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惩戒”的效度与温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正式施行。的确,“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那么,怎样的“惩戒”更具效度与温度呢?平时,您带班过程中有哪些关于“惩戒”的育人智慧和育人故事呢?在讨论中大家认同”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同时也提出“惩戒”为“正心”,只有有“温度”的教育,有“爱”的教育,才能“正人、正心”,真正实现“立德树人”。01惩戒作为一种教育和管理的手段,经常被运用到各种场合中。然而,单纯的惩罚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负面问题。因此,我一直在尝试让惩戒有效、有温度、也更人性化。在惩戒过程中既要维护规则和秩序,又要尊重个体的尊严和感受,使得惩戒不再是冰冷的惩罚,而是带有温度的教育和引导。实施方法1.明确规则:首先,要明确并公示惩戒的规则和依据,让每个人都清楚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和可能的后果。2.理解和沟通:在惩戒之前,要充分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当事人的情况,与当事人进行沟通,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3.适度惩戒:惩戒要适度,既要维护规则的严肃性,又要避免过度惩罚导致当事人的逆反心理。4.引导反思:惩戒的目的不仅是惩罚,更重要的是引导当事人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错误并改正。5.跟进关怀:惩戒后,要进行跟进关怀,了解当事人的改进情况和心理变化,帮助其重新融入班集体。总之,在惩戒过程中:1.通过有效沟通,给当事人应有的理解和尊重,让当事人更加心悦诚服地接受惩罚,从而更好地改正错误,提高惩戒效果。2.理解其行为,认可孩子的改变,温和而坚定的执行惩戒,减少冲突和矛盾,维护集体和谐的氛围。3.惩戒时,尊重个体的尊严和感受,关注个体的行为,更关注个体的成长和进步,有助于培养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让惩戒变得有效有爱有温度。02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何为育人?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稳定的人格!中学时期是人格形成关键期,自我同一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他们成长的需要很多,无论家庭还是学校,都不可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或者好多需要是不合理的,所以,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情绪宣泄的地方有些不合适,情绪宣泄的时间有些不合适,需要的内容不合适,需要的表达不合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学生问题,我们在解决这些学生问题的时候,如果本着有利于学生人的发展目标去进行的,知道这样做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是为了让他获得应对社会生活的,都是惩戒的方式,否则就单纯是体罚了。0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犯错再正常不过。老师教育目的就是立德树人,教育惩戒只是一种教育行为,教育惩戒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引以为戒、改过向上,所以老师一定要怀着爱心、责任和关怀之心,平等对待学生,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教育学生,真正走进学生心理,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对于具体的惩戒方式,可以因人而异,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适当的劳动教育等较重一些的惩戒也是必不可少的。0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教育者应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尺度。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理解他们的缺陷和不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管理学生,教师不能老是盯着犯错学生的缺点,不能老是揭他们的“伤疤”,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该惩戒的惩戒,但该表扬的表扬,做到奖惩分明。教育应有法,但教无定法。无论是表扬还是惩戒,其本质都是培育和唤醒。教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善于舞动“教育惩戒”和“人文关怀”的双重飘带,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其在人性关怀中自由发展,张扬个性。05教育的本质是“正其心”,使其全面发展,因此,合理行使教师惩戒权有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惩戒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歧视,而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没有惩戒教育,学生很难明事理。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十字路口徘徊时,需要有人去指点、去帮助、去训导、去惩戒。教师通过适时、适度的惩戒,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惩戒教育中,学生才能辨是非、知对错、懂权责。没有惩戒教育学生很难走向成熟。惩戒就是风雨,孩子在惩戒的风雨中才能学会承受挫折,接受磨炼,从而超越自我,走向成熟。作为教师,对成长中的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宽严并济,惩罚有度,辅助学生健康成长。06一、教育惩戒的目的是帮学生认识到错误,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惩罚。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缺乏必要的关爱和温暖,同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避免滥用教师权利。二、实施恰当的教育惩戒可以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买单”,学会担当和责任。让学生认识到这个世界没人永远惯着你,自己也不是永远被原谅。与其成年后被社会“毒打”,不如现在就接受约束,教师帮助其建立规则意识,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07“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期初我会根据 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 和校规校纪,与班委成员制订班级行为准则,督促全体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如果违背这些行为准则,如迟到或者自习课说话,我先询问原因,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对于本次违纪的惩罚,我先让学生自己说怎么惩罚;如果学生没有想法,我会给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惩罚意见,如背英语课文、背文言文或打扫卫生死角,让学生自己选择,这样处理,更大程度的得到学生的认可,而不是被迫接受。如果是重大违纪问题,一定按照学校的违纪流程,照章办事,教育违纪学生,警醒其他学生,做遵规守纪的好学生。08班主任一定不要滥用惩罚,也不可为惩罚而惩罚,一定要把惩罚当做教育,让学生从惩罚之中获得成长的养分,让学生心生感激,而不是恨意。让学生知道学校是一个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但是错了就必须要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错误,违规性质严重的,还要心甘情愿接受惩罚。第一次,提醒不批评;第二次,分析原因不批评;第三次,批评+家校共育,但一定要注意措辞。091、明确规则与界限:在班级中建立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让学生清楚知道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律意识,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2、及时沟通与引导:当学生犯错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背后的原因。通过引导和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共同探讨如何避免再次犯错。3、个性化的惩戒方式: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错误的性质,采用个性化的惩戒方式。例如,对于一些较小的错误,可以采用口头提醒或书面警告;对于严重的错误,可以采取一些额外的教育措施,如写检讨书、进行社区服务等。4、强调正面激励:在惩戒的同时,也要注重正面激励。及时表扬和奖励学生的良好表现和进步,让他们明白正确的行为会得到认可和鼓励。5、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例如要求他们主动道歉或采取补救措施。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6、以身作则:作为教师,自己要以身作则,遵守规则和道德准则。学生往往会模仿教师的行为,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一次小组活动中,有一组学生之间出现了矛盾,导致任务无法顺利进行。我组织了一次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引导他们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沟通和合作,学生们不仅解决了矛盾,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团队协作。这些育人智慧和故事都强调了在“惩戒”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惩戒”不仅有效果,更要有温度。同时,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