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课题1燃料的燃烧课时1燃烧及其条件的探究课件(共37张PPT内嵌视频)-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课题1燃料的燃烧课时1燃烧及其条件的探究课件(共37张PPT内嵌视频)-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主题情境
圣火传递,
探秘燃烧
圣火点燃,
观察现象
燃料供应,绿色共赢
问题线
知识线
情境线
圣火相传,
生生不息
你能总结燃烧的现象吗?火炬手持部分不燃烧的原因?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主火炬燃烧火焰由小变大是什么原因?你能解释下列现象吗?如何解决燃料不充分燃烧的情况?
你知道哪些常见的燃料?选择火炬燃料应考虑哪些角度?
为何“飞扬”下海后能依旧燃烧?为何“飞扬”、“薪火”大风中不熄灭?
总结燃烧现象,归纳燃烧定义;查阅“飞扬”火炬相关资料,知道可燃物概念;探究燃烧条件,掌握控制变量法
利用燃烧模型分析燃烧过程的现象;通过生活实例了解燃烧的两种状态——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能合理调控燃烧
查阅“飞扬”、“薪火”相关资料,知道燃烧因素——内部构造和外部环境(氧气、温度)
通过资料了解火炬燃料的变迁;了解选择火炬燃料应考虑的角度
圣火相传,生生不息
课时1 燃烧及其条件的探究
主题情境·圣火相传,生生不息
目 录
情境串新知
2
随堂练习
4
学习目标
1
课堂小结
3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建立燃烧模型,初步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方法
2.通过对“控制火炬火焰大小”方法的分析,理解燃烧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
圣火相传,生生不息。作为大型体育盛会的前奏,火炬传递不仅承载了传递圣火的功能,更是作为传递运动精神的国家礼器。让我们一起跟随圣火传递,探秘燃烧!
情境串新知
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了······
火炬手用燃着的火炬点燃圣火
圣火熊熊燃烧,但下面的圣火坛却“安然无恙”
浪花火焰一层层先燃烧后又熄灭
通过上述视频,你能总结燃烧表现出来的现象吗?
发光的
发热的
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作燃烧。
剧烈or缓慢

所有的物质都会燃烧吗?
为什么火炬的手持部分不会燃烧呢?
正在传递中的火炬
资料卡片
北京冬奥会的火炬“飞扬”外壳及火炬燃烧罐主要采用重量轻、耐高温碳纤维复合材料,燃料则采用了高压储氢的氢气。
碳纤维复合材料耐高温,不易燃烧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实验用品
酒精,红磷,木炭,大理石,酒精灯,酒精喷灯
酒精、红磷、木炭可以燃烧
大理石不可以燃烧
物质燃烧条件之一:必须是可燃物
动手试一试,哪些物品可以燃烧?哪些物品不能燃烧呢?
大理石是不可燃物
酒精、红磷、木炭是可燃物
为什么火炬在传递过程会熄灭呢?
和氧气接触不充分
当天室外温度过低
装填的燃料不全是可燃物
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呢?
资料卡片
1.着火点是指物质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不同可燃物,着火点不同。
2.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60 240~270 320~400 600~700
探究:除了可燃物,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
温度过高谨防烫伤;燃烧后仪器防止骤冷
实验现象
通入氧气后,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实验结论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探究:除了可燃物,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控制其他因素相同(均为可燃物;均与空气接触;均在铜片上,可同时达到相同的温度等),通过控制可燃物燃烧时所需达到的最低温度不同,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探究:除了可燃物,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探究:除了可燃物,燃烧还需要哪些条件?
控制其他因素相同(都有可燃物白磷;温度都达到了白磷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通过控制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是否接触(热水中的白磷不接触氧气,铜片上的白磷接触氧气),探究物质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控制变量法
在科学探究中,如果问题涉及多个因素(变量),可以只研究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的关系,控制其他的量不变(即将多变量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问题分别研究)。
方法导引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氧气或空气
可燃物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总结: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
(着火点)
1.主火炬点燃时火焰由小变大是什么原因呢?
小组讨论:
燃料的量增大
增大燃料的供应量
实质
小组讨论:
2.生活中你遇到过以下的情况吗?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燃气燃烧出现黄色火焰
氧气不充足,燃料不能充分燃烧。
燃气燃烧出现蓝色火焰
完全燃烧
不完全燃烧
该如何解决燃料不能充分燃烧的情况呢?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1.足够的空气;
2.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加大氧气的供应量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
合理调控燃烧等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怎样才能让圣火相传,生生不息呢?
圣火相传,生生不息
资料卡片
2022年2月2日,在北京冬奥公园水下,航天人让冬奥火炬在水下成功实现火焰对接。
为什么”飞扬”火炬下海后依旧燃烧呢?
隔绝水,使可燃物与氧气在封闭的空间中接触,并达到燃料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使用备用火种点燃火炬的原理是什么呢?
圣火相传,生生不息
为什么阳光不充足的时候无法点燃火炬呢?
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火炬的内部构造(部分)
燃料供应系统
点火系统
氧气供应系统
怎样能使火炬的燃烧更加稳定呢?
为什么火炬”飞扬”能抗十级大风呢?
与火炬的内部构造有关,增加安装气流稳压装置
探秘火炬内部构造
资料卡片
亚运会火炬“薪火”,在火炬内部增加一个“值班火焰”,提升了火炬的防风性能。“薪火”所采用的技术最高可以达到即便8级风也不熄火。
“薪火”遇大风天气为何仍不熄灭?
增加值班火焰
探秘火炬内部构造
火炬构
造装置
外部环境
1.隔绝水,使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2.提高温度,使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点
如何使圣火相传,生生不息呢?
1.增加气流稳压装置
2.增加值班火焰
····
你能想到哪些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呢?
木材
酒精
天然气
固态
液态
气态
他们都是什么状态的呢?
设计火炬燃料供应系统
资料卡片
1.1936年柏林奥运会火炬燃料采用的是复合镁粉,火炬会冒出浓郁的白烟及微小的闪光;
2.1960年罗马奥运会火炬燃料采用的是天然松香;
3.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首次使用气体燃料,燃料为液化石油气;
4.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燃料采用的是液体丙烷
5.2020年日本东京奥运会首次使用氢气作为主火炬燃料来源;
火炬燃料的变迁
为什么火炬燃料会发生这样的变迁呢?
为了保证圣火生生不息,你在选择燃料时会考虑什么因素
生生不息
环保角度
经济、安全角度
燃料保存的难易程度、
燃烧的稳定程度、
点燃的难易程度等
生成的物质是否环保、
原料的来源是否环保、
燃料利用效率最高等
燃料的价格是否经济、
燃料的利用效率最高、
燃烧时是否安全等
零碳甲醇,也称为合成气或甲醇燃料。首次用于2023年杭州亚运会火炬燃料。
废碳、废气再生制备甲醇,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符合“碳中和”属性的绿色能源。
知识拓展
亚运会火炬燃料——零碳甲醇
2CH3OH+3O2 2CO2+4H2O
用于亚运会的火炬燃料
零碳甲醇
CO2+3H2===CH3OH+H2O
燃烧及其条件的探究
01
课堂小结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
02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1.足够的空气(或氧气)
2.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控制变量法
(1)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都是燃烧( )
(2)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皆可以燃烧( )
(3)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一定能在空气中燃烧( )
(4)将木材架空会燃烧得更旺,是因为增加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随堂练习
×
×
×
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铁能在氧气中燃烧,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 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10%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A. 酒精是液态
B. 酒精不是可燃物
C. 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D. 没有与氧气接触
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C
3.(2023湖北恩施)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
A. 燃烧需要可燃物
B. 燃烧需要有氧气
C. 温度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就可燃烧
D.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D
4.(2023安徽)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室可通过加热KMnO4制取O2
B. 通入O2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O2
C. 通入O2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 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B
(1)实验采取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如图能燃烧的是____(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
(填序号)。
A. 温度降低
B. 氧气浓度较低不足支持磷燃烧
C. 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5.(教材P159改编)某同学为探究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控制变量法
a
B
(3)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使用气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该实验,推测白磷在实验室里的保存方法:_________________。
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环境(或缓冲压强,合理即可)
密封保存在冷水中
4P+5O2 2P2O5
实验用品:一次性纸杯或纸张、筷子、火柴、蜡烛、水。
实验过程:取一次性纸杯,向里边加入少量的水;点燃蜡烛,将盛有
水的纸杯固定在蜡烛上方,观察现象。
思考与交流:1.为什么纸杯不会被点燃? 2.该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实践与拓展
家庭小实验——纸锅烧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