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探究学案】浙教版科学八上 1.5 物质的溶解(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型探究学案】浙教版科学八上 1.5 物质的溶解(2)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5节 物质的溶解(2)
---饱和溶液
一、核心素养关键任务
【核心概念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向一定量的水中逐渐加入硫酸铜晶体,当加入到一定量之后硫酸铜不能再继续溶解。由此可知,在一定的 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物质能够溶解的量是 。
(2)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 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与讨论:如何用实验证明两瓶溶液中,一瓶是饱和溶液,而另一瓶是不饱和溶液?
判断依据: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该溶液里能否继续溶解;
(1)饱和溶液的判断:
①该溶液中有 溶质存在;
②温度不变时,继续加入该固体溶质,该固体 溶解;
(2)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温度不变时,继续加入该固体溶质,该固体会 溶解 。
2.相互转化:
思考与讨论:如何将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方法1: ;
方法2: ;
方法3: ,使硝酸钾的溶解性减小,直至析出固体,则可转化为饱和溶液。
小 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核心概念2】浓溶液和稀溶液
在溶液配制过程中,有的溶液溶有 的溶质,称为浓溶液;有的溶液溶有 的溶质,称为稀溶液。那么,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呢?
活动:在2支装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小匙蔗糖和熟石灰,振荡后,静置片刻,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从以上活动中可知,熟石灰在水里溶解的量 ,溶液很稀,但已经 饱和了;蔗糖在水里溶解的量 ,溶液很浓,却还 饱和。 饱和溶液 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 是稀溶液;但 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更浓。
二、核心素养落实任务
(一)基础性作业
1.课堂上,老师配制了一杯70℃的已充分溶解的硫酸铜溶液,用滴管快速吸取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发现玻璃片上有晶体析出(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烧杯中溶液不是饱和溶液
C.玻璃片上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玻璃片上溶液不是饱和溶液
2.室温时,对100毫升氯化钠不饱和溶液甲进行如图①②③操作,分析正确的是( )
A.操作③前后氯化钠的溶液质量不变
B.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丁溶液
C.乙、丁溶液一定饱和,丙溶液一定不饱和
D.甲溶液和乙溶液相比,甲溶液属于浓溶液
3.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A. 水 B. 酒精 C. 汽油 D. 苯
4.如图所示四种溶液中肯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 乙、丙、丁 B. 甲、乙、丙、丁 C. 甲、丙 D. 乙、丁
5.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一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 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 在②→③过程中,烧杯内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大
C. 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 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6.小江探究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后。小江还认为:溶剂的多少也会影响物质溶解性。于是他进行相应的探究,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问题交流。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设计要求
①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别标为A、B;向两烧杯中分别倒 入25克粗细相同的食盐。 选择合适的 实验器材
②向A烧杯倒入20克水,向B烧杯倒入60克水。 设置对照实验
③都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直到A、B两烧杯底部的食盐不再溶解为 止,过滤、干燥剩余食盐。 控制实验条件
④ 并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和记录
【问题交流】
(1)请你从控制变量角度优化步骤②________。
(2)完善步骤④:________。
(3)多次重复实验后,小江发现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每10克水________基本相同,于是得出结论:溶剂的多少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
7.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二)拓展性作业
8.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到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 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9.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__(填“是” “否”或“无法判断”)。
(2)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 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10.某探究小组学习《溶液》后,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
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
小红认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
(2)【活动二】小明探究“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体温变化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3)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的实验,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 。
八年级上册科学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5节 物质的溶解(2)参考答案及解析
---饱和溶液
一、核心素养关键任务
【核心概念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向一定量的水中逐渐加入硫酸铜晶体,当加入到一定量之后硫酸铜不能再继续溶解。由此可知,在一定的 温度 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物质能够溶解的量是 有限的 。
(2)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 不能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 继续 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与讨论:如何用实验证明两瓶溶液中,一瓶是饱和溶液,而另一瓶是不饱和溶液?
判断依据: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该溶液里能否继续溶解;
(1)饱和溶液的判断:
①该溶液中有 剩余固体 溶质存在;
②温度不变时,继续加入该固体溶质,该固体 不再继续 溶解;
(2)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温度不变时,继续加入该固体溶质,该固体会 继续 溶解 。
2.相互转化:
思考与讨论:如何将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的硝酸钾溶液?
方法1:向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继续加入硝酸钾固体并不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当其不能再继续溶解硝酸钾时,即变为饱和溶液;
方法2: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直至有固体析出,则可变为饱和溶液;
方法3:降低温度,使硝酸钾的溶解性减小,直至析出固体,则可转化为饱和溶液。
小 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核心概念2】浓溶液和稀溶液
在溶液配制过程中,有的溶液溶有 较多 的溶质,称为浓溶液;有的溶液溶有 较少 的溶质,称为稀溶液。那么,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呢?
活动:在2支装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1小匙蔗糖和熟石灰,振荡后,静置片刻,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从以上活动中可知,熟石灰在水里溶解的量 极少 ,溶液很稀,但已经 达到 饱和了;蔗糖在水里溶解的量 较多 ,溶液很浓,却还 未达到 饱和。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但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更浓。
二、核心素养落实任务
(一)基础性作业
1.课堂上,老师配制了一杯70℃的已充分溶解的硫酸铜溶液,用滴管快速吸取后滴一滴在玻璃片上,发现玻璃片上有晶体析出(如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烧杯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烧杯中溶液不是饱和溶液
C.玻璃片上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玻璃片上溶液不是饱和溶液
【答案】 C。
【解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晶体析出后的溶液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将70℃的已充分溶解的硫酸铜溶液,滴一滴在玻璃片上,发现玻璃片上有晶体析出,所以玻璃片上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而烧杯中的溶液状态不确定。
2.室温时,对100毫升氯化钠不饱和溶液甲进行如图①②③操作,分析正确的是( )
A.操作③前后氯化钠的溶液质量不变
B.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丁溶液
C.乙、丁溶液一定饱和,丙溶液一定不饱和
D.甲溶液和乙溶液相比,甲溶液属于浓溶液
【答案】B
【解析】
A.根据图片可知,操作③中加热后氯化钠晶体质量减少,即溶质质量增大,那么氯化钠的溶液质量变大,故A错误;
B.丙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而丁溶液肯定是饱和溶液。根据温度升高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可知,无论丙是否饱和,丁中溶质质量分数肯定大于丙中溶质质量分数,故B正确;
C.乙和丁中存在未溶的晶体,则它们肯定饱和;丙中没有未溶的晶体,则丙不一定饱和,故C错误;
D.甲和乙相比,水的质量相同,而乙中氯化钠的质量偏大,则乙为浓溶液,故D错误。
3.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溶质 碘
溶剂 水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能最快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且对人体无害的是( )
A. 水 B. 酒精 C. 汽油 D. 苯
【答案】 C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碘可溶于酒精(可溶)、汽油(易溶)、苯(易溶)。易溶表示溶解速度更快,也就是洗净的速度更快。因为苯是有毒的物质,汽油无毒,所以选择汽油清洗衣服上的碘污渍比较合理,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四种溶液中肯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 乙、丙、丁 B. 甲、乙、丙、丁 C. 甲、丙 D. 乙、丁
【答案】 A
【解析】甲中没有未溶的物质出现,经过恒温蒸发后才出现物质结晶,因此甲肯定是不饱和溶液;乙中
有结晶物质出现,那么乙肯定是饱和溶液;将乙进行过滤,只是除去其中已经析出的晶体,对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影响,因此丙是饱和溶液;降温后,丁中出现结晶,那么丁肯定是饱和溶液。因此属于饱和溶液的是丙、乙和丁。故选A。
5.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一③为恒温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 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 在②→③过程中,烧杯内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大
C. 在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 在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答案】 D
【解析】
A. 在①→②过程中,没有晶体析出,溶剂质量减少,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B. 在②→③过程中,恒温蒸发,溶于水中的氯化钠质量增加,而烧杯内氯化钠的质量不变;
C. 在③→④过程中,升温蒸发水分,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 在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在③→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6.小江探究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后。小江还认为:溶剂的多少也会影响物质溶解性。于是他进行相应的探究,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和问题交流。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设计要求
①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别标为A、B;向两烧杯中分别倒 入25克粗细相同的食盐。 选择合适的 实验器材
②向A烧杯倒入20克水,向B烧杯倒入60克水。 设置对照实验
③都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直到A、B两烧杯底部的食盐不再溶解为 止,过滤、干燥剩余食盐。 控制实验条件
④ 并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观察和记录
【问题交流】
(1)请你从控制变量角度优化步骤②________。
(2)完善步骤④:________。
(3)多次重复实验后,小江发现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每10克水________基本相同,于是得出结论:溶剂的多少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
【答案】
(1)向A烧杯倒入20克20℃的水,向B烧杯倒入60克20℃的水;(水的温度相同均给分)
(2)称量剩余食盐的质量 (3)最多溶解食盐质量
【解析】
(1)从控制变量的角度优化步骤:向A烧杯倒入20克20℃的水,向B烧杯倒入60克20℃的水;
(2)完善步骤④:称量剩余食盐的质量。
(3)多次重复实验后,小江发现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每10克水最多溶解食盐质量基本相同,于是
得出结论:溶剂的多少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
7.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答案】 D
【解析】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无法判断。
(二)拓展性作业
8.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到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丁烧杯中,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乙→丙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 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 B
【解析】
A. 甲烧杯中,有固体没有溶解,硝酸钾溶液是饱和溶液;
B. 丁烧杯中,丙已经没有固体剩余,再加入水,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 乙→丙过程中,增加溶剂,溶质可能增加,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或变小;
D. 丙→丁过程中,增加溶剂,溶质不变,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9.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 ℃、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__(填“是” “否”或“无法判断”)。
(2)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 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 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答案】 (1)无法判断(2)②③⑥
【解析】
(1)从记录表中可知温度降到65℃时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继续降温到50℃有晶体析出,65℃时有两种情况,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还没饱和但很接近饱和,所以从表格数据是无法判断是否已经饱;
(2)从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可知,此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减小,所以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一、降温;二、加溶质;三、恒温蒸发水,②③⑥能达到目的;
10.某探究小组学习《溶液》后,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1)【活动一】小红对“物质溶于水是否都能形成溶液?”进行探究。
生活用品有:①氯化钠;②植物油;③蒸馏水;④冰块;⑤蔗糖;
小红认为:有的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如上述物质中 放入水中就能形成溶液(填“序号”)
(2)【活动二】小明探究“物质溶于水后液体的温度是否改变?”
实验目的 探究下列物质溶解前后体温变化变化情况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水、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
操作过程
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 .
(3)经老师指出原因后,小明同学又重新做了三次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的实验,三次实验得出相同的结果,该结论为 。
【答案】 (1)①⑤(2)用玻璃棒搅拌(3)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
【解析】
【活动一】(1)根据题意可知,氯化钠、蔗糖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所以本题答案为:①⑤;
【活动二】(2)用玻璃棒搅拌不能用温度计搅拌;(3)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所以物质溶于水能吸热或放热;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