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土家族民俗文化介绍 课件 (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土家族民俗文化介绍 课件 (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一、土家族的起源
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西元前400至600年,是巴人的国土巴子国(今重庆市)最兴旺的时期,但到西元前316年,巴子国却被秦国所灭,巴人开始从重庆一带往东迁移。从西元1300年开始,这一带的居民逐渐被统称为“土家”。
二、土家族的分布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 湘西州是我国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土家族文化保护最完好地区,被专家学者称为土家族基因库。
三、土家族的民俗文化
1.语言
土家族在旧社会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用土家语对自己的语言叫“毕兹煞”,意为本地人。
土家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个语支。
土家族语言是以主、宾、谓为序。如“我吃饭”,土家语为“伢值嘎”,用汉语直译为“我饭吃”;“他看书”,土家语为“过此普巴”,用汉语直译为“他书看”。
2、服饰
土家族服饰多以自织土布为衣料,青蓝两种颜色较常见。
土家族男性服饰特点: 头包青丝帕或青布、白布帕,包成人字格。一般穿对襟短衣,多钮扣,老人着大襟衣。较古老的上衣叫“琵琶襟”。
土家族女性服饰特点:
大襟
银钓
头包1.5米-2米青布帕,戴金银耳环,挂银圈、银牌、银铃、玉珠等,行走时发出叮叮响声。
婚衣,新娘喜穿“露水衣”,此衣宽而长。此外土家姑娘喜在胸前系一块梨形挑花或蜡染围腰,老年妇女喜戴列圈圈帽,佩大圈银耳环。
3、饮食文化
a.土家十大碗
第一碗:农家贺菜
第二碗:千张贺菜
第三碗:木耳土鸡
第四碗:海带炖猪脚
第五碗:粉蒸肉
第六碗:土家扣肉
第七碗:米辣子扣小河鱼
第八碗:黄豆炖老鸭
第九碗:四季长青
第十碗:土家和欢
b.茶俗品茗
土家族因地理位置盛产茶叶,品种多样有土家山寨罐罐茶、恩施玉露、土家族“阴米茶” 、恩施藤茶、梵净山翠峰茶、土家神茶、杜仲茶等等而且有着自己独特的茶文化。
土家三道茶
第一道茶 白鹤茶
第二道茶 泡儿茶
第三道茶 油茶汤
第四道茶 鸡蛋茶
土家油茶汤
d.风味小吃
合渣
米豆腐
糍粑
油茶汤等等
米豆腐
合渣
4、歌舞
土家族人民能歌善舞,最富有民族特色和规模宏大的是摆手歌舞。摆手歌舞,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大摆手,以土家族聚居的一个地区的范围举行;小摆手,以土家聚居的一个村寨的范围举行。
铜铃舞
音乐
湘西土家族人最喜欢音乐,世世代代定居在湘西山区的土家族人,从自己的生活中就地取材地创造了“溜子”“土喇叭”和“铜铃”“木叶”等打击和吹奏乐器。其中,最奇特的是打击乐器——“土家溜子”。
土家溜子
木叶
土家族的民间房屋多为木瓦房,与其他民族别具一格的有“转角楼”(今泛称为“吊脚楼”)。即配在正屋左右端前伸出二层木楼,造型别致,飞檐翘角,花格栏杆,雄伟壮观。
5、建筑
6、传统节日
过赶年
过年是土家最大节日,从腊月二十三日就开始准备。在外地的人必须赶回来“团年”,月大在腊月二十九,月小在二十八,叫提前一天过年。
提前一天过年的原由是在明朝时,朝廷调土家兵赴沿海协剿倭寇。按照规定的到达时间,过年前就得出发,土家官兵们就提前过了年出征。后来,土家兵在抗倭战争中立了大功。土家族人为了纪念这个功绩,就年年提前一天过年,久之成习惯。
四月八
四月八日是土家人的牛王节。这天牛栏要扫得干干净净,让牛休息一天,并给牛上嫩草,煮稀饭,喂精饲料,让牛吃好。
这个节的来历流传着“牛王”神话说。古代农民刀耕火种日 夜辛劳却忍饥挨饿,牛王奉命下凡了解到“三日一餐”难以活命,便擅改“圣旨”叫老百姓“一日三餐”。玉皇将它贬到凡间只许其吃草。因此,土家人为感激牛王,把四月八定为“牛王节”。
七月半
即“祭祖”。民间传说七月上半月,阎王开了鬼门关,让鬼魂回家看子孙。土家人认为这是祖先回家的日子,要请道士先生“烧包”,给地府里的祖先送钱。天黑之前,在家门前焚香烧纸,祭祀祖先。这天除祭祀祖先外,还要到摆手堂敬“土王”,到土地庙敬土地菩萨。这天晚上还要接灶神下凡,敬四官菩萨,还要“抢年”。鸡叫以后,土家山寨鞭炮阵阵,一片欢腾。
哭嫁
新娘的姑嫂姐妹都要在婚前一个月,聚居在闺房里陪新娘哭嫁,唱“哭嫁歌”。外人对此不可理解的是:结婚是喜事,为何要哭呢 其实不然,听其音是哭,究其谱是唱,琢其义是劝教,是一种较文明有意义的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