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地球的运动(课件23张+教案+素材)2024-2025学年最新人教版地理七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 地球的运动(课件23张+教案+素材)2024-2025学年最新人教版地理七上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视频导入
学习目标
区域认知:知道自转方向,周期,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综合思维:知道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并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及时间差异的问题。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能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环境观、科学价值观。
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目录:
01/自转的特征
02/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03/本课小结
04/随堂检测
PART 01
自转的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Rotation
自转的特征
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
3.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俯视呢?
地 轴
西



北极星
自转的特征
定义
自转中心
方向
周期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一天)
自转的特征
请同学们演示地球仪自转的过程,并观察从地球仪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N
S
北逆南顺(NNSS)
地球的自转
PART 02
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Geographical phenomena caused by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有太阳照射
形成白昼
没有太阳照射
形成黑夜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有稳定的太阳光照射
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昼夜现象的存在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在地球仪上,指出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纬线。
2.如图,A、B、C三地的当地时间大约是什么时候。
赤道(00纬线)
A地:中午12时
B地:早上6时
C地:半夜12时
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时差的计算
全球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个经度,
相邻2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
东边时间比西边早。
计算时:东加西减。
时差的计算
练习:北京的林林此时是早上八点。她和在纽约的妈妈通电话时,妈妈那里是几点?
方法:北京在东八区,纽约在西五区,两地相差13个时区,也就是13个小时。东早西晚,所以纽约此时是前一天的傍晚19点。
拓展:自西向东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一天。
是天转还是地转?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特征(旋转中心、方向、周期)
自转的意义
昼夜交替
太阳的东升西落
产生时差
本课小结
1.下列四幅示意图,不能够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2.一天中,影子长度最短的时刻是( )
A.日出 B.正午 C.日落 D.14时
B
随堂检测
B
3.按图中所示方向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 )
①地球的自转方向②地球的公转方向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④昼夜更替现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造成北京、东京时间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①经度不同②纬度不同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公转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随堂检测
A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课题名 1.3.1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知道自转方向,周期,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综合思维:知道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并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及时间差异的问题。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能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环境观、科学价值观。 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的特征及其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昼夜交替和时差的计算。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探究、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视频《从月球上看地球自转》,让学生真实感受地球自转的情景。 【设计意图】视频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探索新知,产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1.小组活动:地球自转的特征 教师:展示小组探究题目: 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 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俯视呢? 学生:根据展示的题目,自主阅读课本,主动思考寻找答案,跟小组成员探讨得出结论并完成表格。 教师强调: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可以记忆为“NNSS”。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学习,能更好的把握新知,小组讨论加深理解。 【过渡】想一想,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探究学习: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产生昼夜现象? 学生:思考后回答,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且有稳定的太阳光照射。 教师:延伸讲解,因为有昼夜现象的产生,再加上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教师:出示练习题,加深对昼夜更替的理解。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设计意图】以问答法和演示法结合,更加形象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师讲解: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所以在地球上的人们总是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而且,在地球不同经度的位置,还会产生时差。全球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个经度,相邻2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时间比西边早。计算时:东加西减。 学生:思考完成练习题:北京的林林此时是早上八点。她和在纽约的妈妈通电话时,妈妈那里是几点? 教师:指导方法:北京在东八区,纽约在西五区,两地相差13个时区,也就是13个小时。东早西晚,所以纽约此时是前一天的傍晚19点。 教师拓展:自西向东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一天。 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地球自转给人们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体会自转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阅读思考:是天转还是地转?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文字,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 教师:播放视频,介绍哥白尼发现“日心说”。 【设计意图】结合日心说和地心说,感知科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同时,通过学习日心说,学习哥白尼善于观察,坚持和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完成《导学案》相关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