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学设计(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教学设计(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
3.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一、教材分析
1、从内容上看,本课阐述了发展的普遍性与发展的实质, 阐明了新事物必然战 胜旧事物,引导学生懂得事物发展的形式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明确世界上任何 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中,是在曲折运动中发展上升,坚定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 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路;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 和创新的思维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 利用发展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在知识 和情感上理解并认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从地位上看,本课内容属于“探究世界与把握规律”的一部分,继上一框唯 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之后,进一步阐明唯物辩证法的的又一特征,即“发展的 观点”。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联系的根 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因此本框内容上承“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下接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三框共同回答了“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 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
通过对家乡乡村振兴取得的成就的分析, 感悟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 性, 增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同,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增强跟党走的决心。
2.科学精神:
深刻理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明确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 统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能取得成功的信心,把握事物发展的两种 状态, 提高哲学思辨力, 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反对用形而 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公共参与: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感悟家乡农村的发展,激发学生助力家乡发展的社会责
任感,自觉投身于助力家乡发展的实践中。
三、学情分析
1、高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且善于思考,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在 学习本框题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对辩证唯物主义有了初步 的认识,这为本框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对于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缺乏系统性认识,综合思维能力有待提升。
3、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提升学 生分析能力,培养公民素质,激发强国之志。
四、教学重点
发展的实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五、教学难点
辩证否定观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分享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变化的世界》思考:发展的普遍性、实质及方法论分别是什么
第一标题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探究与分享:(分三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
1、发展的普遍性、实质及方法论分别是什么 普遍性:
实质:
方法论: 学生活动:
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
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1、发展的普遍性、实质及方法论分别是什么
普遍性: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自然界是发展的 人的思维是发展的
(
我的前人就是在
这里栽的跟头,
我可得绕开
)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中。
)
观看视频《辩证法的发展观》思考: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
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是什么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它在旧事 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 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 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②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
本要求,符合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 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
2
.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
前进和上升
,是
新事物的产生

旧事物的灭亡

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宇宙间
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
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变化
发展是上升的、向前的、进步
的变化
(1)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运动、变
化的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的。




发展
)
第二标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探究与分享:(分三组讨论下面三个方面问题)
1、事物发展的状态及其含义分别是什么 ①状态:
②量变:
③质变:
学生活动:
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
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1、事物发展的状态及其含义分别是什么
①状态: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是量变和质变。
②量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变化。
③质变: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 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探究与分享: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学生活动:
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
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 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
进。
探究与分享: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对应的方法论是什么 学生活动:
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
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探究与分享:
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对应的方法论是什么
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 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 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善于抓住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和优势,加快发展。
探究与分享:(分二组讨论下面二个方面问题)
4、事物发展的前途、过程是什么 前途:
过程:
学生活动:
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
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4、事物发展的前途、过程是什么 前途: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过程: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探究与分享:(分三组讨论下面三个方面问题)
5、辩证否定的实质、含义、特征分别是什么 实质:
含义: 特征:
学生活动:
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
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5、辩证否定的实质、含义、特征分别是什么
实质: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 中积极地合理的因素,
含义:辩证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特征: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拓展:区分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自我否定) 事物的发展是自我否定的 结果 (外在否定) 事物的变化是外力强加的结果
否定与肯定 的关系 既肯定又否定, 既克服又保留。 要么简单否定一切, 要么简单肯定一切。
否定与发展、 联系的关系 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 系的环节。 是联系的中断和发展的停止
探究与分享:(分二组讨论下面二个问题)
6、事物发展的道路、及其原因是什么 道路:
原因:
学生活动:
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
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6、事物发展的道路、及其原因是什么 道路: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 过程。
③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地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战 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探究与分享:
7、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方法论是什么 学生活动:
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
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7、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方法论是什么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
①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和考 验。
【课堂总结】
(
课堂总结
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普遍性
做好量的积累

展是量变


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对未来充满信心
发展是前进性与
勇敢面对挫折
与考验
量变是质变的
必要准备
质变是

变的
必然结果
发展的方向是
前进的上升的
发展的道路是
曲折的迂回的








曲折性的统一
(途径)
变的统

(状态)
用发展
的观点
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易错辨析】
1.发展是运动变化,所以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
提示 ×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上升 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凡是拥有强大力量的事物前途必定是光明的。( )
提示 × 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看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而不是 力量的强弱,新事物刚出现时,旧事物往往比其力量强大,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 物所代替。
3.质变就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
提示 × 质变可能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也可能是旧事物战胜新事物。而发展
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所以并非所有质变都代表着发展。 4.量变向质变的转化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提示 × 事物的变化发展,有些是自身的过程,有些是在人的干预下进行的。 5.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种渐进的、连续的过程。( )
提示 × 不同事物的量变、质变过程是不同的,既有渐进性的,也有突变性的。 6.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提示 ×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 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课堂练习】
1、从引进时速200千米的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研发时速350千米、380千米 的“和谐号”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京广高铁、京沪高铁的运营,到哈大高 铁的开通,我国正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这说明( )
①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②自然界是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事物发生质变意味着发展
④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从引进高速列车技术到自主研发动车组,从京津城际铁路、京广高铁、京 沪高铁的运营,到哈大高铁的开通,我国正跨入引领世界的“高铁时代”,说明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①④符 合题意。题干中强调我国“高铁时代”的变化发展,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的认识的发展,不是强调自然界的发展,②不符合题意。质变有向好的方向变 化也有向不好的方向变化,而发展是向上、前进的变化,③说法错误。
2、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电商、物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需求正在发生变化,食物品种更丰富,结构 需求更优化。从“满足量”加快转向“提升质”,百姓餐桌更丰富、吃得更健康, 创新技术稳稳地托起了“舌尖上的幸福”。这表明( )
①打破事物原有平衡,就能促成其发展
②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向前发展
③实现“舌尖上的幸福”取决于人们的需求
④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①说法错误。随着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以 及电商、物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需求正在 发生变化,食物品种更丰富,结构需求更优化,这体现了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 事物向前发展,②正确。③中“取决于人们的需求”夸大了人的主观需求的作用, 不选。从“满足量”加快转向“提升质”,百姓餐桌更丰富、吃得更健康,这说 明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④符合题意。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扎实推进共 同富裕,必须把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的要求落到实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 义的本质要求,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不能通过无条件、无 差别、无步骤的整齐划一的绝对同步来实现。因此,急于求成或一蹴而就实现共 同富裕的想法和做法,既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合我国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更不符合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要充分认识共 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分阶段进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同时统 筹需要和可能,坚持循序渐进。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 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 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说明怎样“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
答案 ①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把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的要求落到实处,全面推进共同富裕。②事物发 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充满信心,又要认 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③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
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共同富裕要分阶段进行,尽力而为,积小胜为大胜;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抓住 时机,促成质变,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八、教学反思
1、学生通过实践和亲身体验学习知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巩固、 深化、活化知识,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更深刻, 同时增强了对家 乡发展的自豪感,对乡村振兴的认同感, 对家乡未来发展的使命感。
2、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贯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 理念, 把课本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将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 相结合,真正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
谢谢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