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标·定向 核心·导学1.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 2.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1.一个趋势:由石器、木器、骨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 2.两种方式:集体劳作和家庭式劳作 3.三类工具:农业生产工具、畜牧业生产工具和手工业生产工具学习任务1 生产工具一、农业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1)演变:人类耕作工具种类繁多,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2)概况:石器 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青铜 器 ①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地区 ②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 ③青铜在当时是珍贵的资源,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铁质 农具 ①世界: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②中国: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灌钢法制作的农具2.灌溉工具原始社会末期 人类已经能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古埃及和中国 人们已懂得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东汉末期 出现翻车三国时期 马钧对翻车进行了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唐代 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3.畜牧工具:古人用圈厩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微思】阅读教材“史料阅读——陈廷章《水轮赋》”,史料描述的是什么工具 有什么优点 提示:工具:筒车。优点:借助水力进行灌溉,节省了人力。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1.纺织工具地区 时间 概况中国 约3万年前 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新石器时代 晚期 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汉朝 使用纺车纺纱,使用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元朝以后 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西方 古代 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2.陶瓷工具时期 工具 用途最初 泥条盘筑 制造陶器新石器时 代晚期 坯车 制坯中国南朝 匣钵 防止烧制过程中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唐宋 支钉 防止器物粘连3.冶炼工具(1)锻打工具:熔化金属原料的土炉、打击金属原料的锤、磨平金属的锉等。(2)铸造工具:熔化金属原料的坩埚、使液态金属成型的范等。【点拨】1.水排不是灌溉工具(1)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风箱——水排,是冶铁工具而非灌溉工具。(2)利用水力鼓风冶铁,可以提高冶铁温度和生产效率。2.元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1)丝织品过于贵重,麻布的御寒和保暖性能较差,而棉布柔软保暖,适合各个阶层。(2)棉花种植范围扩大,种植技术提高,棉花产量提高。(3)棉纺织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政府对棉纺织业的鼓励政策。学习任务2 劳作方式一、农业劳作方式1.家庭式劳作(1)原因:随着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2)表现中国 古希腊、罗马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 氏族部落解体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2.庄园式劳作特征 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表现 (1)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 (2)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微思】阅读教材“史料阅读——《史记·商君列传》”,思考:商鞅变法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概念阐释坞堡是一种民间防卫性建筑,大约形成于王莽天凤年间,当时北方发生饥荒,社会动荡不安。富豪之家为求自保,纷纷构筑坞堡。二、手工业劳作方式1.表现家庭式劳作 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作坊式劳作 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作坊2.特点: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主题一 古代生产工具的演变【情境探究】1.获取信息——古代的生产工具材料 这里(半坡遗址)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还有骨器、陶器等。石器有石斧、石锛、石铲、石刀,比较精致合用,石斧用来砍伐,石铲用来掘土,石刀用来收割谷物,这里的农业已经处于“石器锄耕”阶段。——詹子庆《中国古代史(上)》思考:材料反映出当时石器属于打制还是磨制石器 证据是什么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破法】抓住关键信息:“比较精致合用”“石器锄耕”。【自主作答】磨制石器。因为材料中记载石器“比较精致合用”,还可以用于砍伐、掘土、收割谷物等,可以判断石器较为锋利,符合磨制石器的特征。2.分析问题——古代生产工具的特点及影响材料一 中国古代耕作工具材料二 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翻车的演变历程思考: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农业工具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破法】抓住关键信息:从材料一信息“石制农具”“铜铲”“铁锄”和材料二翻车动力的演变进行分析。【自主作答】特点:种类增多;材质由非金属到金属;动力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史论阐释】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进及特点1.演进类型 时间 生产工具耕作 工具 原始社会 石器、骨器、木器商周时期 石器、骨器、木器;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 铁制农具灌溉 工具 汉朝 翻车唐朝 筒车2.特点方面 表现农具材质 从石、木、骨等自然材料到铜、铁等 金属材料农用动力 从人力到借用畜力、自然力农具种类 从单一到多种生产技术 日益进步、完善【深化点拨】古代生产工具的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也是古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主题二 古代劳作方式的演变【情境探究】1.获取信息——古代农业劳作方式材料 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合的是,战国时期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化……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子纺织”……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耕经济的主体。——摘编自孟意华《中华文化产生形成的基础》思考:阅读材料,概括材料体现了古代哪一劳作方式。有何特点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破法】抓住关键信息:“农业生产小家庭化” “男子力耕……女子纺织”“自给自足”进行分析。【自主作答】劳作方式:农业家庭式劳作。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2.论证观点——古代手工业劳作方式材料 古代冶炼业手工业雕塑思考:材料体现了古代哪一劳作方式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劳作方式呈现“封闭性、狭隘性”的特征,请简要论证这一观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破法】抓住关键信息:从图片中手工业者集体劳动的场景判断劳作方式,结合古代手工业劳作方式的特点论证观点。【自主作答】劳作方式:手工业作坊式劳作。论证:这一观点具有一定的道理。中国古代手工业劳作生产不论是手工业家庭还是民营或官营作坊,手工业者本身都是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这导致技术传承范围狭隘,难以推动对外交流与传播,往往自我封闭、自我禁锢,因此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劳作方式一定程度上呈现“封闭性、狭隘性”的特征。【史论阐释】古代的劳作方式1.古代农业的劳作方式方式 特点 代表家庭 式 劳作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 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和古希腊罗马的家庭式劳作庄园 式 劳作 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 欧洲中世纪的庄园和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2.古代手工业劳作方式方式 特点 共同特点家庭 式 劳作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生产 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民营和 官营 作坊 以作坊为场所进行集体生产【深化点拨】古代劳作方式的发展演变体现了古代生产关系的发展演变,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演变的。题组一 农业工具的变化1.(2023·淮安高二检测)下列农业工具的发展与变化,按其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A.打制农具-磨制农具-铁制农具-青铜农具B.磨制农具-打制农具-铁制农具-青铜农具C.打制农具-磨制农具-青铜农具-铁制农具D.打制农具-铁制农具-磨制农具-青铜农具【解析】选C。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早为打制农具、然后为磨制农具,随着生产力进步,出现了青铜农具,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故选C。2.(2023·长沙高二检测)图一、图二所示为中国古代的灌溉工具。据此可知,与翻车相比,筒车的优势在于 ( )A.解放了劳动力资源 B.扩大了灌溉的范围C.灌溉与排涝相结合 D.不受地理条件限制【解析】选A。与翻车相比,筒车充分利用了水流的冲击力,解放了人力,故选A;筒车和翻车灌溉的面积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排除B;C是两者的共同点,排除;两者都需要靠近河流,受到地理条件限制,排除D。【补偿训练】古诗云:“江南水轮不假(借)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下上无时了。”该诗句描述的农具是 ( )A.耧车 B.水排 C.翻车 D.筒车【解析】选D。材料是对水力灌溉工具筒车的描述,故选D;耧车属于使用畜力的播种工具,排除A;水排属于冶铁时使用的水力鼓风装置,排除B;翻车使用的动力是人力,排除C。【深化点拨】筒车:又叫水转筒车,是依靠水力运转的灌溉工具,车身下部浸入水中,依靠水流的冲击而转动,以竹筒盛水,随着车身的转动,将水送到高处流出,从而导灌入田。题组二 手工业工具的进步3.(2023·宣城高二检测)下图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掌握的一项陶瓷业技术,这一技术的运用 ( )A.提高了陶瓷器的成品率B.使器物在烧制中不粘连C.能够控制坯件的形状和厚薄D.反映我国陶瓷技术领先世界【解析】选A。根据图示器物特征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示物品是烧制陶瓷器所用的窑具——匣钵,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掌握的一项陶瓷技术,使用匣钵烧制陶瓷器,可以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提高陶瓷器的成品率,故选A;在烧制瓷器过程中,使用支钉可以防止粘连,排除B;坯车能够控制坯件的形状和厚薄,排除C;题干材料中没有与世界其他地区陶瓷技术进行比较,无法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D。4.(2022·丽水高二检测)如图为元代王桢《农书》中记载的某一生产工具。它“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该工具是 ( )A.桔槔 B.翻车 C.筒车 D.水排【解析】选D。据题干“某一生产工具。它‘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图示可知此生产工具是东汉杜诗发明的冶铁工具水排,故选D。桔槔、翻车、筒车都是灌溉工具,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题组三 劳作方式的发展5.唐朝王维有诗云:“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该诗体现出当时农业劳作方式的特点是 ( )A.刀耕火种 B.集体耕作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解析】选C。从题干材料“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可知体现了男耕女织的特点,故选C。A、B、D均与题干材料无关。6.下面所示是某学校的历史研究小组收集的材料。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战国统治者鼓励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 ②中国古代形成手工业家庭、民营和官营作坊三种经营形态 ③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大量的奴隶制庄园A.古代耕作方式的完善B.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C.古代劳作方式的发展D.古代农耕经济的进步【解析】选C。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手工业家庭、民营和官营作坊”“奴隶制庄园”等信息均与古代劳作方式的发展有关,故选C。耕作方式、土地制度和农耕经济都是题干材料的一部分,不全面,排除A、B、D。【补偿训练】有人认为,潮汕方言当中,男人意为“打捕”,女人意为“煮娘”。这可能反映了古代潮汕地区 ( )A.男女分工明确,以家庭为生产单位B.属于纯粹的海洋文明,不存在农业生产C.女性居于家庭主导地位,男性地位不高D.男女平等,排斥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解析】选A。题干潮汕方言反映了古代中国以家庭为单位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农业生产现象,故选A;B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男性与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排除C;古代中国社会男女是不平等的,男耕女织是基本生产模式,排除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