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沪教版(全国)化学九上1.1 认识化学科学(同步课件+分层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沪教版(全国)化学九上1.1 认识化学科学(同步课件+分层练习)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化学学科
1.1 认识化学科学
1.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空气的组成 B.氮气的性质
C.计算机的应用 D.氧分子的结构
2.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
A.指南针的发明 B.青铜器的制造
C.钢铁的冶炼 D.黑火药的发明
3.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徐寿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阿伏加德罗
4.通过化学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少化学知识,下面是某同学关于化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化学为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
5.下列图示中能够体现化学造福人类和社会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024·福建·中考真题)下列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研究领域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研制碳纳米管材料 B.研制新型显示材料
C.研发数字货币加密技术 D.研发高纯稀土金属提取技术
2.(2024·四川泸州·一模)化学元素符号来源于拉丁文,创造氢(H)、氧(O)等元素名称的是我国化学家( )
A.张青莲 B.徐寿 C.侯德榜 D.拉瓦锡
3.(2024·黑龙江哈尔滨·一模)化学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下列内容能体现化学对材料科学的贡献的是( )
A.研制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
B.研制在土壤中不残留有害物质的化肥
C.将秸秆等发酵成可做燃料的沼气
D.合成抗菌药,为人类治疗疾病
1.(2024·山西忻州·三模)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运用化学知识造福人类。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
A.火药的制备与应用 B.书法的技巧与艺术性
C.茶的品鉴与冲泡方法 D.家具的制作与装饰
2.(2024·安徽池州·模拟预测)下列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的4项,与化学研究范畴关联密切的是( )
A.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
B.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
C.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
D.“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
3.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化学会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B.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能源
C.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D.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4.(2024·甘肃武威·二模)我国古代几大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是( )
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烧陶瓷、冶金、印刷、酿酒
C.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D.烧陶瓷、造纸、冶金、制火药
5.以“化学是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烂多彩”为辩题,下列不能成为支持正方观点的论点是( )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科学使用保障人体健康
B.利用化学研发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减少空气污染
C.利用化学合成新型材料,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D.利用化学开发化工材料的生产工艺,大量生产满足所有需要
6.为了更好地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某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进行辩论。
请你也搜集一些信息、资料,加入其中的一方。你愿加入 ,你的观点是:
① ;
② ;
③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化学学科
1.1 认识化学科学
1.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空气的组成 B.氮气的性质
C.计算机的应用 D.氧分子的结构
【答案】C
【解析】A、空气的组成,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故A正确;
B、氮气的性质,研究的事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故B正确;
C、计算机的应用,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故C错误;
D、氧分子的结构,研究的是物质的结构,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故D正确。
故选:C。
2.以下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的是( )
A.指南针的发明 B.青铜器的制造
C.钢铁的冶炼 D.黑火药的发明
【答案】A
【解析】A、指南针的发明只涉及到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不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正确。
B、青铜器的制造,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
C、钢铁的冶炼,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
D、黑火药的发明,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徐寿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阿伏加德罗
【答案】C
【解析】发现元素周期规律,并绘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
故选:C。
4.通过化学学习,我们了解了不少化学知识,下面是某同学关于化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化学为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A、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可为人类研制新材料,说法正确;
B、化学丰富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但是也带来了一些环境污染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可控的,不能说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说法错误;
C、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为人类提供新能源,说法正确;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生命科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说法正确。
故选:B。
5.下列图示中能够体现化学造福人类和社会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
①炼制汽油用作现代交通工具的燃料,能够体现化学造福人类和社会;
②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保证人体健康,能够体现化学造福人类和社会;
③生产农药化肥以提高粮食产量,能够体现化学造福人类和社会;
④研制新型的半导体材料——单晶硅,应用于电子设备,能够体现化学造福人类和社会;
故选:B。
1.(2024·福建·中考真题)下列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研究领域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研制碳纳米管材料 B.研制新型显示材料
C.研发数字货币加密技术 D.研发高纯稀土金属提取技术
【答案】C
【解析】A、研制碳纳米管材料,涉及到对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B、研制新型显示材料,涉及到对物质的制备,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C、研发数字货币加密技术,主要是关于数字信息和加密算法等方面,与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等化学相关内容关系不大,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符合题意;
D、研发高纯稀土金属提取技术,涉及到物质间的转化,属于化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四川泸州·一模)化学元素符号来源于拉丁文,创造氢(H)、氧(O)等元素名称的是我国化学家( )
A.张青莲 B.徐寿 C.侯德榜 D.拉瓦锡
【答案】B
【解析】A、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A不符合题意;
B、徐寿是中国化学元素符号的创始人,创造出氢(H)、氧(O)等元素名称,为中国化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B符合题意;
C、侯德榜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C不符合题意;
D、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组成,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的结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4·黑龙江哈尔滨·一模)化学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下列内容能体现化学对材料科学的贡献的是( )
A.研制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
B.研制在土壤中不残留有害物质的化肥
C.将秸秆等发酵成可做燃料的沼气
D.合成抗菌药,为人类治疗疾病
【答案】A
【解析】A、研制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属于材料科学研究,故正确;
B、研制在土壤中不残留有害物质的化肥属于环境化学,不属于材料科学研究,故错误;
C、将秸秆等发酵成可做燃料的沼气属于化学能源的研究与开发,故错误;
D、合成抗菌药,为人类治疗疾病属于药物化学的研究,不属于材料科学研究,故错误。
故选:A。
1.(2024·山西忻州·三模)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运用化学知识造福人类。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
A.火药的制备与应用 B.书法的技巧与艺术性
C.茶的品鉴与冲泡方法 D.家具的制作与装饰
【答案】A
【解析】A、火药的制备与应用,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
B、书法的技巧与艺术性,没有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
C、茶的品鉴与冲泡方法,没有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
D、家具的制作与装饰,没有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
故选:A。
2.(2024·安徽池州·模拟预测)下列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的4项,与化学研究范畴关联密切的是( )
A.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
B.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
C.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
D.“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
【答案】C
【解析】A、“人工智能”属于计算机研究范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属于物理研究范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属于化学研究范畴,该选项符合题意;
D、“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这一项属于物理研究范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化学会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B.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能源
C.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D.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答案】C
【解析】A、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以通过化学研制出的催化转化器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再排放,所以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能够研制出新能源,故B不符合题意;
C、化学的发展会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的乱砍滥伐,人为破坏造成的,故C符合题意;
D、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能够研制出新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4·甘肃武威·二模)我国古代几大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是( )
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烧陶瓷、冶金、印刷、酿酒
C.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D.烧陶瓷、造纸、冶金、制火药
【答案】D
【解析】我国古代几大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是烧陶瓷、造纸、冶金、制火药.
故选:D。
5.以“化学是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烂多彩”为辩题,下列不能成为支持正方观点的论点是( )
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科学使用保障人体健康
B.利用化学研发清洁能源,推广使用减少空气污染
C.利用化学合成新型材料,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D.利用化学开发化工材料的生产工艺,大量生产满足所有需要
【答案】D
【解析】A、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有利于人体健康,属于化学有利的方面,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利用化学研发清洁能源,保护环境,属于化学有利的方面,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利用化学合成新型材料,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属于化学有利的方面,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大量生产化工产品,容易造成浪费,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6.为了更好地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某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进行辩论。
请你也搜集一些信息、资料,加入其中的一方。你愿加入 ,你的观点是:
① ;
② ;
③ 。
【答案】正方 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保障人体健康 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可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可增加粮食的产量
【解析】愿加入正方,因为:①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有利于人类去除疾病,保障人体健康;②传统燃料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污染空气,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可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③农作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元素,害虫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可增加粮食的产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1.1 认识化学科学
学习目标
01
02
通过简单的实例认识化学学科的神奇魅力;
03
通过化学史认识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我国古代杰出的化学成就;
通过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感悟化学作为中心科学的意义,体会化学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01 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02 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01 认识化学学科的神奇魅力;
教学难点
02 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
化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
化学为什么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课堂导入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化 学
有趣而神奇的化学
01
探究新知
物质
组成
结构
性质
转化
应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自然科学。
探究新知
化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
1. 在一个烧杯中加入3小勺小苏打,再加入少量白醋,观察现象。
现 象
解 释
实验探究:会“跳舞”的红豆
2. 向上述烧杯中再加入一小把红豆,加入适量白醋,观察现象。
烧杯中有大量的气体产生
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的新物质—二氧化碳气体。持续产生的二氧化碳能推动红豆在液体中上下翻滚。
探究新知
1
在一个玻璃桶里放一小团蘸有少量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地向下压。
现 象
解 释
2
交流讨论:棉花燃烧实验
棉花能燃烧
乙醚的性质和实验操作所引发的变化,乙醚先发生燃烧,再引发棉花燃烧。
探究新知
将20ml 95%的酒精溶液和10ml 水混合。将一块棉布手帕浸入配好的混合液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拧至半干。用坩埚钳夹持手帕,在酒精灯上点燃,并轻轻抖动手帕。
现 象
解 释
3
观察思考:烧不坏的手帕
手帕燃烧,火焰熄灭后,手帕并没有被烧坏
酒精的沸点较低,当手帕被“点燃”后,相比于水,酒精很容易从手帕中挥发出来燃烧掉,而大部分水仍然留在手帕上,保护着手帕。
探究新知
通过分析实验操作、实验条件和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我们可以展开思维,证实以前的一些猜想,或者从中发现未知的知识。
探究新知
4
观念建构:基于实验现象展开思维
【实验1】向烧杯A中加入20ml 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溶液,得到甲溶液。向甲溶液中滴加1~2滴浓氨水,观察现象。
现 象
解 释
5
实验探究:探究微观粒子运动的实验
烧杯A中溶液变红
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探究新知
【实验2】在烧杯B中重新配制5ml 甲溶液,在烧杯C中加入3~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两个杯子罩在一起,观察现象。
现 象
解 释
B烧杯中的溶液变红
浓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构成氨气的微观粒子不断运动,并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溶液变红
探究新知
5
实验探究:探究微观粒子运动的实验
历史悠久的化学
02
探究新知
新石器时代的双耳彩陶罐
商代的青铜纵目面具
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剑
宋代的《武经总要》记载的火药配方
烧制陶器
冶炼、铸造青铜器
铁的冶炼
火药的发明
探究新知
1
中国古代化学
1661年,波义耳提出:化学需要通过实验收集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从而认识物质的本性。
1775年前后,拉瓦锡建立了关于燃烧的氧化学说,运用定量实验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英国化学家 波义耳
法国化学家 拉瓦锡
英国化学家 道尔顿
意大利科学家 阿伏伽德罗
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
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1811年,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原子分子论的基础。
1869年,门捷列夫根据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探究新知
2
近代化学
清代著名学者徐寿参与翻译的《化学鉴原》
探究新知
3
现代化学
促进社会发展的化学
03
探究新知
化学
健康
能源
材料
环境
生命
化学创造了大量的新物质,解决了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探究新知
化学有什么作用?
合成氨工厂
化学家通过模拟自然固氮,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氮气和氢气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得氨气,并实现氨的工业化生产。
2015-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农业生产需要化肥、农药,其加工、生产都离不开化学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的支持。自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一直保持在6.5亿吨以上,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探究新知
1
化学解决粮食危机
化石能源排放出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
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
探究新知
2
化学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
我国自主研发的歼-20战斗机
通过化学方法和技术制成的新一代高性能的防腐涂层钢筋,强度高、承重力大的聚乙烯高性能纤维绳索。
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火箭成功发射
航天航空领域所需的新型高效推进剂,高强度、耐高温、抗老化的新型材料的开发研制需要化学科学支撑。
探究新知
3
研制、开发新材料离不开化学
港珠澳大桥
新型武器的研制和武器性能的提高离不开化学科学。
工业光导纤维内窥镜
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各种具备卓越和独特性能的材料都需要化学家运用化学方法研发和制造。例如,在信息技术领域广泛应用的半导体硅片和在工业、医疗与通信技术等领域有重要应用的光导纤维均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制取;制造具有广泛用途的纳米材料和各种合金也需要应用化学方法。
半导体硅片
合金人工骨骼
探究新知
3
研制、开发新材料离不开化学
中国化学家:
汪猷
生物有机化学家,中国抗生素研究和生产的奠基人
物理化学家,中国原子簇化学研究奠基人
卢嘉锡
徐光宪
闵恩泽
唐敖庆
物理化学家,中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
物理化学家,2008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稀土之父”、“稀土界的袁隆平”。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2007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
探究新知
止咳糖浆
化学科学在提取生物药物、研制合成药物、防治传染病、治疗疾病、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维生素C片
青霉素
探究新知
4
医药、生命健康领域发挥作用
课堂练习
1. 化学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物质,合理利用资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空气可以供给呼吸
B. 无色透明的材料只有玻璃
C. 某些绿色植物可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D. 可通过化学反应制备抗病毒的药物
B
课堂练习
2.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发明。下列各项发明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A. 造纸 B. 火药 C. 指南针 D. 烧制陶瓷
C
课堂练习
3. 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所生活的各个领域。下列领域中,化学具有重要作用的是( )
①环境保护 ②能源开发利用 ③新材料研制 ④粮食增产
A. 仅①②③ B. 仅②③④
C. 仅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D
课堂练习
4.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下列科技成果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 研制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新药
B. 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
C. 发现由碳水化合物制取氢气的新技术
D. 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诞生
D
课堂练习
5. 我国古代几大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是( )
A. 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 烧陶瓷、冶金、印刷、酿酒
C. 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D. 烧陶瓷、造纸、冶金、制火药
D
课堂练习
6. 清代著名学者参与翻译《化学鉴原》,并编写了多部化学著作,对化学知识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学者是
( )
A. 曾公亮 B.丁度 C.侯德榜 D.徐寿
D
课堂练习
7. 化学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下列内容能体现化学对材料科学的贡献的是( )
A. 研制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
B. 研制在土壤中不残留有害物质的化肥
C. 将秸秆等发酵成可做燃料的沼气
D. 合成抗菌药,为人类治疗疾病
A
知识总结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