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学案(含解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与《选必》知识连接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学案(含解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与《选必》知识连接

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知识连接】
一、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19--1927年)
纲要上册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文化交流与传播
1.五四运动 背景: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经过:①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遭到北洋军阀的镇压。 ②发展:6月5日,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课,标志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结果: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性质: ①一场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 ②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③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④为中共成为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⑤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⑥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 2.马克思主义传播 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 进程: ①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1920年李大钊、陈独秀发起马克思研究会。 ③李达、陈望道、李汉俊投身于马义的翻译和宣传。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①思想: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②阶级:工人运动发展,无产阶级壮大 ③组织: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国际: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帮助 (2)成立:中共一大 ①时间:1921年7月23日 ②地点:上海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 ③内容:通过纲领,确定名称;明确奋斗目标;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 ④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带来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4.国共合作 (1)背景: ①中共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中共三大通过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3)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5.国民革命(1924——1927) 兴起: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通过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使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失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 1.中华民国时期的改革 (1)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 (2)结果: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2.关税制度的演变 国民革命时期,中共和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 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2.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在中国,五四运动爆发,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二、南京国民政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
纲要上册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文化交流与传播
1.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继续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东北易帜: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民族工业“黄金十年” ①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提高;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 ②表现: A.除原因纺织、面粉外,新兴工业部门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一定发展。 B.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敛财,四大银行成为工具。 2.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①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②内容: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3)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①过程: A.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起义受挫,毛泽东决定向山区进军 B.建立:10月,毛泽东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②意义: A.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B.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①根据地建设: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 ②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③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3.红军长征 (1)遵义会议 ①时间地点:1935年1月,贵州遵义。 ②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③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 (1)“训政”时期 ①开始:1928年。 ②表现:《训政纲领》 A.政权机构: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B.五权分立的五院制: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 C.监督: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③实质:所谓的“训政”,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 苏维埃政权 (1)建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正式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2)性质: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3)意义: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制度 (1)概况 ①人事制度: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 ②公务员制度的确立: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 ③完善: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一系列法规。 (2)特点 ①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 ②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 ③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 ④《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⑤对一般在职人员,国民政府也效仿北洋政府,采用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 局限性:尽管有制度规定,但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 4.中国的货币的演变 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 时间:1935年 内容: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 5.关税制度的演变 (1)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2)1928年,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两项主要内容之一。国民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6.个人所得税制度: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1.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 1926年成立国立历史博物馆。 2.学校教育的发展 1928年组建国立清华大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执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 3.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古物保护法》
【习题连接】
1.五四运动后,蔡元培在《社会主义史序》一文中写道:“从表面上来看,虽然在中国实行马克思主义可能有违理论原文,但这并不要紧,因为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一个呆板的模型,我们只需要遵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与根本宗旨就是了。”可见,蔡元培的观点( )
A.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加速了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C.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D.引领了民主科学的思想潮流
2.下表为1920—1922年《新青年》部分栏目简介。据此可知,《新青年》( )
栏目 活动
俄罗斯研究专栏 发表了许多真实介绍苏俄革命基本经验和建设情况的文章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 大量刊载马克思、列宁的著作,发表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迹和思想的文章
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专栏 批判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基尔特色社会主义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捍卫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阵地
C.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D.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大旗
3.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意识到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B.实事求是进行革命策略调整
C.确立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 D.总结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4.下表是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成分统计情况(单位:名)。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
时间 党员人数 党员成分人数及比例
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军人 商人 其他
1921.07(一大) 50多 4;7.5%
1922.06(二大) 195 21;10.76%
1923.06(三大) 420 164;37.96%
1924(上半年) 650 160;40%
1925.01(四大) 994 498;50%
1925.09 3164
1926.01 4000 2800;70%
1926.02 8000
1926.05 11257 7430;66% 650;5.0%
1926.11 18526 11120;60% 2180;11.78% 27.35%,其中军人均1500人
1927.04(五大) 57967 31186;50.8% 10840;18.7% 19.1% 3.1% 0.5% 7.8%
A.领导了国民大革命 B.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C.注重巩固阶级基础 D.阶级属性发生变化
5.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6.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改革关税保管制度,将关税分为值百抽五的旧税与新增的额外关税两项,前者照旧存入汇丰银行偿付外债、赔款,后者则存入中央银行。1932年,国民政府彻底取消两种税款的分别,将全部关税存入中央银行。关税保管权的变更( )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B.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全面接轨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D.导致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8.红军长征后,国民政府恢复原苏区农村旧秩序时,矫正了“耕农与地主之对立”的一些弊失,规定地主占地不得超过200亩,放债年利率不得超过一分二厘。这主要反映出国民政府( )
A.主动进行土地改革 B.受到中共土地革命的冲击
C.推行“耕者有其田” D.贯彻了“平均地权”的政策
9.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取消了博古的中共中央总负责人的职务,但党一改以往惩办主义的做法,而是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党的这一转变( )
A.是党政治智慧的体现 B.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C.源于共产国际的压力 D.旨在缓和党内的派系斗争
10.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强调“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据此可知( )
A.国共合作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B.《训政纲领》融合了中外政治思想
C.国民党积极践行新三民主义 D.国民政府已真正完成了国家统一
11.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和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并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这主要表明( )
A.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形成是对北洋政府文官制度的继承
B.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
C.制度的创新都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利因子
D.南京临时政府比较重视公务员制度建设
12.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甄拔政府任用之公务员”的任命人员考试,适用于除政务官以外的中央机关至乡镇保甲的行政人员。高等考试,甄拔各项任职公务员,在京城举行,每年或隔年举行一次,主考官由中央特派。对这一规定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 B.具有较强党派性和政治性
C.确立了文官考试的原则 D.有助于激发官民的责任感
13.从20世纪20年代起,各地美术学校陆续设立“国画课”“国画科(系)”。1927年,在音乐家刘天华主持下,国乐改进社成立。1931年7月,中华医药联合会更名为中华国医学会。1931年底至1932年初,京戏大师齐如山参与创建国尉学会。这些现象反映了( )
A.国人文化自觉意识增强 B.国民政府注重科教文化
C.传统文化紧跟时代潮流 D.知识精英探索国家出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蔡元培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一个呆板的模型,我们只需要遵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则与根本宗旨就是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项正确;工人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成立、马克思主义不断传播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排除B项:C项表述中,“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之说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相符,排除C 项;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科学两大旗帜,批判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概况。选择B: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20—1922年《新青年》大量刊载马克思等人的著作,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说明《新青年》成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阵地。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1920—1922年《新青年》大量刊载马克思等人的著作,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不涉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中国化”无从体现。排除C: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排除D:李大钊已于1919年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
3.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共二大提出现阶段的目标为反帝反军阀,这是在正确认识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说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进行革命策略调整,故选B;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排除A;国民党“一大”确立国共合作,排除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于土地革命时期,排除D。
4.答案:C
解析:从表中工人出身党员发展比例看,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十分注意吸收工人积极分子入党,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故选C项;A项缺乏材料依据.故排除A项;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是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故排除B项;我党是工人阶级政党,阶级属性没有发生变化.故排除D项。故选:C。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特别注意组织工人”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的决议,故选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排除A项。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排除B项。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员”,使中共从合法转向“秘密”斗争,说明此时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之时,面对国民政府从“革命的政权机关”转变成“反动执行机关”、“军阀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B项正确;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城市中,此时尚未阐明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A项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是右倾机会主义而非“左倾”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现象与工农红军“战略转移”的背景不符,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关税保管权的变更使国民政府获得了对关税的支配权,这些税收可以由国民政府支配使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的经济建设,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C项正确;由于当时的国情,中国无法改变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排除A项;“全面接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根本变化”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由于红军在原苏区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因此在红军长征后国民党政府也对地主土地数额和放债利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这都是受到中共土地革命的冲击带来的结果,故选B;国民政府是部分恢复原有制度,不是进行土地改革,排除A;国民党政府的措施不是“耕者有其田”和贯彻“平均地权”,排除CD。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逐步成熟。选择A: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遵义会议上,党中央取消了博古“中共中央总负责人的职务”,但是改变以往“惩办主义的做法”,“继续分配博古等犯了错误的同志以适当的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实际作出的决策,体现出党的政治智慧。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27年的时候,革命统一战线就已经破裂。排除C:题干所述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内部问题的表现,而不是源于共产国际的压力。排除D:题干所述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表现,且党内斗争不属于派系斗争。
10.答案:B
解析:据材料“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可知,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以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为蓝本构建,考试权和监察权则体现了中国原有的国家治理思路,故选B项;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已于1927年结束,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了对峙,国共合作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训政纲领》是由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其实质是肯定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违背了孙中山提出的主权在民的新三民主义的精神和原则,排除C项;1928年的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间,国共对峙、新旧军阀混战以及列强继续盘踞中国,说明国民政府只是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统一,排除D项。
11.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中国)。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既有对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继承,也有对传统考试、监察的借鉴,还有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吸收,是在对古今中外多种相关制度吸收借鉴的基础上最终形成的,B项正确;A项只是材料内容的一部分,断章取义,排除A项;“必须”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南京国民政府对公务员制度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A
解析:考查国民政府公务员选拔。在《考试法》规定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中,任命人员考试吸收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高等考试则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考试制度,这体现了中西结合的选拔公务员考试特点,故A项正确。这一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党派性,故排除B项;文官考试的原则是公开、平等、择优,这一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中并未体现,故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考试法的规定,适用人员为行政人员,并未涉及普通民众,故排除D项。
1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国乐”“国画”“国剧”“1927年,在音乐家刘天华主持下,国乐改进社成立。1931年7月,中华医药联合会更名为中华国医学会。1931年底至1932年初,京戏大师齐如山参与创建国尉学会”等,再结合时代背景,可知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救亡图存依然是时代要求,题干现象恰恰反映了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作用,排除B项;题干信息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不断更新,排除C项;知识精英探索国家出路未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排除D项。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