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姓名 所在单位
模块 模块1 联系电话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统编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 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开篇,本课下设两目:原始社会 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知道从哪 儿来,现在在哪儿,到哪儿去,本课主要从主要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阐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揭示生产力与生 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探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 揭示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明确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 义的历史趋势。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等抽象的理论知识存 在一定困难,需要对高中思想政治的整体课程设置和必修一的单元结构提前进行 梳理,有助于新课程的展开。
2.学习者分析
从课程设置和学看,高中和初中有显著差别,开学第一课是高中学生 新的开始,需要有一个自然过渡,安排好预习,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 的认知。 本册教材的历史脉络清晰,很多课程的讲解都需要借助历史事实支撑,要注 重锻炼学生搜集、分析和解读历史资料的能力。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采用议题 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探讨,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在良好的师生 互动中学习新知。
3.学习目标确定
1
(1)面对具体情境,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 (2)回顾社会发展的历程,能够面对复杂情境,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阐释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过渡的根本原因。学习重难点 (3)评析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明确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不 可 逆 转 。学习难点 (4)对比各种社会形态的差异,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学习重点
4.学习评价设计
课前预习完成评价
评价维度 评价等级 自身 教师 合作伙伴(小组、
任务清单完成 a-较好b-一般c-不好
课堂过程表现评价
评价维度 评价等级 教师 自身 合作伙伴(小组、
认真听讲 a-能b-一般c-不能
描述知识特征并说明由来 a-能b-一般c-不能
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结果 a-能b-一般c-不能
小组合作与观点表达 a-积极b-一般c-不积极
课后学习表现评价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 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 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 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 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评价量表:
2
评价维度 评价等级 教师 自身 合作伙伴(小组、
学习反思 a-善于b-一般c-不善
作业完成(分层作业) a-较好b-一般c-不好
敢于质疑(提出反思问题) a-能b-一般c-不能
6.学习活动设计
总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
教师活动1 图片导入: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五种社 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 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那 么为什么会经历这样的发展过程呢 学生活动1 观看进行思考。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图片导入较为直观,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进入 本节课学习主题。 环节二:议题1假如在原始社会,我们会如何生存
教师活动2 ①生活在原始社会,以什么为生 怎样 获取这些食物 ②假如你一个人生活在原始社会,仅靠 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生存会有 哪些困难 ③面对困难,你会怎么办 ④原始社会人们怎样进行生产和分配 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2 思考并回答。结合预习,总结原始 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设置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思维活动,步步接近揭示原始社 会进行生产和分配的根本原因,进而阐明在生产力极低的情况下与之匹配的生 产关系的状况,证明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为下一环节做 铺垫。
环节三:议题2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
3
教师活动3 展示材料“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演 变”和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材料,设问: ①战俘由被处死到变成奴隶,出现这一 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②从上述材料能够看出奴隶社会的主要 矛盾是什么 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 ③面对这种矛盾,他们分别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并做归纳。 展示原始社会解体的历史过程,要求学 生进行填空。 学生活动3 阅读材料,思考并进行解答。 根据提示,对原始社会解体的历史 演变过程进行排序。 评析:从没有剥削,没有阶级的原 始社会过渡到有剥削和有压迫奴隶 社会,是历史的倒退。
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解读材料,培养解读信息的能力,懂得原始社会向奴 隶社会转变的根本原因,归纳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知道原始社会解 体、私有制的产生、阶级和国家的产生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完成 本节课的重难点目标。
环 节 四 :议题3在封建社会,地主靠什么剥削农民
(

)教师活动4 (1)展示“奴隶社会被封建社会所替代 资料: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是怎样的 展示封建社会的八苦:①农民“八苦”的 根源是什么 ②封建社会的剥削方式有哪些 引导揭示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共同 点是:二者都属于剥削社会。 学生活动4 (1)总结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探 究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的原因, 展示封建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 进一步证实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 展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 (2)①探寻农民被压迫的根源并进 行解释和说明;②阐述地主剥削农 民的方式。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比较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异同,理解历史之所以继续向 前发展,是因为封建制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通过议题探究封建社 会剥削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解释了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基
4
础性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的难点。
环 节 五 :议题4为什么资本主义是“最好的时代”,同时也是“最坏的时代”
教师活动5 过 渡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 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展示两幅图片,呈现议题探究情境: ①资本主义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面是什 么 ②资本主义产生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怎么满足自身建立和发展的条件 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哪些 ④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 播放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的视频,阐释 剩余价值的主要内容,揭示资本主义的 基本矛盾且这个矛盾无法消除。阐释资 本主义至今没有灭亡的原因。 学生活动5 ①学生进行探究,说出资本主义社会 的到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表现; ②分析资本主义的产生的条件:人和 资本都是通过掠夺获取的;资本主义 社会每过一段时期就会爆发周期性 的经济危机; ③并说出经济危机的表现,阐述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 观看视频,理解剩余价值理论,明确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坚定经历漫长 的时间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 取代。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比,辩证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利弊,能够初步理解 剩余价值学说,分析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坚定社会主义道路。
环节六:总结升华 教师活动6 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社 会形态之所以更替和发展的原因。资本 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学生活动6 阅读教材最后一个自然段。
活动意图说明:与导入呼应,完成总议题和总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思维。
7.板书设计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社会主义社会
5
资本主义社会 (机器) 封建社会 (铁器) 奴隶社会 (青铜) 原 始 社 会 (石器)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完成课时精练。 2.总结归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各种社会形态的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并绘图展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意图说明:通过完成形成对比,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 产力的发展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多媒体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提前调试设备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支撑本课理论的历史知识较多,需要让学生提前准备资料,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相关知识和表现。即使已经做了很多的预设和准备,还是在一个课时无法完 成,本课目前至少需要2个课时的时间讲授新课。其中的原因,从教学设计上, 在布置预习时没能把要求进行量化;从学生学习上,可能是新学期伊始,学生还 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也可能是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参与课堂的能力不高。对 于新学期第一课,学生在课上的反应和课后的作业完成度还是很好的,希望能从 设计上和教学实践上寻求新的突破,在有限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