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物质的变化课件(共17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 物质的变化课件(共17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第1课时 物质的变化
第一单元 课题1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能运用概念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习目标
葡萄酿成酒
铁生锈
玻璃破碎
水结冰
这些变化有什么区别?
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有新的物质生成
新课导入
实验后
实验中
实验前
你会观察实验吗?
观察反应物的颜色、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发生的现象(有无沉淀、气体生成,是否有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等现象发生)。
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实验探究
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及说明
护目镜
洗手
用电
排风
热烫
明火
锐器
进行化学实验需要戴好护目镜,以保护眼睛
实验结束后,离开实验室前需用肥皂等清洗双手
实验中会用到电器。禁止湿手操作,实验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
实验中会用到或产生有害气体,或产生烟、雾。应开启排风管道或排风扇
实验中会用到加热操作,或用到温度较高的仪器。应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避免直接触碰
实验中会用到明火。要正确使用火源,并束好长发,系紧宽松衣物
实验中会用到锋利物品。应按照实验操作使用,避免锐器指向自己或他人,防止扎伤或割伤
水加热汽化、水蒸气冷凝成水都是水状态的改变
实验1-1:
(1)水的沸腾
水的沸腾
实验1-1:
(2)石蜡的熔化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 1-1(1)
实验 1-1(2)
液态的水
产生气泡,遇冷凝结成水珠
固态的石蜡
气态的水(水蒸气)
石蜡熔化为液态
液态的石蜡


想一想:这两个实验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但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实验1-1:
(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硫酸钠
碳酸钙+盐酸===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钙
实验1-1:
(4)大理石和盐酸反应
仔细观察、准确记录、深入分析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 1-1(3)
实验 1-1(4)
蓝色硫酸铜溶液等
有蓝色沉淀生成
颗粒状的大理石等
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等
产生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讨论:(1)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特征?(2)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吗?
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
(1)定义:
(2)现象: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形状、状态改变
2. 化学变化
(1)定义:
生成了新物质(又叫化学反应)
(2)常伴随的现象:
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常伴随的能量变化:
吸热、放热、发光等
(4)基本特征:
有新物质生成
新知讲解
有发光、放热、爆炸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思考讨论
电灯发光 氧气变为液氧 轮胎爆炸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伴随现象
相互联系 实例
没有生成新物质
生成新物质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形状、状态的改变
光、热,色变,气体、沉淀
化学变化中一定会伴随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发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新知讲解
跟踪练习
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蜡烛燃烧;蜡烛融化 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C.空气液化;液态空气汽化 D.铁生锈;铁被腐蚀
B
2.某大型钢铁企业下属4家工厂,其中利用化学变化制造产品的工厂是( )
A.炼钢厂(铁矿石冶炼成钢) B.棒材厂(钢锭抽拉成钢棒)
C.带钢厂(钢锭压延成钢带) D.模具厂(钢铁熔化注模制成机件)
A
3.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他变化不同的是( )
A.冰雪融化 B.玻璃破碎 C.车胎爆炸 D.食物腐烂
D
课堂小结
是否生成新物质
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本节内容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