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唤醒 激励 点燃当前,各个学段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学习知识没有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陷入一种倦怠低迷的状态。面对这种现象,班主任该怎么做呢?“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生灵光。”对这个问题畅所欲言,纷纷支招。她们的分享精彩纷呈:01就高中学段来说,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这样陷入这种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如果深入了解这些学生,会发现很多是因为对自己、对未来没有信心,所以动力不足;因为对课堂学习没有兴趣,致使集中不了注意力。这让我想起我之前的一个学生:小D同学高二时因为痴迷网络,成绩下降,他一蹶不振,课堂上经常睡得叫不醒。有一天课间,我叫醒他,提议和他一起整理他乱糟糟的课桌。结果,我在他的桌斗里发现了一个笔记本,上面写了好多首他自创的诗歌,那些诗歌虽然很稚嫩,但我一下子找到了切入点。自习课上,我把他的诗在班里读了几首,肯定了他的才华,接着我鼓励他多读书,考大学时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从那以后,他仿佛找回了自信,眼神里开始又有了光彩。有一天,他拿着新写的两首诗,让我指导。我修改了一下,并帮他投稿到了《安阳晚报》,谁知一投便被录用了。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时,那个孩子激动得手足无措。后来,这个孩子如愿学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我想未来的他未必能成为诗人,可是小诗见报这件事,一定是他人生中值得自豪、铭记在心的一件大事,而这件大事,作为老师的我也到场了。02对于老师来讲,教学活动已经完成,返校再重新按部就班过一遍也不可能,但学生因为掌握得不好进而影响后续学习的效果。再者,学习状态的恢复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让学生心平气和的面对,同时需要自己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做到不慌不忙。教师方面,开学初,在不改变教学进度和内容的情况下,要探索低起点、慢节奏、重难点拆分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再视学生情况逐步恢复正常速度。同时,注意提升学生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内在驱动力,化解学生畏难情绪。03“摆烂”现象在小学高年级已有所显现。当然他们处在前青春期,外界事物对于他们的干扰很多,不完成作业就想玩手机,感觉学不会就自我放弃,家长一管就是鸡飞狗跳。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首先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学会正确对待这种消极情绪,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给孩子以勇气和信心去正视当前遇到的困难。作为教师,更应该抓住学生身心的特点,找到他们的缺口对症下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被看见、被尊重、被需要、被肯定。如我们班的小A,在前几年的学习中浮躁、敷衍,今年面临小升初,多次和家长沟通,这个孩子喜欢表现和被表扬。这学期孩子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意识,课余时间竟能自己主动做题、问题。发现这一改变,我鼓励他把自己课下的学习成果发给我看。孩子很兴奋,每晚都发,我适时予以指导。孩子仿佛吃到了甜枣,特别喜欢老师给他开的“小灶”,到学校后,学习也起劲了。04外在的环境也很重要。学习动力不强,想学又不能长时间坚持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如果一个学习动力不强的学生在一群爱玩的同学影响下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我们除了做思想工作外,可以把这个同学放在几个自律性较强的同学身边,再加上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持续的关注与鼓励,他转变的可能性就大很多。我有一个学生在高二下学期,经过做思想工作表示要努力一下,我把他调到了第一排靠走廊。他表示想学数学,可是不知道如何下手,我给他定了简单的任务,看课本做例题,做课后习题。不会的可以问周边同学。之后每天进教室顺便问一下他的进展情况并及时鼓励!他也改变很多,更多时候和周边的同学一起早早的来到教室,坐下来学习的时间也长了。几个星期后的一天,主动来找我,很高兴的说找到学数学的方法了,并表示下一次考试会有进步的,果然,考试成绩有了一定的进步。我在班里也及时的进行了表扬,他的学习劲头更大了。所以成就感是推动他前进的主要动力,而周边环境的影响,同学的帮助,也是激励他不断进步的动力。05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同时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不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精心呵护学生的每一个兴趣,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勤表扬,少批评,学生就不会讨厌你和你的学科,就不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他上课时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06学习缺乏动力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缺乏目标导致的。缺乏目标会导致你缺乏学习的方向,没有方向学习会一团糟,学习越糟糕,学习动力越缺乏,这样恶性循环,学习终究是搞不好的。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长期、短期的都要有,然后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薄弱科目等,整理出可利用的时间,做出时间安排表,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然后一一去落实。当大问题被分割成较小的元素时,大脑处理起来会比较容易。这样既不会导致学习的盲目,也能更好地去落实和执行。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等于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除了极少部分学习科目、学习资料可以让我们直接感兴趣,更多的时候学习兴趣是需要靠我们自己来培养的。当我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的时候,学习就有了支撑点,学习兴趣就会随之产生了。往小了说:父母、老师的赞赏,同学、朋友的尊重,在考试中得到好分数,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等等,这些都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07针对小学生的情况来说,大部分学生积极,小部分学生消极,这应该是正常现象。在小学生学习的道路上,不仅需要老师的努力,也更需要家长的配合,争取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一直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性提出一些建议:1、分组学习,互帮互助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分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位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发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组,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吸收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带动掌握稍弱一些的,稍弱一些的学生也能受到同伴带动而更努力。2、增强课堂情趣,让课堂更生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增加课堂情趣。老师要了解本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生理特点。在小学初期,学生喜欢角色扮演的游戏,而且学生注意力时间只有15到20分钟,是很短暂的。我们可以在学生集中注意力的那短暂时间内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其他时间的都是为了巩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小练习。08准确判断孩子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帮助解决。父母首先要和孩子自由沟通,以温和的态度和孩子探讨为什么不喜欢学习。这里,孩子什么话都可以说,不管他的理由多么可笑,父母也不可责骂或取笑。当孩子把不喜欢的理由都说出来之后,孩子自己就会发现他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并不是学习本身,而是被老师批评了,被同学讥笑······。父母了解他的问题所在,就要为他解决。例如,可以和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播放时,先让孩子把电视看完再去学习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障碍,恢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09现在学生最大的问题是目标不明确,“不是我不想学,而是我不知道为啥而学",甚至高二下学期的学生他们不知道要考什么样的大学,没有任何目标,现在的学生一出生就在优越环境中成长,他们不会也不需要思考我将来怎么生活,他们大多数感觉这样的条件是与生俱来的,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数是为父母、为老师、为考上好大学而学,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更没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随大流,过一天算一天,这样学习往往成了他们的负担,学习越久负担越重,久而久之就出现厌学情绪。要解决这样问题,首先要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是需要靠自己努力才能生活,目前优越的条件是父母努力的结果,而自己将来要想过上优越的生活就要努力付出,读书是为了将来生活展开铺垫,而不是为了父母和老师。其次就让学生离开父母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一些社会生活,让他们能明白要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靠别人去完成。最后就是和家长沟通,和家长协作帮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