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同步精品学案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特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以及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发明家。
时空观念:联系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比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进步。
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
家国情怀:通过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感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知识梳理】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
1.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2.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4.影响:
(1)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
1.电的应用:
国家 科学家 重大发明 影响
英国 法拉第 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美国 爱迪生 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还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
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
(2)交通工具: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3)影响: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化学工业: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现代炸药。后来又研制出无烟炸药。
(2)新材料: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中考真题】
1.(2024 枣庄)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下列人物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A.瓦特——蒸汽机车 B.诺贝尔——现代炸药
C.本茨——人造纤维 D.狄塞尔——白炽灯泡
2.(2024 天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是应用技术领域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发明了现代炸药的化学家是(  )
A.爱迪生 B.狄塞尔 C.本茨 D.诺贝尔
3.(2024 河南)19世纪中后期,美国、德国等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后,纷纷加入国际竞争,打破了英国一国独大的局面。这表明该时期(  )
A.全球贸易发展迅速 B.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C.欧洲丧失优势地位 D.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4.(2024 扬州)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些工厂企业经由纵向和横向两条途径实行联合和兼并,向巨型企业转化。这说明美国(  )
A.生产和资本正日益集中
B.积极实施马歇尔计划
C.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5.(2024 凉山州)现代生活离不开塑料制品,它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但是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现代塑料工业的诞生与哪位人物有关(  )
A.海厄特 B.诺贝尔 C.爱迪生 D.戴姆勒
6.(2024 滨州)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其中,起了关键作用的发明是(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报机 D.内燃机
7.(2024 南充)19世纪末,科学正在创造新的工业。可以说,新兴工业完全是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使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B.扩大了蒸汽动力的使用范围
C.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D.密切了生产和市场间的联系
8.(2023 南充)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指的是(  )
A.煤炭和石油 B.冶金和采矿
C.交通和纺织 D.电力和石化
9.(2023 广安)王斯德《世界通史》:“科学的突破,技术的创新,新发明的涌现,对于工业革命的形成至关重要。第二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下兴起的。电磁学理论直接导致了电力工业的产生……”据此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需求增长刺激了新技术的发明
B.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D.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10.(2023 大连)观察如图图表,分析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的改进
C.内燃机的发明 D.电力广泛应用
11.(2023 攀枝花)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人们的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工具实行了专门化,但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之后,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汽车的发明可以带动发展的行业。
【课堂训练】
1.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末20世纪初石油开采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是(  )
A.蒸汽机的发明 B.电子计算的出现
C.内燃机的发明 D.火车的问世
2.18世纪至20世纪初,英语中出现了如electron(电子)relativity(相对论)automobile(汽车)sparkplug(火花塞)gear﹣Shift(变速杆)等新的科学技术词汇。促使新词汇涌现的时代潮流是(  )
A.工业革命广泛开展
B.资产阶级革命此起彼伏
C.殖民扩张加紧进行
D.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3.18世纪中期,由于木材匮乏引发的能源危机,使得英国人毅然在热能和机械能领域实现转轨,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始于19世纪末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能的广泛应用带领人类社会步入了电力时代,而石油为内燃机的出现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来源。材料意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出现的根源是能源危机
B.工业革命促进了能源的转型
C.工业革命为能源转型带来了契机
D.能源转型推动工业革命产生
4.电炉代替了煤炉,电冰箱取代了冰盒,冷藏车优化了食品保鲜……这一切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
A.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C.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 D.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
5.如图为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比例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因素是(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大众教育的普及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某部19世纪后期的电影中有如下情景,你认为可能会被吐槽的是(  )
A.福特向观众介绍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
B.男主角驾车带爱犬游巴黎
C.男女主角默默相视,旁边茶几上的电话嘀嘀直响
D.女主角在白炽灯下完成绘画作品
7.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  )
A.美国人亨利 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B.美国人卡尔 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C.英国人斯蒂芬森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D.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柴油内燃机
8.如表是1860﹣1900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产量排名变化表,导致表格中排名变化的原因是(  )
比较项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60年世界工业产量 1 2 2 4
1900年世界工业产量 3 4 1 2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9.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的发展,从下面的材料中可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后来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发电机和电动机。 1883年爱迪生在研制和改进电灯泡时偶然发现了“爱迪生效应”。英国物理学家弟莱明据此发明了二极管。
A.发明家都是科学家
B.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C.主要发明都在英国
D.电力成为人类社会的新能源
10.今天,人造纤维已经能够完美模拟棉、麻、丝、毛的手感,它们更容易上色,而且效果更加鲜艳;它们柔软、顺滑、凉爽,还能隔热,所以在酷热且湿润的环境里,它们通常是制衣首选的面料。该面料的发明者是(  )
A.诺贝尔 B.海厄特 C.夏尔多内 D.狄塞尔
11.科技改变世界面貌。某班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组开展专题研究,并依据各自研究角度搜集了如下素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组别 素材 研究角度
第一组 欧洲14国三大产业从业人口分布表(%) 劳动力结构
时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870年 51.7 26.9 21.4
1913年 41.4 32.3 26.3
——摘编自斯蒂芬等《剑桥欧洲经济史》
第二组 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全部人口比重的3%,整个世界被农村包围着,1900年这一比重达到了13.6%,1920年上升到19.9%。在此过程中,既出现了伦敦、巴黎等综合性大都会,也有曼彻斯特、旧金山等工业化城市。——摘编自刘笑盈《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 城市化
第三组 阶级关系
——摘编自杰里 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
第四组 1874年,英国卫生官员在视察过程中,发现约3000吨散发臭气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另据记载,1873﹣1892年,在严重雾天后,因支气管炎导致的死亡率比平时高出很多。——摘编自布雷恩《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环境史》 环境问题
(1)在第二、三、四组中任选一组,帮该小组撰写一份简要的研究报告。
(要求:标明研究角度,结合素材信息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研究思路,结论明确)
(2)除上述各小组的研究角度之外,再为他们提供两个研究角度。
研究报告示例
研究角度:劳动力结构
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素材看,自1870年至1913年,欧洲14国的工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口比重上升,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结合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可发现,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出现了电力、汽车等新兴工业,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研究结论: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结构变化,推动其成为工业化强国。
参考答案
真题
1-10 BDBAA DADBC
11.(1)原因: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的海外市场空前扩大。
(2)使城市人口增加,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导致资产阶级和工人收入差距拉大;促进了工业产量的迅速增长。
(3)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石油、钢铁、机械制造等。
训练
1-10 CADDB ADBBC
11.(1)选择第二组,研究角度:城市化;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素材看,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全部人口比重的3%,到1920年上升到19.9%。在城市化过程中,既出现了伦敦、巴黎等综合性大都会,也有曼彻斯特、旧金山等工业化城市。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研究结论: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人口增长,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2)生产力的发展;科技进步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