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学期数学四年级(上)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类型: 国家课程教材来源:《数学(四年级上册)》青岛出版社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课 时:76课时课程背景二、课程目标三、课程内容四、课程实施五、课程评价六、需要条件一、课程背景(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1、班级情况本学期所执教的是四年级2班,共30人。他(她)们的年龄大都在9-10岁。这些同学大多数来自学校周边的村庄,如董流井,于流井,太平庄,李流井,侯流井。学生的父母有一部分在家务农,也有少许学生的父亲(母亲)在家附近的工厂上班,还有很多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来,他们大多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个别学生是单亲家庭的孩子。2、思想状况大多数同学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并认真执行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能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这些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大多比较朴实,兴趣爱好多。他们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生活条件也不够好,在学习上不能给予较多的关注和支持。还有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家庭监督极为不力。同时也有不少学生上课注重力分散,不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成绩较差,这部分学生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指导。3、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校学习常规的训练,中年级儿童学习的自觉性、组织纪律性有所增强。与此同时,中年级儿童的学习能力伴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素质的完善逐步发展起来。感知能力的发展,注意品质的进步,记忆中有意识记忆能力的提高,都为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创造了条件。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仍然不集中、随便讲话、做小动作,思维懒惰,一味依赖老师、家长、同学或单纯靠记忆、模仿、照搬来学习。4、学习能力(1)语言表达:相比较一到三年级,多数学生能用比较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比如能清晰地说出解题思路,说出算式的意义等),能力更强的学生能用更加条理的语言梳理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语言表达正在向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懂得去除无关信息,保留有用信息。(2)质疑能力:学生的质疑能力正在提升,有不同意见会勇敢提出,但是对于问题的本质及核心很难抓住,因此,学生的质疑深度远远不足。(3)合作能力:合作能力及合作意愿都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对于小组的荣誉感更加强烈,愿意在合作中吸取别人长处,补充自己短处,但是在课堂上汇报时,小组合作的任务分配经常出现不合理的情况,统筹规划个人任务的能力还不足。(4)思想和策略:中年级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使小学生学习方法有了新的特点,学习运用归纳、演绎、类化和对比推理的思维方法,且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的状态。在他们的概括中,直观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逐渐减少,抽象的本质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加。但是部分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还需要老师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还需要提升。5、上学期期末成绩分析原三年级级部57人,平均分74.8,优秀率22%,及格率76.1%(1)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得比较好。但也有少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理想,考试成绩不及格。(2)少数学生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只用口算,不用竖式计算的现象还存在,造成计算出错,“粗心仍是答题中的一大“顽敌”。(3)本次试卷有些题目比较灵活,与平时的练习形式有些差异,而学生由于学得不够灵活,不能了解题目的要求,使分数丢掉。另外对于逆向思维的题目部分学生得分率偏底。考试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二)本册内容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前内容 本册内容 后内容二上: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上数的认识二上:角的初步认识 线和角 四上:平行与相交 四下:三角形的认识三上: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三下: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 五上:小数的乘法四上:线与角 平行与相交 四下:图形的高二下:有余数的除法 三下: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五上:小数的除法 六上:分数的除法三上: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相遇问题 五上:解决方程问题三上:乘除混合浴算 混合运算 五上:小数混合运算 六上:分数的混合运算二下:画“正”字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三下: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五上:单式分段统计表 五下:折线统计图二、课程目标领域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知识 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能认、读、写万以上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 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在现实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会进 行整百数乘除整十数的口算;会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会计算带有中括号或小括号的三级运算四则混合题;能在具体情境下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发现并掌握乘除运算中的一些规律。 1.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画平行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系统全面的认识角,知道周角、平角、钝角、直角、和锐角的大小关系;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 位)。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 据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1.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数学 思考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大数的过程,用大数表示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数感。 2.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结合具体数情境进行估算,在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3.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探索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5.在具体情境中,经历统计的过程,不断提高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意识和能力。问题 解决 1.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活动经验。情感 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能用数学知识来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的良好数学品质。三、课程内容所属领域 单元题目 单元主要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周次 教具学具 备注开学初准备 1数 与 代 数 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 第1课时:万以上数的认识 1 1-3 计数器 多媒体课件第2 课时:万以上数的读法 1第3课时:万以上数的写法 1第4课时:万以上数的大小比较 1第5课时:万以上数的改写 1第6课时:求万以上数的近似数 1第7课时:相关链接- 数字编码、探索规律 1我学会了吗 1第一单元测试讲评 2图 形 与 几 何 第二单元:线和角 第1课时:线段、射线、直线 1 4-5 直尺、 三角板 量角器第2课时:角的再认识 1第3课时:角的度量及画角 1第4课时:认识各种角 1第5课时:角的练习 1第二单元测试和讲评 2数 与 代 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整百、几百几十乘整十数的口算 1 6-9 多媒体课件 含国庆假期第2课时:乘法口算练习 1第3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1第4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乘法 1第5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第6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1第7课时:乘法的分配律 1第8课时:回顾整理 1综合与实践 荡秋千 1第三单元测试和讲评 2图 形 与 几 何 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 第1课时:认识平行线 1 10-11 直尺 三角板 多媒体课件第2课时:画平行线及探索规律 1第3课时:认识垂线及画法 1第4课时:两点间的距离及点到直线的距离 1第四单元测试和讲评 2期中复习与测试 4数 与 代 数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1课时: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 1 12-14 多媒体课件第2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 1第3课时: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口算 1第4课时: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1第5课时:五入法试商 1第6课时:四舍法试商 1第7课时:除数接近“几十五”的试商 1第8课时:商不变的性质 1第9课时:商不变的性质练习 1第10课时:回顾整理 1第五单元测试和讲评 2数 与 代 数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 第1课时:路程、时间、速度 1 15 多媒体课件第2课时:练习一 1第3课时:相遇问题 1第4课时:练习二 1第六单元测试和讲评 2数 与 代 数 第七单元:混合运算 第1课时:单价、数量、总价 1 16-17 多媒体课件第2课时:三步混合运算 1第3课时: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1第4课时:带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1综合与 实践 全家自驾游 1第七单元测试和讲评 2统 计 与 概 率 第八单元:统计 第1课时:条形统计图 1 18 多媒体课件 (含期末复习)第2课时:以一代多统计法 1第3课时:条形统计图练习 1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1第八单元测试和讲评 2复 习 第九单元回顾与整理 第1课时:回顾与整理万以上数的认识 1 19-21 含元旦和期末考试第2课时:回顾与整理三位数乘两位数 1第3课时:回顾与整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第4课时:回顾与整理解决问题、混合运算 1第5课时:回顾与整理线和角 1第6课时:回顾与整理条形统计图 11期末总复习与测试 6总课时 76四、课程实施(一)实施举措1、改变教学思想具有新观念、新思想、新体验。改变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学的思想观念,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自主探究,老师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合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由学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讨,老师作好参谋,当好后勤,作学生的服务员。2、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时,要深入的挖掘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用教材来指导我们的课题教学。3、努力提升自己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科研活动,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理念,学习新课程标准。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有序复习。同时积极研究新课堂改革,钻研教学工作,努力提高自己教学工作,提倡短时高效,极力向课堂要质量。4、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注意找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的连接点,做到以生活原型为切入口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一解决问题一拓展应用”的结构模式。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比如,大数的认识。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由“万以内数的计数——亿以内的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生活中的大数”这样的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感受。关于统计知识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像统计学生课外小组人数、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喜欢的玩具、学生体重、城乡人口、人均寿命、降水量、献爱心捐款等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第六单元中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时,对于“速度”概念的理解,可以创设比快慢、设冲突、解决问题等情境来理解“速度”,通过创设说生活中的速度、解读速度、解决问题等情境来构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6、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根据问题补充条件等,这种题目要经常训练,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2)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下要达到义务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导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发展。把共同要求和发展个性结合起来。(3)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4)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5)将数学故事纳入课前准备中,以此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与数学历史知识。(6)将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融合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中,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发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7)尊重学生,在言行和举止上努力做到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鼓励少批评。多和学生做平等的交谈,做到师生互动,亲如一家。在教学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7、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改革课堂问答方式,实施参与性教学。8、三位一体,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家庭、社会、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只有三者协调,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益。教师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访问学生家庭或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使二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同时,要适时适当地向部分学生家长讲明教育方法,共同教育学生。9、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采取多元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如利用倾听小能手,思考小能手等激励措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二)学习活动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需要根据自己的课堂表现,从课前准备、学习习惯、发言、倾听、质疑、合作学习、作业(口算、新课堂、配套)等方面自评或他评,以此了解你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出不足,扬长避短。2、充分利用学习单新知学习时,回家按“学习单”上的导引独立完成课前学的内容,通过课堂上与同学们、老师的交流,认真倾听同学们的汇报,并勇敢地和同学们互动,课堂上评价自己课前学的效果,找出不足与优点,在课堂上有时候老师会将学习任务和学习单相结合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内容,课下及时对学习单中的问题进行订正,完善自己的学习单。3、提高运算能力每节课课前2分钟计时口算练习(5道题),同位互评或自评,以此了解自己的运算能力(正确的题目在4道以上属于优秀),是否需要多多练习,还是自己是这方面的小能手,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评选口算大王,老师也会根据口算完成的情况(书写、正确率、是否改错)记录,并将此项评价计入素质报告书。4、注重过程性学习数学学习不但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要求你能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下先进行自主探索,再和同伴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和小组同学讨论和补充,在展示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条理清晰,希望你能结合老师给的评价标准,能互帮互助地进行自评与互评,评价时能客观得描述自己的想法。你所有的表现小组长会将评价结果进行量化,一周一统计得分高者,可以获得一次作业免写券。5、加强实践活动本学期有2次实践活动,一次是荡秋千问题,要求你能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并能按照方案实施,做好记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再次基础上得出实验结论:另一次是全家自驾游,要求你在真实情境中,从研究内容、研究途径、研究准备三个方面制定活动方案,并在全班交流;希望你在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积累相关的活动经验,能学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师会为你提供帮助和指导,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6、学会总结知识希望你学会独立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学做知识树,在每个单元学习后,找出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并想想之间的联系,做出单元知识树;在总复习时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下,共同制作“学期知识树”,在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图”,老师会提供最高标准,我们一起结合最高标准评价大家的作品,同时老师也会出示知识树,以供大家交流学习。7、提高作业质量作业是检查并巩固旧知的方法及手段,希望你能认真书写、用心计算、细心审题、耐心检查,高效完成作业的同时,善寻找适合自己的题目难度,不要怕困难,勇于挑战,保质保量完成课堂和家庭作业,老师会在当天反馈你的作业完成情况,并指出你的错误,请你及时订正。8、重视考试测评考试是评价你某一个阶段学习情况的方式本学期你将会有8个单元测试和两次阶段性检测。希望你能认真对待每一次检测,善于总结,用平常心看待分数,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才能稳步前进,这也是老师对你的希望,老师也会在试卷讲评时提出你的问题,给与你指导和帮助。9、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任意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本学期的数学知识,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可采用不同形式完成,如数学日记数学知识拓展、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小课题等,期末民主投票选出三个最佳作品,老师会在小组内参与你的交流,评价你的作品。10、成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建立“一帮一”互助模式,以一名优生带动、帮助一名学困生,这样优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同时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同时让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以促进培养更多的优秀生,鼓励提高学困生。五、课程评价(一)评价方式学期总评成绩(100分)=形成性评价成绩(45分)+结果性评价成绩(55分)1、形成性评价(45%)形成性评价成绩(45分)=课前学(3分)+课前2分钟口算(2分)+课堂表现评价(25分)+作业评价(15分)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标准 评价主体课前学(3%) 学习新内容前,根据老师布置,能利用《学习单》的提示进行预习。 A.按要求预习,且有自己的想法(5分) B.按要求预习。(3分) C.基本按要求预习(1分) 家长 组长 教师课前2分钟口算(2%) 完成课前2分钟口算题(5道),规定时间内未完成的题算错题。 A.做对4-5题(5分) B.做对2-3题(3分) C.做对1题(1分) 自评 互评课堂 表现 (25%) 新授课和复习课 依据新授课和复习课各个环节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每节课最多30分。 师评 组评 生评 自评作业 评价 (15%) 课堂作业 A.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题,并积极让老师再次批改。(5分) B. 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差错少。能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3分) C. 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1分) 师评 组评 生评家庭作业2、结果性评价(55%)结果性评价主要以纸笔测试为主结果性评价成绩(55分)=口算测试(2分)+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测试(3分)+单元检测(15分)+期中检测(10分)+期末测试(25分)(二)评价结果呈现学期总成绩以等级呈现,共分为四个等级。等第与分值的换算如下:成绩≥80分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及格,低于60分为需努力。需努力的学生需要查漏补缺后进行再评价。六、所需条件1、文本资源(1)《数学(四年级上册)》青岛出版社2021年1月第28版(2)《数学(四年级上册)》新课堂(3)《数学(四年级上册)》练习册(4)口算题卡(5)课前预习单(6)《数学教师教学用书》青岛出版社2、社会教育资源(1)市级数学优秀教案、核心素养渗透点梳理及教学建议(2)区课程纲要、单元方案、课时备课、单元试题(3)教育与学科专家,图书馆,教育杂志3、环境与工具学具:计数器、直尺、三角板、活动角、量角器等。4、生成性资源学生作品、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学生活动中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学生错题集、课堂实录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