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人际交往的艺术教学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 修订)》 (下文简称《纲要》)中指出,我们要帮助初一学生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情分析:初一年纪学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身心发展不同步,心理成熟水平落后于生理水平,在人际交往中突出的特点是:过分强调自我,自我中心现象严重。他们在人际交往发面缺乏合作意识,不能从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感受,并在交往中懂得忍让。因此,提高初一学生对交友的认识,让他们懂得合作和交际时有收获的喜悦,也有退一步的海阔天空,有意识到要要关心、帮助、宽容他人,还要懂的如何与人合作,相处。教学目标:知识内容:了解人际交往的知识技能内容: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并运用在生活中态度内容:感知人际交往带来的愉悦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状态;难点: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扮演法教学对象:初一年级学生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导入过程:故事导入,分析王燕,引出人际交往的主题。(5分钟)故事:王燕为人热情,活泼大胆,是一个很有正义感又乐于助人的女孩子。从常理上说,她应该有很多知心朋友。可实际上,许多同学都不太愿意和她在一起,有的竟然还说她自以为是,不尊重人,这令她自己也感到不解。就说她的同桌孙欣吧。有一次,孙欣因忘了做家庭作业,第二天一大早便赶到学校借来同学的作业抄了抄。不巧,这天王燕来学校也特别早,抄作业这事被王燕看到了,她当即就对孙欣说:“你怎么可以抄别人的作业呢 以后考试时你去抄谁的 ”弄得孙欣很不好意思。孙欣看着周围同学惊讶的目光,也不甘示弱:“这关你什么事了!不就是个小组长,有什么了不起的,多管闲事!”就这样,孙欣再也没有理睬王燕。这使王燕感到很委屈:我提醒你也是为了你好。类似的事情在王燕身上已经发生多次了。久而久之,周围的同学慢慢地开始不喜欢她了,甚至有的同学还讨厌她。为此,王燕非常烦恼,经常一个人回家后偷偷大哭,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对,导致周围的同学都不喜欢她。教师:我们带着一个问题去看这个小故事,为什么大家不喜欢王燕呢?学生:因为王燕不尊重人等等教师:谢谢这位同学的回答,其实王燕的本性很好,有正义感又乐于助人,但为什么同学们却不喜欢她呢 究其原因是王燕缺乏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功课,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中都要注意分寸,把握适度,才能被更多的同学喜欢。主体部分(30分钟):第一,自我报告(10分钟),拿出一张白纸写出你认为受欢迎与不欢迎的人的个性品质,并且分享;第二,自我探索(10分钟),并请学生上来扮演这五种沟通形态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有五种代表性的沟通形态。讨好型:最大的特点是不敢说“不”,凡事“同意”。总感觉要去迎合别人,活得很累,不快活。讨好型的沟通特征是把自己缩小了,把周围人放大了。心里不愿意也说“是”。责备型:凡事不满意,总是指责他人的错误,总认为自己正确。但是指责了别人,自己仍然不愉快。责备型的人行为看起来是很张狂的。经常声嘶力竭地喊着:“为什么你总是~电脑型:对人满口大道理,却像电脑一样冷冰冰的缺乏感情。他们永远有道理,却没有感情。打岔型:说话常常不切题,没有意义,自己觉得很没趣,令别人讨厌。对别人所说和所做都抓不住重点。表里一致型:坦诚沟通,令双方都感觉舒服,彼此不会感到威胁,所以不需要自我保护。表里一致型的沟通特征是内心的感觉、想法和嘴里说的一致,脸上的表情和身体的姿态、动作一致。分享交往技巧。面带微笑。俗话说得好:“一个人的微笑,比他的华丽衣衫更重要。”真诚的微笑是世界的语言,有微笑的地方就会有友情、有关爱。要面带微笑就要多想生活中开心的事,多想对方的优点,多想自己成功的体验。真诚地赞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拥有他人的赞赏。”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然而,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很多人却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不放,往往会因此而批评他人排斥他人,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反之,我们只有懂得去欣赏他人,真诚地赞美他人,才会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学会倾听。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是顺利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周围的同学意识到你在用心地倾听他们的谈话时,他们就会主动地靠近你这样你就拥有更多的同伴,建立更为广泛、和谐的人际关系。急人所急。人们常说,“雪中送炭”胜似“锦上添花”。如果你想让别人喜欢你,从友伴那里获得帮助,首先你需要学会不求回报地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优化自己的个性品质如果一个人具有过分内向、固执、对人不真诚等不良个性品质,并喜欢独处,不愿听别人的劝告,往往就不容易结交很多的朋友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这种状况的最佳方法就是逐渐改善自己的不良个性品质,并尽量多参加与同学的交往活动,在活动中,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越来越受欢迎。总结部分(5分钟);学生分享收获,教师总结本节课呈现的内容。课后作业:思考自己的交往情况是否需要改变,如果需要,我们怎样改变。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人际交往为主题,从身边熟悉的个例开展导入,由他人到自己,思考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状况,并且学习相应的技巧;纸笔用的较多,课程较难调动学生活跃,需要多于同学们互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