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探究学案(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效课堂】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探究学案(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第9课 辛亥革命 同步探究学案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2.知道徐锡麟、秋瑾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
3.理解并清楚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自主预习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一)萍浏醴起义:
1、领导人:刘道一、蔡绍南
2、意义:这次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二)安庆起义: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秋瑾在浙江绍兴被捕遇难。
(三)广西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
(四)黄花岗起义:
1、时间:1911年,孙中山、黄兴、赵声在广州举行起义
2、结果:起义失败,将收殓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与广州黄花岗,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将起义又叫黄花岗起义。
3、意义:是辛亥革命前影响最大的起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熟读)
二、武昌起义
(一)时间:1911年10月10日
(二)主力: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三)地点:湖北武昌
(四)经过:起义爆发——攻占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五)结果: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六)直接影响:武昌起义以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七)评价(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么看):
1、性质: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进步性(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新修订)
(3)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八)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九)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为什么失败了?
1、标志: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根本原因:(1)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强大
(十)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二)预习反馈
列出预习中的问题清单或列出困惑、读不懂的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支那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象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什么?该运动“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是直接受到哪次侵华战争的影响?被这场运动所“忽略”的西方文明中“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甲午败于日本”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谁的思想?他对于欧美物质文明采取怎样的态度?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什么特点?
(一)达标测评
1.某班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猜活动。下列竞猜中对应正确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太平天国
C.“打倒列强,除军阀”——新文化运动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解放战争
2.它虽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但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有学者评价辛亥革命时说:“归根结底是时代变了,社会变了。……它有欧美式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A.使社会彻底移风易俗 B.实现中国政治近代化
C.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D.为社会进步扫清障碍
4.吴玉章说:“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是疯子。”他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
A.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使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5.孙中山曾认为辛亥革命必然经过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须三十年之久方能成功。但武昌起义却是仓促发动,清朝统治随后迅速土崩瓦解,从武昌起义到民国诞生,前后只有80多天。革命的迅速发展反映了( )
A.晚清的腐朽统治失去民心 B.革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C.资产阶级革命派实力强大 D.民族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
6.近代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斗争和救亡图存的探索。下列材料与所关联的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①就(虎门)海滩高处,周围树栅,开池漫卤,投以石灰,顷刻汤沸
②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
③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④务祈推翻恶劣之政府,驱除暴戾,而建立共和国
A.①-梁启超 B.②-林则徐 C.③-邓世昌 D.④-孙中山
7.如图,这些报刊的创办和内容共同反映出的时代强音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实业救国 D.救亡图存
8.1905年8月,他曾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讲时说道:“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宣传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他”的主要功绩是( )
A.发动农民起义 B.兴办军事工业
C.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倡导新文化运动
9.1911年10月21日,英国画报TheGraphic增刊报道“辛亥革命”,标题为:“西方文明正在捶打束缚中国的锁链”。其中评论称满清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已经直接受到革命的冲击,孙中山很有可能成为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在武昌起义爆发仅11天后的英国报刊上就已经预见到革命的走势,反而在中国可能有很多人还未听闻孙中山的名字。这反映了( )
A.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 B.辛亥革命国际影响力大
C.西方报刊预测非常精准 D.辛亥革命实现民族独立
10.无产阶级教育家、革命家吴玉章曾在《辛亥革命亲历记》中提到:“辛亥革命的胜利,也使五四运动不可避免。因为人民在经过了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后,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比较容易接受新的革命理论”,以上材料论述的是( )
A.辛亥革命的背景 B.辛亥革命的经过
C.辛亥革命的特点 D.辛亥革命的影响
(二)提升训练
11.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推动历史发展进程的人和事值得我们细细体味。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管理的层次和阶段。
——雷颐《取静集》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的表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主张在实践中的发展状况。
材料二 我们在道光年间虽受了重大打击,但仍旧不觉语,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 、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甲午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 这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
——摘编自蒋廷徽《中国近代史》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法运动 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的表现。
材料三 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内,湖南、陕西等13省相继独立,清朝土崩瓦解。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
——摘编自蒋廷猷《中国近代史》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最大历史功绩。
12.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奋勇抗争。同时,各阶层不断追随世界历史潮流,探索近代化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农民起义——动摇清朝统治】
材料一:
(1)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将材料一图中空白方框①、③、⑤、⑦处内容补充完整,并用一句话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自救运动——开启近代化大门】
材料二: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见图1、图2)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江南制造总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
(2)19世纪60年代,面对千年变局和强敌,中国为实现自强,“他们的基本选择”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如图1、图2两幅图反映了怎样的具体做法?
【政治变革——推动思想启蒙】
材料三:在1898年……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将会使反对变革的保守派与那些由于改革而丧失既得利益的官僚,有可能与充满权力失落感的慈禧太后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皇帝难以招架的强大政治阻力,可以说,这是清末变法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特殊的问题。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末变法”是哪一历史事件?“清末变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是什么?
【民族英雄——国家民族的脊梁】
材料四: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中涌现出来许多仁人志士。
(4)请将材料四表格中的空白处内容填写完成。
(一)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
一、合作探究
(1)运动:洋务运动;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东西”:西方政治制度。
(2)《马关条约》。
(3)人物:孙中山;态度:是可以完全效仿完全盲从的。
(4)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详解】(1)根据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该运动“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是直接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清政府出现了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因而被这场运动所“忽略”的西方文明中“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是指西方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甲午败于日本”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把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据材料三“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盲从,搬进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咋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可知,材料三体现了孙中山的思想。孙中山对于欧美物质文明态度是可以完全效仿完全盲从的。
(4)综合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呈现的特点是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课堂达标
1.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确立的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后来把同盟会纲领阐释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A项正确;“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排除B项;“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的口号,排除C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革命根据地建立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没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但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项正确;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没有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没有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时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已经被推翻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3.C
【详解】依据题干“它有欧美式坐标和现代化的成分,因此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可知作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顺应了现代化的时代发展潮流,如辛亥革命学习欧美的政治制度,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和封建帝制后,形式上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项正确;“彻底移风易俗”的说法显然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窃取,并没有真正实现中国政治的近代化,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是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不能说为社会进步扫清障碍,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材料“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是疯子”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C项正确;材料强调辛亥革命前后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条件条件”不符,排除AB项;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而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但武昌起义却是仓促发动,清朝统治随后迅速土崩瓦解,从武昌起义到民国诞生,前后只有80多天”可知,武昌起义爆发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走向了土崩瓦解,很快辛亥革命就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这充分说明腐朽落后的清王朝已失去了维护统治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革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史实不符,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派实力强大”表述有误,材料并不能得出资产阶级革命派实力强大的信息,排除C项;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并不是高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务祈推翻恶劣之政府,驱除暴戾,而建立共和国出自孙中山的《通告各国书》,D项正确;“就(虎门)海滩高处,周围树栅,开池漫卤,投以石灰,顷刻汤沸”,指的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与梁启超无关,排除A项;“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抗击日本的事件,排除B项;“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体现了梁启超的变法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民族危机,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时务报》、严复创办《国闻报》宣传变法思想,《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份报纸都是为了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D项正确;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排除A项;“变法图强”是维新派的思想,不能全面概括题干主旨,排除B项;近代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根据“宣传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孙中山的言论,孙中山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不是农民起义,C项正确,排除A项;孙中山没有兴办军事工业,排除B项;孙中山不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武昌起义爆发仅11天后的英国报刊上就已经预见到革命的走势,反而在中国可能有很多人还未听闻孙中山的名字。”可知,辛亥革命并不被中国人民所熟知,说明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英国对辛亥革命走势的判断,并不能说明辛亥革命国际影响力大,排除B项;西方报刊预测非常精准,不是题干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未实现民族独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中“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后,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的革命理论”。可知表述为辛亥革命后带来的影响,D项正确;辛亥革命的背景为清朝的封建统治激化矛盾,排除A项;辛亥革命的经过是由四川保路运动引起,经过武昌起义,最终南方各省独立,成立中华民国,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特点是向西方学习的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的政党政治也十分关注,排除C项。故选D项。
11.(1)表现: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的建立,说明这一主张得以实施。从创办军事工业,到兴办新式学校培养军事和翻译人才、派遣留学生,再到开办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
(2)表现: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到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层面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层面;由维护封建统治到发展资本主义;由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到进一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任两点)
(3)辛亥革命虽然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但未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答到“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即可)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师夷长技的主张”是洋务运动的主张。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的创办,说明“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从“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管理的层次和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经历了从创办军事工业,到兴办新式学校培养军事和翻译人才、派遣留学生,再到开办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等发展阶段。
(2)从“直至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 、曾国藩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甲午战争后,康有为领导的变法运动,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变法运动……无疑比自强运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的表现主要是: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到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层面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层面;由维护封建统治到发展资本主义;由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到进一步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变法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从“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内,湖南、陕西等13省相继独立,清朝土崩瓦解。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虽然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但未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12.(1)①金田起义;③天京;⑤天京事变;⑦天京陷落。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历史事件:洋务运动;做法: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历史事件: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主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4)①邓世昌;②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③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④在皖浙起义中被捕遇难。
【详解】(1)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标志着天平天国运动兴起的事件是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太平天国的转折性事件是1856年的天京事变,天京事变使天平天国元气大伤;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1864年天京陷落。历史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持续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可知,“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指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运动;做法:图1和图2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体现的做法是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3)历史事件:根据经材料可知,“在1898年……皇帝采取大刀阔斧而又激烈的改革方式”说明“清末变法”指的是1898年的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变法措施在经济上的体现之的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最能体现现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位人物是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他的主要事迹是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谭嗣同是百日维新事变后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他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秋瑾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1907年的在皖浙起义中,她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