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元素 课件 (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1 元素 课件 (共24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课题3 元素
第1课时 元素
学习目标
了解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02
知道元素的概念,认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
01
讲授新课
我们每天都在食用“加碘食盐”,这里的“碘”是指什么?老人小孩都需要补钙,这里的“钙”是指什么?
导入新课
元素
01
下列几种分子分别由什么原子构成?有相同的原子吗?
氧气分子
(O2)
二氧化碳分子
(CO2)
水分子
(H2O)
氧气分子含有
氧原子
二氧化碳分子含有碳原子和氧原子
水分子含有
氢原子和氧原子
物质 相同原子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O2
H2O
CO2
8
8
8
O
O
O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 6 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 1 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同理可知: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
1.元素的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它们的质子数都是1,都属于氢元素。
下图原子分别属于什么元素?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属于宏观概念,所以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元素的特点
判断正误:
水(H2O)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水(H2O)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改变。
硫+氧气 二氧化硫
(S) (O2) (SO2)
点燃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原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过氧化氢 水+氧气
(H2O2) (H2O) (O2)
二氧化锰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和分布
铝7.73%
铁4.75%
钙3.45%
钠2.74%
氢0.76%
其他1.20%
钾2.47%
镁2.00%
氧48.60%
硅26.30%
从图中能得到什么信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是:
氧、硅、铝、铁
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3.元素分类
汉字特点:带“钅”旁,“金”和“汞”例外
稀有气体元素:
带“石”旁 固态非金属
带“气”旁 气态非金属
带“氵”旁 液态非金属
氦、氖、氩、氪、氙等
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定义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不同点 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是宏观的概念 ③只能组成物质,不能构成物质 ①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②是微观的概念
③可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相互 关系 原子与元素是个体与总体的关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分子
构成
构成
构成
组成
水( H2O )、氨气(NH3)等
氧气( O2 )、氮气(N2)等
氦气( He )、氖气(Ne)等
碳( C )、硫(S)、磷( P )等
铁( Fe )、汞(Hg)、铜( Cu )等
硫酸铜(CuSO4)、氯化钠(NaCl)等
微观构成:由什么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宏观组成:由什么元素组成
4.物质、 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原子
离子
元素
概念
分布
元素
课堂小结
特点
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地壳中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
1.长期饮用奶制品,体内就不会缺钙。这里的“钙”是 指( )
A.钙这种金属 B.钙原子 C.钙元素 D.钙分子
C
2.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A
随堂训练
(1)水是由氢、氧两种 组成的,由水 构成。
(2)氧化汞 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变化中,氧化汞 分解为汞 和氧 ,其中汞 直接构成金属汞,两个氧 构成一个氧 。
(3)鱼能在河水里生存,说明河水中含有氧 。
(4)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3.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填空。
元素
分子
分子
分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分子
离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