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如何缓解孩子因叛逆产生的厌学心理?话题情境一名初二男生刘同学比较反感父母对自己管得太多,由此产生叛逆和厌学心理。他写作业喜欢关着门,妈妈怀疑孩子爱打游戏,因为有好几次碰到他写作业时在用平板。他在班上成绩排前10名,科任老师评价其是比较自律和聪明的。不过刘同学的哥哥以前读初中时因为沉迷网络,后来辍学了只能去打一些散工。母亲平时比较强势,家庭氛围也不太融洽。她害怕第二个儿子重走老路,于是向班主任提出收了他的平板,暑假再还给他。刘同学很反感妈妈这样的做法,于是中午和晚上都不愿回家吃饭,也开始有厌学的表现(迟到,晚交作业)。他妈妈很苦恼,想询问班主任老师自己应该怎么办?话题研讨父母们的高焦虑和高期待转化成对孩子们的高压、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动,孩子就要落后,而这种弥漫性的焦虑也在很大程度上传递给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们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在一起,日积月累后,孩子开始以厌学、拒学作为对学习无奈而沉重的回应。面对这一挑战,工作室成员集思广益,从教育、心理、家庭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出发,寻找有效的干预和指导方法。工作室的成员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与探讨。原因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生显著变化,如身高、体重、外貌等方面的变化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使他们变得更加活跃和冲动。这些生理变化可能让他们时常感到不安和急躁,情绪波动比较大。与此同时,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这可能导致他们开始与家长、老师产生冲突。他们希望自己获得一定的掌控感,而这种掌控感最简单最直接的来源方式就是利用学习当筹码,通过厌学、逃学等自毁前程的方式让父母陷入被动。先了解一下刘同学成绩退步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写作业时玩平板影响了学习,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学习压力大,从而用这种方式逃避学习。也可能是人际关系不融洽或情绪问题影响到学习,因而要与刘同学进行深入的沟通,可以用心理教练的心态谈话,不建议,不评论,不打压,用交流式探讨式的交流,尝试理解他厌学背后的真正原因,比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毕竟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意识到自己是人生方向盘的司机,一旦父母加以干涉就如同抢夺了他们的方向盘,会让其反感,甚至烦躁。像刘同学妈妈可以尊重一下孩子自己的选择,让孩子自己分析原因,做个短期的学习计划和确定个短期的学习目标,自己决定平板由谁保管,保管时间多久,这样有利于创造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重塑良好的亲子关系,给予孩子一定的掌控感,让刘同学自我调整一段时间,家长和教师也要定期地进行跟踪和关注,引导他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学习策略。从案例给到的信息来分析,刘同学在老师和妈妈眼里的形象是大相径庭的。在学校,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刘同学本身在班上成绩也是比较靠前。而在刘同学妈妈的眼里,却是一个玩物丧志的孩子。妈妈怀疑他爱打游戏,原因是有好几次碰到他写作业时在用平板。那么,原本成绩不错的刘同学为什么会产生厌学心理呢?案例信息告诉我们,大部分原因来自家庭。第一,刘同学的妈妈很强势,家庭氛围也不太融洽。这就有可能导致在家里只有妈妈说了算,孩子的心声是不被聆听的。第二,刘同学的哥哥之前因沉迷网络而辍学,妈妈害怕第二个儿子重蹈覆辙,使得妈妈对刘同学的看管变得特别严厉,甚至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好几次碰到他写作业时用平板,就以为刘同学是在玩游戏,或许根本也听不进孩子用平板查阅资料类似的解释了。第三,妈妈不顾刘同学的自尊,向班主任提出要求,没收刘同学的平板,暑假再还给他。青春期的孩子有特别强烈的自尊心,在心理方面,他们开始渴望独立和自主,试图摆脱父母的束缚,建立自我认同和个人价值观。他们想要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有能力做出决策和掌控自己的生活。而刘同学妈妈的这种行为,无疑是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重创,也让刘同学对母亲产生强烈的反感和极度的不信任。因此,我们可以明白,厌学并非刘同学的本意,他只是想通过放弃学业来对抗妈妈。这是刘同学在自尊心受创后,又无法对妈妈正面硬干而采取的一种报复心理。从三个角度去分析问题:第一个角度是从而孩子的角度。初中的孩子处在一个生长发育快、易冲动的阶段。成绩能排在前十的孩子,学习能力还是相当不错。如果不影响成绩,以适当的健康的电子游戏作为休息或者娱乐方式也未尝不可。第二个角度是从妈妈的角度。妈妈过于焦虑,因为大儿子曾经因沉迷网络导致辍学打工,从此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所以她把更多的希望寄托在小儿子身上,所以当二儿子出现这种苗头时,妈妈反应剧烈,将其玩游戏视作猛虎,有一种刻不容缓必须扼杀的趋势,像这种情况可以结合妈妈实际情况,建议其参加一些家庭教育活动或者阅读相关书籍。第三个是从教师的角度。作为孩子的老师,可以应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结合孩子的特点和自己已有的经验去帮助孩子分析其目前任由发展的利弊,并且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电子游戏,科学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从案例来看,家长的问题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导致刘同学叛逆和厌学最重要的原因。家长问题如下: 第一,性格比较强势。这类家长对孩子的掌控性很强。刘同学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巨变期,很需要独立自主的空间和权利(刘同学喜欢关门学习的行为也许就是这一需求的体现),但家长无法满足成长的需求。第二,不信任孩子。一看到孩子关门学习和拿平板就认为孩子在玩游戏,即便班主任有跟家长反映过刘同学是个比较自律的孩子,家长也没有因此对孩子有所信任。第三,观念守旧,过度焦虑。因为大儿子沉迷网络而厌学问题,就认为二儿子也会重蹈大儿子的老路,于是在没有了解情况的时候就拜托班主任帮忙保管平板。这一行为,既将手机网络妖魔化,也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对待二儿子。寻找对策面对刘同学的叛逆和厌学心理,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和改善:一,建立沟通桥梁。家长需要与孩子建立起开放、诚实的沟通渠道,避免指责和批评,而是试图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班主任可以作为中介,帮助家长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解释家长的担忧和孩子的不满。二,尊重孩子的隐私和独立性。如果刘同学写作业时希望闭门,家长可以适度地给予空间,但也可以设定一些规则和时间限制以确保监督。与孩子讨论并设立合理的规则,而不是单方面地没收他的平板,这能够让他感到被尊重,也更有意愿遵守共同商定的规则。三,合理期望与适度压力。家长应该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减少比较(如与哥哥的比较),并更多地关注孩子个人的成长和优势。科任老师的评价显示刘同学自律且聪明,因此家长应鼓励这些积极特质,而不是只关注成绩。四,强化积极行为。对于刘同学在学校的积极表现(成绩优秀、老师评价良好)给予认可和奖励,以增强其自我价值感。家长和老师可以合作制定激励计划,鼓励刘同学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五,改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的和谐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可以尝试采取更温和的管教方式,增加家庭中的正面互动。家庭会议可以成为家庭成员共同解决问题和增进理解的平台。六,关注孩子的兴趣。了解和支持刘同学的兴趣和爱好,可能有助于他缓解学习压力,找到学习之外的乐趣。七,调整教育方式。家长可以学习现代育儿理念和方法,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使之更适应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八,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情况不见改善,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为孩子和家庭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通过各种方法,可以帮助刘同学重拾对学习的兴趣,减轻家庭压力,并在家长的支持下更好地成长。同时,这也需要家长、孩子和学校之间的共同努力和耐心。首先家长要调整认知,遇到问题没什么,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态度。我们要知道厌学是一个表象,孩子其实很无助,他在向我们发送求救信号。这会正是需要父母给到他包容理解和支持的时候,让他能感受到父母爱他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孩子本身的爱他,而不是因为学习有多好等一些外部条件爱他,父母要给到孩子归属感,“教育一定是,先关系后教育”。其次,家长要放下焦虑,把期待放低,人生并不是只有学习一件事,要让孩子热爱生活,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一个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人。放下我们说教的心态。如果我们不停地说教,让他学习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他只会越来越不爱学习,前两步我们要做的就是拉进亲子关系。最后,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了解他不想学习的原因。期间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态度,不打断、不批评说教。我们就是启发式提问,还有吗?然后呢……让他说自己心里所想,让他在还原事实的时候自己找答案。首先进行感情连接:(1)到刘同学家家访,告诉母亲,老师们对孩子的评价,希望母亲多给孩子一些信任。并鼓励母亲向孩子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做说明,而不是控制。(2)与孩子沟通,告知母亲的行为虽不合理,但初衷是爱。并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心平气和地告诉母亲,而不是选择逃离和对抗。接着就“写作业用平板”一事沟通解决方案:(1)召开家庭会议,了解写作业用平板的目的,是找资料,还是单纯为了聊天?并就不同的情况分析利弊。(2)与孩子一同寻找解决方案,并约定执行、监督的方式方法,以及使用平板的时间等。(3)母亲及时将孩子的点滴进步记录,告知班主任,班主任强化。最后,安排一些家庭特别时光,比如打羽毛球等,一些眼神或肢体接触,都能加深相互的信任和情感连结,如此问题的解决将更顺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