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第27课 活动课考察近代历史遗迹 同步探究学案了解历史事实,形成知识脉络。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理解能力。培养爱国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自主预习时间起讫:1840年—1949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包括晚清时期和中华民国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内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一种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大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人民大众双重历史任务:反侵略(反帝)、反封建两个历史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近代前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近代后期)四条基本线索:(1)屈辱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2)抗争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为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3)探索史:中国近代史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各种救国道路的历史(4)发展史:中国近代史是近代工业、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产生和缓慢发展的历史(二)预习反馈列出预习中的问题清单或列出困惑、读不懂的内容。每一处遗址或遗迹都是立体的历史,让我们从这些遗址和遗迹中读出历史、感受历史、思考历史。请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图二(1)如果想实地考察图一和图二的遗址,应该去的地方分别是哪里?(2)黄埔军校是谁创办的?他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3)图二建筑所在的城市毫无遗漏地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在这里签订的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列举近代在这座城市建立的三个不同性质的政权。(4)这两座建筑对中国近代史都具有深远意义。看到这两幅图片,你有何感受?(一)达标测评1.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2019年京张高铁正式运营。京张高铁在当年京张铁路设计人字线的顶点下方穿过,与其实现地上与地下的立体交汇。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的是A.胡适 B.詹天佑 C.齐白石 D.聂耳2.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A.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 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C.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D.日本的官方言论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们选择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的一组是( )A.虎门销烟遗迹———圆明园遗址———威海卫战役纪念馆B.大沽炮台遗址——— 天津义和团遗迹———武昌起义纪念馆C.詹天佑故居———张謇故居———徐悲鸿故居D.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会址———革命圣地延安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岳飞 D.戚继光5.历史遗迹能够让我们回味历史,读懂历史。圆明园遗迹反映的是A.鸦片战争的耻辱 B.英法联军的暴行C.沙俄侵华的罪证 D.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6.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A.洋务企业的产生 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C.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7.“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首发出中华民族抗日的怒吼,震撼一代中国人心屝的《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A.徐悲鸿 B.聂耳 C.冼星海 D.田汉8.每周一的学校升旗仪式上,同学们都会高唱国歌。那么,谱写国歌的曲作者是谁?( )A.聂耳 B.冼星海C.田汉 D.徐悲鸿9.2014年,又逢甲午。3月份召开的两会上,发生在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成为军队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下列选项中哪一历史事件发生在“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期间?( )A.虎门销烟 B.黄海大战C.火烧圆明园 D.南京大屠杀10.近年来学者们通过查找资料,结合时代背景…发现有些历史人物并不像过去人们认为的那么不堪,对一些事情的处理当时甚至有“不得不为”的理由,这说明( )A.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标准B.越往后人们评价历史越接近客观事实C.评价历史人物不应该有定论D.学者们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标准来评价(二)提升训练11.人民的抗争史以下是某摄影爱好者游历历史文化遗迹时拍下的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李宏同学用这三张照片作为素材办了一份历史手抄报,请你为这份手抄报拟定一主题名称?(2)任选一位照片的历史人物,用你自己喜欢的形式(如漫画,对联,杂文,诗歌,故事,历史短剧等)简介其主要事迹。(要求:符合选择形式的基本要求;史实详尽,真实;语言清晰,想象合理)(3)当你某天旅游到这些雕像前的时候,你会有哪些感想?12.老照片和旧报纸承载着历史遗迹,记录着历史,给人带来无限的回忆和遐想。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两个瞬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一: 图二:(1)尼克松访华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图一的照片应该拍摄于哪一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到今年已经多少周年了?(2)图二报纸所指中国收回澳门主权是在哪一年?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与哪一伟大构想有关?(3)结合两幅图片及所学知识,说一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一)课后反思:本节课我学会了: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参考答案一、合作探究(1)广州、南京。(2)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作用: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量政治军事人才。(3)《南京条约》。太平天国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4)例:看到这两幅图片,我好像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为中国的饱经忧患而感慨。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也会金戈铁马,报效国家。【详解】(1)依据图一信息“陆军军官学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依据图二“国民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对统治。所以,如果想实地考察图一和图二的遗址,应该去的地方分别是广州、南京。(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的原因是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太平天国政权。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4)依据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看到这两幅图片的感受:我好像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为中国的饱经忧患而感慨。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也会金戈铁马,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等。【点睛】本题是图片型材料题,解题的关键需熟悉与两幅图片相关的历史事件。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培养了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南京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代历史,结合所学,可回答在南京建立的三个不同性质的政权。课堂达标1.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担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的是詹天佑,这条铁路是以詹天佑为首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中国工人,用自己的技术力量,由中国筹款,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故B符合题意;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故A不合题意;齐白石是画家、聂耳是作曲家,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2.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就必须借助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进行研究等,而电影照场景、文学作品的描写都含有文学色彩,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而日本作为这场屠杀的执行者,其官方言论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3.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学生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A、B组事件都发生在1919年之前,不符合题意。C组事件詹天佑、张謇的出现时间早于1919年,不符合题意。D组事件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以此题答案是D。4.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9月,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面对强敌,邓世昌沉着应战,在舰身中弹过多,弹药也将用尽的情况下,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但不幸被敌舰炮火击中,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这副挽联是光绪帝为哀悼他而撰写的,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5.B【详解】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故答案选B。6.B【详解】依据题干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汉阳铁厂、大生纱厂等都是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既有军事工业也有民用工业,所以属于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是B。7.C【详解】依据教材内容可知:冼星海创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对中华民族抗日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8.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成抗日义勇军,为此,聂耳创作了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1949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上《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9.B【详解】依据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发生在“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期间,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海大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 ,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10.B【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发现有些历史人物并不像过去人们认为的那么不堪,对一些事情的处理当时甚至有“不得不为”的理由,可见评价人物是要根据史实来说话的。其他三项都是不正确的。所以答案选B.11.(1)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或抗击列强侵略的民族英雄)(4分)(2)分三等级评分。1、表达形式新颖,符合所选择表达形式的基本要求,史实全面、准确,语言清晰流畅,想象合理,给6分。2、符合所选择表达形式的基本要求,史实不够详尽、准确,语言清晰流畅,想象合理,给3-4分.3、不符合所选择表达形式的基本要求,史实不准确,语言不清晰流畅,给0――2分(3)中华民族英雄无用武之辈出;面对外敌入侵,应坚决反抗;落后就要挨打。(2分)【详解】(1)依据图片可知,三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近代史上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与日军展开大战最后英勇牺牲的邓世昌,他们都是抗击列强侵略的民族英雄,这些都属于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2)林则徐的故事:道光八年,也就是1828年,时任江陵布政使的林则徐因父亲去世,回到福州守孝。当他得知西湖被侵占,影响了福州的农田灌溉,毅然站了出来。征得了当时的闽浙总督孙尔准和福建巡抚韩克均的同意,林则徐撰写了《清厘福州小西湖界址告示》,为了长期维护湖址,杜绝日后再被人侵占,林则徐在西湖湖边砌筑了1236丈的石驳岸。时光流逝,虽然现存的石驳岸早已不是林公当时修建的石岸,但在它们的保护下,西湖至今还维持着林公当年疏浚后的面积。林则徐在疏浚西湖之后,将李纲祠移建到了西湖边,并题写了一对楹联:“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这对楹不仅反映了林则徐当时的心境,也是林则徐一生为官的真实写照。(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涌现出了无数的民族英雄;所以我们面对外敌入侵,应坚决反抗;落后就要挨打。12.(1)1972年;35周年。(2分)(2)1999年。一国两制。(2分)(3)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原则等。(2分)【详解】(1)依据图片内容可知,图一是周恩来总理到机场迎接第一次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情景,尼克松第一次访华的时间是1972年,中美两国是在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2)依据所学知识克制,澳门回归的时间是1999年12月20日,“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香港、澳门是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回归祖国的。(3)一个国家外交事业会取得巨大成就,其原因包括:该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该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外交事业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因为新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得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信任新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愿意同新中国建交,更重要的原因是新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符合本国的利益。无论是尼克松访华,还是香港、澳门回归,最主要原因就是新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