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根据新课标编写)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周围的植物”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周围的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我们自己”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单元小结”和“科学阅读”内容。(1)“周围的植物”单元:本单元以观察、 记录、 交流能力为培养重点, 促进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与思维发展。通过各类观察活动,让学生知道描述植物的方法, 认识到植物的需要。通过对生活中植物的用途的了解, 真切感受到植物, 作为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美的享受。同时通过单元小结、科学阅读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板块的插图和文字认识更多周围的植物, 感受到植物的多样性。 (2)“我们自己”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了解了我们身体的基本结构, 知道眼、耳、 鼻、 舌、 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每个感觉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认识世界。本单元还帮助学生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变化, 推测未来的身体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身体的生长, 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知道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 了解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 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2.板块分析一年级的科学书每课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在实际教学中,这四个板块并不是截然分开、机械使用的,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既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具体说明如下:(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3)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4)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外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进行联系。三、教学目标1.“周围的植物”单元(1)科学观念①知道植物是各种各样的,认识一些植物的外部特征。②知道植物具有很多特点, 能识别植物之间的异同。③知道植物的生存需要环境, 认识到不同环境下植物的特征不同。④知道几种常见植物的名称。⑤知道植物需要水、 阳光、 空气等条件, 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出现的变化。(2)科学思维①通过回忆、交流、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与比较一些植物,认识到植物是各种各样的。②通过对植物特点的比较、 分析, 能概括出植物特点, 尝试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③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不同环境下的植物, 分析植物的不同之处。④通过观察和画 “像” 记录, 能分析植物与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⑤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搜集证据, 体会植物在不断地生长变化。(3)探究实践①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变化。②观察不同环境中的植物, 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外部特征和生长环境。③学会用画图的方式真实地记录植物的主要特征。④在实地观察中, 能用简单的示意图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能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植物的问题。(4)态度责任①能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有关植物的信息。②激发了解植物的兴趣, 培养爱护植物、 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我们自己”单元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①通过观察身体的外部,知道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 颈、 躯干和四肢, 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运用耳听、透光看、手摸等方式探知身体的内部,初步认识到身体内部有骨骼、肌肉、心脏等。②知道从出生到现在, 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地变化, 有些变化能够说明我们在生长。③知道眼、 耳、 鼻、 舌、 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变化等。④理解每种感觉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局限性。知道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 学会简单的保护方法。 ⑤认识到自己在未来会持续成长, 同时也理解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发育过程。(2)科学思维①能够运用耳听、 手摸、 眼看等方式收集信息, 据此推测身体的内部结构。②通过比较衣服、 外貌和牙齿等方面的差异, 可以察觉到我们身体的变化,意识到自己正在成长。③通过观察与比较, 能逐渐有意识地关注感觉器官及其作用。④通过对哥哥、 姐姐们身体生长情况的了解, 能够推测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情况。(3)探究实践①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 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②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 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③在多次 “抓尺子” 的游戏活动中, 用表格记录、 画图记录的方式记录游戏中的发现。④在闻味辨物的活动中, 能恰当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和比较, 区分布袋里的物品。⑤能够恰当地运用感觉器官进行反复观察, 通过画图的方式记录观察中的发现。⑥在制作 “时间胶囊” 的过程中, 能够选择适合放入其中的身体信息, 并获取相关数据。(4)态度责任 ①能够如实将自己观察到的身体特征记录下来, 养成认真、 细致记录的习惯。②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意见, 倾听他人的意见。③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 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④认识到保护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学会简单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四、具体教学措施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学习兴趣对于科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五、教学设计进度表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1 8.25-9.1 编写教学计划、备课2 9.2-9.6 始业教育(科学第一课)3 9.9-9.14 1我们知道的植物4 9.18-9.20 2观察植物5 9.23-9.27 3植物长在哪里6 9.29-9.30 机动7 10.1-10.7 国庆节放假8 10.8-10.12 4给植物画张“像”9 10.14-10.18 5植物的变化10 10.21-10.25 6校园里的植物11 10.28-11.1 单元小结12 11.4-11.8 机动13 11.11-11.15 1我们的身体14 11.18-11.22 2发现生长15 11.25-11.29 3游戏中的观察16 12.2-12.6 4气味告诉我们17 12.9-12.13 5通过感官来发现18 12.16-12.20 6观察与比较19 12.23-12.27 7做个“时间胶囊”20 12.30-1.3 单元小结21 1.6-1.10 机动22 1.13-1.17 总结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