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掷课 原地侧向投掷纸球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投掷课 原地侧向投掷纸球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水平二 教案
授课年级:三年级
内容 一、原地侧向投掷纸球 二、拓展游戏:射击飞机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投掷的学练,知道出手速度、出手角度与投掷远度有关系,并通过学练能投到20米以上的远度。2.再投掷学练和游戏中养成规则意识,安全意识。3.在学练中体会同伴友好合作,相互帮助的情谊,在废旧利用中体会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感。
重点 快速挥臂
难点 动作连贯
场地与器材:操场1块 自制纸球每人个 音响一个 小体操垫子1块 纸飞机1架
过程 教学内容 教法、学法与组织、要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与要求 时间 强度
开始部分 一、课堂常规1、集合整队,检查人数。2、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3、宣布本课内容。4、安全教育。 1、做好活动前的动员,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2、教师口令引导学生活动。3、参与学生练习。4、进行安全教育。 1、快、静、齐、地成四列横队站立。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2、向老师问好。3、明确本课学习的内容和任务。4、接受安全教育 组织:四列横队要求:集合快、静、齐,学生背风、背阳。 2分 小
准备部分 1.热身跑。慢跑、变换跑2.热身操。(1)头部运动。(2)扩胸运动。(3)体转运动(4)腿部运动(5)腕踝运动 1.教师讲解热身跑方法并领跑。2.教师讲解、示范并领做徒手操。 1.跟随老师慢跑,队伍整齐有序。2.观察、模仿,做热身操练习。 组织:1.变换跑时成一路纵队。2.体操队形。要求:队形整齐,热身充分。 6分钟 中
基本部分 投掷纸球;一、原地侧向投掷轻物1.握法: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自然分开抓握轻物,小指弯曲贴在纸球的下部,掌心不触球。2.投掷方法:身体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稍宽,右手持纸球,向右侧引臂至肩平,左臂自然屈于胸前;同时,右腿弯曲,身体重心落于右腿,左腿自然伸直,上体略向右倾斜;然后,由腿蹬地、转髋、挺胸,身体左转,重心前移,上体向前鞭打,挥臂将垒球经肩上迅速投出。重点:蹬地 转体 肩上屈肘 快速挥臂。难点:动作连贯,上下肢协调用力。二、拓展游戏:射击飞机1. 游戏规则:将学生分四组,听到开始后,每组学生:a.依次分组射击固定或移动飞机。b.听指挥,加速跑捡球返回。c.第二组同学以击掌的形式接力,以此类推;d.每组击中最多次数为胜利。 1.教师讲解与示范抓握的方法、原地侧向投掷轻物的动作,2.指导学生原地徒手练习:(1)带领学生分解练习;(2)组织学生连贯动作练习。(3)巡回指导与纠错。3.组织投掷轻物练习,引导学生找出投的最远的方法;4.请一名学生示范,引导学生讨论怎么投得更远 5.组织学生继续练习;6.组织分组比赛;7.点评,引导学生互评。1.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2.将学生分四组,组织游戏与比赛。3.点评与小结。 1.认真听讲动作方法,仔细观察示范动作。2.模仿老师,徒手练习:(1)分解练习;(2)连贯动作练习。3.持纸球练习。思考与探讨投远的方法。4.优生示范,观察与讨论:加快的挥臂的速度可以投得更远。5.继续提高动作练习。6.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比赛。了解目前自身的投掷水平;7.共同评价。1.认真听讲, 进入情景。2.分组,按游戏规则安全地进行游戏。3.交流:游戏中的体会与收获。 组织一:四列横队组织二: 3分 2分 1分(注: 为学生, 为教师,为投掷方向)要求:轮流、有序地掷垒球、捡垒球,注意安全。组织:四列横队 28分钟 中
结束部分 1.集合整队2.整理放松《爱在人间 》3.小结,评价本课学生表现4.下课 1.教师播放音乐,师生一起跳放松舞蹈。2.评价本节课的表现。3.评价本节课学生的表现,进行表扬鼓励。4.师生再见 1.学生跳放松舞蹈。2.谈出对本次课的感受及自己在课中的表现和收获。 组织:站成圆形队伍 4分 小
预计课的练习密度:60-70%预计平均心率:140-160次/分
教学后记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学习,让学生体会健康快乐体育。使学生初步认识原地侧向投掷沙包的动作,教师在讲解中示范,采用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以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结合练习,真正体会技术动作,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发展手臂力量、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及平衡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共性的年龄特征是:好动、好玩、但注意力的指向性弱,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还是以直接兴趣为主;普遍学生对前滚翻有较强的好奇心,在一二年级时对原地投掷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投掷动作参差不齐。所以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模仿、示范、互动等教学方法,使枯燥无味的投掷课变得游戏化、形象化。通过体验法、讲解示范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分布教学完成本课的重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