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5课《妈妈的歌》第4课时《母亲教我的歌》。【教材分析】《母亲教我的歌》是人音版三年级上册第5课《妈妈的歌》第4课时欣赏曲目。这是一首由捷克著名作曲家安东尼·德沃夏克作于1880年的作品。原作为一首歌曲,是作者所作的包括八首歌曲在内的歌曲集 《吉卜赛之歌》中的第四曲。所有的歌词均取自波希米亚抒情诗人阿多尔夫·海杜克的诗篇。歌曲旋律缓慢、抒情,令人悠然神伤,充满了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深厚母爱的眷恋。【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是自信心建立的重要阶段,他们在接受他人的评论中能发现自己的价值,产生喜悦感、骄傲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激烈的自我确立、自我主张,对自己评论偏高,甚至有时“自高自大”,所以,在教课中要时时时应用一些小“特技”来提示那些自高自大的孩子,劝告他们自己还有好多东西要学而对那些失掉信心的孩子要实时抓住时机鼓舞他们。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情绪变化比较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主动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和表达对母亲的爱意。(二)艺术表现能够用优美的、深情的声音哼唱歌曲(三)创意实践通过加入肢体、乐器等创意性表现歌曲的情感(四)文化理解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表现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了解捷克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国外音乐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够用优美的、深情的声音哼唱歌曲(二)教学难点:1、通过加入肢体、乐器等创意性表现歌曲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问题导入教师:同学们,大家听过哪些国外的歌曲啊?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你们说说,外国歌曲和中国歌曲有什么异同?预设:回答问题教师:老师今天就带给大家一首捷克的歌曲《母亲教我的歌》。板书(《母亲教我的歌》)【设计意图:以景带情,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气氛。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自然巧妙的导入新课】二、师生互动,学唱歌曲(一)初步聆听,感受情绪教师: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播放音频)预设:回答问题教师:歌曲表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回答问题教师:这是一首由捷克著名作曲家安东尼·德沃夏克作于1880年的作品。原作为一首歌曲,是作者所作的包括八首歌曲在内的歌曲集 《吉卜赛之歌》中的第四曲。所有的歌词均取自波希米亚抒情诗人阿多尔夫·海杜克的诗篇。歌曲旋律缓慢、抒情,令人悠然神伤,充满了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深厚母爱的眷恋。下面朗诵歌词预设:朗诵教师:再次聆听歌曲,听听歌曲由几部分组成?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歌曲结构为规整的一段体,起承转合。下面聆听第一乐句,感受第一乐句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第一乐句在行板速度上轻轻流动的旋律,带有摇篮曲的摆动感,句尾的切分节奏和大跳音程更增强了波浪式的起伏感,曲调温和亲切,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下面边听音乐边哼唱预设:哼唱教师:下面聆听第二、三乐句,感受第二三乐句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当这一抒情的旋律再现时,前两句增加了一些装饰变化,后面的乐句则有新的发展,形成了全曲的高潮,流露出一种难言的伤感,催人泪下。下面边听音乐边哼唱预设:哼唱教师:下面聆听尾句,感受结尾句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最后乐曲用哀婉动人的旋律终曲,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下面边听音乐边哼唱预设:哼唱教师:整体欣赏预设:欣赏教师:《母亲教我的歌》篇幅虽短,作曲技巧却十分高超。两段不同的歌词配上加以拓展变化了的曲调,突破了分节歌的局限,将忧伤、思念的情怀渲染得恰到好处。这首作品深受很多人的喜欢,后来被改编成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独奏曲以及管弦乐曲、合唱曲等形式流传至今,深受歌迷的喜爱与推崇。三、精彩演绎,自由畅想教师:下面我们找几位同学上台加上声势动作表现歌曲预设:上台表演【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到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教师:下面欣赏一下视频预设:欣赏教师:欣赏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预设: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表现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的爱。】五、结语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板书设计】《母亲教我的歌》1=D 2/4 德沃夏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5张PPT)第5课妈妈的歌目录本课目标新知导入新知讲解课堂展示课堂拓展课堂总结目 录(四)文化理解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表现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了解捷克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国外音乐的兴趣。(一)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和表达对母亲的爱意。(二)艺术表现能够用优美的、深情的声音哼唱歌曲(三)创意实践通过加入肢体、乐器等创意性表现歌曲的情感新知导入同学们,大家听过哪些国外的歌曲啊?新知导入你们说说,外国歌曲和中国歌曲有什么异同?新知导入捷克歌曲《母亲教我的歌》新知讲解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新知讲解歌曲表现了怎样的画面?新知讲解这是一首由捷克著名作曲家安东尼·德沃夏克作于1880年的作品。原作为一首歌曲,是作者所作的包括八首歌曲在内的歌曲集 《吉卜赛之歌》中的第四曲。所有的歌词均取自波希米亚抒情诗人阿多尔夫·海杜克的诗篇。歌曲旋律缓慢、抒情,令人悠然神伤,充满了对母亲的怀念和对深厚母爱的眷恋。下面朗诵歌词新知讲解再次聆听歌曲,听听歌曲由几部分组成?新知讲解歌曲结构为规整的一段体,起承转合。下面聆听第一乐句:1.感受第一乐句的情绪是怎样的?2.旋律有什么特点?3.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新知讲解第一乐句在行板速度上轻轻流动的旋律,带有摇篮曲的摆动感,句尾的切分节奏和大跳音程更增强了波浪式的起伏感,曲调温和亲切,表现了对往事的怀念。下面边听音乐边哼唱新知讲解下面聆听第二、三乐句:1.感受第二三乐句的情绪是怎样的?2.旋律有什么特点?3.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新知讲解当这一抒情的旋律再现时,前两句增加了一些装饰变化,后面的乐句则有新的发展,形成了全曲的高潮,流露出一种难言的伤感,催人泪下。下面边听音乐边哼唱新知讲解下面聆听尾句:1.感受结尾句的情绪是怎样的?2.旋律有什么特点?3.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新知讲解最后乐曲用哀婉动人的旋律终曲,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下面边听音乐边哼唱新知讲解整体欣赏新知讲解《母亲教我的歌》篇幅虽短,作曲技巧却十分高超。两段不同的歌词配上加以拓展变化了的曲调,突破了分节歌的局限,将忧伤、思念的情怀渲染得恰到好处。这首作品深受很多人的喜欢,后来被改编成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独奏曲以及管弦乐曲、合唱曲等形式流传至今,深受歌迷的喜爱与推崇。课堂展示下面我们找几位同学上台加上声势动作表现歌曲课堂拓展下面欣赏一下视频课堂拓展欣赏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课堂总结 《母亲教我的歌》 1=D 2/4 德沃夏克谢谢欣赏感谢您观看与支持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de7736ee7488525eaf1120a1695dc5f.mp4 C02独唱:母亲教我的歌.mp3 C03小提琴独奏:母亲教我的歌.mp3 【新课标】人音版三年级上册-《母亲教我的歌》-课堂教学设计.docx 【新课标】人音版三年级上册-《母亲教我的歌》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