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二)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二)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课题二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二)










仪器装置的连接与洗涤
仪器装置的连接
操作名称 操作要点 操作示意图
把玻璃导管插入带孔橡胶塞
连接玻璃导管和乳胶管
连接橡胶塞和容器
先把导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
先把导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把玻璃导管插入乳胶管。
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
仪器装置的连接与洗涤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操作:连接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容器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现象及结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仪器装置的连接与洗涤
仪器装置的连接与洗涤
振荡洗涤:倒净废液,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倒掉,如此连洗几次
试管刷刷洗:若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上下移动或转动试管刷,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02
01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洗涤玻璃仪器
洗涤方法
洗涤标准
仪器装置的连接与洗涤
反应仪器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1)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式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观察实验的三个阶段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记录物质名称,观察记录其形态、外观等。
观察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现象
观察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外观等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步骤
问题和假设
证据
结论
实验等方法
分析、推理
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
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
点燃前
颜色、形状、状态、气味——白色(或其他颜色)圆柱形(或其他形状)、固体、有气味。
放在水中,浮于水面上——密度比水的小、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容易用小刀切割——质地软
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
点燃蜡烛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
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
现象:蜡烛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有少量黑烟生成,烛心周围的石蜡熔化为液态。
火焰:
外焰
焰心
内焰
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
点燃蜡烛
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结论: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产物检验: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如图),仔细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
PS: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出现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
熄灭蜡烛
刚熄灭时,烛芯上方有一缕白烟产生。点燃白烟,蜡烛可以被重新点燃。
PPS:烟与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产生的现象,雾是小液滴在空气中扩散产生的现象。
结论:白烟有可燃性,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实验结论
白色、固体、轻微气味、质地软、浮在水面、不溶于水
1. 发黄色火焰、放热、受热熔化;
3. 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烧杯内壁的石灰水变浑浊
2. 火焰分三层、火柴梗接触外焰部分最先变黑
冒白烟;
2. 蜡烛燃烧生成水(H2O)和二氧化碳(CO2)
1. 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3. 蜡烛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
点燃白烟,蜡烛顺着白烟重新燃烧
观察与描述蜡烛及其燃烧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   。
(2)关注物质的   。
(3)关注物质变化的变化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变化 
 性质 
注意:现象与结论区别是:
现象是能用器官感知的,结论是根据现象得到的;
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指出生成物。
随堂训练
1.判断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D
随堂训练
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
3、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
A.水 B.食盐水 C.白酒 D.澄清石灰水
C
D
随堂训练
4. 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燃烧时发光、发热 ②用一干而冷烧杯罩在火焰上,烧杯内壁有水雾,迅速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③外焰温度最高 ④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发生物理变化 ⑤熄灭时蜡烛冒白雾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
D
随堂训练
5.对蜡烛的探究错误的是( )
A.石蜡浮于水面,证明石蜡密度比水小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D.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不能被点燃
D
随堂训练
6.点燃一支蜡烛,在其燃烧的火焰中平放入一根火柴梗,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柴梗上( )
A.接触外焰的部分被烧得最黑
B.接触内焰的部分被烧得最黑
C.接触焰心的部分被烧得最黑
D.被均匀地烧黑
A
随堂训练
7.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B
A. 实验中点燃“白烟”,蜡烛可再次被引燃
B. 实验中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中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
D. 实验中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