸收
2024年 广东卷 重结晶各步骤的意义
2024年 贵州卷 转化步骤产物 的判断 从溶液到晶体 的系列操作 氧化还原反应 的判断 洗涤液的选择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24年 浙江1月卷 反应产物的判断 分液的具体操作 试剂的选择(I-和 IO3-归中时的酸) 粗I2采用
升华法提纯
2024年 东三省卷 综合分析 试剂的用量 H2O2酸性条件浸铜的方程式书写 脱氯反应方程式 的书写 电解法冶炼Zn电极的判断
2024年 湖南卷 铁质溶液反应时试剂添加顺序 调pH试剂的选择 Na2HPO4酸碱性判断 “干燥”工序条件选择(信息获取)
2024年 甘肃卷 金属还原性 强弱判断 电子守恒分析反应物数量关系 反应方程式 正误判断 产物分析
(信息获取)
2024年 北京卷 方程式正误判断 条件对速率和 平衡的影响 反应产物的判断 尾气的吸收
2024年 广东卷 重结晶各步骤的意义
2024年 贵州卷 转化步骤产物 的判断 从溶液到晶体 的系列操作 氧化还原反应 的判断 洗涤液的选择
试题 A项考查 B项考查 C项考查 D项考查
2024年 浙江1月卷 反应产物的判断 分液的具体操作 试剂的选择(I-和 IO3-归中时的酸) 粗I2采用
升华法提纯
2024年 东三省卷 综合分析 试剂的用量 H2O2酸性条件浸铜的方程式书写 脱氯反应方程式 的书写 电解法冶炼Zn电极的判断
2024年 湖南卷 铁质溶液反应时试剂添加顺序 调pH试剂的选择 Na2HPO4酸碱性判断 “干燥”工序条件选择(信息获取)
2024年 甘肃卷 金属还原性 强弱判断 电子守恒分析反应物数量关系 反应方程式 正误判断 产物分析
(信息获取)
2024年 北京卷 方程式正误判断 条件对速率和 平衡的影响 反应产物的判断 尾气的吸收
2024年 广东卷 重结晶各步骤的意义
2024年 贵州卷 转化步骤产物 的判断 从溶液到晶体 的系列操作 氧化还原反应 的判断 洗涤液的选择
无机小流程
对反应的考查
书写反应方程式
反应产物的判断
反应物的选择
反应物量的关系
试剂的添加顺序
对实验的考查
分液
冷却结晶
重结晶
升华
洗涤液的选择
其他
pH对反应的调控
条件对速率、平衡的影响
尾气吸收
物质酸碱性判断
还原性强弱判断
经典重现
PART02
02
【2024年1月浙江卷,6】为回收利用含I2的CCl4废液,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方案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步骤I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
B.步骤I中,分液时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溶液A
C.试剂X可用硫酸
D.粗I2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
鲁科版必修第二册-微项目
【2024年1月浙江卷,6】为回收利用含I2的CCl4废液,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方案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I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上下两层均为无色
3I2+3Na2CO3===5NaI+NaIO3+3CO2
NaI+NaIO3
反萃取、分液
【2024年1月浙江卷,6】为回收利用含I2的CCl4废液,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方案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步骤I中,分液时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溶液A
下层溶液
上层溶液
【2024年1月浙江卷,6】为回收利用含I2的CCl4废液,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方案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试剂X可用硫酸
D. 粗I2可用升华法进一步提纯
5NaI+NaIO3+3H2SO4===3Na2SO4+3I2+3H2O
【2024东三省卷,13】某工厂利用铜屑脱除锌浸出液中的Cl-并制备锌,流程如下。“脱氯”步骤仅Cu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浸铜”时应加入足量H2O2,确保铜屑溶解完全
B.“浸铜”反应:2Cu+4H++H2O2=2Cu2++H2↑+2H2O
C.“脱氯”反应:Cu+Cu2++2Cl-=2CuCl
D.脱滤液净化后,电解可在阳极得到锌
Cu+2H++H2O2=Cu2++2H2O
铜屑不能完全溶解,
剩余铜屑在脱氯环节做还原剂
Zn2++2e-==Zn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2024湖南卷,11】中和法生产Na2HPO4·12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H3PO4的电离常数:K1=6.9×10-3,K2=6.2×10-8,K3=4.8×10-13
②Na2HPO4·12H2O易风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和”工序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应先加入Na2CO3溶液
B.“调pH”工序中X为NaOH或H3PO4
C.“结晶”工序中溶液显酸性
D.“干燥”工序需在低温下进行
H3PO4可以与Fe反应,所以先加Na2CO3,
使溶液显碱性
【2024湖南卷,11】中和法生产Na2HPO4·12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H3PO4的电离常数:K1=6.9×10-3,K2=6.2×10-8,K3=4.8×10-13
②Na2HPO4·12H2O易风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结晶”工序中溶液显酸性
HPO42-
PO43-
+H+
HPO42-+H2O
H2PO4-
+OH-
K3=4.8×10-13
Kh==1.6×10-7
Kh>K3,溶液显碱性
已知:①H3PO4的电离常数:K1=6.9×10-3,K2=6.2×10-8,K3=4.8×10-13
【2024湖南卷,11】中和法生产Na2HPO4·12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H3PO4的电离常数:K1=6.9×10-3,K2=6.2×10-8,K3=4.8×10-13
②Na2HPO4·12H2O易风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和”工序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应先加入Na2CO3溶液
B.“调pH”工序中X为NaOH或H3PO4
C.“结晶”工序中溶液显酸性
D.“干燥”工序需在低温下进行
pH在7.1~12.2之间
Na2HPO4·12H2O易风化
A. 还原性:Ag>Cu>Fe
B. 按上述方案消耗1 mol Fe可回收1 mol Ag
C. 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Cu(NH3)4]2++4H+==Cu2++4NH4+
D. 溶液①中的金属离子是Fe2+
【2024甘肃卷,11】兴趣小组设计了从AgCl中提取Ag的实验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还原性Fe>Cu>Ag
根据电子守恒,在反应置换反应过程中,
1molFe转移2mol电子,可回收1molAg。
最后一步通入O2,可以将Fe2+氧化为Fe3+
【2024北京卷,7】硫酸是重要化工原料,工业生产制取硫酸的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的化学方程式:3FeS2+8O2 Fe3O4+6SO2
B.Ⅱ中的反应条件都是为了提高SO2平衡转化率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
苏教版-必修上册
反应Ⅱ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S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采用400~500℃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
催化剂不影响平衡转化率,但能提高反应速率
【2024北京卷,7】硫酸是重要化工原料,工业生产制取硫酸的原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将黄铁矿换成硫黄可以减少废渣的产生
D.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用碱液吸收
尾气中的SO2、SO3均为酸性氧化物,可以用碱液吸收
【2024广东卷,6】提纯2.0 g苯甲酸粗品(含少量NaCl和泥沙)的过程如下。其中,操作X为
A.加热蒸馏 B.加水稀释
C.冷却结晶 D.萃取分液
【2024广东卷,6】提纯2.0 g苯甲酸粗品(含少量NaCl和泥沙)的过程如下。其中,操作X为
A.加热蒸馏 B.加水稀释 C.冷却结晶 D.萃取分液
苯甲酸和NaCl溶解,泥沙不溶
除去泥沙
苯甲酸和NaCl
冷却结晶
【2024贵州卷,13】贵州重晶石矿(主要成分BaSO4)储量占全国1/3以上。某研究小组对重晶石矿进行“富矿精开”研究,开发了制备高纯纳米钛酸钡(BaTiO3)工艺。部分流程如下:
H2S
BaCl2
NaCl
BaTiO3
Ba(O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主要成分是H2S,“溶液1”的主要溶质是Na2S
NaCl
【2024贵州卷,13】贵州重晶石矿(主要成分BaSO4)储量占全国1/3以上。某研究小组对重晶石矿进行“富矿精开”研究,开发了制备高纯纳米钛酸钡(BaTiO3)工艺。部分流程如下:
H2S
BaCl2
BaTiO3
Ba(O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系列操作”可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NaCl
【2024贵州卷,13】贵州重晶石矿(主要成分BaSO4)储量占全国1/3以上。某研究小组对重晶石矿进行“富矿精开”研究,开发了制备高纯纳米钛酸钡(BaTiO3)工艺。部分流程如下:
H2S
BaCl2
BaTiO3
Ba(OH)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合成反应”中生成BaTiO3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4
Na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洗涤”时可用稀H2SO4去除残留的碱,以提高纯度
【2024贵州卷,13】贵州重晶石矿(主要成分BaSO4)储量占全国1/3以上。某研究小组对重晶石矿进行“富矿精开”研究,开发了制备高纯纳米钛酸钡(BaTiO3)工艺。部分流程如下:
H2S
BaCl2
BaTiO3
Ba(OH)2
同时生成BaSO4沉淀,与BaTiO3混合在一起,不易分离
NaCl
+4
模型建构
PART03
03
构建思维模型,兼顾方法模型
原料
产物
原料
预处理
核心
反应
净化
分离
研磨/雾化
煅烧/焙烧
酸浸/碱浸
水浸
……
调节pH
调节温度
调节浓度
选催化剂
三废处理
萃取分液
蒸发结晶
降温结晶
过滤
洗涤操作
洗涤液选择
洗涤效果
循环利用
控制速率及平衡
反应原理考查
反应物选择
方程式书写
预处理
核心反应
分离提纯
实验
操作
条件
控制
反应
原理
物质
性质
粉碎、焙(灼、煅)烧、浸出(酸、碱、水)、调pH值、(蒸发)冷却结晶、沉淀、蒸馏、离子交换(洗脱)、萃取(反萃取)、电解等
浓度、接触面积、pH值、温度、试剂类型、试剂用量、溶剂、膜等
调控速率 控制程度(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溶解性、熔沸点、类别通性、氧化(还原)性、热稳定性、
可燃性等
成本意识
效率意识
环保意识
构建思维模型,兼顾方法模型
一、原料预处理的分析思维模型
方法 目的
研磨/雾化 将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磨成粉末或将液体分散成微小液滴,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以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更充分
水浸 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酸浸 与酸接触反应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
通过过滤除去
碱浸 除去油污,溶解酸性氧化物、铝及其氧化物
灼烧 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初步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
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
煅烧 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
分解,如煅烧高岭土
构建思维模型,兼顾方法模型
分离方法
利用溶解
度差异
利用沸
点差异
固液体系
普通过滤
趁热过滤
减压过滤
倾析法
固固体系
变温结晶
蒸发结晶
冷却结晶
非变温结晶
盐析
醇析
同离子效应
液液体系
萃取、分液
蒸馏
常压蒸馏
减压蒸馏
升华
利用化学
性质差异
溶解法
水溶法
酸溶法
碱溶法
氧化还原法
氧化法
还原法
加热灼烧法
调节pH法
二、分离提纯的分析思维模型
构建思维模型,兼顾方法模型
三、核心反应的分析思维模型
(1)分析核心非金属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结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推测发生的反应及所得产物;
(2)分析物质的类别,从物质的通性角度判断相关转化反应;
(3)注意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规律及应用,如强酸制弱酸、
难挥发性酸制挥发性酸等;
(4)注意流程中箭头的方向,判断反应物、生成物、循环利用的
物质等,结合守恒规律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离子)方程式等
构建思维模型,兼顾方法模型
四、解答试题的分析步骤模型
(1)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阅读题干时要随手圈出目的及相关信息,了解反
应物是什么,产品是什么,主要分析出产品中各种元素的来源,即分析
“元素流向”。
(2)了解流程中一些实验操作的目的,通常都是为了净化原料或者提纯产品。
(3)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②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
③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从原料来源、能源成本、环境保护、循环利用等方面考虑)。
构建思维模型,兼顾方法模型
教学启示
PART04
04
1.落实物质转化线的认识角度与思路
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学习,基本具备了从价类二维(化合价和物质类别)角度认识元素化合物的思想。当我们关注一道化工流程题的物质转化线时,建议从氧化还原性(价态)、酸碱性(类别)和溶解性(类别)这三方面思考。
突破化工流程物质转化线的根本还是落实情境方程式的书写。即使是落实基础方程式也建议教师结合教材中的情境素材,如实验现象和生产生活场景的图片等。陌生方程式的书写则可以结合试题中的数据、图表、化工流程图等更复杂的情境落实。
高考引领教学,教学衔接高考
2.落实反应调控线的认识角度与思路
化工流程中的反应调控线往往要求学生从速率、平衡和氧化还原三大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其基本思维路径是选取角度→确定影响因素→依据证据分析因素的作用。
高考引领教学,教学衔接高考
3.培养复杂情境中系统推理的能力
当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及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思路后,面对比较熟悉的情境是可以游刃有余地回答的。但很多时候答题的角度是隐藏在图像、表格和现象背后的。不仅需要学生自主调用思考角度,还要对体系内的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系统推理分析。
为了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中系统推理的能力,建议教师精选化工试题中的片段,或依托项目式学习等真实情境素材进行训练指导。课堂上多设计说明论证、分析解释、设计评价等开放性较大的任务类型,通过充分的讨论让学生的思路外显并逐步完善:首先基于证据判断可能的问题解决的角度,然后在解释说明的过程中推理形成完整的思维路径,并且能够结合化学用语和文字完整规范地进行表达。
高考引领教学,教学衔接高考
4.降低情境的陌生度,充服畏难情绪
化工流程看似复杂,但大都离不开“原料预处理、核心转化与分离提纯、获得产品”三部分,有的原料还要进行循环利用,尽可能避免排放物污染环境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自主梳理这三部分中常出现的操作名称,熟悉操作的目的及背后的化学原理。这样可有效降低情境的陌生度,有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高考引领教学,教学衔接高考
5.科学备课-重教材轻刷题
教材中涉及的工业原理
氯碱工业 工业制纯碱 工业制漂白粉 工业合成氨
工业炼铁 电解法制钠 铝土矿炼铝 铜的精炼
海水提溴 海水提镁 海带提碘 海水制盐
工业制粗硅 高纯硅的制备 硅酸盐工业 工业制肥皂
工业制硫酸 工业制硝酸 制作印刷电路板 工业制乙醇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