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一章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举一反三(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上第一章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举一反三(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考点一、常见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者根本区别:
①宏观上变化中是否生成新物质;
②微观上变化中是否生成新分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典例1:汽车、高铁、飞机等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
(1)汽油是汽车常用的一种燃料。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铝合金是制造高铁、飞机的常用材料,这主要利用了它的_______性能。
A.密度小、强度好 B.密度大、硬度大 C.熔点低、硬度小
【答案】(1)物理 (2)A
【解析】(1)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2)根据铝合金密度小强度好分析。
(1) 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 铝合金是制造高铁、飞机的常用材料,这主要利用了它的密度小,强度好;
故答案为:(1)物理;(2)A.
变式1:下列是生活中的四种常见变化,其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
A.蔬菜腐烂 B.冰雪消融
C.葡萄酿酒 D.菜刀生锈
【答案】B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A.蔬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冰雪消融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 葡萄酿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菜刀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变式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A.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因此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故说法正确;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有新物质生成,但生成的物质可以是沉淀外,还可以是气体、水、固体等等,故说法错误;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故说法正确;故选:C
变式3:大型海水淡化厂采用反渗透膜技术淡化海水,但是需要利用化石燃料供能,成本较高。阿拉伯目前正在建设一面巨大的反射镜,这个装置会将太阳光聚集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钢制玻璃穹顶上,汇集后的热量可以使其中的海水蒸发。蒸发后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此过程海水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变大 物理
【解析】这个装置会将太阳光聚集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钢制玻璃穹顶上,汇集后的热量可以使其中的海水蒸发,析出晶体前,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减少,则蒸发后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此过程海水发生的变化,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可通过人体感官直接感知或用仪器测量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硬度、吸附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铁磁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毒性、酸碱性等。
典例1:下面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a.酒精能挥发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c.水沸腾变成水蒸气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答案】(1)c (2)d
【解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据此分析即可。
a.酒精能挥发,是物理性质;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水沸腾变成水蒸气,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性质。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
变式1:高铁酸钾()是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
(2)高铁酸钾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
【答案】紫色结晶粉末 具有强氧化性、受热易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氧气
【解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是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1)高铁酸钾是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2)由题意可知,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受热易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
变式2:(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题)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
(1)上述四种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材料的___________。
(2)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
【答案】分解 吸收
【解析】(1)分解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熔化、蒸发和升华过程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航天器返回舱返回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层先熔化后汽化,熔化和汽化过程中物质都需要吸收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
变式3:剩菜隔夜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和细菌。其中亚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2)对人来说是剧毒的,食用后易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亚硝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你认为亚硝酸钠溶液中的   (填写离子符号)有毒;
(2)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写出亚硝酸钠的一种物理性质:   ;
(3)小科同学利用水溶液呈碱性这个特点,想用pH试纸测定亚硝酸钠溶液的酸碱度,他正确操作方法应该是:            
【答案】(1)NO2-
(2)白色固体或有咸味或易溶于水
(3)用洁净的玻璃棒醮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
【解析】(1)根据亚硝酸根离子的书写分析;
(2)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
(3)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分析。
(1)钠离子无毒,亚硝酸钠有毒说明是NO2-有毒。
(2)亚硝酸钠为白色固体、有咸味、易溶于水都属于其物理性质;
(3)用 pH试纸测定亚硝酸钠溶液的酸碱度, 操作方法为用洁净的玻璃棒醮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
故答案为:(1)NO2-;(2)白色固体或有咸味或易溶于水;(3)用洁净的玻璃棒醮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
1.(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食品腐烂 B.水结成冰 C.钢铁生锈 D.燃放烟花
【答案】B
【解析】A、食品腐烂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结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钢铁生锈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燃放烟花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023九上·温州期末)2022年11月12日,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成功。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总装调试 B.燃料注入 C.点火发射 D.船箭分离
【答案】C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总装调试、燃料注入、船箭分离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点火发射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2023九上·上虞期末)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判断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产。
【解答】A.蓄电池放电是蓄电池内部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化学能转化成电能,A不符合题意;
B.水力发电是水的动能转化成电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B符合题意;
C.汽车燃油做功需要燃油燃烧放出热量,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C不符合题意;
D.火箭点火升空需要燃料燃烧放出热量,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D不符合题意;
4.(2023九上·丽水期末)丽水各县市特产丰富,下列特产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毛竹烧制竹炭 B.组装木制玩具
C.晒干水分制得香菇干 D.将石头雕刻成石雕
【答案】A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 利用毛竹烧制竹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 组装木制玩具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 晒干水分制得香菇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不符合题意;
D. 将石头雕刻成石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5.(2023九上·杭州期末)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树叶变黄 B.钻木取火
C.灯泡发光 D.溶洞形成
【答案】C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树叶变黄时,叶绿素变成了花青素,发生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
B.钻木取火时,木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化学变化,故B不合题意;
C.灯泡发光时,只有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物理变化,故C符合题意;
D.溶洞形成时,石头中的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
6.(2022·浙江台州·中考真题)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折 B.钢铁熔化 C.钢铁生锈 D.铁球下落
【答案】C
【解析】A.铁丝弯折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钢铁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铁球下落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7.(2023九上·三台期末)以下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气焊 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C.活性炭用于净水 D.干冰用于营造舞台云雾
【答案】A
【解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 石墨用于制铅笔芯是利用质软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 活性炭用于净水 ,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 干冰用于营造舞台云雾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8.实验室里几种物品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盐酸:我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C.石蜡:温度一升高,我就熔化了 D.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
【答案】B
【解析】A、摔碎了只是试管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石蜡熔化是指蜡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三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灯泡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9.(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我国古代用火法炼硫,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S2FeS+S。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10.(2023九上·上城期末)市售一种防霾新产品“鼻用空气净化器”,其填充物主要成分是SiO2,如图。当空气流经净化器,PM 2.5的吸收率可达99 %,且不产生新的物质威胁人体健康,由此可判断SiO2(  )
A.各元素质量比为1:2 B.属于氧化物
C.易与氧气反应以达防霾目的 D.吸收PM 2.5是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3)分析能否与氧气反应;
(4)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根据化学式 SiO2 可知,硅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8×1);(16×2)=7:8,故A错误;
B.根据化学式 SiO2 可知,二氧化硅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它是氧化物,故B正确;
C.二氧化硅与氧气不反应,故C错误;
D.吸收PM2.5时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故D错误。
11.(2023九上·宁海期末)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四个实验,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如图中电压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此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如图所示的贮存在反应物与生成物内的能量变化,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如图中干冷烧杯内壁出现了小水滴,说明该气体中一定有H、O元素
D.如图中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需要吸收能量,是一个化学反应
【答案】B
【解析】将每个图片描述的情景与文字进行对照,二者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电压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此装置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
B.反应物的能量大,而生成物的能量少,说明该反应向外放热,故B正确;
C.气体燃烧出现了小水滴,因为有氧气参与反应,所以只能说明该气体一定含有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C错误;
D.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中,分子保持不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空隙,即发生物理变化,故D错误。
12(2023九上·柯城期末)近日,某研究团队发表文章称,他们在人类的肺组织中发现了微小的塑料颗粒,这尚属首次。此前,科学家在人的脾、肾和肝等器官中都发现了微塑料颗粒。
(1)塑料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有些塑料的结构稳定,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但易燃烧。这是塑料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答案】(1)有机物(2)化学性质
【解析】(1)根据塑料为有机合成材料分析;(2)根据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为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1)塑料为有机合成材料,属于有机物;
(2)有些塑料的结构稳定,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但易燃烧 ,属于塑料的化学性质;
13.(2022九上·金华期中)高纯硅颜色为灰黑色,密度约2.323克/立方厘米,被广泛用于电子工业集成电路的生产中,其熔点1410℃,沸点2355℃,不溶于水、不能与硝酸和盐酸反应,能与氢氮酸和碱液反应。
(1)高纯硅的物理性质是   ;(列举2点)
(2)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颜色为灰黑色,密度约2.323 克/立方厘米,熔点 1410℃,沸点 2355℃,不溶于水
(2)置换反应
【解析】(1)根据物理性质是不需化学变化体现的性质分析;
(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为置换反应分析。
【解答】(1) 高纯硅的物理性质有颜色为灰黑色,密度约为 2.323 克/立方厘米,熔点 1410℃,沸点 2355℃,不溶于水;
(2)由所给微观图示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14.(2022九上·舟山期中)中国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画卷中的“青山绿水”,是用矿物质中的石青、石绿上色,使山石显得厚重、苍翠,画面爽朗、富丽,色泽灿烂。
(1)石青是我们熟知的蓝铜矿,其主要成分是Cu3(CO3)2(OH)2.它由   种元素组成。
(2)传统绘画中运用了多种矿物颜料。很多时候矿物入画的颜色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矿物颜色,在制作矿物颜料时需要先将矿物研磨成粉,矿物粉末颜色才是制成颜料的颜色。矿物研磨成粉过程属于   变化。
【答案】(1)四或4 (2)物理
【解析】(1)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2)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解答】(1)石青主要成分由铜、碳、氧、氢四种元素组成;
(2) 矿物研磨成粉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5.瑞安陶山甘蔗制糖有着悠久的历史。甘蔗制糖的部分环节为:清洗甘蔗→压榨甘蔗→分离渣汁→蒸发浓缩→……,制糖的部分环节与如图的实验原理相同。
(1)在制蔗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属于______变化。
(2)上述制糖环节中与如图实验原理相同的是______。
【答案】物理 分离渣汁
【解析】(1)制蔗糖过程是蔗糖与其它物质的分离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
(2)图中实验操作是过滤,能够将难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制蔗糖过程中的渣汁分离也是难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的过程,与图中的实验原理相同,故填渣汁分离。
16.“河豚”虽然肉质鲜美,但不宜食用,经分析得知它含有剧毒物——河豚毒素(C11H17N3O8)
。河豚毒素的晶体是无色棱状体,无臭无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受热不易分解,受到氯化钠等盐类的作用也几乎不分解。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河豚肉有毒。”描述的是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从物质的分类上看,河豚毒素属于   (有机物”或“无机物”)。
(3)经过加热不能除去河豚毒素毒性的原因是   。
【答案】(1)化学
(2)有机物
(3)河豚毒素受热不易分解
【解析】(1)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2)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氧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3)河豚毒素分解后,它的毒性就消失了,根据题目描述分析加热手毒素是否能够分解即可。
【解答】(1)“河豚肉有毒。”描述的是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即化学性质,
(2)根据化学式 C11H17N3O8 可知,河豚毒素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3)经过加热不能除去河豚毒素毒性的原因是:河豚毒素受热不易分解。
17.(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金属锆具有抗腐蚀性强、熔点高、硬度大等特性,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原子能等领域。
(1)金属锆熔化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如图所示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40”是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序号,也是锆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由此可知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
(3)在850℃条件下,镁(Mg)与四氯化锆()发生置换反应获得金属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物理 40
【解析】(1)金属锆熔化的过程,只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锆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40;
(3)镁(Mg)与四氯化锆(ZrCl4)在850℃条件下生成金属锆和氯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Mg—Ni合金具有很强的捕捉氢的能力,其捕捉原理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氢分子在合金中先分解成单个的原子,而这些氢原子便“见缝插针”般地进入合金原子之间的缝隙中,外在表现为大量“吸收”氢气。
(1)Mg—Ni合金从分类上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Mg—Ni合金捕捉氢气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利用Mg—Ni合金的这一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
【答案】(1)混合物
(2)化学变化
(3)储存氢气
【解析】(1)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3)性质决定用途,根据合金的性质分析即可。
【解答】(1)Mg—Ni合金,由两种金属单质组成,从分类上属于混合物;
(2)Mg—Ni合金捕捉氢气的过程,即氢原子与金属原子形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3)利用Mg—Ni合金的这一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储存氢气。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物质的变化
考点一、常见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二者根本区别:
①宏观上变化中是否生成新物质;
②微观上变化中是否生成新分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典例1:汽车、高铁、飞机等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
(1)汽油是汽车常用的一种燃料。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铝合金是制造高铁、飞机的常用材料,这主要利用了它的_______性能。
A.密度小、强度好 B.密度大、硬度大 C.熔点低、硬度小
变式1:下列是生活中的四种常见变化,其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
A.蔬菜腐烂 B.冰雪消融
C.葡萄酿酒 D.菜刀生锈
变式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变式3:大型海水淡化厂采用反渗透膜技术淡化海水,但是需要利用化石燃料供能,成本较高。阿拉伯目前正在建设一面巨大的反射镜,这个装置会将太阳光聚集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钢制玻璃穹顶上,汇集后的热量可以使其中的海水蒸发。蒸发后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此过程海水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可通过人体感官直接感知或用仪器测量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硬度、吸附性、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铁磁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还原性、氧化性、毒性、酸碱性等。
典例1:下面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a.酒精能挥发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铁锈c.水沸腾变成水蒸气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变式1:高铁酸钾()是紫色光泽的微细结晶粉末,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在以下是稳定的,受热易分解为金属氧化物和氧气。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酸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
(2)高铁酸钾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
变式2:(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题)2022年4月16日,“天宫一号”的三位宇航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
(1)上述四种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材料的___________。
(2)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
变式3:剩菜隔夜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和细菌。其中亚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2)对人来说是剧毒的,食用后易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亚硝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咸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能生成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1)根据亚硝酸钠的化学式,你认为亚硝酸钠溶液中的   (填写离子符号)有毒;
(2)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写出亚硝酸钠的一种物理性质:   ;
(3)小科同学利用水溶液呈碱性这个特点,想用pH试纸测定亚硝酸钠溶液的酸碱度,他正确操作方法应该是:            
1.(2022·浙江杭州·九年级期末)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食品腐烂 B.水结成冰 C.钢铁生锈 D.燃放烟花
2.(2023九上·温州期末)2022年11月12日,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成功。下列操作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总装调试 B.燃料注入 C.点火发射 D.船箭分离
3.(2023九上·上虞期末)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B. C. D.
4.(2023九上·丽水期末)丽水各县市特产丰富,下列特产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利用毛竹烧制竹炭 B.组装木制玩具
C.晒干水分制得香菇干 D.将石头雕刻成石雕
5.(2023九上·杭州期末)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树叶变黄 B.钻木取火
C.灯泡发光 D.溶洞形成
6.(2022·浙江台州·中考真题)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丝弯折 B.钢铁熔化 C.钢铁生锈 D.铁球下落
7.(2023九上·三台期末)以下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气焊 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C.活性炭用于净水 D.干冰用于营造舞台云雾
8.实验室里几种物品在互相谈论着,你认为它们的叙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盐酸:我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
C.石蜡:温度一升高,我就熔化了 D.灯泡:我通电后发光了,给学生带来光明
9.(2022·浙江温州·中考真题)我国古代用火法炼硫,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S2FeS+S。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0.(2023九上·上城期末)市售一种防霾新产品“鼻用空气净化器”,其填充物主要成分是SiO2,如图。当空气流经净化器,PM 2.5的吸收率可达99 %,且不产生新的物质威胁人体健康,由此可判断SiO2(  )
A.各元素质量比为1:2 B.属于氧化物
C.易与氧气反应以达防霾目的 D.吸收PM 2.5是化学变化
11.(2023九上·宁海期末)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四个实验,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如图中电压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此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如图所示的贮存在反应物与生成物内的能量变化,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如图中干冷烧杯内壁出现了小水滴,说明该气体中一定有H、O元素
D.如图中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过程需要吸收能量,是一个化学反应
12(2023九上·柯城期末)近日,某研究团队发表文章称,他们在人类的肺组织中发现了微小的塑料颗粒,这尚属首次。此前,科学家在人的脾、肾和肝等器官中都发现了微塑料颗粒。
(1)塑料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有些塑料的结构稳定,在土壤中不易被分解,但易燃烧。这是塑料的     (选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13.(2022九上·金华期中)高纯硅颜色为灰黑色,密度约2.323克/立方厘米,被广泛用于电子工业集成电路的生产中,其熔点1410℃,沸点2355℃,不溶于水、不能与硝酸和盐酸反应,能与氢氮酸和碱液反应。
(1)高纯硅的物理性质是   ;(列举2点)
(2)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14.(2022九上·舟山期中)中国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画卷中的“青山绿水”,是用矿物质中的石青、石绿上色,使山石显得厚重、苍翠,画面爽朗、富丽,色泽灿烂。
(1)石青是我们熟知的蓝铜矿,其主要成分是Cu3(CO3)2(OH)2.它由   种元素组成。
(2)传统绘画中运用了多种矿物颜料。很多时候矿物入画的颜色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矿物颜色,在制作矿物颜料时需要先将矿物研磨成粉,矿物粉末颜色才是制成颜料的颜色。矿物研磨成粉过程属于   变化。
15.瑞安陶山甘蔗制糖有着悠久的历史。甘蔗制糖的部分环节为:清洗甘蔗→压榨甘蔗→分离渣汁→蒸发浓缩→……,制糖的部分环节与如图的实验原理相同。
(1)在制蔗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属于______变化。
(2)上述制糖环节中与如图实验原理相同的是______。
16.“河豚”虽然肉质鲜美,但不宜食用,经分析得知它含有剧毒物——河豚毒素(C11H17N3O8)
。河豚毒素的晶体是无色棱状体,无臭无味,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溶剂,受热不易分解,受到氯化钠等盐类的作用也几乎不分解。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河豚肉有毒。”描述的是   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从物质的分类上看,河豚毒素属于   (有机物”或“无机物”)。
(3)经过加热不能除去河豚毒素毒性的原因是   。
17.(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金属锆具有抗腐蚀性强、熔点高、硬度大等特性,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原子能等领域。
(1)金属锆熔化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如图所示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40”是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序号,也是锆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由此可知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__。
(3)在850℃条件下,镁(Mg)与四氯化锆()发生置换反应获得金属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8.Mg—Ni合金具有很强的捕捉氢的能力,其捕捉原理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氢分子在合金中先分解成单个的原子,而这些氢原子便“见缝插针”般地进入合金原子之间的缝隙中,外在表现为大量“吸收”氢气。
(1)Mg—Ni合金从分类上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Mg—Ni合金捕捉氢气的过程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利用Mg—Ni合金的这一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