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资源简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包括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二)、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单元。这些内容是学生在前两年数学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重点与难点:
数与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有余数的除法是本册的重点,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空间与图形:四边形的认识和学习,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内容。
量的计量: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统计与概率:初步学习可能性,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可能性大小。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且部分借读生由于学习环境不稳定等因素,数学素质相对低下,学习习惯较差。因此,本学期需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了解数学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具体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
内容概述:学生将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包括多位数与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相应的估算和验算方法。
教学目标: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并理解估算和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加强估算和验算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性。
多位数乘一位数
内容概述:学生将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包括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以及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教学目标: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并理解乘法的基本原理。
教学策略:通过具体实例的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理解乘法的计算过程;加强口算和笔算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有余数的除法
内容概述:学生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理解余数的概念,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余数产生的原因和意义。
(二)空间与图形
1. 四边形
内容概述:学生将认识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认识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测量和比较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测量
内容概述:学生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这些单位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这些单位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教学策略: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大小;通过换算和计算练习,巩固学生对这些单位的理解和掌握。
(三)量的计量
1. 时、分、秒
内容概述:学生将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目标: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策略:通过时钟的演示和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时间单位的大小和关系;通过时间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计算能力。
(四)统计与概率
1. 可能性
内容概述:学生将初步了解可能性的概念,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目标:理解可能性的概念,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描述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策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和讨论活动,让学生感受可能性的存在和大小;通过简单的实验和统计活动,让学生体验可能性的计算过程。
(五)数学广角
1. 集合(重叠问题)
内容概述:学生将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和方法,学会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方法,能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通过具体实例的引入和讨论活动,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五、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操作,培养能力:加强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数学概念,培养空间观念和估算能力。
3.合作交流,共同发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4.因材施教,关注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和作业,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六、教学进度安排示例
1.准备阶段(第1周)
内容:开学准备,包括班级情况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状况摸底、教材介绍等。
目标:帮助学生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环境,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2.时、分、秒(第2-3周)
内容:秒的认识、时间的计算、练习与复习。
课时安排:约4课时。
目标:使学生掌握秒的认识,能够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4-6周)
内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与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加、减法的估算。
课时安排:约5课时。
目标: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估算和验算。
4.测量(第7-10周)
内容: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认识及简单应用。
课时安排:约8课时。
目标: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初步建立长度和质量的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
5.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1-13周)
内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
课时安排:约6课时。
目标:在掌握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大数的计算打下基础。
6.倍的认识(第14-15周)
内容:倍的认识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约4课时。
目标:使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倍数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多位数乘一位数(第16-22周)
内容: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及估算。
课时安排:约11课时。
目标: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进行估算。
8.长方形和正方形(第23-24周)
内容: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
课时安排:约4课时。
目标:使学生认识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周长,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9.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5-27周)
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数的简单计算及简单应用。
课时安排:约5课时。
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分数,知道各部分的名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0.数学广角——集合(第28周)
内容:体会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约1课时。
目标:使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1.总复习(第29-30周)
内容: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进行全面复习。
课时安排:约4课时。
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