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 育人案例:同心共成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主任 育人案例:同心共成长

资源简介

育人案例:同心共成长
创新案例分享
案例一:
[案例呈现]
对于一个虽有九年教学经验的我来说,仍记得我当班主任的第二个年头那年一下子就被安排担任八年级的班主任,那对我而言着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八年级,作为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过渡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个性尤其明显,自我意识特别强。如何胜任好这样一个特别阶段的管理角色着实让我费神。
幸运的是学校教导处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一个概念——班级小组制。于是我就赶紧落实。
结合学校制定的小组积分方案,我们先进行班级小组的划分。小组遵循“生帮生、生带生、优势互补”的原则按成绩平均分配,尽可能的做到科学合理公平搭配,让不同基础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和情趣特长的六名学生成为一小组,这样可以达到能力互补,知识互补。为了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同学参与管理,每个小组配有小组长和助理组长,小组长要切实为本组的学习负责,为同学们服务,在服务大家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小组长是一组之魂,不仅要争取个人优胜,还要率领本组争当优胜小组。
结合学校制定的小组积分方案,参考学校的班级量化管理扣分标准,在全体同学的参与下,我们设立了我们八三班的小组积分制度。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班级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开展精细化管理是必要的,而最重要的是“精”、“细”二字。我们班的小组积分制度关于扣分细则,加分细则都做到了尽可能的细化。通过细化的小组积分制度,希望尽快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防止自由涣散现象的发生,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顺利完成过渡期,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当天的值日班长负责当日的积分记录,周五的值日班长负责当周的小组得分清算。通过清算小组得分,评出先进小组前三,落后小组前三,先进个人前六,落后个人后六。每周五下午的语文课是我们的每周总结课,前进的小组和个人有刮刮乐抽奖的机会,他们可以获得免作业券,优先挑座位券,免一次打扫任务券等各种奖券,也可以大胆的在众目睽睽之下独自享用属于他们的小零食奖励。每一个月我们进行阶段汇总,每个学期进行学期汇总。
[案例分析]
实践证明,小组分组和班级小组积分制的结合管理是有效的。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尽可能的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是否触碰到了班级积分的“红线”,即使不小心触碰到“红线”的同学也努力争取加分的机会,通过积极的课堂发言,找任课老师要题做等来进行弥补,各个小组你争我赶,都不甘落后。通过这样的比拼,班级日常规范、班风、学风也焕然一新。在学校各个阶段的量化考核评比中我们不只在纪律,卫生方面遥遥领先,在总评中也常常能拿到优秀班集体的荣誉。这种管理能更有效地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同时也使处在不同学习方向和层次上的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由于营造了人人平等的氛围,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班级的凝聚力,明显增强。
案例二:
[案例呈现]
春节过后的新学期,我明显感觉得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差了许多。语文课结束了,接下来的体育课铃声已经敲响了好几分钟。教室里忙活了好久的我终于注意到班上还有一个学生还在座位上坐着,桌子上的课本还停留在语文课讲到的那首诗。那可是我们的体育委员啊,体育课简直是他的天堂啊,他怎么没走?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走到了他的座位:“怎么还没走?”“组长让我完成任务再走。”“这一首诗也不长啊,放在平时你几分钟就能搞定的啊,不像你风格啊!”“我不想学了。”听到这儿,我怔住了。问题终于还是出来了。
那是一个一向积极向上,阳光活泼的男孩儿啊。虽然他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也不差,还能稳定在班级中上等,连他都有这样的念头,那还有这样念头的学生不知道还有多少。
“怎么回事?能谈谈吗?”
“我也不知道,就是不想学了。”
“想辍学?”
“嗯。”
“有这样的想法有多长时间了?”
“这学期开学就有了。”
“你知道还有哪些同学和你有同样的想法吗。”
“应该有,我不清楚。”
“你是学习遇到困难了还是家庭方面的影响?能和我说说吗?”
“就是学不会,数学也是听不懂。不想上了,想去学一门技术。”
接下来通过了解,我知道,这节体育课没能准时去上课只是他情绪爆发的节点。他有不想上学的念头也不是这一时半会的事儿。最根本的是寒假那个寒假工,让他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能赚钱的生活实在诱惑力太强,学习上稍微碰到点困难就抗不住了。
通过疏导,他的状态好了点,和我保证以后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然而没过两天,因为上课迟到挨批的他情绪再一次爆发。这一次,他准备收拾东西走人了。“老师,不是我不想学,我真学不会,坐在这儿太痛苦了。与其浪费这钱,我不如早点去混社会。”他的家庭情况我也了解,父亲不善言辞,母亲聋哑人无法沟通,家庭情况不太好。感情比较好的姐姐这两年忙于自己的家庭对他的关注也少了。“这样吧,你先和姐姐沟通一下,如果姐姐同意我就准你离开。”果然,姐姐那边坚决不同意。“姐姐不是不想上学,是当时家庭条件不允许,才被迫退学的。现在我能赚钱了,咱家条件好点了,你说你不想上,你知道你有多伤我的心吗?你知道没有文凭在外面混有多难吗……”我知道姐姐的一番言语一定触及到了他的内心处。是时候给他注射强心针了。我和他分析他的成绩,他在班级的位次。我比照去年二高的录取分数线和他做加法运算,我告诉他:“你看,你的成绩是能够得到二高的分数线的,而且,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你能保证你的成绩还没有上升的空间吗?而且你的体育那么好,你那么喜欢篮球,再走一个体育特长生,那二高不是很容易吗?或许你多努力一把,一高也还是有希望的。”谈到体育,谈到篮球,他的眼神发出了光亮。我又顺着这个话题继续聊,终于,他开口了:“老师,我错了,我不该有那样的想法。我以后再不提辍学的事儿了。”我知道,接下来我该放心了,他应该是稳定住了。可班上还有心志不定的同学呢。接下来,我开始搜取励志小视频,逆袭小文章,每晚的晚集给他们读,让他们看。其实我更是为了让他能感受得到我的用心。数学听不会,我便和数学老师沟通,课堂上允许他研究例题,并给他布置他能解出来的相关题目增强他的信心。一次一次的小测试,他的成绩总能进步一点,我和数学老师总是不失时机的对他表扬、鼓励,慢慢的他学习数学的热情更高涨了,同时作为值日班长的他对待班级事务也越来越上心……后来的他坚持到了中考,凭借着体育的特长他成功考到了舞阳二高,后来的他告诉我幸好我没放弃他……
[案例分析]
也许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多一点温暖,对他们的教育多一些锲而不舍,便能挽救一名学生。初二学生的成人感日渐增强,但他们那依然比较幼稚的、不成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又往往容易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班主任要尽可能的多点耐心,多点细心,同时,还要经常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把不良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因受外界消极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求上进的不良后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