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学案(含解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与《选必》知识连接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学案(含解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与《选必》知识连接

资源简介

第十一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知识连接】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纲要上册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化交流与传播
一、中共十八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中共十八大的召开(2012年11月) (1)地位:中共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2)主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②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总布局:“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坚持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④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⑤总领导: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首次提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进一步阐明: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等重要场合 (3)中国梦的核心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中国梦的本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5)中国梦的实践途径和依靠力量 ①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二、中共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中共十九大(2017年10月) (1)时间: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在北京召开 (2)报告: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3)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4)地位:中共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2、中共十九大内容 ①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确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 ③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发展历程 ①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②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提出确立习近平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2)内容: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3)意义: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②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通过: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 (2)意义:《决议》科学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明确提出确立习近平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三、中共二十大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1.中共二十大(2022年10月) (1)时间: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召开 (2)报告: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团结奋斗》 (3)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2.中共二十大3大事件 ①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③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3.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含义: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2.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3.成效: (1)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理念。经过努力,到2020年11月,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这标志着我国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2)2021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4.意义: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国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五、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1.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1)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达到 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8.1万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3)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2.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1)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4.2万千米,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7万千米,都居世界首位。 (2)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3)科技 ①国家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居世界第二位,增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 ②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六、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推进各项事业 1.2018年以来,我国采取有力反制措施,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坚定地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一边。 2.国际上保护主义的抬头、单边霸凌的逆流。 国内方面:(1)香港:2019年6月香港爆发 “修例风波”,充分暴露出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 实质:是一场维护香港法治和破坏香港法治的斗争;是一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和摧毁捣乱香港的斗争;是一场维护“一国两制”和破坏“一国两制”的斗争。 应对:①中央政府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打击和惩治暴力犯罪活动,止暴制乱,恢复秩序。 ②2020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并将该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明确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当地公布实施,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机制作出法律化、规范化、明哳化的具体安排。这一重大举措,全面贯彻“爱国者治港” 原则,推动香港局势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 ③国家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香港、澳门保持了长期稳定发展良好态势。 (2)台湾问题 ①地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②新发展: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推动下,两岸交流合作日益广泛,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台湾同胞来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分享大陆发展机遇。 ③挑战: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台独”势力猖獗。面对着“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台湾事务的严重挑衅。 ④应对:中共十九大鲜明地提出,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开展了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中共二十大重申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 (3)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暴发,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过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 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背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2.内涵:2014 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思想,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 3.意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4.提出: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5.实质:呼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6.地位: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7.实践: (1)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 (2)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截至2023年1月,累计已经同150 多个国家签署合作文件。 (3)中国还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4)中国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5)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 1.中共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政治制度改革 总目标、具体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历史意义 2.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等会议涉及的改革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1)提出 ①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②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概况 特点: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③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④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⑤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意义:①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②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3.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中共中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写入党章、地位二十大提出未来五年民族工作的新要求 5.法治建设完善 (1)1999年和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写入宪法。 (2)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 ①时间:十八大以来。 ②立法 A.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B.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提出 ①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意义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7.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①民族工作主题: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②民族工作的新内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目标: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8.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①中国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 ②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积极推进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④中国还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 a.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b.中国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各方普遍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 c.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1.粮食作物品种的改进 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 2.2012年,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域进行试潜,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这是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3.国际金融的影响力 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4.基础设施的发展: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到2019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3.5万千米。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整体技术领先世界。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在众多国家开展高铁项目。2018年,以载重吨计,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等的国际市场份额均超过40%。 5.航空的发展 繁荣:2018年,中国民用航空全年旅客吞吐量12.65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1674万吨。 1.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新趋势) 2.到2019年公布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 3.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内容) 4.2018年通过《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意义)
【习题连接】
1.如图是中国国内全球治理相关文献发文量时间分布图。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认可
B.“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成为关注重点
C.中国与国际政治经济活动逐步深入融合
D.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形成
2.2014年以来,中国积极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东亚峰会、中日韩合作、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等活动。2017年中国与东盟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2019年中朝最高领导人在两国建交70周年重要节点实现历史性互访。这表明新时代的中国( )
A.努力争取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 B.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
C.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伙伴关系 D.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3.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新时代的中国( )
A.致力于构建中华文化圈 B.在全球化发展中更具有了影响力
C.积极推动地区和平稳定 D.积极推动亚太经合组织健康发展
4.近年来,中国积极推动上合组织最大规模扩员,打造“金砖+”南南合作新平台,率先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主动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扎实推动《巴黎协定》等重要文件达成、落实。这说明新时代的中国( )
A.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B.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C.继续支持第三世界反霸斗争 D.积极推进全球治理变革
5.下图反映的是1995—2019年中国研发经费及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情况。这体现了中国( )
A.科研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 B.“科教兴国”战略有效实施
C.研发经费与GDP等比增长 D.“科技创新”已成顶层设计
6.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这次航天任务圆满完成了基因工程、航天医学、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航天技术等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这说明中国( )
A.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了世界前列 B.自然科学研究实现跨越式发展
C.空间站应用与发展进入新阶段 D.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建成
7.下表所示为2016~2018年“律商联讯”学术数据库(目前比较全面理想的新闻数据库,可全文访问数百个国家和地区的报纸、通讯和广播稿等)中有关“一带一路”倡议报道的高频词汇统计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中国( )
排名 单词 频数
1 中国(China) 2866
2 路(road) 1439
3 带(belt) 1134
4 国家(country) 1020
5 中国的(Chinese) 976
6 倡议(initiative) 748
7 项目(project) 742
8 贸易(trade) 684
9 经济(economic) 658
10 投资(investment) 563
11 年(year) 560
12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507
13 亚洲(Asia) 485
14 世界(world) 483
15 北京(Beijing) 439
A.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B.推动了大国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
C.主动融入区域集团化的潮流 D.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提供了智慧
8.2021年,山东寿光蔬菜播种面积60万亩、总产量450万吨,年产值110亿元、年交易额200亿元。它与40多家知名院校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蔬菜集散中心。这主要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C.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制度创新助推生产力进步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中国国内对全球治理问题的关注从21世纪后开始上升,中共十九大后更是快速增加,这反映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中国的综合国力上升,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主张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C项正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认可从材料中都看不出,排除A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成为关注重点在图中无法具体反映,排除B项;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是在90年代初,与材料时间也不相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A
解析:从题干中可看出,自2014年以来,中国积极参加的多边组织活动、与东盟达成的“南海行为准则”框架,以及中朝领导人的历史性互访,均属于中国积极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目的是通过建立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来争取构建和平发展的外交环境,A项正确;题干中的日本、韩国不属于发展中国家,排除B项;题干中的东盟国家与朝鲜等不属于大国,排除C项:题干中涉及的国家和组织全部位于中国的周边区域,因此题干强调的是区域性的而非全球性的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实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积极主动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谋求建立公平公正的新型国际关系,在全球化的发展中,中国更具有了影响力和推动力,B项正确;中华文化圈在唐朝已经形成,排除A项;“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说明当前的中国外交更加着眼于全球治理,而不是地区,排除C项;“一带一路”“亚投行”“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已经突破了亚太经济合作的范畴,在领域、地理范围上更加广泛,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积极推动上合组织最大规模扩员,打造“金砖+”南南合作新平台,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主动明确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扎实推动《巴黎协定》等重要文件达成、落实等举措,这些行动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因此这说明中国在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变革。D项正确;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区域性的国际组织,而题干中金砖+南南合作、二十国集团、《巴黎协定》都不是区域性组织,排除A项;题干中只有《巴黎协定》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排除B项;第三世界反霸斗争是指第三世界国家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而材料是反映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各种行动,排除C项。故选D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研发经费与GDP之比持续提升,这反映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正在持续增强,结合所学,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和教育推动经济发展,这一战略得到了有效实施,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科研人员数量与他国的对比,无法得出中国科研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排除A项;研发经费与GDP并非完全等比增长,排除C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完成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这次航天任务圆满完成了基因工程、航天医学、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航天技术等多项空间科学实验,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可知,我国航天活动,不仅可以载人进入太空,还可以在空间站进行科研实验活动,这说明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进入新阶段,C项正确;航天活动属于高科技领域,不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排除A项;实现跨越式发展表述有所夸大,排除B项;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建成是2019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倡议连接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国外媒体报道中“国家”一词被多次提及。“贸易”“经济”“投资”“基础设施”等词是媒体报道的重点,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积极发展和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更加密切的贸易网络。其中的两个地点名,“亚洲”表明亚洲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是主要参与者也是最大受益者。此外,“世界”的多次出现,展现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影响力,体现出中国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贡献了智慧,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并未重点强调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并未强调大国之间关系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区域集团化”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山东寿光与国家知名院校实行长期技术合作,推动了当地蔬菜种植的发展,这反映了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C项正确;材料内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无关联,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指的是农民掌握土地经营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制度创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