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1.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并能解释化学变化、能量变化的本质。2.通过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实验,明确反应热测定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思考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形式有哪些?化学能热能(主要) 光能 电能 机械能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思考2:哪些反应是放热反应?哪些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①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所有的燃烧反应④缓慢氧化反应⑤大多数化合反应①大部分分解反应②Ba(OH)2·8H2O 晶体与 NH4Cl晶体反应③C与CO2反应生成CO的反应④C与H2O(g)反应生成CO和H2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必然联系。思考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旧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和新键的形成(释放能量)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一)反应热1、定义:2、符号:3、单位: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Q > 0,表示吸热;Q < 0,表示放热J 或 kJ反应热的数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得,也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求得。反应热的理论计算【练一练】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 mol F—F、S—F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则常温下1 mol硫单质与3 mol F2发生下列反应:S(s)+3F2(g)===SF6(g)的反应热Q= ,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Q=280 kJ+3×160 kJ-330 kJ×6-1220 kJ放热Q=Σ反应物键能-Σ反应产物键能键能:断裂1 mol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反应热的实验测定测定反应热的仪器——量热计:使反应充分进行,体系的温度均匀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保温作用反应容器反应热的实验测定想一想:1、环形玻璃搅拌棒是怎样搅拌溶液的?2、加入NaOH溶液时应分多次加入还是一次全部加入?3、终止温度应记录溶液达到的最高温度还是最终温度?1、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这是因为不同温度计产生的系统误差不同。且测定一种溶液后必须洗净并用滤纸擦干,以便于下次测量。2、实验动作要快,隔热和保温效果要好,以减少热量损失。3、实验数据需重复测量2-3次,取温度差值的平均值。注意事项:Q =-cm ( T2-T1 )热容与比热在不发生化学反应和物质聚集状态不变的条件下,物质吸收热量,温度每升高 1 K 时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热容。热容用符号 C 表示,其单位为 J·K-1。纯物质的热容与其质量成正比。单位质量的物质的热容称为该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c。比热的单位为kJ·K-1·kg-1。常温下,液态水的比热为 4.18 kJ·K-1·kg-1。计算公式:T:热力学温度 单位:K T(K)=t(℃) +273.15起始温度t/ c 终止温度t/ c 温度差t/ c 温度差平均值t/ c1 26.1 30.42 27.2 33.33 26.6 30.74 25.6 29.8取50mL 0.5mol/L NaOH溶液和30mL 0.5mol/L H2SO4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求反应放出的热量Q和中和热Q(中和热)。4.36.14.14.24.2误差大,舍中和热:酸与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反应热的实验测定反应热的实验测定Q(中和热)=Q/n(H2O)= -1.404kJ / 0.025mol = -56.2 kJ/molQ=-cm△T= -4.18 kJ K-1 kg-1×4.2K×80g×10-3= -1.404kJ溶液的质量m=1g/mL3×(50+30)mL=80 g近似 a、认为稀溶液的密度、比热与水相同;处理 b、忽略量热计的热容温度差△T=4.2 KH++OH-===H2On(H+)=0.03mol 过量 n(OH-)=0.025mol常温下,液态H2O的比热:4.18 kJ K-1 kg-1思考:1.按照下列量完成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①50mL 0.5mol/L NaOH溶液和50mL 0.5mol/L HCl反应②50mL 0.5mol/L NaOH溶液和30mL 0.5mol/L HCl反应测得的反应热数值两者是否相同?中和热数值两者是否相同?①n(OH-)=0.025mol n(H+)=0.025mol n(H2O)=0.025mol②n(OH-)=0.025mol n(H+)=0.015mol n(H2O)=0.015mol同一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与酸碱的用量有关。反应生成水的量不同,反应热数值两者不相同;但中和热数值两者相同。思考:2.按照下列量完成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①50mL 0.5mol/L NaOH溶液和50mL 0.5mol/L HCl反应②55mL 0.5mol/L NaOH溶液和50mL 0.5mol/L HCl反应测得的反应热数值两者是否相同?①n(OH-)=0.025mol n(H+)=0.025mol n(H2O)=0.025mol②n(OH-)=0.0275mol过量 n(H+)=0.025mol n(H2O)=0.025mol常使稀碱溶液稍过量,可使中和反应进行彻底,所测反应热数值更准确。生成的水的量相同,故反应放热相同。 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都是强酸、强碱,它们在水中完全电离,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H++OH-===H2O,反应都在室温下进行,且参加反应的n(H+)和n(OH-)都相同,所以反应热也相同。思考:3.用同体积、同浓度的KOH代替NaOH完成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用同体积、同浓度的硝酸代替盐酸完成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测得的反应热数值两者是否相同?思考:4.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完成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用同体积、同浓度的醋酸代替盐酸完成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测得的反应热数值两者是否相同?信息:浓酸、浓碱稀释放热;弱电解质电离吸热若用浓硫酸,由于浓硫酸和碱混合时因稀释而放热,造成反应放热偏多,测得的反应热的值偏小;若用醋酸,由于弱酸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电离需要吸热,会导致反应放热偏小,测得的反应热的值偏大。注意:①强酸与强碱的中和热数值:57.3kJ/mol(注意:弱电解质电离吸热)②稀溶液(注意:浓硫酸稀释放热)③生成1mol水(无其他难溶物生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 H2O,若反应过程中有难溶物生成,这部分沉淀生成热会影响反应热的数值。)大量实验测得,25 ℃和101 kPa下,强酸和强碱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57.3 kJ的热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