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同步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同步精品学案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掌握新经济政策的时间、内容和作用。了解苏联的成立、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知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主要问题。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1936年苏联新宪法和苏联模式,探讨苏联模式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正确评价苏联模式、斯大林。
家国情怀: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学习列宁实事求是、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知识梳理】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
2.开始时间:1921年春。
3.内容:
农业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
工业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商业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4.意义: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背景 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1924年1月,列宁逝世。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开始 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成就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特点 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评价 积极: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消极: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三、农业集体化
1.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
2.措施: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政府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四、苏联模式
1.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也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2.评价:
(1)积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消极: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中考真题】
1.(2024 济宁)1921年7月,苏俄(联)决定允许公民租借部分中小工厂、商店经营,但所有权仍属于苏维埃。苏俄(联)出台该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
A.恢复发展生产 B.发展资本主义
C.废除新经济政策 D.解决计划经济弊端
2.(2024 宿迁)据统计,苏联在1934—1935年的机器进口只相当于1931年的1/10,从1937年起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锅炉、发电机、化工设备等。这种变化表明(  )
A.新经济政策效果明显
B.苏联的五年计划成效显著
C.农奴制改革弊端丛生
D.经济大危机阻碍苏联发展
3.(2024 聊城)“开足马力,全速前进”是一幅宣传1930年苏联经济政策的画作的标题。如果给这幅画作添加一个副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全面落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坚决粉碎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
C.大力推动私营中小企业发展
D.争取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4.(2024 长春)列宁说:“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为应对危机,苏俄政府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农业集体化
5.(2024 乐山)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依靠自己的力量,使工业生产水平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比重由1913年(沙俄时期)的2.6%上升为1937年的10%。二战后,又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将人类第一位宇航员送入太空。材料体现了(  )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经济危机引发世界大战
C.战后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D.世贸组织促进经济发展
6.(2024 福建)某一时期,苏俄私人工厂生产的多是农具、家具、衣物等用品用具和食盐、面包等食品,商业经营多围绕这些产品进行。这主要得益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7.(2024 江西)1940年,斯大林迫切地敦促人民缩小与西方在生产力方面的差距,“放慢速度意味着落后,落后意味着挨打!”斯大林如此迫切是为了(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应对法西斯的扩张
C.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D.推动东欧各国改革
8.(2024 成都)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了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该企业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当时主要制造拖拉机等民用机械。这一企业的建设(  )
A.推动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源于二战中美苏两国的合作
C.有助于苏联农业的现代化
D.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9.(2023 重庆)关于工业化资金来源问题,苏联党内进行了激烈争论,中央接受了斯大林的建议,从农业中抽取工业化的发展资金,除了向农民征收普通税外,还要通过扩大工、农产品的价格差来收取。后来,又不加限制地扩大这种价格差。这表明苏联工业化(  )
A.资金充足
B.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
C.发展迅猛
D.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
10.(2023 攀枝花)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文件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国家和人民因此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材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工人阶级思想觉悟低下
B.工业发展呈现衰退景象
C.牺牲农业换取工业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
11.(2024 遂宁)自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以来,在建设的道路上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不断地探索、发展,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建设模式,其历史命运迥然不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摘自部编版教材《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的弊端。
材料二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编自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不同的模式上,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课堂训练】
1.1908年,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1921年,他又提出“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列宁思想的转变说明(  )
A.俄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已建立
C.经济政策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D.资本主义制度符合俄国国情
2.据图,解读正确的是苏联(  )
A.在此期间实施了一个五年计划
B.发展中优先发展了国家轻工业
C.工业产值在此期间大幅度提高
D.工业总产值已跃居全世界第一
3.苏联散文集《莫斯科:时空变化的万花筒》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莫斯科的独特面貌。在其第1章《贸易之复兴﹣﹣1922年初的莫斯科》中提到:“11月末《消息报》上第一次出现了广告。如今,所有的报纸和贸易指南上广告已是琳琅满目。”这一描述(  )
A.反映十月革命推动经济发展
B.折射出新经济政策激发生机
C.真实呈现斯大林模式的成效
D.说明广告不断推动经济发展
4.列宁在1922年初写道:“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列宁强调了新经济政策(  )
A.没有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
B.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新思路
C.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5.从1928年开始,苏联从西方聘请了大批专家和技术工人,到1932年,聘请人数达到了2万人。外国专家的分布很广,几乎各个领域都有他们活动的身影。此举(  )
A.缓和了美苏紧张的关系
B.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
C.加速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D.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
6.从统计的结果来看,苏联国民收入由1913年的210亿卢布增加到1937年的963亿卢布。1935年,取消了面包和面粉的配售制。后来,又陆续取消了其他食品和所有工业品的配售制。由此可知,苏联的五年计划(  )
A.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B.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使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7.1922年7月30日,苏俄权威报纸《真理报》上消失两年之久的商业广告再次出现。出现这种广告新气象的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C.政府加强对经济的管控
D.工业化建设的完成
8.1926年初,苏联私人工业有职工约400万人,较1920年的160万人增长了1.5倍;私人的咖啡馆、商品、餐馆、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是由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全面推广普及
D.国家工业化的贯彻
9.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10.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中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据此判断,让彼得伊里奇斯基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实行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配给制
B.加入集体农庄,开展集体化运动
C.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的剩余粮食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价格
11.材料一:克伦斯基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倒台了,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
——据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推翻临时政府经过的通告(1917年11月7日)
材料二: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一个决议。该决议主要提到七点:国有工业仍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小工业及手工业应得到充分发展;可以自由出卖其制品及承受定购;苏维埃全力支持人民之日常需要品的生产;自由贸易;废除粮食法定价格,实行市场价格;企业可以出租给私人或外资。
——据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三: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细致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千米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
(1)指出材料一中“政权”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实行的政策是什么。
(3)材料三中“苏联人的一个创造”是指什么?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个“创造”使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参考答案
真题
1-10 ABDBA BBCBD
11.(1)弊端:经济体制僵化,计划经济压抑了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缺乏民主法治监督,个人崇拜和独裁现象严重,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2)优越性: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3)启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建立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等。
训练
1-10 CCBBC CBBCC
11.(1)苏维埃政府。
(2)新经济政策。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就: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