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2.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的新成就。【学习重难点】重点:隋朝的统一,“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前期的鼎盛局面形成的原因、表现。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藩镇割据,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特征。【预习新知】隋朝兴亡1.隋朝(1)建立:581年,杨坚夺取 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2)统一: 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近400年的分裂局面。兴建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3)建设①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窖极欲,3次大举征伐②兴建 城。③开通大运河: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重要作用。(4)灭亡①原因: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3次大举征伐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②概况: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2.唐朝(1)建立:618 年,李渊在 称帝,建立唐朝。(2)统一:派兵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唐朝的建立: 年,李渊在 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随后,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学而致用: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贞观之治①概念:626年, 继帝位。在他统治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开创了少有的 局面,史称“贞观之治”。②表现: ,劝课农桑, ,知人善任, 。(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高宗在位时,皇后 参与朝政,高宗死后不久,她废唐称帝,改国号为 。在她当权期间,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3)开元盛世:①概念:712年,唐高宗之孙 即位,是为唐玄宗。他具有革新魄力,最终将唐朝统治推向历史上的 ,史称“开元盛世”。②表现: 政治:选贤任能,改革 ; 经济:发展生产;社会:大兴文治; 军事:改革 。3、唐朝的民族交融(1)突厥:兴起于 地区的游牧部落,6世纪中叶建立政权,后分裂为 、 突厥。隋末唐初,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 ,唐朝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2)回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 ,8世纪中叶时又灭掉反叛唐朝的东突厥。(3)吐蕃: 前期,吐蕃赞普 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 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 、 书籍等。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 。 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4)靺鞨: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 。(5)对西域的管理: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 都护府和 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1、安史之乱(1)背景:唐玄宗统治后期怠于政事,边疆形势日益紧张。开元年间,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 加强边防。(2)爆发: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历时8年,史称“ ”763年被唐平定。从此,唐朝由 转衰。(3)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政治上藩镇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经济上拥有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这种 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2、黄巢起义(1)背景: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2)爆发:唐末爆发了___领导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3)唐朝被灭: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3、五代十国(1)五代:唐朝灭亡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五代除后唐定都 外,其余都定都 (2)十国:南方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9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 ,称为“十国”。(3)周世宗改革: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推行改革,后周实力逐渐增强,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巩固训练】1.《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 B.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C.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 D.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2.唐代元稹《估客乐》:“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这主要反映了唐朝( )A.抑商政策废弃 B.中外交往频繁 C.商业贸易繁荣 D.边疆治理加强3.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平定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置羁縻府州,并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统率原来的部众,同时允许世袭其职,羁縻府州还有财政上的自主权。这一做法( )A.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B.扩大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区域C.利于维系多元一体格局 D.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直接管辖4.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5.白居易在《省官并俸减使职》中曰:“兵兴以来,诸道使府,或因权宜而置职,一置而不停;或因暂劳而加俸,一加而无减。致使职多于郡县之吏,俸优于台省之官。”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藩镇势力日趋膨胀 B.外重内轻局面初步形成C.中央财政危机凸显 D.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6.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长城 大运河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A.抵御了匈奴侵扰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 D.有利于巩固统一7.唐代,饮茶、品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元稹曾作宝塔诗赞道: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饮茶的盛行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主流地位 B.文人意趣与精神追求C.丝绸之路的贸易兴旺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8.唐朝时,我国犁耕技术中的农具改革又有了新的突破,突出表现为( )A.耧车 B.耦犁 C.曲辕犁 D.曲柄锄9.“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所说的“此河”( )A.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B.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发展C.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10.唐太宗时期曾经把文成公主和一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和亲,促进了两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这个少数民族是( )A.靺鞨(满族) B.突厥C.回纥(维吾尔) D.吐蕃(藏族)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注意限定信息“实质”,结合所学可知,《步辇图》描绘了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藏族希望通过通婚的方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实际上体现了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吐蕃的吸引力,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使臣觐见求婚的场景,没有体现册封方式,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出互相派遣使臣的活动,排除C项;唐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没有形成有效的管辖,唐政权与吐蕃政权之间,是民主政权之间的关系,不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的商业贸易。选择C:材料“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反映的是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商业贸易,“蜀地”等反映的是唐朝境内的商业贸易,“长安城”“东西市”是都城中商业发展的体现,说明唐朝商业贸易繁荣。排除A:“抑商政策废弃”不符合唐朝史实。排除B: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并不属于对外交往范畴。排除D:边疆治理加强属于政治管理,材料未体现。快解党项、吐蕃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中原地区与其贸易不属于对外交往。3.答案:C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唐太宗设置羁縻府州的措施,有利于政府加强对原东突厥地区的控制,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故选C项;题干未提及唐太宗在原东突厥地区设立学校,传授儒家经典等信息,排除A项;“扩大了”不合史实,“唐太宗平定东突厥”才是“扩大了中原王朝的统治区域”,应为“巩固了”,排除B项;“直接管辖”与“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允许世袭其职”等相悖,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大运河打通了南北渚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古以来,世界各地城市的发展都有一个特殊的现象,那就是靠近河流的地方,往往会有繁荣城市的兴起。隋唐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沿河两岸许多城市的发展,在这些城市中,最典型的就是扬州。扬州地理位置优越,它扼守着长江和大运河的两大水系交汇处,南唐大运河开通之后,扬州成了我国重要的水利枢细,所以隋唐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B项正确;隋唐大运河的开通并未改变南北经济格局,排除A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隋唐大运河的开通加快了南朝的统一进程,排除C项;材料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A解析:据材料“一置而不停......一加而无减”可知,诸道使府持续增设职位且无停止,藩镇加俸却无减,反映出藩镇权力的膨胀,证明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故选A项;据材料“诸道使府......职多于郡县之吏”可知,诸道使府加官晋爵,体现了地方官僚制度的变化,外重内轻说明中央势弱地方强大,这与题中信息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职多于郡县之吏,俸优于台省之官”可知,体现了藩镇与郡县相比在权力和俸禄上的优势,中央财政危机凸显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据材料“白居易在《省官并俸减使职》”可知,白居易提出的观点是减少藩镇的设立和俸禄,君主专制制度的破坏反映的是丞相的权力超过了君主对国家事务的控制力,白居易所述并未表明君主权力下降,排除D项。6.答案:D解析:长城和大运河均修建于长期分裂之后重新统一的朝代,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防止了外族入侵,大运河“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将各地区联系在一起,都有利于巩固统一,故选D项;抵御了匈奴侵扰只是长城的作用,排除A项;削弱诸侯国势力是二者都没有起到的作用,排除B项;促进南北交流只是大运河的作用,不属于二者的共同点,排除C项。7.答案:D解析:据材料“饮茶、品茶之风在全国范围内盛行”可知,茶叶是经济作物,盛行全国需要足够发达的社会经济水平的支持,故选D项;从诗中可以推测僧人对饮茶流行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不能说明佛教文化占据主流地位,且该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文人意趣可以促进茶叶在小范围内流行,但在全国流行不是文人意趣就能造就的局面,排除B项;丝绸之路沟通中西,而茶叶主要产自中国,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C项。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唐朝时,我国犁耕技术中的农具改革又有了新的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出现的重要农具是曲辕犁,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耧车是西汉发明的,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耦型是西汉发明的,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曲柄锄是锄头,并非犁耕农具,排除D项。故选C项9.答案:A解析:皮日休评价的是大运河。这一水利工程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A项正确;民族融合与大运河修筑无关,排除B项;隋朝灭亡是隋炀帝的暴政导致的,排除C项;唐朝盛世局面并不是由大运河导致,而且皮日休也并未做出此结论,排除D项。故选:A。10.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和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D项正确;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排除A项;唐太宗对突厥除用兵外:主要采取怀柔政策,排除B项;唐玄宗时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排除C项。故选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