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设计(含解析)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学设计(含解析)高二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2、利用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科学精神: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公共参与: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教学重点】中国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光复中华昔日之辉煌》
泱泱中华几千年文明遭遇史上第一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既有工业时代所产生的先进武器,还有资本时代所产生的先进理念和先进的体制强敌,我们的制度落后了,我们的思想落后了,我们的人落后了,要想光复中华昔日之辉煌,一要思想启蒙,二要改造社会,面对西洋五花八门的思想和制度,我们要辨析。
思考:面对西洋五花八门的思想和制度我们要怎么来辨析呢?哪一个才适合我们中国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这就面临着怎样选择的问题,跟我一起走进《觉醒年代》看中华文化何以复兴!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幕: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议题一:艰难求索,终寻中华文化复兴路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北大教授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和《复古派在行动》并阅读材料《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的不同声音》
20世纪初,对于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的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和复古派便是其中的两种典型代表。
议学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和中国近代史知识完成下面表格,并尝试分析为何这些复兴主张都不能让中华文化走向复兴?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议学提示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近代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与结果:
(1)探索: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
(2)结果: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议学问题:1、20世纪有这么多“主义”,我们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2、说明我们又是如何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议学提示:
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1)指明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
(2)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习近平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强调:发扬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
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这次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一起来,就是要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党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弘扬延安精神。
议学问题:结合以上议学情境回答下面问题
1、除了延安精神,你知道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还培育了哪些民族精神吗?2、这些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什么作用 我们为什么要弘扬光荣优良传统、红色血脉?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议学提示: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哪些因素的影响
3、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1)作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2)成果:(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原因)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在立足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突破提升:正确认识三种文化
(3)中国共产党如何发展中华文化
第二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觉醒年代》等主旋律为何“破圈”?》
议学问题:从于和伟老师对于《觉醒年代》破圈原因的分析中,谈谈你对好的文化作品衡量标准的认识,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有生命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议学提示:
如何判断一种文化是否有生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
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
(1)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2)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
(3)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议学情境四:图文分析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议学提示: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④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⑤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议学情境五:阅读材料《二十大报告摘录》
我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议学问题:走什么样的文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与二十报告强调的想契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2)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
(3)才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
(4)才能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2023春·北京延庆·高一统考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
①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③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决定的
④是由我国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故①②符合题意。
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②错误。
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而不是由我国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2023春·河南新乡·高二统考期末)近年来.S省政府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全省初步形成了兼具宏观与具体、思路与措施、目标与任务、保障及责任的政策体系,为建立科学的文化遗产观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指导。之所以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②没有民族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③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载体承载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④传统文化能够代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①说法错误。
②③:之所以要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因为没有民族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载体承载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②③符合题意。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3.(2023秋·湖南邵阳·高二统考期末)中国共产党在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 )
A.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B.世界的前途与命运问题
C.全人类的幸福和贫困问题
D.全中国人民的幸福和贫困问题
【答案】A
【详解】A:中国共产党在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A符合题意。
BCD:从根本上解决了“世界的前途与命运问题”、“全人类的幸福和贫困问题”、“全中国人民的幸福和贫困问题”,这些提法夸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作用,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4.(2023秋·高二课时练习)我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B.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根本主题
C.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相匹配
D.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前进方向
【答案】A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
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A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BC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相匹配,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根本主题,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前进方向,BC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5.(2023春·江西·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感动了世界上无数的人们。在突破湘江封锁线时,面对十几倍于己的强敌,师长陈树湘一身是胆、毫无惧色。他率领全师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伤重被俘后,陈树湘自己绞断肠子,壮烈牺牲。被阻在湘江东岸的红军大部也弹尽粮绝,英勇就义。烈士鲜血染红了湘江,以至当地百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长征精神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长征精神是不同个性红军战士共同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
③长征精神的内涵是在老百姓的口口相传中确定的
④长征精神是衡量先进文化的价值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感动了世界上无数的人们。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正确。
②:伟大的长征精神是无数的不同个性红军战士共同理想信念的集中体现,②正确。
③:长征精神的内涵是在长征中形成的,不是在老百姓口头交流中确定的,③错误。
④:长征精神属于文化范畴,并不能成为衡量先进文化的价值尺度,④错误。
故本题选A。
6.(2023秋·重庆长寿·高二统考期末)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党中央高度重视英烈保护工作,如确定每年的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在各地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颁布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依法保护英雄烈士遗属的合法权益;发挥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阵地作用。党中央采取上述举措的目的是( )
①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②颁布相关法律,设置教育阵地
③推动文化创新,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增进历史自觉,传承家国情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④:党中央高度重视英烈保护工作,通过颁布和实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举措依法保护英雄烈士遗属的合法权益,发挥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红色教育阵地作用。党中央这样做的目的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增进历史自觉,传承家国情怀。①④符合题意。
②:颁布相关法律,设置教育阵地是党中央的做法不是目的。②不符合题意。
③:材料强调保护英烈,未提及文化创新。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2021秋·江苏盐城·高二滨海县五汛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中华文化由衰微转向重振的转折点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
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D.改革开放的开始
【答案】C
【详解】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由衰微转向重振的转折点,C正确。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但不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转向重振的转折点,A排除。
B: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了起来,但不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转向重振的转折点,排除B。
D: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但不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转向重振的转折点,排除D。
故本题选C。
8.(2023·陕西商洛·镇安中学模拟预测)某地依托“平西情报联络站”打造了“特色红色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沉浸式实景+VR虚拟空间”的方式,使游客置身于影视级布景空间中,将搜证、逻辑推理等相关角色扮演与红色主题教育融合起来,加深了游客对老一辈情报人员坚忍不拔革命精神的体悟。该地的做法( )
①有助于使参观者建立与红色历史文化的情感连接
②活力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
③借助媒体融合的传播优势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
④厚植了家国情怀,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延续血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特色红色教育课程体系”使游客置身于影视级布景空间中,将相关角色扮演与红色主题教育融合起来,可见该地的做法有助于使参观者建立与红色历史文化的情感连接,①正确。
②:材料展现的是革命文化而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不符合题意。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借助媒体融合的传播优势,通过“沉浸式实景+VR虚拟空间”的方式创新了文化传播的形式,并没有改变文化传播的手段,③不符合题意。
④:“特色红色教育课程体系”,加深了游客对老一辈情报人员坚忍不拔革命精神的体悟,可见该地做法厚植了家国情怀,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延续红色血脉,④正确。
故本题选B。
9.(2023·全国·高二假期作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好》《共筑中国梦》……百多年来,红色音乐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相伴而行,奏响了中华民族追梦圆梦的凯歌,助推民族复兴的巨轮破浪前行。这说明,红色音乐( )
①是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反映
②并不是因其先进性而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③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可以为不同时代和阶级服务且经久不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百多年来,红色音乐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相伴而行,说明文化创作来源于实践,红色音乐是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反映,①符合题意。
②:红色文化作为优秀文化具有先进性,反作用于社会生活,②说法错误。
③:红色音乐奏响了中华民族追梦圆梦的凯歌,助推民族复兴的巨轮破浪前行,说明红色音乐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③符合题意。
④:红色音乐是无产阶级的音乐诉求,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0.(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红色资源浓缩红色记忆。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举行的“精神之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文物史料专题展”上,首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等一件件文物持续引发观展热潮。用好红色资源是因为它( )
①见证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承载伟大的革命精神,是奋进新征程的根本动力
③赓续红色血脉,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红色资源浓缩红色记忆,它见证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赓续红色血脉,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为弘扬革命文化提供了有力的载体,①③符合题意。
②:说法错误,红色资源为奋进新征程提供精神动力,不是根本动力,②排除。
④:后半句说法错误,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④排除。
故本题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