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标·定向 核心·导学1.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1.两场影响广泛的古代战争: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 2.一次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希腊化时代” 3.战争的一个重要影响:文化交流学习任务1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一、亚历山大远征1.概况: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波斯帝国,征服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2.影响: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3.统治政策:亚历山大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表 现 (1)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 (2)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 (3)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4.帝国分裂: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拓展延伸】辩证认识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1)亚历山大远征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具有局限性;(2)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客观上具有进步性。二、“希腊化时代”1.含义: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的大约300年。2.表现:(1)希腊化世界:①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②作为殖民者,他们生活于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③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2)希腊化时代:①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②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3)文学、科学等领域的发展(从【智选】中选出相对应的序号)文学 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④》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数学 欧几里得编写《③》物理 ②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地理 ①精确计算了地球周长医学 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智选:①埃拉托斯提尼 ②阿基米德③几何原本 ④荷马史诗(4)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微思】阅读教材“托勒密埃及的统治者”图及其文字说明。思考:材料体现的现象对当时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促进希腊文化与北非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拓展延伸】“希腊化世界”与“希腊化时代”(1)“希腊化世界”指的是空间区域,具体指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2)“希腊化时代”指的是时间范围,具体指的是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的时间。学习任务2 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一、蒙古的三次西征1.背景: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2.概况:第一次 1218年,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不久,成吉思汗发动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剌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第二次 灭亡金朝后,蒙古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第三次 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3.结果: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图解】蒙古汗国形成的政权【概念阐释】蒙古汗国在中央汗国之外的四大汗国是蒙古汗国的有效组成部分,四大汗国除伊利汗国与中央政权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外,其他汗国都是独立汗国,他们内部又不断衍生出几个小的汗国,相互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也时常发生战争。他们统治范围内的民族文化差异很大,这也引发各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二、蒙古西征的影响1.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2.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1)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到达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他们撰写的出使报告流传至今。(2)根据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3)畏兀儿人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3.引发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方向 概况 影响由东 向西 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 蒙古西征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由西 向东 大批移民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为“色目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后来融入汉族和蒙古族【微思】阅读教材“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思考:从图中可以看出蒙古西征最远到达哪一地区 提示: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拓展延伸】蒙古西征推动东西方交流的条件(1)辽阔的帝国版图,有利于文化的交流。(2)畅通的交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3)蒙古统治者重视东西方的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4)宽容的宗教政策。主题一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情境探究】1.获取信息——“希腊化时代”的特征材料 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引兵东征,直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完全吞并托勒密埃及,这300多年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历史上被称为希腊化时代。这时期最显著的事实,便是古希腊的文化和古代东方各国的文化因为交流融合而孕育出更为发达的文化。那些在亚历山大帝国废墟上所形成起来的各个国家,一方面具有东方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希腊的色彩。——摘编自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思考:根据材料,概括希腊化时代文化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成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破法】抓住关键信息:“交流融合而孕育出更为发达的文化”“亚历山大大帝引兵东征”“一方面具有东方的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希腊的色彩”。【自主作答】特征:承袭了希腊的传统,并与东方文化交融。成因:亚历山大的武力扩张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东西方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2.分析问题——“希腊化时代”的影响材料 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中,由于统治者为希腊人,希腊语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1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破法】抓住关键信息:“一种新的文化”“希腊语成为当时各地通用的官方语言”“独具特色的新宗教”。【自主作答】打破了历史上东西方各自发展的状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传播了先进的语言文字;基督教吸收了东方宗教的因素,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史论阐释】一、全面认识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1.建设性: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政治 在承袭东方体制的同时,将希腊民主传统引入东方经济 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文化 东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促进文学、科学等发展2.破坏性: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引发文化冲突,造成文化断裂。二、“希腊化时代”文化的特点从总体上看,“希腊化时代”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1.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2.文化融合是军事征服的结果。3.文化中心逐渐东移。4.文化交往的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主题二 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情境探究】1.分析问题——蒙古西征胜利的原因材料 1235年,窝阔台大汗发动第二次西征,命术赤长子拔都、察合台长子拜答儿、自己的长子贵由、拖雷长子蒙哥各统本王室军,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亦分遣长子从征,以拔都为统帅①。因西征大军由长子组成,此次西征又称“长子西征”。此时哲别已经去世,由速不台担任先锋兼西征军副帅。此次西征,蒙古人不仅出动了15万大军,还带去了来自东方的黑科技——火炮②。思考:据材料,蒙古第二次西征取胜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破法】抓住关键信息①②进行概括。【自主作答】集中优势兵力,派遣长子出征;使用了先进武器——火炮。2. 论证观点——蒙古西征的影响材料 时间 蒙古进军路线 典型事件描述1219 年始 攻灭花剌子模国、经里海、黑海沿岸,攻入克里米亚半岛 (蒙古军所到之处)一个繁荣的呼罗珊变成一片荒芜,土地变成了不毛之地……1235 年始 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巴尔干半岛 蒙古人开始使用的多种火器更具破坏性……由于火炮的大力改进,城墙逐渐从人类历史中消失了1252 年始 经中亚,攻占巴格达,抵达巴勒斯坦 1278年列班·扫马出访拜占庭帝国、罗马教廷和法国——摘编自[法]德阿·托隆著,宝音布格历译《蒙古人远征记》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阐释“蒙古西征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这一结论。(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破法】据“一片荒芜”“更具破坏性”“列班·扫马出访拜占庭帝国、罗马教廷和法国”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自主作答】一方面,蒙古三次大规模西征,建立了庞大的帝国,给被征服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造成极大破坏,甚至出现文化断裂,如伊斯兰文明在当时受到战争沉重打击;另一方面,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不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交融,如火药武器等西传,欧洲传教士出使蒙古,列班·扫马访问欧洲等;同时,西征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蒙古军队移居至中亚、西亚,致使该地域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但其后裔逐渐被当地文化和民族同化;马可·波罗曾长期留居中国,所著《马可·波罗行纪》是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文献,西方的天文学、医学等亦传入中国,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综上:蒙古西征对被征服地区文化发展造成巨大破坏,但也推动了东西方人员往来、文化交流与民族迁徙,不同程度地带来了地域文化的变化,具有双重性。【史论阐释】 蒙古西征的影响方面 表现对被征服地区影响 (1)西征使广大的被征服地区和民族经受前所未有的灾难; (2)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生产力,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影响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对蒙古帝国构成影响 经过三次西征蒙古征服了广阔的土地,从而建立四大汗国,即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利汗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影响 (1)西征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的发明得以广泛传播,推动西方社会转型; (2)西征打击了中古欧洲的黑暗统治,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对东西方贸易影响 (1)蒙古帝国版图横跨亚欧大陆,客观上使亚欧各民族走出封闭状态,摆脱陆上丝绸之路的重重关卡; (2)开辟对外交流的通道,也促使丝绸之路再度繁盛对民族迁徙和交融影响 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推动民族交融,同时民族的分布区域也发生了改变【深化点拨】辩证地看待蒙古西征:(1)战争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蒙古西征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西方社会进步,推动了西方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题组一 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1.公元前4世纪前后,通过暴力方式,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担当希腊文化传播“使者”的是 ( )A.罗马帝国 B.罗马共和国C.波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解析】选D。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开始远征,在远征中希腊文化和东方文化获得了直接交流和融合的机会,故选D。A、B、C与题干材料无关。2.(2023·南通高二检测)亚历山大城始建于公元前332年。之后,亚历山大城成为托勒密埃及的首都,并发展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据此可知( )A.埃及王国实现了希腊化B.战争促进文化碰撞与交融C.埃及深受西亚文化影响D.亚非文化仍保持长期影响【解析】选B。由材料可见希腊文化通过战争在埃及得到发展,体现了战争对文化的作用,故选B;材料只能体现亚历山大城,而不能代表整个埃及,排除A;材料说明埃及北部开始希腊化,而不是西亚化,排除C;埃及的希腊化体现的是欧洲文化对非洲文化的影响,排除D。3.在希腊化时代,虽然希腊的语言、文化有了广泛的传播,然而这个时期文化的背景和特征,不仅包括希腊方面的因素,还包括东方已有的因素。这可用来佐证 ( )A.世界文明的创新性 B.希腊文明的包容性C.东方文明的先进性 D.西方文明的民族性【解析】选B。希腊化时代的出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材料可以用来佐证希腊文明的包容性,B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世界文明的创新性,排除A;材料并未强调东方文明的先进性和西方文明的民族性,排除C、D。【深化点拨】与马其顿文化相比,希腊文化处于较高水平,亚历山大“希腊化”的实质是对先进文化的借鉴与吸收,最终文明化的过程。4.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埃及祭司宣布他为太阳神的儿子、法老的合法继承人。在耶路撒冷,亚历山大皈依了犹太教。在巴比伦城,他派人把巴比伦最崇拜的拜尔神庙重新修建起来。这说明亚历山大 ( )A.弘扬亚非地区传统文化B.利用当地宗教强化统治C.推动各区域间信仰融合D.得到了当地民众的支持【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亚历山大重视宗教相关问题,但其最终的目的是利用宗教来巩固新征服地区的统治,B正确;宗教不等同于文化,二者范围不一致,排除A;推动各区域间信仰融合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是否得到民众的支持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题组二 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5.横跨欧亚大陆的道路在中断了约一千年之后变得安全了,欧洲人于是又能由此进入亚洲和远东了。此时有大批被称为“色目人”的移民自西向东,进入中国中原地区。出现这些现象的客观原因是 ( )A.拿破仑战争 B.亚历山大远征C.蒙古的西征 D.新航路的开辟【解析】选C。“色目人”是元朝时中国人对自西向东迁入中原地区的人的统称,其大规模迁徙缘于蒙古的西征,C正确;拿破仑战争发生在19世纪初,与此无关,排除A;亚历山大远征是在公元前4世纪末,排除B;新航路的开辟未引发进入中国中原地区的大规模移民潮,排除D。6.(2023·佛山高二检测)奥斯曼人最初游牧于中亚地区,13世纪时向西迁徙。造成其西迁的主要原因是 ( )A.蒙古西征的压力 B.生存环境的恶化C.罗马帝国的邀请 D.传播宗教的需要【解析】选A。在13世纪,奥斯曼人受到了来自东方的压力,向西迁徙,此时蒙古正在西征,冲击了奥斯曼人的统治,A正确;13世纪中亚地区并没有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排除B;罗马帝国此时早已分裂,且东罗马帝国也没有邀请奥斯曼人,排除C;奥斯曼人向西迁徙是在蒙古西征压力下的被迫迁徙,并非为了传播宗教,排除D。7.(2023·昆明高二检测)在西征时,随蒙古军队西至欧洲的有蒙古人、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与此同时,也有因战争而东迁的不同民族的人,这种迁徙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残酷的。这种“被迫”的迁徙客观上 ( )A.使西方国家依附于蒙古B.埋下了帝国分裂的隐患C.导致阿拉伯帝国的衰落D.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解析】选D。由于战争导致的人口迁徙,使得不同民族的文化也随之得到传播,所以这种“被迫”迁徙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D正确;这种迁徙并没有使西方国家依附于蒙古,也没有导致蒙古帝国的分裂和阿拉伯帝国的衰落,排除A、B、C。8.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指出,蒙古帝国使得许多区域性文明迅速发生接触。而在此之前,这些文明在其发展中很少把彼此联系在一起,甚至很少知道同时代的其他文明。材料中这种“相互接触”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扩大了清朝的疆域B.创制了行省制度C.新的民族——回回逐渐形成D.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解析】选C。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与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故选C。9.“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有积极意义的影响。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民族迁徙改变了农耕世界政治格局B.民族迁徙打破了相对封闭并促进了发展C.民族迁徙破坏了农耕地区经济发展D.民族迁徙激化了游牧和农耕世界的矛盾【解析】选B。根据材料“首先是两者之间扩大了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得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可知,材料强调了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之间的交流,民族迁徙打破了相对封闭并促进了发展,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技术的交流而非政治,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民族交往的进步性而非局限性,排除C、D。10.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欧洲自从蒙古军西侵以及前后七次十字军东征以后,传入了不少的东方新事物。”这些新事物中,最具重要意义的是 ( )A.瓷器和丝绸 B.四大发明C.西方的科技著作 D.工业技术与产品【解析】选B。根据题目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瓷器和丝绸大量传入西方,但并未引起西方的社会转型,故A错误;四大发明对近代欧洲的社会转型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故B正确;西方的科技著作和工业技术、产品均是西方自产的,不属于东方新事物,故C、D错误。课时巩固训练,请使用 “课时过程性评价 十一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