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题型3 背景类 学案(含答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篇 题型3 背景类 学案(含答案)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课时精讲

资源简介

题型3 背景类
【题型特点】 背景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指向明确;答案来源于材料或所学知识,能力要求偏重于概括、归纳能力。其实质要求就是要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和评价。具体设问方式有两类:一是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二是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其历史依据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等。一般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解题思路】 1.第一种解法: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具体表现为: (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 (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2.第二种解法:历史背景是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在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时空限制。这就需要考生从纵向、横向、特定对象本身三个角度进行综合思考,然后排除那些与设问关联程度不大的历史事实,最后得出试题答案。 3.第三种解法:背景是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必然会涉及不同的主体。我们可以从历史事件本身涉及的不同主体分析,江苏新高考多是小切入点设问,所有的背景、原因类试题,最后一点,都是聚焦于材料本身提供的信息上。答案的组织过程,由远及近,由彼及此。 【答题模板】 1.时代背景、时代特征。 2.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3.个人积极推动或政府重视。 4.材料信息中具体情况的概括。
【真题示例】 (2023 江苏卷 17 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商船来到中国,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逐渐被欧洲人了解。一些英国女性穿上了面料柔软舒适的刺绣服装。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略有规模的英国贵族豪宅中,至少有一个房间是用精美的中国丝绸墙布来装饰的。而当来自东方的纺织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时,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在模仿中国服装款式时通常会融入西方的裁剪和缝制方法。当时有些欧洲艺术家在接触到中国纺织品后,从中汲取了灵感,开始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 ——摘编自刘海翔《欧洲大地的中国风》等 据材料,概括中国服饰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基本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8分)
信息 要素 答案
信息1:“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商船来到中国” 时代背景、时代特征 新航路开辟/海外扩张(2分)
信息2:“17-18世纪,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西方商船来到中国” 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分)
信息3:“17-18世纪”“当时有些欧洲艺术家……开始自由表达自己的奇思异想” 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启蒙运动(2分)
信息4:“以丝绸为载体的中国服饰文化逐渐被欧洲人了解” “凡是略有规模的英国贵族豪宅中,至少有一个房间是用精美的中国丝绸墙布来装饰的。而当来自东方的纺织品……欧洲工匠开始设计、生产带有中国元素的纺织品” 材料信息中具体情况的概括 中国丝织品畅销/中华文化在欧洲传播(“中国热”)(2分)
【实战演练】
1.(2021·江苏第一次适应性卷 18B 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北方修建了“直道”这一古代军事“高速公路”。直道起于首都咸阳附近的云阳,直达长城最北端的九原郡,全长1800秦里。秦王朝的骑兵从云阳出发,在直道上急行三天三夜,即可驰骋在阴山脚下,北击匈奴。近年来,有学者对直道进行了调查。他们认为,《史记》“堑山堙谷”的记载实际是“将山体斜面的土石削平,填入低洼的山谷”。直道平均宽30米,最宽处可达50米。修建者为了避免道路沿着黄土高原特有的纵横交错的侵蚀沟谷迂回,选择了在笔直延伸的山脊上修建,极大地缩短了修建时间。对秦始皇来说,直道是他实现中华帝国梦的重大工程。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秦始皇和他生活的时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直道得以成功修建的原因。(5分)
答案:统一国家的建立 (2分);秦始皇的重视 (1分) ;中央集权下动员能力强(中央集权的正面作用) (1分);技术水平高/路线设计合理/智慧 (1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毫无意外,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徙。16世纪初,第一批奴隶从非洲被直接运往美洲,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持续时间长达三四百年。……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统计显示,1709—1787年间,英国从事海外贸易的船只增加了4倍,开往非洲的船只增长了11倍。造船业的发展、运往非洲交换黑奴的枪支、小商品的日益增多,引起连锁反应,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随着“欧洲船只”一起进入美洲且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经济生活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列举“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以佐证“哥伦布的远航”在欧洲“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
答案:(1)作物:小麦、水稻。
表现:欧洲商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商品市场扩大;英法荷等国建立特权贸易公司;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改变。
(2)资本主义的发展掩盖不了奴隶贸易的罪恶。根据材料二,概括17—18世纪黑奴贸易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分析“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的原因。
答案:(2)影响: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扩大了海外市场;促进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
原因:牟取暴利;美洲原住民人口锐减,殖民地劳动力极度匮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