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课题2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课件 (共17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课题2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课件 (共17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课题2 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三种读法。
02
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意义。
01
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你能用哪些方式来描述“碳在氧气中燃烧”这一化学反应?哪种方式最简单、科学?
1.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语言表达
文字表达式
化学方程式
2.碳+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3.C+O2 CO2
点燃
导入新课
化学方程式
01
点燃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

生成
该式子确实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但书写不方便、国际上也不通用且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①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②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②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12 32 44
C + O2 CO2
点燃
碳+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1.化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①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②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比
即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所得的值之比
C +
O2
点燃
CO2
:
12
16×2
32
44
:
:
:
12+16×2
12
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表示各物质之间粒子个数比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①直接读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名称和反应条件
+读作“和、与、跟”
等号读作“生成”
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读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各物质的质量比
每12份质量的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C +
O2
点燃
CO2
③读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各粒子个数比
粒子个数比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每1个碳原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C +
O2
点燃
CO2
硫与氧气的反应:
宏观:硫和氧气在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微观:每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质量: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S +
O2
点燃
SO2
CuO+H2 Cu+H2O

宏观: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
微观:每一个氧化铜分子和一个氢分子在加热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一个铜原子和一个水分子
质量:每80份质量的氧化铜和2份质量的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和18份质量的水
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尝试写出我们学习过的其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磷和氧气的反应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H2O2 2H2O+O2↑
MnO2
产生气体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KMnO4 K2MnO4+MnO2+O2↑

电解水
2H2O 2H2↑+O2↑
通电
4P+5O2 2P2O5
点燃
概念
意义
读法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S+O2 SO2
点燃
课堂小结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表示各物质之间粒子个数比
宏观: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微观:每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硫分子
质量: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火法炼锌的工艺,主要发生反应2C+ZnCO3 Zn+3CO↑,从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反应物的质量比 B.生成物有两种
C.反应条件是高温 D.反应速率很快
随堂训练
高温
D
2.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下列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B.在点燃的条件下,2份质量的氢气和1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水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点燃
B
3.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在这个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是( )
A.31:32:142 B.31:160:284
C.31:32:71 D.31:40:71
点燃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