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2课 俄国的改革【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了解俄国的来历,认识彼得一世改革、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唯物史观:分析俄国两次改革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时空观念:通过《15-18世纪俄国疆域的扩张图》,认识俄罗斯帝国的形成过程。家国情怀:认识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知识梳理】一、彼得一世改革1.彼得一世改革:(1)时间:17世纪末18世纪初。(2)背景: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3)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4)措施:政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军事 创建新式常备军经济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文化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习俗 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5)影响:①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②消极: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2.扩张: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二、废除农奴制1.背景:(1)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2)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3)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2.实施: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3.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农奴购买土地的价格高于当时的地价。4.影响(1)积极: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消极: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中考真题】1.(2024 常州)俄国为摆脱落后局面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下列事件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 B.废除农奴制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2.(2024 绥化)使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C.卡德纳斯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3.(2024 扬州)在俄国1861年改革中,购买土地的赎金成为农民的终身债务,甚至传给了儿子。为避免赎金没有着落,村社限制农民外迁。由此可知,这场改革( )A.彻底清除农奴制的残余B.阻碍了俄国社会进步C.提倡学习西方生活方式D.是对农民的沉重掠夺4.(2023 赤峰)某兴趣小组探究俄国两次改革,收集到如下信息。对如表共同点概括准确的是( )人物 内容彼得一世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亚历山大二世 1861年,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A.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B.建立了中央集权行政体制C.农奴制成为两次改革的焦点D.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5.(2023 湖北)“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较量。俄国只能用帆船来对付英国和法国的汽船;由于缺乏铁路,俄国只能用大车拉军需品……1825﹣1855年俄国爆发了500多次农奴暴动。”导致俄国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的严重阻碍 B.沙皇政府腐败软弱C.俄国工业比较落后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6.(2023 潍坊)如图所示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学习西方进程 B.增加俄国财政收入C.改变俄国臣民仪表 D.脱离亚洲融入欧洲7.(2023 泰州)如图取材于某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对农奴获得“如此自由”理解正确的是( )A.共同分享土地、权力和财富B.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D.仅仅指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8.(2023 大庆)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1861年农奴制改革C.明治维新 D.三国同盟形成9.(2023 自贡)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改革宣言。从法令内容上看,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改革最终使2100万农奴获得了解放,促使社会各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这反映了俄国( )A.推行文化教育 B.废除农奴制C.加强中央集权 D.向西方学习10.(2023 烟台)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材料中的“改革”( )A.宗旨是维护农民的利益B.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废除了俄国土地私有制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11.(2023 宿迁)历史的困境往往需要强力的改革予以突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西欧资本主义已蓬勃发展时,俄国广阔的土地上到17世纪末一共只有30个手工工场,图拉是最先发展的地区,但到17世纪60年代,这里总共7个铁工场中只有119个工人。经济的落后也反映在文化方面,直到17世纪多数贵族还未受过教育,全国识字的人非常稀少。因循守旧的思想十分浓厚,人们对外部世界很少了解。——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俄国1801年到1825年间爆发农奴起义281次;1826年到1854年间有712次;废除农奴制前的六年零四个月间则发生了474次。这些起义无论在时间长度、激烈程度还是人员和经济的损失方面以及为恢复秩序,军队所必须作的努力方面都在不断地增加。最后,克里米亚战争为农奴制的缺陷和危险提供了另一个明证。不论是士兵的孱弱和懒散,还是国家全面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都可看出农奴制的弊病。——尼古拉 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1)概括材料一中17世纪俄国落后的主要表现。(2)概括材料二中19世纪中期俄国统治者所面临的主要危机。(3)俄国通过哪两场改革分别突破了上述危机?从俄国近代化的角度,分别概括两次改革的作用。【课堂训练】1.有学者提出,俄国之所以废除农奴制,并不是由于道德上的原因,而是因为农奴制度无法与市场社会并存。该学者旨在说明农奴制改革( )A.源于对外战争失败B.意在突破经济发展障碍C.存在封建制度残余D.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2.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最高国务会议最后审定改革方案时说:“诸位请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这说明,1861年改革( )A.不能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会降低广大农奴的社会地位C.有利于巩固沙皇的统治地位D.将开启俄国近代化的历程3.“对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两面神亚奴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里“未来”是指( )A.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权利B.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俄国跻身欧洲强国行列D.俄国保留大量封建残余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俄国“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万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万人。”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A.开启了学习西方的历程B.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C.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5.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之一。下面材料共同反映出中俄两国(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空前的民族危机迫使朝野上下开始思变。清流派与维新派在思想上不谋而合,都希望通过变法来救亡图存。 克里木战争失败,以及国内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使俄国处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之下,于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便开始酝酿新的改革方案。A.都主张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B.都尝试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C.都准备争取皇帝来支持改革D.都准备通过改革来摆脱危机6.“农奴有权遵照地方法令中的规定,缴纳一笔一定数目的赎金赎购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和土地”该材料体现的历史事件是( )A.商鞅变法 B.大化改新C.俄国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7.如图是俄国农奴改革之后某行业发展状况折线图,据此可知,农奴制改革( )A.推动了俄国的工业化B.造成俄国工业发展失衡C.使俄国成为工业强国D.增强了俄国国际竞争力8.17世纪,俄国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彼得一世曾前往西欧各国考察,对西方的科学技术深感兴趣;他又聘请外国专家、工匠和技师到俄国传授技术。到1725年,俄国已建立起240多个近代工场。这表明彼得一世改革( )A.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B.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C.扫清了俄国发展的障碍D.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9.他兴办手工工场,学习西方生活方式,为俄罗斯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户”,他将一个守旧的国家推上了改革的道路,之后的俄罗斯开始告别东方,走向西方;告别中古,走向近代;告别愚昧与落后,迈进近代化的门槛。“他”是( )A.伊凡四世 B.彼得一世C.亚历山大二世 D.尼古拉二世10.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描述:十七世纪末,俄国出了一个大彼得,他以专制皇帝的至尊,变名改姓,微服西欧去学造船、学炼钢,请西欧的技术家到俄国帮他搞维新……甚至迁都到滨海的涅瓦河旁,以方便与近代文化发源地的西欧往来。材料主要强调( )A.彼得大帝改革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B.彼得大帝是俄罗斯民族英雄C.彼得大帝改革促使俄国历史发生转折D.彼得大帝改革强化了农奴制11.李明同学学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后,进行了拓展阅读和笔记整理。请阅读下列材料,帮助他完成部分内容。材料一 改革后,有些头脑灵活、踏实肯干的农民将获得的财富积累起来,投入生产,从而获得更多资本……大量破产农民成为他们的雇佣工人。他们的变化吸引了更多农民投身到非农业生产中……加速了农民阶层的分化……农奴制改革后,农民作为法律上的自由劳动者,受雇于地主富农,投身农业、手工业领域。——叶怡静、谢国良《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农民打工问题探析》材料二 为了加强对改革农民的控制,法令把农民组织在旧有的村社里,实行联保。村社实际上处于政府和地主的联合控制之下。不经村社同意,农民不得离开。地主有权否决村社的任何决议,有权要求撤换村社公职人员。村社设立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处理农民与地主的关系,以保障对农民的剥削。——余龙生、周振华《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若干政策之比较》(1)结合所学知识,帮助李明同学把下面表格中的①处横线补充完整。① 解决措施 历史意义 历史局限A.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和市场都受到制约。B.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出诸多问题。 颁布废奴法令,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并可赎买“份地”。 ② ③ (2)结合材料一、二,把上述表格中的②③处横线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3)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对“俄国农奴制改革”进行探究?请举出两例。参考答案真题1-10 BBDCA ADBBB11.(1)经济落后,工场和工人少;文化落后,多数贵族还未受过教育,全国识字的人非常稀少。因循守旧的思想十分浓厚,人们对外部世界很少了解。(2)农奴制的存在导致农奴起义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威胁沙皇专制统治。(3)彼得一世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训练1-10 BCBDD CADBA11.(1)①面临的问题。(2)②: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理由:材料一反映了改革后农民的解放和分化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材料二指出了改革后,政府和地主联合控制下的村社限制了农民自由,并保障地主对农民的剥削。(3)举例:改革的国际背景;改革体现的世界历史潮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